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摘要】文章在探析传统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与探讨全媒体环境中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现阶段国家的大政方针,务实地提出了践行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重塑;有效践行
“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执政经验。毫无例外的,现阶段全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也理应在不断r 实践与创新中发展与完善,在务实的开拓与创新中有效践行。
一、传统媒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回望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坚持贯彻“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让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的执行者却大多依赖国家教育制度自觉与不自觉地对大学生进行单向与定向、简单与枯燥的思想灌输,努力做到“诲人不倦”,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大学生则大多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对教师知识的依赖性较强,只能在课堂上乖乖听从和服从,力争做到“百听不厌”。这种陈腐的教育理念造成了历史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教育方式方法的严重滞后、思想教育的社会效益严重低下。为此,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必须“扬弃”,思政教育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媒体下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重塑
在现阶段,全媒体环境下,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已在动态发展中逐步形成。对此,我们通过整理或梳理党和国家在近期的系列方针政策,通过明确其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等内容,就可以异中求同地、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
(一)重要文献的梳理
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四有新人”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要任务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五个育人”长效机制,即教书、实践、科研、管理和服务育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可见,相对于2015年的“意见”而言,该“意见”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用共同理想与中国梦凝聚共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务必使受教育者德才兼备,让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合格”和“可靠”。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二)教育观的内涵提炼
由上可见,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立足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我们可以宏观地明确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政治方向、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育人格局与人才标准等。为此,高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从而有效践行高校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
三、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有效践行
(一)强化教育的政治性与方向性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面对传统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维、培养标准以及方式方法中不良因素的残存与影响,面对现阶段全媒体环境中部分高校教师思想的模糊与部分大学生思维的混乱,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理直气壮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牢固樹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高校领导务必要“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本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为此,高校务必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意识”;要务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要孜孜不倦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按照又红又专与德才兼备的标准、“合格”与“可靠”的要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与有用性
思想教育必须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在教育的对象和解决的问题上,坚持“有的放矢”的“靶向”针对性,同时又要注意“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和“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际有用性。要一切为大学生着想,针对大学生群体与个别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困惑,诸如对就业、友情等“贴身”问题进行积极引导疏导,坚持一般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切实地因人施教施策,因事施教施策,实实在在地排忧解难。
(三)突出教育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苟日新,日日新。”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实践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只有“实践育人”,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实战型”的创新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如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四)把握教育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在全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学会用辩证法考察问题,考虑问题要力争做到“疏而不漏”,工作落实要得力有效。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包括为大学生的现在、未来与终身发展服务,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运用赏识教育,不排斥也不能排斥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挫折教育相结合。挫折与惩戒教育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或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也不可能万能,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尽量地去减少直至杜绝思想问题。
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上,要努力构建全社会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教育环节上要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合力与长效机制。
最后,要动态地把握教师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针对性地探讨与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益。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行动上要“务实”与“落实”,而不是年复一年地将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五)明确评价的客观性与务实性
评价或判断高校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应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人为本”地考察學生的“幸福”指数如何。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大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教师的教育目的、过程、手段或方式方法以及结果等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现阶段,身处社会转型期与身临中西文化不断交融与碰撞跌宕的高校要落实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Z].2017.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摘要】文章在探析传统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与探讨全媒体环境中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现阶段国家的大政方针,务实地提出了践行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重塑;有效践行
“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执政经验。毫无例外的,现阶段全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也理应在不断r 实践与创新中发展与完善,在务实的开拓与创新中有效践行。
一、传统媒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回望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坚持贯彻“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让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的执行者却大多依赖国家教育制度自觉与不自觉地对大学生进行单向与定向、简单与枯燥的思想灌输,努力做到“诲人不倦”,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大学生则大多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对教师知识的依赖性较强,只能在课堂上乖乖听从和服从,力争做到“百听不厌”。这种陈腐的教育理念造成了历史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教育方式方法的严重滞后、思想教育的社会效益严重低下。为此,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必须“扬弃”,思政教育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媒体下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重塑
在现阶段,全媒体环境下,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已在动态发展中逐步形成。对此,我们通过整理或梳理党和国家在近期的系列方针政策,通过明确其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等内容,就可以异中求同地、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
(一)重要文献的梳理
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四有新人”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要任务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五个育人”长效机制,即教书、实践、科研、管理和服务育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可见,相对于2015年的“意见”而言,该“意见”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用共同理想与中国梦凝聚共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务必使受教育者德才兼备,让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合格”和“可靠”。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二)教育观的内涵提炼
由上可见,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立足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我们可以宏观地明确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政治方向、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育人格局与人才标准等。为此,高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从而有效践行高校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
三、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有效践行
(一)强化教育的政治性与方向性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面对传统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维、培养标准以及方式方法中不良因素的残存与影响,面对现阶段全媒体环境中部分高校教师思想的模糊与部分大学生思维的混乱,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理直气壮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牢固樹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高校领导务必要“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本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为此,高校务必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意识”;要务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要孜孜不倦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按照又红又专与德才兼备的标准、“合格”与“可靠”的要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与有用性
思想教育必须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在教育的对象和解决的问题上,坚持“有的放矢”的“靶向”针对性,同时又要注意“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和“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际有用性。要一切为大学生着想,针对大学生群体与个别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困惑,诸如对就业、友情等“贴身”问题进行积极引导疏导,坚持一般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切实地因人施教施策,因事施教施策,实实在在地排忧解难。
(三)突出教育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苟日新,日日新。”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实践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只有“实践育人”,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实战型”的创新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如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四)把握教育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在全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学会用辩证法考察问题,考虑问题要力争做到“疏而不漏”,工作落实要得力有效。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包括为大学生的现在、未来与终身发展服务,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运用赏识教育,不排斥也不能排斥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挫折教育相结合。挫折与惩戒教育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或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也不可能万能,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尽量地去减少直至杜绝思想问题。
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上,要努力构建全社会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教育环节上要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合力与长效机制。
最后,要动态地把握教师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针对性地探讨与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益。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行动上要“务实”与“落实”,而不是年复一年地将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五)明确评价的客观性与务实性
评价或判断高校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应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人为本”地考察學生的“幸福”指数如何。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大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教师的教育目的、过程、手段或方式方法以及结果等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现阶段,身处社会转型期与身临中西文化不断交融与碰撞跌宕的高校要落实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Z].2017.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