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种茶历史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 700多年,大竹县种植白茶是在过去种植普通绿茶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来。对大竹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为推动大竹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竹白茶;现状;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89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地跨“三山两槽”,呈“川”字形,属盆周平行岭谷区,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并富含硒、钾、镁等多种矿质元素,植被丰富,常年葱绿,生态良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1 产业发展现状
大竹县白茶最开始只是从浙江省安吉县引种试种,现在已发展为大竹县的知名产业,大竹县以“四带三供”(“四带”即浙江人带资金、带市场、带技术、带人才,“三供”即大竹县供劳动力、供土地、供基础设施配套)的模式快速推进白茶产业的发展[1]。截至目前,大竹县白茶面积达0.43万公顷,其中盛产茶园0.2万公顷,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大竹县铜锣山白茶现代农业园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大竹县云雾山白茶现代农业园区);茶叶种植专合社26个,其中省示范农民合作社1个、市示范农民合作社1个;茶叶公司13个,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茶叶家庭农场5个,新建或改建加工厂房11个,新置茶叶加工生产线6条,年产鲜叶3 000 t,折成干茶约600 t,产值约12亿元。2020年10月,农业农村部对“大竹白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品牌管理中将使用子母商标,即母商标为大竹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子商标为茶企注册商标;并制定大竹白茶种植、加工、产品质量标准,所有大竹县茶企按照公共品牌管理办法实施。
大竹县大面积的白茶种植,将曾经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如今的青山绿水,也为农民增收、产业振兴做出了贡献,白茶产业能为当地群众年提供日常管护、采摘、加工等季节性就业岗位2万余个,人均年增收4 000元,带动
3 000余名村民致富。在白茶产业带动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巢”,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以白茶为主题的巴蜀玉叶白茶文化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峰茶谷、云峰滑翔旅游基地等成为川渝两地乡村旅游新的目的地。茶旅游的发展累计增加了游客16万人次,新发展了农家乐10家,通过“旅游+茶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了消费群体流量,扩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品牌影响力。
2 产业发展优势
2.1 环境优势
大竹县白茶拥有优秀的品质具有5个明显的环境优势。1)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早春气温回温早,升温慢[2]。2)适宜的土壤条件。大竹县境内黄泥质地砂壤居多,有茶树喜好的酸性土壤(pH值4.5~6.0)[3],地表湿气大,落叶枯枝形成腐殖质的速度和量会更高,土壤更肥沃,供肥能力更强。3)种植在海拔500~1 000 m的山腰上,大竹县地跨“三山两槽”,呈东北朝向的“川”字形山脉,形成了天然的挡风屏障。4)良好的伴生系统,茶园周边山峦叠嶂,竹林等野生树种和茶园交替分布、生态环境保护好。5)和原产地安吉县同样处于北纬30°(安吉县境跨北纬30°23′~31°53′,大竹县境跨北纬30°20′~31°00′),北纬30°左右是宜茶区,我国名茶、优质茶大多产自这里[4-5]。
2.2 产品优势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竹县白茶3个显著特点:1)上市更早,大竹县白茶比安吉县白茶可以早采摘10余天;2)品质更优,大竹县白茶外形挺直秀丽、鹅黄隐翠、白毫显露,茶汤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生津,游离氨基酸含量6%~10%;3)价格更好,大竹县白茶的平均售价在2 000~3 200元/kg。大竹县白茶优异的品质得到了茶界专家的认可,大竹县白茶出产以来,巴蜀玉叶、国礼、蜀玉白月等品牌曾先后揽获川茶博会、中国茶博会金奖和“中茶杯”特等奖、“中绿杯”金奖。“巴蜀玉叶”牌白茶因连续3届荣获“中茶杯”特等奖而荣获“中茶杯”茶王奖。“巴蜀玉叶”“蜀玉白月”均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五星名茶品质标准,2021年大竹县白茶品牌“蜀玉白月”“国礼”荣获“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茶王奖,“竹大”“川莹”“国礼”等品牌荣获绿茶组特等奖。
2.3 政策优势
为促进大竹县白茶产业体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大竹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白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白茶的全产业链培育;并通过“三供”模式支持产业发展,“三供”即大竹县供土地,协助业主流转土地0.33万公顷;供劳动力,每年采摘季节政府在党政网发布消息组织大竹县劳动力近万人,保证白茶采摘顺利完成;供基础设施配套,目前政府共投入1亿元对茶园进行标准改造,新建茶园道路5万千米,蓄水池600个,坡改梯田面积0.2万公顷。每年举办的大竹县“喊山开茶”文化节,得到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推介。未来5年,大竹县委县政府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大竹县白茶产业川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带,以“大竹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着力打造四川省大竹县白茶现代农业园区。
3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竹县白茶发展度较快,发展成效也较为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劳动力紧缺.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用工相对集中等导致“用工荒”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采茶工严重不足,导致鲜叶漏采、迟采,茶园效益明显下降。2)品牌知名度不高。虽有几个在四川省范围内有知名度的品牌,但在全国的影响力较弱。大竹县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也才刚刚起步,目前大部分产出的白茶被外地茶商收購。3)科技力量薄弱,缺乏新问题、新现象的基础研究,机器化程度低,新产品研发力度不够。4)前期投资大、产出慢、融资难,产业发展资金不足。5)茶产业人才队伍薄弱,尤其是年轻人才,很难做到及时有效解决生产问题。 4 发展建议
4.1 坚守品质,加强监管
保证大竹县白茶的品质和安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对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进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抓好白茶原料的质量控制,建立白茶生产全过程溯源管理体系,推行茶厂优化改造和办理生产许可,加强监督检测,培育企业主的质量意识。可学习安吉县白茶通过给茶园办证的方式有效监管茶叶的生产,茶园证能方便客户查询茶园面积、位置、核定产量,并可查询生产记录信息;茶园证还可以发挥抵押贷款功能,解决茶企前期资金困难问题,为茶企发展增强信心。
4.2 机器减人,提前招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日益加剧,用工紧缺必将对大竹县白茶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应加快白茶产业走向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步伐。在茶园耕作、肥培管理、无人机植保、修剪、加工等领域逐渐实行机器化的步伐;建立适合机器化耕作的标准茶园;茶园行间种草、放养食草家禽等生态环保技术减少人工除草;大竹县白茶目前必须手工采摘,还不能实现机械化采摘,而大竹县白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一二叶,最佳采摘时期只有1~2 d,劳动力必须非常密集才能保证效益。提前在周边省市县联系采茶团队或劳务公司,避免临近采茶前进行抢人大战。
4.3 培养人才,提升技能
要推动大竹县白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和保证。茶叶生产需要精通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销售需要具备茶叶基本知识、评茶知识;茶馆服务需要掌握茶艺礼仪、冲泡技能;旅游+茶产业需要服务技能、网络营销、解说技能等;茶产业推广需要精通茶叶生产加工、及茶产业发展。因此应充分发挥、整合企业和高中职院校等的优势资源,定制型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发挥本土人才的资源优势,选派本土人才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参加茶叶知识和技能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到企业授课和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加强职业茶农培育,培养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品控等实用人才。
4.4 强化品牌,拓宽市场
加强对大竹县白茶公共品牌的宣传推介,创新白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积极支持白茶产业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大竹县白茶品牌。支持茶企参加茶叶博览会、展销会和有影响力的名优茶评比活动,宣传推广大竹白茶,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白茶领导品牌,增强行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大竹县白茶的产品优势,定位中高端,做强“互联网+”销售模式,广泛使用直播、新媒体等网络销售方式及现代物流优势扩宽市场占有率,并不断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服务。
4.5 加强研究,科技兴茶
大竹县白茶高品质的背后亦存在茶树开花严重,产量不高,幼苗期叶片白化不转绿、焦叶、落叶等现象,这些都将制约大竹县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加强基础研究解决相应问题,或引进和选育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白茶品种,建立属于当地的良种繁育基地。白茶高产高效栽培、农药化肥减施增效、优化和改良加工工艺、绿肥套种、绿色防控等都离不开科技研究,只有发挥产地优势的同时结合科技,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茶產业。
参考文献:
[1] 冯林.大竹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19(11):64-65.
[2] 卢文丁.大竹县安吉白茶发展情况的调查[J].中国茶叶,2014(2):32.
[3] 颜明娟,林琼,吴一群,等.不同施氮措施对茶叶品质及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3):452-456.
[4] 陈晓阳.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J].茶叶通讯,2015(1):5-7.
[5] 罗庆芳.黄金纬度上孕育的绿茶经典:都匀毛尖[J].农业考古,2015(5):219-223.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大竹白茶;现状;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89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地跨“三山两槽”,呈“川”字形,属盆周平行岭谷区,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并富含硒、钾、镁等多种矿质元素,植被丰富,常年葱绿,生态良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1 产业发展现状
大竹县白茶最开始只是从浙江省安吉县引种试种,现在已发展为大竹县的知名产业,大竹县以“四带三供”(“四带”即浙江人带资金、带市场、带技术、带人才,“三供”即大竹县供劳动力、供土地、供基础设施配套)的模式快速推进白茶产业的发展[1]。截至目前,大竹县白茶面积达0.43万公顷,其中盛产茶园0.2万公顷,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大竹县铜锣山白茶现代农业园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大竹县云雾山白茶现代农业园区);茶叶种植专合社26个,其中省示范农民合作社1个、市示范农民合作社1个;茶叶公司13个,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茶叶家庭农场5个,新建或改建加工厂房11个,新置茶叶加工生产线6条,年产鲜叶3 000 t,折成干茶约600 t,产值约12亿元。2020年10月,农业农村部对“大竹白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品牌管理中将使用子母商标,即母商标为大竹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子商标为茶企注册商标;并制定大竹白茶种植、加工、产品质量标准,所有大竹县茶企按照公共品牌管理办法实施。
大竹县大面积的白茶种植,将曾经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如今的青山绿水,也为农民增收、产业振兴做出了贡献,白茶产业能为当地群众年提供日常管护、采摘、加工等季节性就业岗位2万余个,人均年增收4 000元,带动
3 000余名村民致富。在白茶产业带动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巢”,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以白茶为主题的巴蜀玉叶白茶文化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峰茶谷、云峰滑翔旅游基地等成为川渝两地乡村旅游新的目的地。茶旅游的发展累计增加了游客16万人次,新发展了农家乐10家,通过“旅游+茶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了消费群体流量,扩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品牌影响力。
2 产业发展优势
2.1 环境优势
大竹县白茶拥有优秀的品质具有5个明显的环境优势。1)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早春气温回温早,升温慢[2]。2)适宜的土壤条件。大竹县境内黄泥质地砂壤居多,有茶树喜好的酸性土壤(pH值4.5~6.0)[3],地表湿气大,落叶枯枝形成腐殖质的速度和量会更高,土壤更肥沃,供肥能力更强。3)种植在海拔500~1 000 m的山腰上,大竹县地跨“三山两槽”,呈东北朝向的“川”字形山脉,形成了天然的挡风屏障。4)良好的伴生系统,茶园周边山峦叠嶂,竹林等野生树种和茶园交替分布、生态环境保护好。5)和原产地安吉县同样处于北纬30°(安吉县境跨北纬30°23′~31°53′,大竹县境跨北纬30°20′~31°00′),北纬30°左右是宜茶区,我国名茶、优质茶大多产自这里[4-5]。
2.2 产品优势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竹县白茶3个显著特点:1)上市更早,大竹县白茶比安吉县白茶可以早采摘10余天;2)品质更优,大竹县白茶外形挺直秀丽、鹅黄隐翠、白毫显露,茶汤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生津,游离氨基酸含量6%~10%;3)价格更好,大竹县白茶的平均售价在2 000~3 200元/kg。大竹县白茶优异的品质得到了茶界专家的认可,大竹县白茶出产以来,巴蜀玉叶、国礼、蜀玉白月等品牌曾先后揽获川茶博会、中国茶博会金奖和“中茶杯”特等奖、“中绿杯”金奖。“巴蜀玉叶”牌白茶因连续3届荣获“中茶杯”特等奖而荣获“中茶杯”茶王奖。“巴蜀玉叶”“蜀玉白月”均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五星名茶品质标准,2021年大竹县白茶品牌“蜀玉白月”“国礼”荣获“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茶王奖,“竹大”“川莹”“国礼”等品牌荣获绿茶组特等奖。
2.3 政策优势
为促进大竹县白茶产业体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大竹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白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白茶的全产业链培育;并通过“三供”模式支持产业发展,“三供”即大竹县供土地,协助业主流转土地0.33万公顷;供劳动力,每年采摘季节政府在党政网发布消息组织大竹县劳动力近万人,保证白茶采摘顺利完成;供基础设施配套,目前政府共投入1亿元对茶园进行标准改造,新建茶园道路5万千米,蓄水池600个,坡改梯田面积0.2万公顷。每年举办的大竹县“喊山开茶”文化节,得到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推介。未来5年,大竹县委县政府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大竹县白茶产业川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带,以“大竹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着力打造四川省大竹县白茶现代农业园区。
3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竹县白茶发展度较快,发展成效也较为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劳动力紧缺.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用工相对集中等导致“用工荒”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采茶工严重不足,导致鲜叶漏采、迟采,茶园效益明显下降。2)品牌知名度不高。虽有几个在四川省范围内有知名度的品牌,但在全国的影响力较弱。大竹县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也才刚刚起步,目前大部分产出的白茶被外地茶商收購。3)科技力量薄弱,缺乏新问题、新现象的基础研究,机器化程度低,新产品研发力度不够。4)前期投资大、产出慢、融资难,产业发展资金不足。5)茶产业人才队伍薄弱,尤其是年轻人才,很难做到及时有效解决生产问题。 4 发展建议
4.1 坚守品质,加强监管
保证大竹县白茶的品质和安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对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进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抓好白茶原料的质量控制,建立白茶生产全过程溯源管理体系,推行茶厂优化改造和办理生产许可,加强监督检测,培育企业主的质量意识。可学习安吉县白茶通过给茶园办证的方式有效监管茶叶的生产,茶园证能方便客户查询茶园面积、位置、核定产量,并可查询生产记录信息;茶园证还可以发挥抵押贷款功能,解决茶企前期资金困难问题,为茶企发展增强信心。
4.2 机器减人,提前招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日益加剧,用工紧缺必将对大竹县白茶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应加快白茶产业走向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步伐。在茶园耕作、肥培管理、无人机植保、修剪、加工等领域逐渐实行机器化的步伐;建立适合机器化耕作的标准茶园;茶园行间种草、放养食草家禽等生态环保技术减少人工除草;大竹县白茶目前必须手工采摘,还不能实现机械化采摘,而大竹县白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一二叶,最佳采摘时期只有1~2 d,劳动力必须非常密集才能保证效益。提前在周边省市县联系采茶团队或劳务公司,避免临近采茶前进行抢人大战。
4.3 培养人才,提升技能
要推动大竹县白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和保证。茶叶生产需要精通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销售需要具备茶叶基本知识、评茶知识;茶馆服务需要掌握茶艺礼仪、冲泡技能;旅游+茶产业需要服务技能、网络营销、解说技能等;茶产业推广需要精通茶叶生产加工、及茶产业发展。因此应充分发挥、整合企业和高中职院校等的优势资源,定制型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发挥本土人才的资源优势,选派本土人才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参加茶叶知识和技能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到企业授课和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加强职业茶农培育,培养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品控等实用人才。
4.4 强化品牌,拓宽市场
加强对大竹县白茶公共品牌的宣传推介,创新白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积极支持白茶产业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大竹县白茶品牌。支持茶企参加茶叶博览会、展销会和有影响力的名优茶评比活动,宣传推广大竹白茶,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白茶领导品牌,增强行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大竹县白茶的产品优势,定位中高端,做强“互联网+”销售模式,广泛使用直播、新媒体等网络销售方式及现代物流优势扩宽市场占有率,并不断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服务。
4.5 加强研究,科技兴茶
大竹县白茶高品质的背后亦存在茶树开花严重,产量不高,幼苗期叶片白化不转绿、焦叶、落叶等现象,这些都将制约大竹县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加强基础研究解决相应问题,或引进和选育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白茶品种,建立属于当地的良种繁育基地。白茶高产高效栽培、农药化肥减施增效、优化和改良加工工艺、绿肥套种、绿色防控等都离不开科技研究,只有发挥产地优势的同时结合科技,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茶產业。
参考文献:
[1] 冯林.大竹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19(11):64-65.
[2] 卢文丁.大竹县安吉白茶发展情况的调查[J].中国茶叶,2014(2):32.
[3] 颜明娟,林琼,吴一群,等.不同施氮措施对茶叶品质及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3):452-456.
[4] 陈晓阳.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J].茶叶通讯,2015(1):5-7.
[5] 罗庆芳.黄金纬度上孕育的绿茶经典:都匀毛尖[J].农业考古,2015(5):219-22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