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有缘却无缘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个内科医生。一生学过三次日语,终无所成。晚年回思,觉得那过程还是有点意思的。
  第一次学日语,是在沦陷区的上海读小学时。三年级起开英语课。上到五年级,又加开一门日语(听说是校方受到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每周六节。但是小小年纪,仇日心理也很普遍,谁都不愿学。日语老师是个很和气还有些腼腆的年轻人,说得一口好日语(不知他是怎么学来的),倒很理解我们这种抗拒心理,从不逼我们就范。课照上,书照讲,但从不布置作业,不提问,更不搞突然袭击的测验。真要考试时,先出复习题,写在黑板上,连答案都有了。写完,拍着手上的粉笔灰,若无其事地说了句:“这里面有一题是不考的。”
  这就等于把试题都告诉我们了。于是皆大欢喜。记得六年级时考过一道问答题:“兔子和乌龟赛跑,谁胜了?为什么?”当然是用日语写的。我好容易把题目看懂了(其实是蒙的),但却凑不成像模像样的日语来回答,就用中文写上:“乌龟胜了,因为兔子中途睡觉了。”居然也能得分。老师说题义理解不错,回答也是对的。日语考试大抵如此。
  不久日寇投降,举国欢腾,满街鞭炮之声,不绝于耳。对我辈来说,还多一份喜悦:不用学日语了。第一次学日语,“缘”尽于此。
  不想21年后,我又有“缘”再学日语,那已是“史无前例”时的事了。运动一开始,我就以“摘帽右派”的待罪之身,成了“牛鬼蛇神",扫进了“牛棚”。
  开始,我们这些人都发配在门诊部打扫卫生,“改造”思想;当然也有“示众”的意思。后来因楼道贴满大字报,而我们这些人是不能看大字报的,就把我们集中到动物室去检查,反省。其实哪有那么多问题好反省的,枯坐无聊,就想搞点书来看。
  但要看书也非易事,哪里找去?只有“偷”了。诸公或以为这人胆大包天,要到新华书店作案去了。其实非也。不过是想看点自己的书。但那也得“偷”,因為我在单身宿舍的那些书早已查封,虽还来不及详查细审,书架上早已横七竖八地贴上了封条。终于有一天,我获准回宿舍取衣物,瞅着没人,居然从书架最下层的边边上,设法“拨弄”出一本书,而又未牵动那些封条。未遑细看,立即用衣服包起。回到动物室一看,竟是当年在北京工作时,在王府井锡拉胡同买的一本日文学习书,可谓“有缘”!
  那是本用英文写的学日语的书。买回那书以后,我的境遇就很不顺,还没顾上看它。这个时候也没学日语的心。但是“偷”来的就是它,别无选择。
  我是躲在医院动物室最后面的羊圈里看书的。为了保证安全,还不免略施小计,做了一点手脚:把给羊备下的草料摊放在过道上晾晒,有人来时,就能从那窸窸窣窣的声音惊觉,立即把书藏起,换上红宝书。好在这里不止喂得有羊,还养了豚鼠和家兔,臭味和骚腥味混在一起,人们莫不掩鼻而过;轻易不会有人来。
  在我把这书读到一半多点时,一个上午,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同时犬吠之声大起(动物室养的实验用狗),就知大事不好。好在早有应变预案,立即将书藏到身边的青石板下,刚捧起红宝书来读时,三位“左派”已冲到我的面前。
  没跟我多费话,就把我押出动物室。头儿向我宣读“立即驱逐出境,滚回原籍”的命令。两小时后我被押上火车。所有的书,连同书架,全都没收。那也罢了。倒是那藏在青石板下的书,叫人有些担心。书上有我的名字。发现了,会不会行文过来整我?批斗反省期间,居然偷偷用英文学日语,非同小可,须知美、日都是反动派,性质恶劣!不过这笔账还未算,又被揪回医院批斗,终于升级为“现行反革命”,判刑劳改。到了这步田地,倒是不用再为那点事担心了,又不免为它长眠在青石板下惋惜,也不知它将来还能重见天日否,下场如何。那书还是写得不错的。
  但我与日语的缘分未尽。我是在太原一个劳改单位改造的。当局用我一技之长,把我放在监中卫生部门服刑,使我避开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意外之喜:常找我看病的劳改队政委,同意我在狱中翻译一部我心仪已久的美国医学巨著。“文革”期间,大墙背后,竟有这事发生?叫人难以相信。但却是千真万确的。
  译书进展平顺,无人打扰。可是译到一节介绍CT的文字时,卡住了。那時CT问世不久,我们这些人不要说用,听也未听过这东西。好容易辗转找到一份有关CT的小册子,是日文的!我使出浑身解数,连猜带蒙,也没能看懂。身边倒有精通日文的“同仁”,就是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教授。罗老那时已是古稀之年,但隔行如隔山,他也看不甚懂,于是建议我还是再学下日语吧。他说学个“哑巴日语”,只求看书,不图说话、写文章,一个月能行。
  也只能如此了。罗老是我的病人,住在我管的病房里。每天查完房,我就把罗老请到我的工作室兼卧室(应该说“监舍”),跟他学日文。此公早年留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日本史,夫人是攻读中国史的日本女生。学成回国。后来夫人病故,续娶的还是位日本女士。这都是民国年间的事。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日本大批撤出在华侨民,续娶的日本夫人也回国了,因儿女还都留在中国,常有联系。罗老就因此打成“日本特务”,关进看守所。那时抓的人多,看守所人满为患,把他们这些“未决犯”也送来劳改了(罗老最终也是以“未决犯”从劳改队释放回校的)。
  这次学日语,教材都是罗老现编现写的。绝对的因材施教,学以致用。那是个很有趣也很愉快的过程。教学之余,我们就以背诵名家诗文的方式休息。两个人互为补充,居然能凑出不少诗词和古文,吟哦赏玩。大约二十来天,“哑巴日语”就粗通了。只是看懂那份日文资料后,我还是继续译书,不想学那日语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就这样轻易放过了。
  呜呼,事不过三。明知今生今世,不会再有第四次机会了,也不甚觉可惜。或曰: “前缘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三学日语而终无所成,宁非无缘于斯乎?故曰道是有缘却无缘。惭愧!
  (作者为原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 张鑫
其他文献
甜酸苦辣咸五味中,我最嗜辣。  记得刚读初中时,我就开始尝辣。一天,母亲做汤时,随手切了几根辣椒丝放入,我一吃便呛得涕泪皆流,一口汤全吐出。虽说是浅尝辄止,倒也领教了辣的味道。以后,尝辣次数渐多,便由怕到喜,渐渐上瘾,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辣民。  后来,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生活了20多年,几乎天天和辣味打交道。有道是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四川人辣不怕。江西能在全国嗜辣省份排行榜中名列第几尚不得
期刊
历时4年研制时间,光明乳业9月20日起在上海各超市便利店全面推出新产品——“致优”全鲜乳。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牛奶,“致优”全鲜乳既未采用超高温杀菌技术,也未采用传统的巴氏杀菌技术,而是采用了从法国引进的欧美全新低温陶瓷膜过滤技术,成为第三种液态牛奶。  传统的牛奶杀菌工艺,一般需要70~145℃不等的加热杀菌过程,牛奶中很多活性营养成分极易遭到破坏,尤其是娇嫩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而低温陶瓷膜过
期刊
钱这玩艺儿的确威力无比,面对钱的进攻,人们常常会大出其丑。  请听一个有趣的真人真事。那还是在厦门大学执教时,鲁迅曾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他,见他衣着朴素,认为他是穷人,便挺随便挺马虎地给鲁迅理了个发,鲁迅觉察到这一点,不仅没生气,还掏了一大把钱给了理发师,理发师大喜并进而断定,此人必是阔佬儿。不久,当鲁迅又一次前来理发时,理发师满脸堆笑,理得十分认真十分卖力,但鲁迅一个子儿也没多给,而
期刊
很多人可能未曾见过苔果,更不用说吃过了,而我也只是年少时吃过两三次。它是仙人掌上生出的果实,不知植物学上如何称呼。因其外貌不扬,全身长刺,人们不在意它的存在,我们小时候好奇,有时便去弄它,留下过天真甜美的忆痕。  我们的乡村草长虫鸣、燕飞莺歌。每家都栽种有几棵果树,可笑的是那些果子还未完全成熟,就被我们偷吃了。我们的目的不在果实的味道,只为满足童幼的乐趣,虽然也有邻家大人的咒骂,从不放到心里去,下
期刊
夏日炎炎的餐桌,都会不约而同想到一个词——凉拌。  凉拌四小碟,在这个季节流行到了顶峰。醋是必不可少的佐料,常见的白切鸡、凉拌鸭、醋泡肉,都是无醋不成宴。一道凉拌下来,杀菌解暑开胃,一举三得。凉拌菜虽然爽口,但一日一道足够,多食易伤肠胃。不过,在南方,早餐的凉拌米粉,却是每日里的必备。  凉拌米粉的制作过程相当简单:一碗早已温熟的米粉,佐以卤菜、蒜泥、花生米、辣椒油、陈醋,再淋上特制的卤水,一份色
期刊
记忆中,儿时觉得最为美味的,便是过年待客最后摆上桌来的那一碗粉蒸肉。揭开碗盖,待热气徐徐散去,看,一粒粒米粉油光锃亮、晶莹剔透;一片片切肉外酥里嫩、肥瘦分明;一团团菜面筋中藏绵、入口即化。当正宗的郫县豆瓣酱与地道的陕西辣子酱联袂,刚下笼屉的蒸馍也前来助阵时,一道绝世美味便无懈可击地被倾力缔造。  那时做粉蒸肉是父母的专利。他们终年奔波在外难有闲暇,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小憩几日,匆匆于除夕之际做上几碗令
期刊
日子没有尺度,譬如日子难熬时,人们会说“度日如年”,其实,这仍然是用时间比拟时间。生活却有尺度。  家住潜山北路,在省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一条路了,路过的人觉得光鲜,常住的人感到别扭,就像穿一套不合身的衣服。别扭就别扭在诸事不便,岳西路和陈村路各有一处规模不大的菜场,离我家前者约900米,后者千米出头,进菜场是我每日必修课,即使买棵葱,也费时不少;街对过有几家小店,只出售啤酒、饮料、文具与灯泡,附
期刊
保健养生是一种趋势,在大多数人认同全方位健康养生的观念之下,保健食品在我国正大行其道。虽然前些年不规范的传直销令保健食品市场萎缩,但是随着世界500强企业涌入我国寻求商机,大量中高级经理人来我国工作和生活,对自己健康的重视使得这些精英份子引领食用保健食品的风潮,使得保健食品市场逐渐受到重视。  让学者专家们深感忧虑的是,层出不穷的黑心食品及假冒伪劣事件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意愿。  我们看到
期刊
有首歌叫《天凉好个秋》,通篇没有“秋天”二字,却让人分明感觉到了夏天的渐远和秋天的离愁。  “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十月,秋天的味道渐浓,昼热夜凉,气候多变,而秋燥这一秋季主气,也随之而来,使心烦气躁升级。倘若饮食有道,不仅能在多事之秋保持身体健康,还能精神饱满的度过严寒的冬天。    下期话题:大闸蟹那点事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扳蟹脚的时候。大闸蟹是每年秋季餐饮市场的“主打星”,关于它的故事和
期刊
我发现,现在有不少人是喜欢做加法的。  钱呢,为了层层加码,日复一日,在商场上、职场上打拼,当然应该是赚得越多越好;书嘛,最好一本一本不停地读上去,读得越多,能够上万卷最好;朋友多了路好走,也不妨交往得越广泛越好。如果我们稍加留意,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毕业在即,学生们多是满怀憧憬,去幻想未来的社会将给我们增加什么;新年来临,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为自己的心灵添上更多的美梦;在各种总结、计划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