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二胎政策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会进入二孩模式,做家长的尽可能做到保持良好心态,“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出现偏爱或情感倾斜,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在解决矛盾冲突时,不应以孩子的年龄大小作为评判的标准,应该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遵守一些社会秩序,长大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二孩时代;教育;方法
自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拥有二孩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面临家有二孩的各种问题。因为当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家长难免将注意力放在照顾老二,忽略老大的感受;在两个孩子起冲突时家长总会要求老大要让着老二等等。有什么方法教育引导老大、老二和睦相处,建立美满和谐家庭,不仅是社会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
一、“大让小”出现的问题
案例1. 王女士家的大孩(儿子)今年5岁,二孩(女儿)快3岁,两个孩子年龄相差2岁,由于年龄差距不大,因此经常在一起抢东西,而他们家的教育理念是:大让小。由于老大经常被教育着要让着妹妹,哥哥基本养成了谦让妹妹的习惯,而且大让小也已成为他们家的家庭规则。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比如妹妹抢哥哥心爱的玩具,或者最爱的零食时,哥哥会激烈反对,两个孩子会因此打起来,尽管有父母调和哥哥也绝不相让。
案例2. 李先生家的大孩(女儿)今年9岁,二孩(儿子) 3岁。两个孩子年龄相差6岁,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时,小儿子看着大女儿玩啥就跟着要啥,老大如果不让,老二就哇哇大叫。他们家的教育模式也是大让小,但是久而久之李先生发现,如今大女儿有了逆反心理,不仅不再让弟弟,而且经常会向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那里哭诉“爸爸妈妈就知道让我让着弟弟,我讨厌他们”。
案例3. 赵女士的大孩(女儿)今年14岁,二孩(女儿)4岁。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0岁,平时在家老大比较知道让着老二,家庭还是比较和谐的。但是由于赵女士的大女儿比其他的堂或表的弟弟妹妹都大,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人聚在一起,她基本上什么都得让着那些比她小的弟弟妹妹。赵女士也总是提醒大女儿作为姐姐要有谦让之心,久而久之,一遇到家庭聚会,赵女士的女儿就主动疏远那些堂或表的弟弟妹妹们,因为她觉得什么都得让着小的,和他们在一起很没意思。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现在很多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大让小”。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日常的社交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会采用“大让小”的教育方式。可是弟弟妹妹就可以一味地要求哥哥姐姐让着自己吗?面对弟弟妹妹的要求,哥哥姐姐就只能选择谦让吗?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妥当呢?
二、“孔融让梨”的启示
中国的孩子很早都学习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它讲的是:孔融(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四岁的时候,在他祖父六十大寿那天,由于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也效仿“孔融让梨”的典故,试图让孩子能够学习孔融。
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孔融让梨显然不符合他们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念,西方学者普遍对此进行了实验。在传统的西方家庭中,一位家长为了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友爱程度,把大小不同的苹果放在桌上,任由他们挑选,在挑选的结果出来以后,家长表扬了那位选的最小苹果的那位孩子,而对那位挑选了大苹果的孩子进行了批评,其实在挑选的最初,那位选择小苹果的孩子也是想选大苹果,但他懂得选小的更能赢得大人的青睐,从而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选择了小苹果。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受批评的孩子一些启发,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会了撒谎,过早接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最终孩子们长大后都走上了违法的道路,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个家庭,却发生了不同结果,家长鼓励挑选小的苹果的孩子,赞扬他们的友爱精神,并且表扬挑选大苹果的孩子,称赞他们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显然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有了不一般的成就。[1]
三、注重教育引导的方式
首先,家长尽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之间很容产生矛盾、嫉妒,避免矛盾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生活中父母容易“包庇”幼子,很自然地为他找到“他还小”的借口,这就容易让老大觉得父母偏心,甚至会迁怒弟妹。家长如果一味地强调“大让小”,不仅会养成小的孩子骄横、野蛮的坏脾气,而且还会让大孩子养成软弱的性格。如此一来,不仅对两个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两个孩子融洽关系的形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也不利于构成家庭的和谐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如果坚持“大让小”的教育方式,务必把握好老大“让”的度,“这里的让可以是谦让、礼让,但绝不能是忍让。”可以鼓励老大让着小的,但也要鼓励“小的要关心大的。”让两个孩子知道家庭中应该彼此依赖、互相照顾。
其次,家长不要让两个孩子做比较。比较可谓人之天性,人们或多或少不经意间都会把两个孩子在各方面进行比较,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将他们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两个孩子,他们可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容貌,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老大身上行得通的方法在老二身上不见得能行得通。不恰当的比较容易引发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和嫉妒,特别是在被比较中处于劣势的那一个不仅容易对另一个产生不满,更容易让他失去自信,甚至会导致劣势的那个孩子的抵触、逆反心理,因为他会觉得是另一个夺走了父母对他的爱和信任。
第三,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兩个孩子难免会出现争抢、打斗,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尽可能的不要干预。其实两个孩子会在争抢、打斗的过程也是磨合、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找到最恰当的相处模式。正如出生在70年代的王女士回忆他和弟弟童年的时候说的那样:“小时候我和弟弟天天斗,一直斗到我上大学,连邻居都说:‘你俩要是哪天不斗,我们都会觉得少点啥。’我父母当时工作都很忙,没工夫搭理我们那么多,因此对我和弟弟的争斗很少管,只是偶尔说两句,可是我和弟弟的感情至今却好得很!”
随着中国二胎政策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会进入二孩模式,做家长的尽可能做到保持良好心态,“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平地对待孩子,不要出现偏爱或情感倾斜,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在解决矛盾冲突时,不应以孩子的年龄大小作为评判的标准之一,而应就事论事,以规则论事。让孩子懂得谦让幼小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在小伙伴社交里,一定不能让孩子仗着年纪小就觉得别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不管年纪再小,都应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遵守一些社会秩序,尊重规则,长大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能够健康发展,家庭能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人为何反对“孔融让梨”http://blog.sina.com
关键词:二孩时代;教育;方法
自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拥有二孩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面临家有二孩的各种问题。因为当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家长难免将注意力放在照顾老二,忽略老大的感受;在两个孩子起冲突时家长总会要求老大要让着老二等等。有什么方法教育引导老大、老二和睦相处,建立美满和谐家庭,不仅是社会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
一、“大让小”出现的问题
案例1. 王女士家的大孩(儿子)今年5岁,二孩(女儿)快3岁,两个孩子年龄相差2岁,由于年龄差距不大,因此经常在一起抢东西,而他们家的教育理念是:大让小。由于老大经常被教育着要让着妹妹,哥哥基本养成了谦让妹妹的习惯,而且大让小也已成为他们家的家庭规则。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比如妹妹抢哥哥心爱的玩具,或者最爱的零食时,哥哥会激烈反对,两个孩子会因此打起来,尽管有父母调和哥哥也绝不相让。
案例2. 李先生家的大孩(女儿)今年9岁,二孩(儿子) 3岁。两个孩子年龄相差6岁,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时,小儿子看着大女儿玩啥就跟着要啥,老大如果不让,老二就哇哇大叫。他们家的教育模式也是大让小,但是久而久之李先生发现,如今大女儿有了逆反心理,不仅不再让弟弟,而且经常会向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那里哭诉“爸爸妈妈就知道让我让着弟弟,我讨厌他们”。
案例3. 赵女士的大孩(女儿)今年14岁,二孩(女儿)4岁。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0岁,平时在家老大比较知道让着老二,家庭还是比较和谐的。但是由于赵女士的大女儿比其他的堂或表的弟弟妹妹都大,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人聚在一起,她基本上什么都得让着那些比她小的弟弟妹妹。赵女士也总是提醒大女儿作为姐姐要有谦让之心,久而久之,一遇到家庭聚会,赵女士的女儿就主动疏远那些堂或表的弟弟妹妹们,因为她觉得什么都得让着小的,和他们在一起很没意思。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现在很多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大让小”。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日常的社交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会采用“大让小”的教育方式。可是弟弟妹妹就可以一味地要求哥哥姐姐让着自己吗?面对弟弟妹妹的要求,哥哥姐姐就只能选择谦让吗?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妥当呢?
二、“孔融让梨”的启示
中国的孩子很早都学习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它讲的是:孔融(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四岁的时候,在他祖父六十大寿那天,由于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也效仿“孔融让梨”的典故,试图让孩子能够学习孔融。
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孔融让梨显然不符合他们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念,西方学者普遍对此进行了实验。在传统的西方家庭中,一位家长为了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友爱程度,把大小不同的苹果放在桌上,任由他们挑选,在挑选的结果出来以后,家长表扬了那位选的最小苹果的那位孩子,而对那位挑选了大苹果的孩子进行了批评,其实在挑选的最初,那位选择小苹果的孩子也是想选大苹果,但他懂得选小的更能赢得大人的青睐,从而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选择了小苹果。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受批评的孩子一些启发,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会了撒谎,过早接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最终孩子们长大后都走上了违法的道路,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个家庭,却发生了不同结果,家长鼓励挑选小的苹果的孩子,赞扬他们的友爱精神,并且表扬挑选大苹果的孩子,称赞他们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显然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有了不一般的成就。[1]
三、注重教育引导的方式
首先,家长尽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之间很容产生矛盾、嫉妒,避免矛盾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生活中父母容易“包庇”幼子,很自然地为他找到“他还小”的借口,这就容易让老大觉得父母偏心,甚至会迁怒弟妹。家长如果一味地强调“大让小”,不仅会养成小的孩子骄横、野蛮的坏脾气,而且还会让大孩子养成软弱的性格。如此一来,不仅对两个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两个孩子融洽关系的形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也不利于构成家庭的和谐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如果坚持“大让小”的教育方式,务必把握好老大“让”的度,“这里的让可以是谦让、礼让,但绝不能是忍让。”可以鼓励老大让着小的,但也要鼓励“小的要关心大的。”让两个孩子知道家庭中应该彼此依赖、互相照顾。
其次,家长不要让两个孩子做比较。比较可谓人之天性,人们或多或少不经意间都会把两个孩子在各方面进行比较,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将他们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两个孩子,他们可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容貌,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老大身上行得通的方法在老二身上不见得能行得通。不恰当的比较容易引发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和嫉妒,特别是在被比较中处于劣势的那一个不仅容易对另一个产生不满,更容易让他失去自信,甚至会导致劣势的那个孩子的抵触、逆反心理,因为他会觉得是另一个夺走了父母对他的爱和信任。
第三,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兩个孩子难免会出现争抢、打斗,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尽可能的不要干预。其实两个孩子会在争抢、打斗的过程也是磨合、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找到最恰当的相处模式。正如出生在70年代的王女士回忆他和弟弟童年的时候说的那样:“小时候我和弟弟天天斗,一直斗到我上大学,连邻居都说:‘你俩要是哪天不斗,我们都会觉得少点啥。’我父母当时工作都很忙,没工夫搭理我们那么多,因此对我和弟弟的争斗很少管,只是偶尔说两句,可是我和弟弟的感情至今却好得很!”
随着中国二胎政策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会进入二孩模式,做家长的尽可能做到保持良好心态,“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平地对待孩子,不要出现偏爱或情感倾斜,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在解决矛盾冲突时,不应以孩子的年龄大小作为评判的标准之一,而应就事论事,以规则论事。让孩子懂得谦让幼小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在小伙伴社交里,一定不能让孩子仗着年纪小就觉得别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不管年纪再小,都应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遵守一些社会秩序,尊重规则,长大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能够健康发展,家庭能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人为何反对“孔融让梨”http://blo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