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或将成市场的一匹黑马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大家,或许陈师曾的名字令人感到陌生,对其艺术也知之甚少。事实上,民国时期,陈师曾是当时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望的画家之一,也是画坛重要的领军人物。傅抱石评价:“陈师曾是这一代中最伟大的画家。”
  其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然而如今市场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并且尚未被广泛关注。目前最高价格也才两百多万元,如在去年的中国嘉德拍会上,其1916年作的《花石图》,估价仅10万元—16万元,最后却以264.5万元,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然而,陈师曾大多数的作品还只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之间,突破百万元的可谓凤毛麟角。与同时期画家相比,市场价值相差很大。
  艺术与学术并驾齐驱
  陈师曾的绘画涉及面较广,山水、花鸟、人物都在其绘画之列。其山水画以董、巨一路正统的南宗画法为基础,又经过了元代黄公望、清代董其昌、王时敏,以及对石谿、石涛等僧画的熔融,形成了晚清民国时期风格典型的文人山水画格局。其山水画用笔萧疏,意境旷远,笔墨淳厚自然,含蓄内敛,由此自成简远雄秀之一派。
  但是,相比较而言,陈师曾还是以花鸟为最精,也是其创作最多和最下功夫的。他的画法吸收了徐渭、陈淳的大写意水墨花鸟和吴昌硕的画风,并将白阳青藤的水墨淋漓和缶翁的苍茫老辣有机结合,使他的大写意花鸟笔势雄强而不枯、水墨华滋而合法理。善绘四君子,以梅花最精,偶作博古图,荔枝、芭蕉、水仙、芙蓉等也不乏精彩之作。其花鸟画脱出藩篱,形成自己含蓄秀逸、古朴而不粗野、不以气势悍人而以气韵动人的绘画风格,这使吴昌硕也大为赞赏。陈师曾的绘画构图多变,形式新颖,不为程式所囿。作品取材既有传统的折枝花卉,也有对景写生的身边景物,似信手拈来,无拘无束。他的花卉造型取势拙而迟重,强调写意,笔墨间带有明代徐天池的意味,但缺少他的恣肆不羁,同时也比较明显地受到了陈白阳的影响。
  其人物画带有速写和漫画的情趣,《北京风俗画》、《读画图》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能突破陈习,揭露旧社会劳动大众的苦难生活,意境新,耐人寻味。他还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拓者。其1909年创作的《逾墙》开中国现代水墨漫画之先河,直接影响了丰子恺等人的漫画创作和中国现代漫画之勃兴。
  总体来说,陈师曾的绘画成就很高,在当时北京画名极盛。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他作画讲创造、重生动、求意趣,他的许多写生小品,尤其是庭院园林小景,意趣盎然,都是从生活中写生得来。在当时临摹成风的画坛中,独树一帜。同时,陈师曾强调美术的民族性、继承性和时代性,对“全盘西化”与一切贬低、否定中国美术的论调予以驳斥。陈师曾不同流俗、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敢于“画吾自画”,并以诗、书、画、印集于一身。他的最大功绩是把已经衰颓的中国文人画,变为师法造化、深入观察现实生活、开拓新的意境,使画面产生了新的生机,焕发出新的力量。
  事实上,陈师曾在近代书画史上的地位与名气,更多地来自于他的美术理论和教育。学问似水,艺术如舟,艺舟双楫,知行合一。而如果从近代绘画史的角度来看,与其说陈师曾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毋宁将其视为美术理论家与近代通向现代画法的某种桥梁更为适宜。尤其是他的文人画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陈师曾不但在艺术创作上为画家们做出了榜样,在理论上也为画家们指出了方向,尤其重视美育教育。他一生没有离开美术教学,先后任北京高等女子师范的图画手工课导师、北京高等师范的图画教师、北京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教授、北大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是中国画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他把美术教育作为塑造新人、培养人们高尚品德,使其具有远大志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凝聚鼓舞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上诲人不倦,重视艺术个性,因人而异地进行艺术指导,因而博得学生的广泛尊敬。刘开渠说他“是国立艺专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员”。
  市场流通稀缺 但价格偏低
  陈师曾作为昔日书画界的精神领袖,其作品在今天市场上的表现差强人意。相比其艺术地位而言,目前陈师曾作品的市场行情仍偏低。
  其山水作品总体来讲,则早期要优于晚期,早期学习沈周、李流芳,作品显得工整秀丽而不孱弱,而晚期的有些意笔山水则有草率之嫌。2010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陈师曾尺幅并不大又很普通的一幅《古寺》以24.64万元成交。这是一个特例,形成这个高价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这幅作品出自已故美术大师张仃的收藏,沾上了名门出身的“仙气”。 2011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陈师曾《杨帆渡江图》仅以3.45万元成交。然而,他的《深山幽居》2012年在北京保利拍出了11.5万元。2013年,其《幽山重壑》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估价为12万—15万元,最终以37.3万元易手。无独有偶,陈师曾《高山行远图》在2014年南京经典拍卖会上,更是以41.4万元成功落槌,每平尺达到6万元。山水画这几年市场价格一直是处于上升期。
  陈师曾的小幅作品整体要优于大幅,这也是艺术特点决定的。由于陈师曾靠的是笔墨情趣、文人韵味取胜,这样的特点在小幅作品较能体现,也是他的擅长。而在大幅作品的气势控制、笔墨运用上,陈师曾是稍弱的,有的大幅作品显得用笔有些涣散,精气不够集中。这一特点同样反映在市场之中,陈师曾不多的流拍作品基本都是大幅作品,而拍出相对较高价格的则是册页、成扇这样的小幅作品,甚至出现了小幅价格高于大幅的情况。有一些精品,如梅花等他熟识的题材,更是在市场上创出佳绩。200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陈师曾《花卉册页》(八开)成交价为41.8万元;其 《荼蘼看云图》成扇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以32.08万元成交。然而大部分扇面价格还是在几万元居多,很值得藏家珍藏。如陈师曾的《秋叶图》扇面在2012年中国嘉德拍了4.6万元;《墨梅图》在2009年北京匡时也仅以2.01万元拍出。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陈师曾手卷的作品。早在2008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陈师曾1917年作《花卉》手卷就以39.55万元成交。2009年陈师曾的两本手卷《槐唐竹谱》、《临渊阁图卷》在中国嘉德分别以39万元与50.4万成交,其价格远远高于其他普通制式的作品。由于陈师曾擅诗词、通文赋,又精书法,若作品有长款,必然是精心和得意的手卷之作,其价格也应远远高于普通作品。如2013年陈师曾《天中景物卷》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以264万元高价成交。   而就他的花鸟作品来看,晚期作品要精于早期作品,其晚期作品较之早期作品显得笔墨更加成熟老辣,已自成一家。值得关注的是,此类的花鸟作品价格前些年并不高,但上涨较快。2010年,北京永乐拍卖会上,陈师曾《菊石小鸡》以4.7万元成交。但短短几年,此类题材的精品就已达数十万元,2012年《梅石水仙》在中国嘉德的成交价为43.7万元。陈师曾《牡丹》2013中国嘉德51.75万元。同年的香港苏富比陈师曾1920年作 《蒲束羣蟹图》以154.64万元落槌。
  陈师曾的人物作品,在市场上十分罕见,但影响十分巨大,若在艺术市场出现,买家应当关注。我们以关良人物画来参照,近期也有小幅精品60万元成交的记录,而陈师曾的作品则更为少见和有其特殊意义。此外,陈师曾在北京交友很广,他的作品常有画家、名流题款,使作品有了文献研究的价值,这也会提高作品的附加值。
  就近几年的中国画市场来看,陈师曾的绘画作品市场行情稳中有升,从2004年的7000多元一平尺,现在逐步上升到目前2万多元一平尺。这是因为陈师曾画画较严谨,自述称自己想的时候多、画的时候少,也对有些画家反复利用一个样稿画出很多创作提出过批评;所以,陈师曾的应酬画较少,作品大多自有新意,基本不会见到相同构图、题材的作品。这也奠定了他绘画行情上升的基础。
  另从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看到,从2000—2014年,陈师曾共上拍574件,成交415件,成交额33315106元,成交率72%。说明对于艺术市场而言,陈师曾的作品还是挺抢手的。那么,为什么目前还达不到像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那样上千万元的价位呢?
  笔者以为,这是因为陈师曾作品的存世量偏低,市场没有一定数量的流通作品。陈师曾的作品大部分为机构收藏,如北京文物公司、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馆等部门收藏有一千多幅。按理说,陈师曾作品的市场潜力应该在王震、赵云壑等之上。其作品的存世量,近两年在大拍上出现的陈半丁、潘天寿的作品基本在1000到1500件左右,而陈师曾则只有80件左右,其中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不言自明。但他的作品存世量偏低,从而造成了大量市场占有份额的缺失,不利于庄家和机构进入题材选择。虽然藏家投资回报不一定很大,但是抗跌能力极高,又是最稳定的书画投资选择。
  此外,陈师曾的赝品在起作用。伴随在各种交易渠道中小股涌动,虽不像其他大名头赝品那样猖獗,但随着行情的火爆,也提高了造假者的积极性,目前市场上也流通着一定数量的仿品,从而让一些藏家不敢下手投资收藏。
  同时,陈师曾作为吴昌硕的弟子,但与其师和同门的价格相差甚大。我们先看吴昌硕的市场。吴昌硕的作品从2005年的9万余元一平尺一直上涨到25万元一平尺,上涨了近3倍左右,并且时常有精品、大幅拍到千万以上,结合其作品较大的存世量,这个价格已经使其成为近现代书画市场“一线”画家,我们再对比下同时期同为吴昌硕弟子的行情。就吴昌硕弟子来看,如陈半丁从2003年初的8000元一平尺上扬到当前4万元一平尺,上涨了近5倍左右;同样潘天寿也从2005年的3万元一平尺涨到120万元一平尺,作品已突破亿元大关。而同为吴昌硕第一代弟子的陈师曾,目前每平 尺才2万元多一点,他的市场行情可以说是还没有启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