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好像“后进生”越来越多,很多教师都是摇头叹气,经常有“此木不可雕也”之说,很多也就听之任之。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
后进生 教学 转化 关心
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而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到几点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笔者在此谈几点做法:
一、感化要注意方法
只有在人情人理的教育中,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才能使其抛弃恶习。学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主是好,恶就是恶。教师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后进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在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掉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还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后进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着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后进生”最终能够形成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后进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的失误。客观环境和人为的因素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其结果就是“后进生”的信心被吞噬,上进的意志被削弱。在别人对“后进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在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后进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
在感化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后进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很重视,而对其闪光点,成绩反映迟钝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眼睛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管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所带来的教育必然是较差的。相反,如果把“敏感点”放在成绩上,善于捕捉“后进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后进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应通过诚恳的交谈,处理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们觉醒,赢得他们的信任的爱戴。感情贴近了,感化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应从日常的观察中,了解“后进生”的兴奋点,抓住兴奋点,想方设法,进行激励,就会使“后进生”产生宝贵的进取动力,并使其积极性向多方面扩散,从而促进其终生成就。
二、讲究转化方法
在感化教育的基础上,“后进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善于抓住最有影响的“顽童头子”做工作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这样做往往能收到“获一将而溃千军”的奇效。
2、重视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
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必须磨炼他们的意志。如果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范的掌握,而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是不行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进行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3、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4、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与后进生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5、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6、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
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
总之,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 转化“后进生”一定要有决心、恒心,还要倾注入真情,我们所付出的劳动必定有回报。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2]李华丰.<<情系操场>>
后进生 教学 转化 关心
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而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到几点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笔者在此谈几点做法:
一、感化要注意方法
只有在人情人理的教育中,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才能使其抛弃恶习。学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主是好,恶就是恶。教师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后进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在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掉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还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后进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着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后进生”最终能够形成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后进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的失误。客观环境和人为的因素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其结果就是“后进生”的信心被吞噬,上进的意志被削弱。在别人对“后进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在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后进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
在感化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后进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很重视,而对其闪光点,成绩反映迟钝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眼睛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管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所带来的教育必然是较差的。相反,如果把“敏感点”放在成绩上,善于捕捉“后进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后进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应通过诚恳的交谈,处理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们觉醒,赢得他们的信任的爱戴。感情贴近了,感化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应从日常的观察中,了解“后进生”的兴奋点,抓住兴奋点,想方设法,进行激励,就会使“后进生”产生宝贵的进取动力,并使其积极性向多方面扩散,从而促进其终生成就。
二、讲究转化方法
在感化教育的基础上,“后进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善于抓住最有影响的“顽童头子”做工作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这样做往往能收到“获一将而溃千军”的奇效。
2、重视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
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必须磨炼他们的意志。如果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范的掌握,而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是不行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进行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3、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4、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与后进生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5、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6、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
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
总之,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 转化“后进生”一定要有决心、恒心,还要倾注入真情,我们所付出的劳动必定有回报。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2]李华丰.<<情系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