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266期双清论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前沿理论与方法”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于促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工程运维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之一.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设计、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2)智能建造;(3)智能诊治和运维;(4)
【机 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北京100085;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66期双清论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前沿理论与方法”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于促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工程运维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之一.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设计、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2)智能建造;(3)智能诊治和运维;(4)全寿命周期数据与智能管控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研究必将助推我国土木工程向绿色化、长寿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建造运维品质,并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细胞穿膜肽S4(13)衍生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携带核酸分子进入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抗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穿膜机理目前尚不明确.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分别搭建单个及多个S4(13)在不同的质膜和水溶液中的模型,结合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增强采样模拟,通过轨迹分析探究单个及多个S4(13)与不同质膜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个S4(13)分子与细菌质膜的相互作用比与真核生物质膜的更强,而在水溶液和真核生物质膜模型中,多个S4(13)分子则倾向于聚集形成四聚体,表明其穿膜机理与四聚体胶束结构有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201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实施间接费用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间接费用核定和拨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但是,社会对间接费用的认识还存在差异,间接费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的现行拨款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面向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合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的管理实践,笔者提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间接费用拨款方式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海河流域农区土壤磷淋溶影响地下水质量,研发控制措施对改善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海河支流潮白河下游顺义地区潮土,通过2年土柱试验(长45 cm×宽40 cm×高80 cm)分析常规滴灌(CDI)和节水滴灌(80%常规灌水量,WSDI)条件下,施1.2%烟杆制生物炭(+B)和不施生物炭(-B)黄花菜种植期间磷淋溶的差异.结果 表明,节水滴灌可降低磷淋溶,施用生物炭控制效果更好.在-B条件下,2年WSDI平均磷淋溶比CDI低60.4%;在+B条件下,2年WSDI平均磷淋溶比CDI低65.5%.WSD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是科学基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已发展为一个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差异化明显的科研管理群体.本文基于对2000-2019年20年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依托单位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的全面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目前依托单位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压力,并提出了加强依托单位管理进而提高项目申请质量的建议.
有机氯农药林丹具有高毒性、亲脂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富集性,曾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林丹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体内富集后造成肝功能损伤,但其对肝脏的毒性效应尚不十分清楚.在本研究中,肝脏HepG2细胞经不同浓度林丹暴露处理24 h后,使用噻唑蓝(MTT)、2,7.二氯荧光素(DCF)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自噬生成;并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IL-6、IL-8、IL-1β、TNF-α、NF-κB、Beclin1、ULK1 mRNA和P-
黄河流域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经过历史上的长期开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累积形成了生产力布局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发展规模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两对尖锐矛盾.为此,需要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在科学解构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交互作用关系和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社会经济行为和布局与生态环境约束的矛盾,探索生态保护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资源环境效率高效的绿色转型方案.本文立足于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两大矛盾,分析了现有产业绿色转型的研究现状,凝练出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52期“双清论坛”,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无人系统、复杂系统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群系统的新概念,阐述了智能群系统在解决社会治理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所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要作用,定义了智能群系统的内涵与外延,凝炼了智能群系统的衍化与协同等重要基础科学问题以及相应的跨学科资助模式,研讨今后5~10年的基础研究重点资助方向,力争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群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实质性发展和应用.
本文浅议了生命科学原创研究的特征和特点,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领域2020年面上“鼓励探索、突出原创”类项目的申请和评审状况,针对申请人和同行评议专家对该资助导向的理解偏差较大,对创新性与原创性认识模糊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该类项目的资助要旨,大力营造支持和鼓励探索性原创研究的氛围和厚植利于原创的沃土等进一步推动原创性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是城市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关于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研究文献的发文时间特征、学科分布、研究合作网络、知识基础及文献研究进展与特征进行梳理与总结.得出结论如下:1)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相关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呈现显著的两段式研究发展过程,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地理学、城市管理学等学科;2)美国与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的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虚拟货币带来了许多新的形式.然而,这些新型的虚拟货币在现有文献中尚未受到充分的关注.此外,现有文献中还存在着虚拟货币的界定混乱以及缺少对虚拟货币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虚拟货币的分类框架,对现有的虚拟货币形式进行了统一地梳理,并揭示了迄今为止虚拟货币所发生的从专用化、到去中心化、再到去中介化的演变过程.本文的分析对于理解虚拟货币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当前新兴的虚拟货币形式——通证的产生原因和内在机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