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审题要效益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c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是解题得分的前提,审题准确到位,成绩有了保证;审题失误,辛苦努力付之东流。而在历届高考中,总有一些平常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失败告终。当问及原因时,他们普遍反映:“在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看错题,没看清)。”因此,审题是考试成败的关键,千万不要忽视审题。
  历年高考中审题失误的“过来人”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间接经验,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审题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审题中常见失误主要表现在:
  1.阅读粗糙,欲速不达。在审题时只求快,往往是题意还没有理解,试题的条件与要求还没有弄清楚,就盲目解答。
  2.思维定势,误解题意。考前考生都进行了反复的复习和大量训练,熟悉各种题型。在考试中一见到熟知的题型,会不加思索得意忘形,“条件反射”地得出答案或确定解法,结果陷入“思维定势”,犯了致命的错误。
  3.干扰作祟,思维受阻。有些同学审题时,不注意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不全面分析细致研究而是凭感受,麻痹大意,结果铸成大错。
  那么,审题要如何审?要审出什么才是到位呢?
  一般人都知道审题要认真读题,逐字推敲,仔细品味关键字、词、句;要认真分析,挖掘隐含的信息;要处理好信息,排除干扰等。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觉得审题还应该审出这几个方面。
  一、审出题目的类型
  表面看起来,每次题目都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常见题型并不多,具体到高考考纲上的考点就更少了。所以“新”不过是一种表象,只是表述的语言角度不一样,或者是设置了陌生的新情境,结合了其他领域等罢了,考查的知识能力点还是一样的。而教师对于常考的题型会相应归纳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考生在审题中审出了题目的类型,就可以用对应的解题方法和知识去应对了。如有一年的期末考试,古诗鉴赏中的题目“请说说颈联写景的特点?”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写景的方法,而有些学生误审成是回答景物的特点,谬以毫厘,差之千里,一分不得。
  二、审出题目的要求
  题目中的要求是学生思考的依据和答题的对象,也是阅卷老师给分的依据,所以考生一定要认真读题,找出题目的要求,可以用笔标志出来。有些题目的要求不止一个或者有隐含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更细心更耐心地推敲分析关键字词。比如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第18题“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 分)”。这个题目有四个要求1.对象是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2.要用概括的语言,考查的是概括能力,不能照抄原文;3.是三个阶段,不能多或少;4.下面还有字数要求。而有些考生审题不到位,就容易漏掉某个要求,导致得分不高。
  审出题目的要求还可以让考生在做完检查时,把要求作为依据,看答案是否全都符合要求,有没有疏漏。
  三、审出题目的答题区间
  因为高考试题有“答案在文中”这个基本原则,而有些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梳理文章思路、删选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所以能够通过审题找到答题区间,那任务就完成了一半了。尤其体现在定向概括题、选做题(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等题型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有时也会有一道这样的题。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审出的题目的要求,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排除掉干扰部分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分层删选概括了。
  四、审出题目的提示
  为降低试题的难度,帮助考生更好地答题,有很多题目中隐含了提示语,考生如果能审出题目中的提示,那就容易找到答题的方向和窍门,事半功倍了。比如2009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善若水》中的一道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这道题的得分率非常低,各种答案都有,有的还写得很多,就是不符合要求,就是因为考生没有审出题目中的提示。一篇散文,不以描写见长,那是以什么见长呢?而描写是表达方式之一,其余还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肯定不可能是记叙和说明,那就只有议论和抒情了。本来非常容易的一道题,结果却导致了大部分考生不得分。由此可见,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一门大学问,要想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除了在平时的学习中刻苦努力,认真钻研外,还要强化审题意识,向审题要成绩。
其他文献
不知是无情的命运铸就了田园诗,还是有情的田园诗需要诗人的不幸命运,众多的田园诗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令他们的人生坎坷而不平,而这些遭遇与磨难又让田园诗人们演绎了近乎相同的人生三部曲:一腔济时用世之志,却换来满腔怨恨与疲惫;在志向与现实、出仕与入仕中艰难地辗转,痛苦地选择;最终不愿委屈自己的崇高的品格而回归田园,与自然为伴。  提起田园诗我们不能不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这三位诗人在田园诗历史
期刊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健康高尚的审美心理,由此可见,美育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
期刊
万事开头难,写作也不例外。一个漂亮的开头能紧紧地吸引住读者,同时更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使你的文章占尽先机。为了让同学们写好开头,我特总结了如下规律:  一、悬念式开头  设置悬念对于吸引读者非常奏效。比如有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开头“这节晚自习我的心又咚咚地跳了起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你只有仔细地看下文才能解开这个迷团,这样的开头就起到了吊人胃口的作用;又如一篇习作的开头这样写到“他独自走在
期刊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古代社会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两个时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所生活的汉末建安年间应该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因此,最终刘兰芝只能被这个社会无情地吞噬,用柔弱的身躯控诉了社会的黑暗。  美丽温柔、勤劳善良、正直大方,集多种优点、美德于一身的刘兰芝为什么会被赶出家门?原因不外乎:①焦母有“恋子情节”,希望自己独占家中唯一的男丁——儿
期刊
新世纪的创新作文教学,要正本清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探索出一套崭新的作文理论,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为顺应作文教学对新观念的呼唤,我想从以下四方面谈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写作是人的生存方式  现在学生的写作是为考试而作,为高考而作,很难真正提起学生的兴趣,不管老师出什么题目,他们总是用一套现成的东西去应付,说的并不是他们想说的,表达的感受也不是他们内心真实感受。  写作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期刊
叠字亦即重言词,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诗词中有特殊的妙用,叠字的作用在于它有强烈的音乐美和形象美。音乐美指的是诗歌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形象美指它能摹声绘色,写景状物,抒情写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叠字能把人物的情感和景物的情态毫不遗漏地描绘出来,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情感缠绵悱恻,刻画婉转细腻。  因为叠字是叠音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具
期刊
一、词语生动。  1.让学生从下面一段描写中找出用得好的字词并说说为什么。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那人(康大叔)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 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囔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
期刊
高三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各科都在紧张的复习着,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同学们更喜欢把大块的时间用在其它科目的攻破上,我作为2012届文科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收获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刚进高三时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是两个文科平行班,当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
期刊
《贾芸谋差》这篇文章选自于《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这一章节,安排在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主题是“话里有话”,因此在安排教学目的的时候,我们无疑应该把重点落到品味人物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上。  纵观学生的现状,对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学生的最爱,而对于《红楼梦》,大部分同学没有读过,认为读不懂、没兴趣。因此我想把自己的
期刊
新课标大力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以前的被动学习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通过贵州省新学校计划联盟的培训,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的实施有不少的困难。其原因主要在于现在的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从小是在单一的家庭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