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下称《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在人类面临更频繁自然灾害的背景下,进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它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摸清灾害风险隐患 普查意义重大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我国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提供重要支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说。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背景下,亟待开展综合性的普查,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权威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信息。
史培军介绍,过去一年多来,应急管理部会同多个部门和单位,组建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凝聚100余位专家的力量,论证编制普查相关方案。普查方案明确了三个基本目标,分别是: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陈安具体解释道,本次普查从自然灾害的角度来看,涉及的主要灾害类型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基本涵盖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各种类型。对每种自然灾害主要进行受灾人口、损毁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的调查与评估。
从调查与评估的角度来看,此次普查涉及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
从被调查的对象来看,主要涉及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次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就应急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这次普查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全集”调查。普查既涉及多个自然灾害类型的致灾要素调查,也涉及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重要承灾体要素的调查,还涉及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的调查,这些工作与以往开展的单要素、单部门、部分地区的调查有明显不同。
这次普查首次实现从风险要素调查到综合防治区划的链条式普查,契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内容设计上从风险要素调查、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到防治区划,完成普查工作,将为各地区、各部门的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从今年起分两阶段实施普查
這位负责人介绍,这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普查实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主要是202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开发普查软件系统,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指导下,开展普查试点工作。
二是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主要是2021年至202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国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
这位负责人表示,将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在普查数据采集后就可以立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中予以应用。
这位负责人介绍,《通知》明确,普查工作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本次普查参与部门多达17个,为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逐步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普查总体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地区普查实施方案,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配强人员队伍,做好普查各项工作。本次普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领域技术单位、专业队伍和有关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等第三方专业力量的作用。
“黑科技”上阵,新技术助力普查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覆盖的灾害种类多、涉及部门多、成果形式多、任务综合性极强,被认为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将大胆引入新技术,在技术上进行了全面统筹和攻关。
“我们将充分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保障任务实施。针对任务内容,工程勘测、遥感解译、站点观测、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统计分析、建模仿真、地图绘制、抽查核查等多样化的手段综合运用。”史培军说。
史培军介绍,在调查过程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得到充分应用。如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辅助各类调查和评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展示和管理功能,开展各类空间信息统一管理、分析评估和制图;搭建云计算环境,构建风险普查大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实现全国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实时在线处理。(本刊综合)
在人类面临更频繁自然灾害的背景下,进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它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摸清灾害风险隐患 普查意义重大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我国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提供重要支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说。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背景下,亟待开展综合性的普查,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权威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信息。
史培军介绍,过去一年多来,应急管理部会同多个部门和单位,组建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凝聚100余位专家的力量,论证编制普查相关方案。普查方案明确了三个基本目标,分别是: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陈安具体解释道,本次普查从自然灾害的角度来看,涉及的主要灾害类型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基本涵盖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各种类型。对每种自然灾害主要进行受灾人口、损毁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的调查与评估。
从调查与评估的角度来看,此次普查涉及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
从被调查的对象来看,主要涉及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次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就应急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这次普查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全集”调查。普查既涉及多个自然灾害类型的致灾要素调查,也涉及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重要承灾体要素的调查,还涉及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的调查,这些工作与以往开展的单要素、单部门、部分地区的调查有明显不同。
这次普查首次实现从风险要素调查到综合防治区划的链条式普查,契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内容设计上从风险要素调查、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到防治区划,完成普查工作,将为各地区、各部门的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从今年起分两阶段实施普查
這位负责人介绍,这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普查实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主要是202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开发普查软件系统,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指导下,开展普查试点工作。
二是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主要是2021年至202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国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
这位负责人表示,将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在普查数据采集后就可以立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中予以应用。
这位负责人介绍,《通知》明确,普查工作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本次普查参与部门多达17个,为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逐步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普查总体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地区普查实施方案,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配强人员队伍,做好普查各项工作。本次普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领域技术单位、专业队伍和有关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等第三方专业力量的作用。
“黑科技”上阵,新技术助力普查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覆盖的灾害种类多、涉及部门多、成果形式多、任务综合性极强,被认为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将大胆引入新技术,在技术上进行了全面统筹和攻关。
“我们将充分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保障任务实施。针对任务内容,工程勘测、遥感解译、站点观测、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统计分析、建模仿真、地图绘制、抽查核查等多样化的手段综合运用。”史培军说。
史培军介绍,在调查过程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得到充分应用。如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辅助各类调查和评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展示和管理功能,开展各类空间信息统一管理、分析评估和制图;搭建云计算环境,构建风险普查大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实现全国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实时在线处理。(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