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物理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x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随之显现。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审视、深度反思,进一步理清思路,消除误解,纠正偏差,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保证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下面,笔者就中学物理教学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做一阐述,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应该是施教与学习两种活动结合并统一于共同空间与时间中的复合过程,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双方的,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在于从哪个角度来判断。若从教的方面来说,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若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从辩证的观点来说,主体和客体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的作用理解成主体作用比较切合实际。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成功。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上,仍存在以下的倾向:
  1.机械地规定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能超过某个比例。有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老师讲得越少,就越能体现其主导作用;学生活动得越多,就越能体现其主体地位。也有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只能尊重学生而不能对学生说“不”,只能有表扬、鼓励,不能有的批评、惩罚。这是对新课程所赋予的教师角色的误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体现,绝对不是以活动量的多少来衡量,更不能狭隘地理解“尊重”,放任错误。教师应以平等、民主的真诚态度与学生对话,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氛围,使学生充分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达到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教师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
  2.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人为对立起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一些活动,做小实验、搞小制作;有的教师让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固定的教学程序,出现了形式化倾向。这些“活动”,粗看很有创新,细细品味又感缺乏深入的思考,展示的是手段,而目的却没有达到。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表明,学生很难在“做中学”和探究活动中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要探究有效,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实验和每一个教学素材,充分展示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加深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辩证地处理好讲授与探究、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是一个值得冷静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应反思:平常的教学不能以纸笔练习代替实验,不能以课件代替实验,不能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应遵循教学常规,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教法对学法的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法得当,不仅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教法中领悟到学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效果差别很大,这就体现了“导”的功夫。我们必须认识到,接受性学习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主宰课堂,是一味灌输,它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概括,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的任务,是要根据实际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用好,用得当,用得恰到好处。
  3.教学评价未能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评价思想。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形成状态四个方面来评价教学。但目前以学论教的评价体系并未真正付诸实施,尚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处理好教学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教学创新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要真正搞清楚哪些过时的东西该废除,哪些合理的东西该继承,不要一提改革就全盘否定传统。好的传统不仅不能废除,还应该大力弘扬。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是够传统了,但这方法和原则不仅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还是适用的。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不能把废除注入式就理解为老师不讲,也不能把师生的互动简单地理解为一问一答。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于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通过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辩论;教师要从习惯把问题抛给学生,转向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师生的思维要“发散”,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又要求师生的思维要“收敛”,不能一味不着边际地幻想。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应该辩证地思考,不能走向极端。
  2.坚持“目标多元”不等于淡化“双基”。现在,有的教师课堂上不敢讲知识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了了之,有的课堂基本上是“学生自学、互相讨论、教师总结”,虽然重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但“双基”的目标却没有落实。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不用重视“双基”了,将基础扎实简化为仅仅是知识数量的积累。这种狭隘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又在不断地升级和强化,于是就变成了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训练。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新课程不是不重视“双基”,而是以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要重点研究和明确为学生打什么样的基础、如何打好基础,绝不是不要基础。教学中既要重视过程,又不能忽视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两者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不能作为“一维”来理解,知识重在逻辑性,技能重在操作性,两者有明显不同,是有差异的。“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而“技能”只能意会,靠体验与感悟,难以言传。传统教学中重视“双基”,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有意和无意削弱“双基”的课堂,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
  3.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目前,很多教师上课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过一会儿讨论一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和互相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然后活动便宣告结束。出现这些现象,根本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意,认为分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了。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操作普遍感到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交换意见。合作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三会”,即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教师要以“晓之以理,导之以引,动之以情,传之以神”实现“会教”;学生通过“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达到“会学”。
  三、模式推广与开放超越的关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诚然,先进的教学模式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确大有裨益。但是,如何对待模式,又如何去操作和运用好教学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各种教学模式,各有各风格,但殊途同归,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不分学科,不看内容,不看教学对象,就刻意模仿,一成不变地全盘照搬,那就失去教学模式应有的价值了。在借鉴和运用教学模式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这个“实际”,就是指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师风格。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倡导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余地和空间,因此,教学模式也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
  1.教师应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强调教学设计,把备课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需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并形成完整的教案。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开放过程,课堂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非都能在备课过程中预测到。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及最终结果,更大程度上是由具体教学情境以及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的。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创造生成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认识到,教学模式的开放式发展要求教师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生性和多元性。
  2.教师应把握开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具有确定性、唯一性、静止性与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相结合的总体特征。因此,教师不能把教科书当作全部的教学内容与材料,而是作为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教师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科书的次序,也可以充实教材,超越教材,突破教材的束缚,提高“用”教材的能力。例如能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声、光、电的污染问题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等。
  3.教师应保证开放的教学过程。教学必须有计划,但是如果一味计划着进行教学,那势必使教学过程成为封闭式的过程,导致以追求教学活动组织严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为主要目的,而忽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其实,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则可以不完全遵循逻辑秩序,可以自由的超越,为课堂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一个大致的教学框架,以悦纳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鼓励学生向教科书、向知识权威挑战;鼓励学生尝试探索,超越“预设的轨道”,使师生智慧得以碰撞,情感得以宣泄,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生成性的开放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除了课堂教学形式外,还可以有走向社会的多种形式,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成就”的理念。如社会探究式、主题活动式、参观访问式、调查研究式等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和创造。
  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深化素质教育,是一个不断摸索、研究、反思、总结的过程,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遇到了许多新的困惑、迷茫和不解。只要我们积极实践,深度反思,理清思路,素质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领域中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
其他文献
3月6日,思科公司发布了Cisco MDS 9O00系列多层导向器(Director)和光纤通道交换机产品。为满足全球存储市场对数据管理能力日益增高的要求,引入智能的多层网络平台来提高存
榛子种子发芽困难,给人工繁育带来了不便,因而限制了它更广泛的发展和扩大栽培。为了寻求其种子的催芽方法,1963年我们在山西关帝山林区进行了试验,今将初步的试验结果总结
翻译的对象是英文原篇文学作品,但翻译的最终产物就形成了译文的语篇。什么是语篇?语篇是指由众多的语段和句子组成的语言整体,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中具有交际作用,能够表达出文
利用液相外延技术,考察了与InAs衬底晶格匹配的InAsPSb四元系化合物生长条件对外延层晶体质量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wth conditions of InAsPSb quaternary compounds lattice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如今,按需印刷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为了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在国外,印刷商已经从加工模式向服务模式实现转型,关注客户的最终需求。其中,数码短版印刷业务成为按需印刷的主力
泰国王家林业司官员苏瓦·辛加潘向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提供了专题发言材料,介绍泰国国家森林公园,现摘要如下: 泰国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林地占38.61%。泰国林地除零星小块
通过对结构性黏土的研究可以掌握天然土受荷过程中的变形破坏过程,从而为考虑土结构性的结构物的设计、地基加固等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深和大型建筑的兴建,结构性黏土的
前言 常规的凝固制度,鲜胶乳常常用水稀释并加入有机酸以降低PH值。新的加工方法省去稀释,并将疑块碎裂,锤磨以制成颗粒橡胶。乳胶也能由外来的细菌和发酵作用,将非橡胶物质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