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特点、立足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的原则,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实现优化配置,实现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通化特色的农业区域发展布局。一是以柳河县、辉南县为主,依托火山岩稻米、山葡萄、苗木、烟叶、畜牧等产业均衡发展优势和卓越现代农牧产业园等牧业项目优势,推进农林牧产业结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北部粮牧区。二是以通化县、集安市为主,依托人参发展的传统优势和鸭绿江河谷酿造葡萄的地域、品种优势及特色山珍、中小药材、梅花鹿、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优势,重点发展以人参、中小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南部特产区。三是以东昌区、二道江区为主,在发展菌菜和肉蛋奶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精品农业,逐步形成了中部围城经济区。
优化种植结构。立足特色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大健康产业,全力打造通化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着力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具有通化特色的富硒稻米、火山岩稻米的种植面积,做特、做精、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林蛙产业提升工程、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形成人参、优质粮食、中药材、酿造葡萄、优质畜禽和优质林特六大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创建7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57个,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发展酿造葡萄基地11個,酿造葡萄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21户,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33户,实现销售收入590亿元。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模式,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3户,其中国家级10户,省级57户,市级136户。
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联动、技术渗透、创新方式,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有机整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宽和农民收入增加。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25户,营业收入达5.5亿元,年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带动全市3.8万农户增收致富。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以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加强与知名电商合作,积极发展村级电商,培育大米、人参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集“网购服务、电商培训、网店孵化、产品推介”四位一体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全覆盖。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美丽乡村和打造精品片区为目标,全面实施整县、整乡镇、整村推进,创建了一批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全面完成了《通化市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从解决“路水电气房”等农民最关心、最需要、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实施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以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人畜分离、农村污水、农村厕所、农村秸秆、绿化美化6个专项整治和改造行动,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加大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力度,推进绿化、美化全覆盖,强化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渠清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生态美、人文美、设施美、产业美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精品村屯,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省级美丽乡村48个、市级美丽乡村63个,居全省第一位。精心挖掘了一批农耕文化典型、民俗文化典型、历史名人文化典型、红色记忆文化典型等,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47个,进一步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三权分置”。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成果,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鼓励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农民在集约化农业发展全产业链中获益致富。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各地依据二轮延包合同、土地承包台账等档案资料,对试点村的人口、耕地状况、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合同签订、证书发放等方面进行了摸底清查,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专业的测绘公司开展土地实测。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
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28户农民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8220万元,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418万元,抵押承包地6745亩,极大地缓解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市有75个乡镇、791个村参保,参保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为126万亩,占全市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39%。?
(作者单位:中共通化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