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分别从自觉学习、观察学习、探讨学习、独立思考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学习习惯 策略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是行为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巩固并升华就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掌握合理学习方法,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得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相差是很小的,因而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数学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一个主体,它是相对教师而言的。没有教师的教,学生也能学习,只是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自觉学习的意识。自觉学习的习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习得的,不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学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的。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其特点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并以此来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要让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兴趣,为他们的发展铺路搭桥,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数学,教师应该做到如下两点:首先是要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如学生每天上学、放学涉及到的时间就隐含着一系列的数学知识——认识钟表,作息时间表,爱惜时间等等。其次就是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眼光”转向更为宽阔的生活情境,看一看身边的人或事物以及通过媒体传来的信息中,存在哪些数学现象,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等。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学生留心观察,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观察的意识。
3、培养学生经常探讨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经常探讨能有效促进学生听、看、想、问等方面的技能。因此,教师就得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探讨训练。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分享同伴的想法,体验说的乐趣,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
4、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一切新知识的源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因素,小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思考具体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将问题形象化,从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再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在将问题形象化时,要注意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一致,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意保持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首先在学生接收了问题后要给足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充分的运用自己的大脑,其次给他们提出自己思考结果或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相互交流,以促进教师了解不同学生思维的异同并进行指导,也使学生各自了解自身思考的局限或不足,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所有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肯定,保持其思考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加注意,从各方面提高其自信心,使其大胆的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作题时,让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翁凯庆.数学教育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2] 刘锡妃.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J].教师.2011年2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学习习惯 策略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是行为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巩固并升华就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掌握合理学习方法,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得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相差是很小的,因而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数学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一个主体,它是相对教师而言的。没有教师的教,学生也能学习,只是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自觉学习的意识。自觉学习的习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习得的,不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学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的。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其特点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并以此来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要让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兴趣,为他们的发展铺路搭桥,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数学,教师应该做到如下两点:首先是要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如学生每天上学、放学涉及到的时间就隐含着一系列的数学知识——认识钟表,作息时间表,爱惜时间等等。其次就是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眼光”转向更为宽阔的生活情境,看一看身边的人或事物以及通过媒体传来的信息中,存在哪些数学现象,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等。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学生留心观察,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观察的意识。
3、培养学生经常探讨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经常探讨能有效促进学生听、看、想、问等方面的技能。因此,教师就得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探讨训练。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分享同伴的想法,体验说的乐趣,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
4、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一切新知识的源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因素,小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思考具体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将问题形象化,从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再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在将问题形象化时,要注意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一致,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意保持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首先在学生接收了问题后要给足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充分的运用自己的大脑,其次给他们提出自己思考结果或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相互交流,以促进教师了解不同学生思维的异同并进行指导,也使学生各自了解自身思考的局限或不足,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所有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肯定,保持其思考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加注意,从各方面提高其自信心,使其大胆的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作题时,让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翁凯庆.数学教育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2] 刘锡妃.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J].教师.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