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广林,著名儿童营养保健专家、儿科专家,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医师、教授,食物营养与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有《实用家庭营养全书》、《小儿常见病问答》、《家庭儿童保健全书》、《儿童常见病家庭防治》、《儿童保健》等16部专著出版,在北京及全国各地进行医学科技、营养保健科普专题报告及讲座千余场。
近年来,由于家长们缺乏安全、防卫意识,没有做好家庭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导致儿童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出台了一份《关于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对13000余名0-17岁未成年人八户调查的结果推算,目前北京市平均每两天就有1名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而且每天有2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1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需手术治疗或住院10天以上,16名儿童因意外伤害需住院10天以下,12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需家长照料。尤其是5—9岁儿童最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北京少儿互助金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也表明:2005年,全市参加互助金的70余万儿童中,有1000余人次因伤害入院治疗,花费人民币760余万元,人均7600元。而那些尚未参加互助金的本市儿童和外来人口子女的伤害数目和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透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可见加强家庭健康、安全教育,增强儿童安全、防卫意识迫在眉睫。那么,家长们究竟该怎样做?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儿童保健专家宋广林教授。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从概念上讲,意外伤害是怎样界定的,它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另外,有人认为,意外伤害是意想不到的事,是不可预测的,因而也是无法控制的。作为儿童保健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广林教授答(以下简称答):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它一般隐伏在儿童的衣、食、住、行、用、玩、医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中毒、窒息、交通事故、溺水、触电、烧伤、烫伤、坠楼、跌伤等多种类型。过去有些学者认为,意外伤害是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现在大家已经比较一致地认为 意外伤害虽然是一种突发事件,但它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的发生规律。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问:的确是这样,从频频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来看,有一些完全是因为家长麻痹大意造成的可以说,大人的一点点疏忽,就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夺去孩子稚嫩的生命,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答:儿童时期是人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阶段,却是意外伤害的多发年龄段。由于儿童及其家长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卫意识,没有自觉防护的心理准备,根本没有预料会发生意外伤害。有些家长虽然也担心孩子发生意外伤害,但对于家里某些可能引起意外伤害的因素却不够注意,比如:有的家长不妥善保管家里的药品和有毒有害的物品,甚至将这些东西放在幼儿能拿到的地方。孩子误饮误食后,造成中毒。在“非典”时期,许多家长将消毒液带回家,北京市就曾发生一名6岁孩子误饮消毒液的意外伤害事件。还有一位母亲,高龄生子,自然视为掌上明珠,舍不得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因为怕孩子夜里挨饿,她经常在睡觉时将乳头给孩子噙着。一天凌晨,她醒来后忽然觉得婴儿口唇发凉。开灯一看,孩子满脸青紫,已经完全停止呼吸——原来由于母亲的乳房堵塞孩子的口鼻,婴儿窒息死亡。
有资料显示,52%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由此可见,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如果在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及家庭中进行儿童居家安全、户外安全、交通安全、用药安全等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体系,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安全,就能有效防止儿童受到意外伤害。也就是说,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许多意外伤害事故都可以预防和避免。美国1987年开始了“全美儿童安全”宣传活动,现在美国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已降低了39%,这说明进行儿童安全健康教育,能够使儿童减少意外伤害。
问:给儿童创造一个远离意外伤害的安全生存空间,让他们健康成长,这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那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呢?
答:目前,很多家长都缺乏安全防卫和健康卫生知识,这已成为影响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意外伤害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与儿童的衣、食、住、行、用、玩以及用药、进补等有关。因此,家长应防患于未然,在家庭生活中多一份细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防卫意识,传授预防意外伤害的技巧,把保证孩子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问:既然儿童意外伤害大多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有关,那么,在这些方面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现在商场里的童装琳琅满目,但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这些童装可能隐藏着危害孩子健康的“杀手”——甲醛。据有关部门对服装市场的调查显示,甲醛超标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婴幼儿服装。甲醛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除了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外,还可诱发癌症。孩子穿上甲醛超标的衣服,吸入甲醛后,表现出打喷嚏、咳嗽、视觉模糊、头晕、头痛、乏力、口腔黏膜糜烂、腹痛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出现声音嘶哑、胸痛和呼吸困难: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喉咙水肿、肺水肿、窒息、昏迷、休克,直至死亡;皮肤长期接触甲醛还会引起皮疹、接触性皮炎。由于甲醛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在选购服装时无法用感官来判断它是否超标。建议父母们在为孩子选购服装时,不要买劣质面料的服装,因为这样的服装含甲醛的量可能会更多一些。另外,买回的新衣服应放置一两个星期再给孩子穿,这样可以让部分甲醛挥发掉,或者在给孩子穿新衣服之前,先洗一下,因为甲醛易溶于水,洗一下能减少含量。
在儿童饮食方面,个别家长视儿童饮食安全为儿戏,比如有位父亲在就餐时,与儿子玩抛食花生米游戏——隔着餐桌抛出花生米让儿子张嘴接。父子俩玩得正高兴,突然儿子尖叫一声,跌倒在地,张着嘴大口喘气。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0分钟后急救车呼啸而至,经医生检查,孩子已停止了呼吸,抢救已回天无力。
所以,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问题:不应边说边吃,尤其不能边唱边吃或大声说笑;不能抛豆、抛花生米或其他食物让孩子用嘴接着吃:谨防孩子口含糖豆、花生米、开心果、枣儿、樱桃等食品,不要让婴儿接触薄塑料袋,塑料袋碎片被婴儿吸入,也会发生危险;不要给孩子买带玩具或小卡片的食品,这样的食品既不安全又不卫生,容易引发疾病,不要给磨牙(后槽牙)尚未萌 出的幼儿食用瓜子、花生等坚果。
此外,还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这是防止传染病消化道传播的主要方法。比如,生吃的瓜果洗净后,能剥皮或削皮的要去皮,不能去皮的要用开水烫一下或用果蔬消毒液浸泡:不吃变质和不能确保安全的食品。因为不讲究饮食卫生,造成腹泻和急慢性肝炎的发病率很高,有的则长年疾病缠身,苦不堪言。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尤应要求孩子在吃东西之前,必须将手洗干净。
问:住和行两方面又会给儿童造成哪些意外伤害?家长具体应该注意什么?
答:在行这一方面,主要是交通安全问题,家长们对此已有较高的警惕性。我想着重谈谈住的问题。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环保产业协会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中心曾对该市30个儿童房的甲醛、苯、氨3项指标进行免费检测,结果显示:30个儿童房没有一个3项指标全部达标的。其中甲醛全部超标,超2倍以下的(轻度污染)6户,超2~5倍(中度污染)的有1 9户,超5~9倍(高度污染)的5户,最高超标8.6倍。苯超标26户,超2倍以下的(轻度污染)17户,超2~5倍的(中度污染)9户。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儿童的伤害可想而知。另外,还有的家庭窗户上没有防护网,又临窗摆放床、桌、椅等,这无意中给婴幼儿翻窗坠楼“创造了条件”,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因此,在居住环境上,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问:在玩和用方面给儿童带来的意外伤害主要有哪些?家长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由于婴幼儿不知道一些玩具(用具)的结构原理、功能特点及其对人的危险性,盲目地玩、用,往往会导致意外伤害。比如,有的孩子将笔帽、图钉、别针、扣子、硬币、小玩具或玩具小部件等物品噙在嘴里玩儿,有的孩子拿刀具、剪钳、打火机等用具当玩具,这都是很危险的。另外,有些玩耍活动本身就潜伏着不安全因素,家长稍有疏忽,就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北京郊区有一对农民夫妇为了不让孩子影响他们干活,总爱叫孩子到旁边玩。一天,夫妇俩正在忙家务,忽然听到门外有人惊呼:“你们家小宝掉到水沟里啦!”他们赶紧跑出去,看到2岁多的儿子虽被人捞起,但已死亡多时。原来孩子出去玩耍,不慎跌入浇地水渠中,溺水而死。可见,家长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有丝一毫的疏忽。
问: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用药或服用滋补药品,这会不会给孩子造成意外伤害?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答:这种现象尤其值得注意。据我了解,有不少家庭都备有常用药品,当孩子患病时,没有任何医药常识的父母竟随便给孩子用药;还有的甚至给孩子服用会产生较大副作用的药品。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聋哑儿约2000万左右,每年还新增聋哑儿童3万多,这主要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另有资料显示,每年有260万人有药物伤害的遭遇,其中近20万人因为用药不慎致死,在这里儿童所占比例较大。
综观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外伤害犹如悬在儿童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有可能夺去孩子们的健康乃至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家庭因儿童意外伤害而遭受巨大的痛苦。我认为,对于儿童意外伤害,最好不要等出了问题再吸取教训。所以,为了孩子的生命、健康,社会应进一步宣传相关知识、健全急救系统、设立监管机构等;父母要提高警觉性和加强责任心,预防事故的发生,避免酿成悲剧。
近年来,由于家长们缺乏安全、防卫意识,没有做好家庭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导致儿童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出台了一份《关于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对13000余名0-17岁未成年人八户调查的结果推算,目前北京市平均每两天就有1名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而且每天有2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1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需手术治疗或住院10天以上,16名儿童因意外伤害需住院10天以下,12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需家长照料。尤其是5—9岁儿童最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北京少儿互助金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也表明:2005年,全市参加互助金的70余万儿童中,有1000余人次因伤害入院治疗,花费人民币760余万元,人均7600元。而那些尚未参加互助金的本市儿童和外来人口子女的伤害数目和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透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可见加强家庭健康、安全教育,增强儿童安全、防卫意识迫在眉睫。那么,家长们究竟该怎样做?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儿童保健专家宋广林教授。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从概念上讲,意外伤害是怎样界定的,它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另外,有人认为,意外伤害是意想不到的事,是不可预测的,因而也是无法控制的。作为儿童保健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广林教授答(以下简称答):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它一般隐伏在儿童的衣、食、住、行、用、玩、医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中毒、窒息、交通事故、溺水、触电、烧伤、烫伤、坠楼、跌伤等多种类型。过去有些学者认为,意外伤害是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现在大家已经比较一致地认为 意外伤害虽然是一种突发事件,但它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的发生规律。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问:的确是这样,从频频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来看,有一些完全是因为家长麻痹大意造成的可以说,大人的一点点疏忽,就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夺去孩子稚嫩的生命,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答:儿童时期是人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阶段,却是意外伤害的多发年龄段。由于儿童及其家长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卫意识,没有自觉防护的心理准备,根本没有预料会发生意外伤害。有些家长虽然也担心孩子发生意外伤害,但对于家里某些可能引起意外伤害的因素却不够注意,比如:有的家长不妥善保管家里的药品和有毒有害的物品,甚至将这些东西放在幼儿能拿到的地方。孩子误饮误食后,造成中毒。在“非典”时期,许多家长将消毒液带回家,北京市就曾发生一名6岁孩子误饮消毒液的意外伤害事件。还有一位母亲,高龄生子,自然视为掌上明珠,舍不得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因为怕孩子夜里挨饿,她经常在睡觉时将乳头给孩子噙着。一天凌晨,她醒来后忽然觉得婴儿口唇发凉。开灯一看,孩子满脸青紫,已经完全停止呼吸——原来由于母亲的乳房堵塞孩子的口鼻,婴儿窒息死亡。
有资料显示,52%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由此可见,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如果在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及家庭中进行儿童居家安全、户外安全、交通安全、用药安全等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体系,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安全,就能有效防止儿童受到意外伤害。也就是说,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许多意外伤害事故都可以预防和避免。美国1987年开始了“全美儿童安全”宣传活动,现在美国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已降低了39%,这说明进行儿童安全健康教育,能够使儿童减少意外伤害。
问:给儿童创造一个远离意外伤害的安全生存空间,让他们健康成长,这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那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呢?
答:目前,很多家长都缺乏安全防卫和健康卫生知识,这已成为影响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意外伤害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与儿童的衣、食、住、行、用、玩以及用药、进补等有关。因此,家长应防患于未然,在家庭生活中多一份细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防卫意识,传授预防意外伤害的技巧,把保证孩子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问:既然儿童意外伤害大多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有关,那么,在这些方面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现在商场里的童装琳琅满目,但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这些童装可能隐藏着危害孩子健康的“杀手”——甲醛。据有关部门对服装市场的调查显示,甲醛超标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婴幼儿服装。甲醛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除了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外,还可诱发癌症。孩子穿上甲醛超标的衣服,吸入甲醛后,表现出打喷嚏、咳嗽、视觉模糊、头晕、头痛、乏力、口腔黏膜糜烂、腹痛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出现声音嘶哑、胸痛和呼吸困难: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喉咙水肿、肺水肿、窒息、昏迷、休克,直至死亡;皮肤长期接触甲醛还会引起皮疹、接触性皮炎。由于甲醛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在选购服装时无法用感官来判断它是否超标。建议父母们在为孩子选购服装时,不要买劣质面料的服装,因为这样的服装含甲醛的量可能会更多一些。另外,买回的新衣服应放置一两个星期再给孩子穿,这样可以让部分甲醛挥发掉,或者在给孩子穿新衣服之前,先洗一下,因为甲醛易溶于水,洗一下能减少含量。
在儿童饮食方面,个别家长视儿童饮食安全为儿戏,比如有位父亲在就餐时,与儿子玩抛食花生米游戏——隔着餐桌抛出花生米让儿子张嘴接。父子俩玩得正高兴,突然儿子尖叫一声,跌倒在地,张着嘴大口喘气。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0分钟后急救车呼啸而至,经医生检查,孩子已停止了呼吸,抢救已回天无力。
所以,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问题:不应边说边吃,尤其不能边唱边吃或大声说笑;不能抛豆、抛花生米或其他食物让孩子用嘴接着吃:谨防孩子口含糖豆、花生米、开心果、枣儿、樱桃等食品,不要让婴儿接触薄塑料袋,塑料袋碎片被婴儿吸入,也会发生危险;不要给孩子买带玩具或小卡片的食品,这样的食品既不安全又不卫生,容易引发疾病,不要给磨牙(后槽牙)尚未萌 出的幼儿食用瓜子、花生等坚果。
此外,还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这是防止传染病消化道传播的主要方法。比如,生吃的瓜果洗净后,能剥皮或削皮的要去皮,不能去皮的要用开水烫一下或用果蔬消毒液浸泡:不吃变质和不能确保安全的食品。因为不讲究饮食卫生,造成腹泻和急慢性肝炎的发病率很高,有的则长年疾病缠身,苦不堪言。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尤应要求孩子在吃东西之前,必须将手洗干净。
问:住和行两方面又会给儿童造成哪些意外伤害?家长具体应该注意什么?
答:在行这一方面,主要是交通安全问题,家长们对此已有较高的警惕性。我想着重谈谈住的问题。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环保产业协会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中心曾对该市30个儿童房的甲醛、苯、氨3项指标进行免费检测,结果显示:30个儿童房没有一个3项指标全部达标的。其中甲醛全部超标,超2倍以下的(轻度污染)6户,超2~5倍(中度污染)的有1 9户,超5~9倍(高度污染)的5户,最高超标8.6倍。苯超标26户,超2倍以下的(轻度污染)17户,超2~5倍的(中度污染)9户。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儿童的伤害可想而知。另外,还有的家庭窗户上没有防护网,又临窗摆放床、桌、椅等,这无意中给婴幼儿翻窗坠楼“创造了条件”,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因此,在居住环境上,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问:在玩和用方面给儿童带来的意外伤害主要有哪些?家长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由于婴幼儿不知道一些玩具(用具)的结构原理、功能特点及其对人的危险性,盲目地玩、用,往往会导致意外伤害。比如,有的孩子将笔帽、图钉、别针、扣子、硬币、小玩具或玩具小部件等物品噙在嘴里玩儿,有的孩子拿刀具、剪钳、打火机等用具当玩具,这都是很危险的。另外,有些玩耍活动本身就潜伏着不安全因素,家长稍有疏忽,就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北京郊区有一对农民夫妇为了不让孩子影响他们干活,总爱叫孩子到旁边玩。一天,夫妇俩正在忙家务,忽然听到门外有人惊呼:“你们家小宝掉到水沟里啦!”他们赶紧跑出去,看到2岁多的儿子虽被人捞起,但已死亡多时。原来孩子出去玩耍,不慎跌入浇地水渠中,溺水而死。可见,家长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有丝一毫的疏忽。
问: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用药或服用滋补药品,这会不会给孩子造成意外伤害?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答:这种现象尤其值得注意。据我了解,有不少家庭都备有常用药品,当孩子患病时,没有任何医药常识的父母竟随便给孩子用药;还有的甚至给孩子服用会产生较大副作用的药品。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聋哑儿约2000万左右,每年还新增聋哑儿童3万多,这主要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另有资料显示,每年有260万人有药物伤害的遭遇,其中近20万人因为用药不慎致死,在这里儿童所占比例较大。
综观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外伤害犹如悬在儿童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有可能夺去孩子们的健康乃至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家庭因儿童意外伤害而遭受巨大的痛苦。我认为,对于儿童意外伤害,最好不要等出了问题再吸取教训。所以,为了孩子的生命、健康,社会应进一步宣传相关知识、健全急救系统、设立监管机构等;父母要提高警觉性和加强责任心,预防事故的发生,避免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