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就告知大家,童年的心理健康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教育活动之中,强化幼儿的心理素质,为日后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具体阐述,以供同行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
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强调卫生保健,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个别幼儿在园中逐渐出现自卑、学习困难、无法与其他小朋友正常交际等问题。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名幼教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应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让每个幼儿都能拥有健康向上、勇于面对挑战的良好心态,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接下来,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一、注重言传身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教师本身应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用温暖、平和的心态影响幼儿,用乐观的、健康向上的语言引导、激励幼儿,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如在一次体育游戏活动开展中,两个男孩因想玩同一个篮球而吵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动起手来,当教师看到这一情境后,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即责备这两个男孩,而是要耐心的去了解整个事件的原由,只有真正清楚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对两名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通过了解得知,一名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另一名幼儿来抢夺,认为篮球不能只能他自己一个人玩,由此可知,正在玩篮球的幼儿没有错误,另一名幼儿也不应太强势的抢,而是要学会沟通,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两个男孩握手言和,以愉悦的心情重新投身于游戏活动之中。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情与放松的心态,没有急躁的责怪,没有劈头盖脸的埋怨,这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值得幼儿学习的。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幼儿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能沉着、冷静应对。
二、注重个体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家因受到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后天智力开发程度不同,使得每个幼儿的心理与生理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有的幼儿性格开朗,而又的幼儿性格内向;有的幼儿喜欢唱歌跳舞,而又的幼儿喜欢安静阅读等。对于不同的幼儿,幼儿教师要善于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只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每个幼儿的真实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具体的操作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多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在发现幼儿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后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机会。以胆小、见生人脸红的幼儿来说,可多鼓励幼儿参与一些艺术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多鼓励幼儿,并多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陪伴幼儿练习参赛内容,通过教师的陪伴、激励以及幼儿课下付出的努力,幼儿会在正式的表演中突破自我,逐渐喜欢参与一些集体活动、艺术活动等,让幼儿不再胆小怯弱。有的幼儿由于家里人的“宠爱”,使得幼儿在吃饭、穿衣等方面不能自己独立完成,造成心理上对大人的过渡依赖,遇到事情只会求助,无法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提供机会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注重家校联合,巩固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了幼儿教师要积极做出教学调整之外,还需要幼儿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一般情况下,家人和睦、充满温暖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善于给予他人温暖的人。而家人暴躁、常动手打骂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就存在自卑、内向、爱打架等问题。基于此,幼儿教师应多组织幼儿家长开展座谈会,向幼儿家长渗透一些正面、正能量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和谐相处的巧妙小法宝等。或者通过私下交流沟通的方式,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激励幼儿家长做出改变的同时影响幼儿,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如有的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法常陪伴在孩子的左右,导致孩子在园经常不开心,没有心思去学习。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幼儿教师就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将幼儿在园的状态以及心理情况告知家长,应劝导家长要多挤出一些时间来参与到孩子的童年之中,这对于孩子现阶段以及未来良好性格的养成有重要意义。只有家长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幼儿才能在家长的影响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继而形成良好的性格,促使幼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案例:洋洋最近常常把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带回家。妈妈骂他、打他,可他都没有改正。妈妈向老师请求帮助:“老师呀,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成了小偷了?”
老师说:“妈妈您过虑了。幼儿园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您千万别再说自己的孩子是小偷这样的话了。”
老师说:“这样吧,让我来告诉洋洋,想玩人家的东西就要借,玩好还给人家就可以了。以后洋洋回家前我会提醒他,让他把东西还了再走,不能带回家里去。”
从那以后,老师每天问洋洋:“今天有没有向别的小朋友借东西?”开始时洋洋很有戒备心理,不肯说实话。老师就耐心地教育他只要征求主人的同意,可以借用别人的东西,但是得及时归还。看到老师的态度很和气,洋洋爽快地把悄悄拿的东西给老师看:“喏,就是这个。”老师心平气和地带洋洋找物品的主人,教他如何借东西,然后督促他及时归还。如果洋洋非常想拥有那件物品,老师会建议妈妈去买一个。
过了一段时间,洋洋的“小偷行为”消失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下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何呵护幼儿的童心,让幼儿快乐成长,是一线幼儿教师在日后教学工作中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相信通过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幼儿会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收获更多新知,掌握更多生活技能,拥有更加阳光的心态,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石红梅.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59.
[2]陈诗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33-34.
[3]沈静.语言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清风,2021(14):22.
[4]童朝芳.呵护健康 助力成长——让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J].家教世界,2021(21):59-60.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
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强调卫生保健,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个别幼儿在园中逐渐出现自卑、学习困难、无法与其他小朋友正常交际等问题。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名幼教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应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让每个幼儿都能拥有健康向上、勇于面对挑战的良好心态,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接下来,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一、注重言传身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教师本身应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用温暖、平和的心态影响幼儿,用乐观的、健康向上的语言引导、激励幼儿,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如在一次体育游戏活动开展中,两个男孩因想玩同一个篮球而吵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动起手来,当教师看到这一情境后,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即责备这两个男孩,而是要耐心的去了解整个事件的原由,只有真正清楚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对两名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通过了解得知,一名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另一名幼儿来抢夺,认为篮球不能只能他自己一个人玩,由此可知,正在玩篮球的幼儿没有错误,另一名幼儿也不应太强势的抢,而是要学会沟通,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两个男孩握手言和,以愉悦的心情重新投身于游戏活动之中。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情与放松的心态,没有急躁的责怪,没有劈头盖脸的埋怨,这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值得幼儿学习的。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幼儿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能沉着、冷静应对。
二、注重个体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家因受到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后天智力开发程度不同,使得每个幼儿的心理与生理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有的幼儿性格开朗,而又的幼儿性格内向;有的幼儿喜欢唱歌跳舞,而又的幼儿喜欢安静阅读等。对于不同的幼儿,幼儿教师要善于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只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每个幼儿的真实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具体的操作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多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在发现幼儿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后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机会。以胆小、见生人脸红的幼儿来说,可多鼓励幼儿参与一些艺术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多鼓励幼儿,并多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陪伴幼儿练习参赛内容,通过教师的陪伴、激励以及幼儿课下付出的努力,幼儿会在正式的表演中突破自我,逐渐喜欢参与一些集体活动、艺术活动等,让幼儿不再胆小怯弱。有的幼儿由于家里人的“宠爱”,使得幼儿在吃饭、穿衣等方面不能自己独立完成,造成心理上对大人的过渡依赖,遇到事情只会求助,无法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提供机会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注重家校联合,巩固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了幼儿教师要积极做出教学调整之外,还需要幼儿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一般情况下,家人和睦、充满温暖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善于给予他人温暖的人。而家人暴躁、常动手打骂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就存在自卑、内向、爱打架等问题。基于此,幼儿教师应多组织幼儿家长开展座谈会,向幼儿家长渗透一些正面、正能量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和谐相处的巧妙小法宝等。或者通过私下交流沟通的方式,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激励幼儿家长做出改变的同时影响幼儿,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如有的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法常陪伴在孩子的左右,导致孩子在园经常不开心,没有心思去学习。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幼儿教师就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将幼儿在园的状态以及心理情况告知家长,应劝导家长要多挤出一些时间来参与到孩子的童年之中,这对于孩子现阶段以及未来良好性格的养成有重要意义。只有家长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幼儿才能在家长的影响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继而形成良好的性格,促使幼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案例:洋洋最近常常把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带回家。妈妈骂他、打他,可他都没有改正。妈妈向老师请求帮助:“老师呀,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成了小偷了?”
老师说:“妈妈您过虑了。幼儿园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您千万别再说自己的孩子是小偷这样的话了。”
老师说:“这样吧,让我来告诉洋洋,想玩人家的东西就要借,玩好还给人家就可以了。以后洋洋回家前我会提醒他,让他把东西还了再走,不能带回家里去。”
从那以后,老师每天问洋洋:“今天有没有向别的小朋友借东西?”开始时洋洋很有戒备心理,不肯说实话。老师就耐心地教育他只要征求主人的同意,可以借用别人的东西,但是得及时归还。看到老师的态度很和气,洋洋爽快地把悄悄拿的东西给老师看:“喏,就是这个。”老师心平气和地带洋洋找物品的主人,教他如何借东西,然后督促他及时归还。如果洋洋非常想拥有那件物品,老师会建议妈妈去买一个。
过了一段时间,洋洋的“小偷行为”消失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下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何呵护幼儿的童心,让幼儿快乐成长,是一线幼儿教师在日后教学工作中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相信通过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幼儿会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收获更多新知,掌握更多生活技能,拥有更加阳光的心态,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石红梅.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59.
[2]陈诗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33-34.
[3]沈静.语言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清风,2021(14):22.
[4]童朝芳.呵护健康 助力成长——让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J].家教世界,2021(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