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形成观点,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优化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除了选文章和定议题之外,聚焦训练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群文阅读 “谋篇布局” “事例选取” “思维方式”
要写一篇文章,首当其冲必须要构思布局,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先有一个总体的设计,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撰文成篇。一線老师非常清楚的是,有一大部分孩子平时在写作文时缺乏整体构思,提笔即写,结果常常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候陷入思维的困境,更是像挤牙膏“挤”一点,写一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条理不够有序,结构不够清晰,言语表达也一定欠缺生动,即使是主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撰文之前,谋篇布局显得非常重要。
我校骨干教师王老师执教《年的味道》一课时,借助电子书包,把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课外两篇有关“过年”的文章组成群文一起教学,训练点聚焦在如何“谋篇布局”,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伊始,王老师通过电子书包推送学生课前预习《北京的春节》一文后制作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阅读导图的过程中交流、评价,形成共识,明确老舍在“全景式的文章”中如何选择重要的节点有详有略进行描写;接着,老师推送课后链接斯妤的文章《除夕》以及执教者搜集到的课外文章《过年的味道》让学生阅读,思考3篇文章同样是写过年,在谋篇布局上有哪些不一样?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批注、交流,在分享阅读成果时畅所欲言,思维碰撞,在执教者的指导和引领下集体建构,得出“按顺序,抓节点,有详略”“描年俗,具体些,按序写”“扣主题,写年味,并列写”等“谋篇布局”之方法,明确全景式、写意式和聚景式文章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构思与写作。
王老师布置大家以《年的味道》为题,从学到的3种方法中选取一种,在课堂上完成一份习作的思维导图并拍照上传,同学之间互相浏览,推荐优秀作品(如图1)全班品评,评价结束后,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不足加以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信息,围绕主题,展开思考,有的模仿作家斯予选择除夕这天,按照时间顺序构思;有的选择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个重要节点,详略分明地构思期间经历的事情……大家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在“成长足迹”中编入五篇阅读材料,材料的字里行间凝聚了浓浓的母校情和师生情谊,作者心中的老师个性特点非常鲜明,所选取的事例对于体现人物性格上非常符合。如何用好这些阅读材料,让它们发挥最大的功效呢?拿出其中3篇,放到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在比较阅读中求同比异,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骨干教师林老师的教学案例很值得借鉴与思考。她尝试着把《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和《新来的王老师》三篇文章放在一节课中阅读,以“文章中的老师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以及作者分别选用什么事例说明”为议题,引领学生共同走进文章阅读、思考、评价,最终指向于明确“选材”和“立意”的关系。
林老师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外显阅读的想法。阅读的场景很安静,学生圈画批注,制作思维导图的场景很投入很认真。有了真正的阅读与思考过程,交流对话的过程令大家受益匪浅。一位同学通过展示思维导图的方式,交流他的想法。透过导图,清楚地看出3篇文章中启蒙老师的个性品质,为了彰显其特点,作者所选取的事例典型,有说服力。这位孩子指出,作家刘绍棠在《老师领进门》中写的田老师,他给我们编的故事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不简单,因为每一篇课文在田老师的讲述中,都成为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为作者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还有好几位同学从议题入手,综合分析3篇文章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纷纷抓住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三位启蒙老师的魅力,形成了“材料是为中心服务”“好的材料是为立意而存在”等结论,为帮助大家掌握阅读策略并学会运用奠定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述父母亲对待七岁的儿子写的第一首诗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孩子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审视,父母亲的态度带给读者的是正反思维。记得美国教育学家克罗蒂尔曾说过,“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去发现和重构新的思维方式。”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形成是很有影响力的。而思维,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的存在,需要载体的支撑。这个载体,就是文本材料,就是语言符号。基于此,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可以选择同类文章形成群文,一起阅读,发现,重构思维方式。
曾经听过一位名师上过一节群文阅读课,大受启发。名师选择《卖伞和卖鞋》和《儿子,给我考个零分回来》两篇文章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组成群文一起教学,形成教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首先,执教者先带领学生回顾《叶公好龙》这篇寓言的寓意;随即,出示一份表格(如下图)和阅读要求,让孩子们静心阅读并思考表格中列出来的人物在这件事情中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独自阅读后,小组内合作填写表格。
孩子们经历了独自的阅读思考,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过程之后,全班的互动反馈场面是热烈的,思维的碰撞是积极的,得出的成果也是比较丰硕的。执教者采用从扶到放手的方式,引导大家详细交流课内文章的阅读成果,孩子们或汇报或动情朗读,纷纷把面对巴迪的第一首诗歌,母亲高度赞扬和父亲严厉批评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当孩子们对于父母亲面对同一件事情持不同的态度有质疑时,执教者巧妙从“思维方式”上进行点拨引领,让孩子们顿悟——原来面对同一件事情,巴迪父母亲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称为“正反思维”,虽然方式不同,但是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希望孩子成长的小船不偏离方向。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充分交流,另外两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转换思维”“逆向思维”便较为顺利地感悟,从学生的反馈结果来看,没有存在很大的阅读障碍。课末,执教者回归《叶公好龙》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畅谈想法。这时候,孩子们呈现出的思维方式是多维的,多彩的,非常有意思。
实践证明,在群文阅读中聚焦“谋篇布局”,可以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梳理文脉,构思文章思路;聚焦“事件选取”,可以让孩子们学会选取材料,为文章中心服务;聚焦“思维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得出不同寻常的结果。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过程中,师生在共享智慧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形成共识,到达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群文阅读 “谋篇布局” “事例选取” “思维方式”
一、聚焦“谋篇布局”,在阅读中学会梳理文脉
要写一篇文章,首当其冲必须要构思布局,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先有一个总体的设计,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撰文成篇。一線老师非常清楚的是,有一大部分孩子平时在写作文时缺乏整体构思,提笔即写,结果常常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候陷入思维的困境,更是像挤牙膏“挤”一点,写一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条理不够有序,结构不够清晰,言语表达也一定欠缺生动,即使是主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撰文之前,谋篇布局显得非常重要。
我校骨干教师王老师执教《年的味道》一课时,借助电子书包,把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课外两篇有关“过年”的文章组成群文一起教学,训练点聚焦在如何“谋篇布局”,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伊始,王老师通过电子书包推送学生课前预习《北京的春节》一文后制作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阅读导图的过程中交流、评价,形成共识,明确老舍在“全景式的文章”中如何选择重要的节点有详有略进行描写;接着,老师推送课后链接斯妤的文章《除夕》以及执教者搜集到的课外文章《过年的味道》让学生阅读,思考3篇文章同样是写过年,在谋篇布局上有哪些不一样?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批注、交流,在分享阅读成果时畅所欲言,思维碰撞,在执教者的指导和引领下集体建构,得出“按顺序,抓节点,有详略”“描年俗,具体些,按序写”“扣主题,写年味,并列写”等“谋篇布局”之方法,明确全景式、写意式和聚景式文章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构思与写作。
王老师布置大家以《年的味道》为题,从学到的3种方法中选取一种,在课堂上完成一份习作的思维导图并拍照上传,同学之间互相浏览,推荐优秀作品(如图1)全班品评,评价结束后,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不足加以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信息,围绕主题,展开思考,有的模仿作家斯予选择除夕这天,按照时间顺序构思;有的选择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个重要节点,详略分明地构思期间经历的事情……大家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二、聚焦“事例选取”,在阅读中学会选取材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在“成长足迹”中编入五篇阅读材料,材料的字里行间凝聚了浓浓的母校情和师生情谊,作者心中的老师个性特点非常鲜明,所选取的事例对于体现人物性格上非常符合。如何用好这些阅读材料,让它们发挥最大的功效呢?拿出其中3篇,放到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在比较阅读中求同比异,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骨干教师林老师的教学案例很值得借鉴与思考。她尝试着把《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和《新来的王老师》三篇文章放在一节课中阅读,以“文章中的老师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以及作者分别选用什么事例说明”为议题,引领学生共同走进文章阅读、思考、评价,最终指向于明确“选材”和“立意”的关系。
林老师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外显阅读的想法。阅读的场景很安静,学生圈画批注,制作思维导图的场景很投入很认真。有了真正的阅读与思考过程,交流对话的过程令大家受益匪浅。一位同学通过展示思维导图的方式,交流他的想法。透过导图,清楚地看出3篇文章中启蒙老师的个性品质,为了彰显其特点,作者所选取的事例典型,有说服力。这位孩子指出,作家刘绍棠在《老师领进门》中写的田老师,他给我们编的故事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不简单,因为每一篇课文在田老师的讲述中,都成为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为作者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还有好几位同学从议题入手,综合分析3篇文章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纷纷抓住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三位启蒙老师的魅力,形成了“材料是为中心服务”“好的材料是为立意而存在”等结论,为帮助大家掌握阅读策略并学会运用奠定基础。
三、聚焦“思维方式”,在阅读中学会辩证思考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述父母亲对待七岁的儿子写的第一首诗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孩子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审视,父母亲的态度带给读者的是正反思维。记得美国教育学家克罗蒂尔曾说过,“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去发现和重构新的思维方式。”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形成是很有影响力的。而思维,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的存在,需要载体的支撑。这个载体,就是文本材料,就是语言符号。基于此,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可以选择同类文章形成群文,一起阅读,发现,重构思维方式。
曾经听过一位名师上过一节群文阅读课,大受启发。名师选择《卖伞和卖鞋》和《儿子,给我考个零分回来》两篇文章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组成群文一起教学,形成教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首先,执教者先带领学生回顾《叶公好龙》这篇寓言的寓意;随即,出示一份表格(如下图)和阅读要求,让孩子们静心阅读并思考表格中列出来的人物在这件事情中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独自阅读后,小组内合作填写表格。
孩子们经历了独自的阅读思考,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过程之后,全班的互动反馈场面是热烈的,思维的碰撞是积极的,得出的成果也是比较丰硕的。执教者采用从扶到放手的方式,引导大家详细交流课内文章的阅读成果,孩子们或汇报或动情朗读,纷纷把面对巴迪的第一首诗歌,母亲高度赞扬和父亲严厉批评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当孩子们对于父母亲面对同一件事情持不同的态度有质疑时,执教者巧妙从“思维方式”上进行点拨引领,让孩子们顿悟——原来面对同一件事情,巴迪父母亲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称为“正反思维”,虽然方式不同,但是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希望孩子成长的小船不偏离方向。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充分交流,另外两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转换思维”“逆向思维”便较为顺利地感悟,从学生的反馈结果来看,没有存在很大的阅读障碍。课末,执教者回归《叶公好龙》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畅谈想法。这时候,孩子们呈现出的思维方式是多维的,多彩的,非常有意思。
实践证明,在群文阅读中聚焦“谋篇布局”,可以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梳理文脉,构思文章思路;聚焦“事件选取”,可以让孩子们学会选取材料,为文章中心服务;聚焦“思维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得出不同寻常的结果。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过程中,师生在共享智慧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形成共识,到达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