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仅从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施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一、“整合”的涵义及其意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整合,不仅仅把信息技术简单地当作一种演示工具或一种展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使各种教学环节很好地体现出来,融入学生的意识,使学生能动地产生效应,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集中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营造了宽松广阔的教学环境。
二、“整合”的目的和途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的诞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在完全不同的时空,在各种新型工具与手段的支持下,以新的方式进行交流,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涉及到教育领域中很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教学资源开发、师资水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都可能成为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从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整合”:
1、教育观念的整合。教育观念的整合要体现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切实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信息意识。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模仿、探讨。
2、学习内容的整合。在内容的整合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要注意处理好基础性知识与最新信息技术的整合,基础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与探究(研究)性内容的整合。如: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后,可让他们上台演示操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而且学生获取、生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同时为学生创造信息的机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益。
3、对教育形式的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灵活变通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如:在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与兴趣小组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或把学生四人分成一组,给出一个题目,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讨论、或上网查询资料。
4、教育技术的整合。技术的整合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的,除了观念之外,就是更新教育设计的思想和教学设计的方法。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展示手段,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如:北京市电教馆的思想就是以引进为主、开发为辅,如果有好的软件,电教馆也做一个整合,把各家真正好的课件集中起来,形成一资源库供大家使用。
5、教育资源的整合。目前整合的瓶颈是资源。在谈到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并不是说每节课每位教师必须费尽心思自制课件,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远程网上接收到的资源(课件、教案、论文、教学设计思想、习题)等,学科教师只需在中间加入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而保持一些共性的东西就可以了。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的具体措施
首先,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自2000年10月份,我校投入15万元配备了47台计算机(其中45台无盘机),建立了微机网络教室,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学校还不断订购多媒体教学光盘等资源,并于2002年9月投入了2万多元装备了远程教育网。2005年10月又投入了近10万元构建起多媒体网络教室。因那些陈旧的设备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2008年9月我校又投入近17万元配备了67台计算机。2010年4月上了光纤组建起了一个新的网络教室,计划在今年年底,班班通多媒体等成套设备。
二是要重视并加强师资培训。实现“整合”。教师是关键,而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校必须重视并且切实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从2001年起,我校教师分别进行了计算机培训,并参加了等级考试。通过培训,解决了教师不敢用和不会用计算机的问题。
三是加快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索取资源的途径不止是远程教育网,还有更多的多媒体软件。如K12教育资源库、翰林汇多媒体教室、情景教学法优质课例等,丰富了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从教学角度出发,再实施“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具体到学科教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使学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回答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興趣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的特点,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在讲小学《大海的歌》一课时,学生对“波澜壮阔”一词感到高深莫测,此时教师把集声像、动画、视频图像三维一体的大海汹涌而上的情景展现给学生,不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智能性,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具备的模拟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观看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看不清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或物体宏观、微观的运动过程,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计算机可以模拟教师讲课、判卷和批发作业,并能提供智能化的运算、演示模式,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4)利用多媒体网络特性组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比如:让学生自由分组,上网获取所需知识或数据通过讨论和分析共同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利用信息技术超文本性和网络性,借助其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交流能力。
(6)利用信息技术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地组织和管理。
(7)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如:在课余时间,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整合”最终目标
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可以使课堂设计生动,教学形式活泼,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完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成绩、主体意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践、协作交流学习、研究性学习、想象、创新等能力逐渐得到全方位培养,真正把学科课堂变为生命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施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一、“整合”的涵义及其意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整合,不仅仅把信息技术简单地当作一种演示工具或一种展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使各种教学环节很好地体现出来,融入学生的意识,使学生能动地产生效应,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集中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营造了宽松广阔的教学环境。
二、“整合”的目的和途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的诞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在完全不同的时空,在各种新型工具与手段的支持下,以新的方式进行交流,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涉及到教育领域中很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教学资源开发、师资水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都可能成为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从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整合”:
1、教育观念的整合。教育观念的整合要体现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切实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信息意识。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模仿、探讨。
2、学习内容的整合。在内容的整合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要注意处理好基础性知识与最新信息技术的整合,基础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与探究(研究)性内容的整合。如: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后,可让他们上台演示操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而且学生获取、生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同时为学生创造信息的机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益。
3、对教育形式的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灵活变通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如:在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与兴趣小组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或把学生四人分成一组,给出一个题目,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讨论、或上网查询资料。
4、教育技术的整合。技术的整合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的,除了观念之外,就是更新教育设计的思想和教学设计的方法。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展示手段,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如:北京市电教馆的思想就是以引进为主、开发为辅,如果有好的软件,电教馆也做一个整合,把各家真正好的课件集中起来,形成一资源库供大家使用。
5、教育资源的整合。目前整合的瓶颈是资源。在谈到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并不是说每节课每位教师必须费尽心思自制课件,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远程网上接收到的资源(课件、教案、论文、教学设计思想、习题)等,学科教师只需在中间加入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而保持一些共性的东西就可以了。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的具体措施
首先,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自2000年10月份,我校投入15万元配备了47台计算机(其中45台无盘机),建立了微机网络教室,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学校还不断订购多媒体教学光盘等资源,并于2002年9月投入了2万多元装备了远程教育网。2005年10月又投入了近10万元构建起多媒体网络教室。因那些陈旧的设备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2008年9月我校又投入近17万元配备了67台计算机。2010年4月上了光纤组建起了一个新的网络教室,计划在今年年底,班班通多媒体等成套设备。
二是要重视并加强师资培训。实现“整合”。教师是关键,而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校必须重视并且切实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从2001年起,我校教师分别进行了计算机培训,并参加了等级考试。通过培训,解决了教师不敢用和不会用计算机的问题。
三是加快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索取资源的途径不止是远程教育网,还有更多的多媒体软件。如K12教育资源库、翰林汇多媒体教室、情景教学法优质课例等,丰富了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从教学角度出发,再实施“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具体到学科教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使学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回答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興趣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的特点,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在讲小学《大海的歌》一课时,学生对“波澜壮阔”一词感到高深莫测,此时教师把集声像、动画、视频图像三维一体的大海汹涌而上的情景展现给学生,不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智能性,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具备的模拟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观看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看不清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或物体宏观、微观的运动过程,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计算机可以模拟教师讲课、判卷和批发作业,并能提供智能化的运算、演示模式,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4)利用多媒体网络特性组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比如:让学生自由分组,上网获取所需知识或数据通过讨论和分析共同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利用信息技术超文本性和网络性,借助其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交流能力。
(6)利用信息技术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地组织和管理。
(7)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如:在课余时间,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整合”最终目标
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可以使课堂设计生动,教学形式活泼,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完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成绩、主体意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践、协作交流学习、研究性学习、想象、创新等能力逐渐得到全方位培养,真正把学科课堂变为生命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