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遇见世界(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钟回响在捷克教堂rn第一次去欧洲演出,是参加捷克举办的“仲夏之布拉格”国际合唱比赛.为突出表现中国元素,我们选择了两首时任驻北洋合唱团作曲家崔薇的作品——混声合唱《三弄》和女声合唱《忆秦娥》.主打歌《三弄》缘自古琴曲《梅花三弄》,以其原旋律曲调为主体展开变奏,再融入管钟、大鼓、竹笛等中式配器,整体效果大气磅礴,每次演唱我都会唱到胸臆澎湃.
其他文献
你肯定和外福来一样,喜欢炸鸡和可乐,这两样都需要人类去生产,所用原料就有大量粮食,比如玉米和大豆.rn玉米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来当饲料.原产于中国的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常用来做豆制品、榨取豆油等.但你知道吗?玉米还有着别样的用途;大豆虽原产于中国,中国却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
期刊
锦鸡来rn故家连绵皆山,山随族人名姓,密林里野草与树木丛生,有无限情味.不必说春日的桃李杏兰,满坡映山红如火焰升腾,就有壮观绚丽之美.映山红故乡俗称烂鼻子花,据说有毒,吃了烂鼻子.偶尔胆子大些的孩童偷偷摘下几片花瓣尝了,提心吊胆,过几天,面目完好如初,才知道映山红烂不了鼻子.大概是疑虑太深,小时候我一直不敢吃那花,凑近去闻也心生怯意.暮春时山里有各类菌,鸡枞菌、枞树菇、胭脂菌,还有一种菌若玉盘、如豹纹.那些食用菌或炒食或烧汤,鲜美没顶,仿佛能吞灭人身.童年的饕餮之乐莫过如此.
期刊
龙扬志:尽管不是你第一部长篇小说,之前《告别的年代》面向国内市场发行也举办过一些访谈与分享会,但这本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作为一位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想必有一些你认为相对重要的东西需要交代.
期刊
1rn造化弄人,这在葛不凡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他从小就是大人眼中的宁馨儿,白净面容,找不到针尖大个黑点儿,粉妆玉琢也不过如此.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学校,老师同学都喜欢他.这是真的,不怪他父母对他爱若珍宝.他的家庭条件也比一般同学好得多,上初一的时候父亲当了商业局长,母亲在一家大企业升任财务科主任,而且家里还雇了保姆,这在当时特别少见.人人预测他会一辈子顺风顺水,前途无量.没想到,他大学毕业那年,商业局长死了.才过两年,财务科主任就给他找了继父.尽管如此,同学们对他依旧看好,只要来省城,都会约他一见,也有专
期刊
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自然中的人为建构……在城市中,人们匆匆而行,每天与这些熟悉的景象擦身而过,偶尔为之注目,随即抛之脑后,即使它们走进记忆,往往也是模糊的存在.这些人工“风景”的命运似乎就是被忽视和遗忘,但是当这些场景中的“人”消失后,它们成为独立存在的景观,反而滋生出一种人力不可及的冷峻气质来.王风华的作品,往往关注的就是这样的景观——它们过于真实,却因大量的直线结构而显得抽象;过于熟悉,却在观众的注视之下显出几分陌生;过于冷静,以至于似乎生出了自己的情感.
期刊
聂隐娘天生美人坯子,十来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明眸皓齿,虽然肤色稍黑,但自有光华,不像寻常人家女子.人见了都羡慕聂锋家生得好女儿,家中上下老少,无人不喜欢隐娘.同僚多有结亲意思,一次次在酒后用言语试探聂锋,他也只是装醉或王顾左右.
期刊
《去鸡足山》最初投稿时,编辑回复说“小说的气氛很好”,并建议我修改完善.对于“气氛”这个词,我很认同.《去鸡足山》不是以故事见长的小说,它的诞生,就起源于“气氛”.rn多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晚秋》,其中的一幕印象深刻:女主人公坐长途巴士回西雅图,在加油站停歇的空当,独自站在路边喝了一杯热咖啡.
期刊
还是阳春三月的时候,海平兄寄赠他的第四部散文集《太阳很红,小草很青》,一个平实拙朴的书名,坐落在简洁明快的封面上方,红日绿草飞鸟的画面,天地人居中,万物生长各得其所.一个步履矫健的身影,正从太阳红小草青的地方出发,开启他行者无疆的旅程.这个构图写意非常切合生活中的作者形象,迈开大长腿,身背长枪短炮,捕捉人间风景乐此不疲.是怎样的驱动力让他成为一个行吟诗人?高海平自己发明过一个词汇:“绿色欲望”.“故乡山野的绿色欲望,其存在不仅仅是一种标本,坚强旺盛的绿色基因已经植入那片沃土.”(《那抹绿》)把这段话拿来作
期刊
母亲在我60岁生日之际离去,冥冥之中是要让我从繁忙的陪护和职场中彻底解放出来吗?她选择我退休时节离开,不仅让我们早年约定游历天下的夙愿落空,也使我失去了一心一意再陪她些时日的机会.细思量,感谢跨入90岁耄耋之年的母亲已给予我6年亲密陪伴的时间,让我与她温暖相拥,刻骨铭心经历了生命由盛及衰、情感上凌迟般诀别的过程!
期刊
(三)福禄寿笺rn“福”“禄”“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rn“福”在甲骨文是人用双手捧着酒坛敬神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万事顺遂)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福,祐也.”“祐”就是赐福、保佑的意思.古代祭祀的目的在于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如《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说:微小的诚心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神是不会保佑他的.祭祀后要把祭品(酒、肉等)分给众人叫做“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义.战国时期韩非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