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畅想曲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的九十月间,行人寂寥的马路上只有满世界的金黄——林荫道的树上、大地上充斥着大色块的银杏叶。举头是排列整齐挺拔身姿的银杏丽人,低头是满铺马路回归大地的金色叶子。听,一串“哒哒、哒哒”的声音传来。起先错落有致,不久就混杂起来,随着一两声尖细的口令,又复归整齐的步伐。一路是高跟鞋敲击柏油路面的韵调。高跟鞋的敲击声愈来愈近,间或夹杂着几声娇叱——一队四列冗长的蓝色队伍妖娆走来。细看,每人手中都拎着一些家伙,不外是桶、盆之类的,中间还藏匿着一些小东小西。每人脸上都被笑容笼罩,她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静默一会,就止不住地要叽叽喳喳。看着这群青春洋溢的十八九岁的女孩,谁能想象他们一直以來就被“禁锢”在方寸之地。只有周六藉着冲澡的契机,才能出来“放放风”,看一看外面多彩的世界。
  她们的服装虽然是统一的蓝,但爱美的天性是在哪里都要释放的。她们在允许的范围内花着自己的小心思:上衣的型号尽量短小服帖,裤子则尽量宽大而裤线压得笔直,露出小小尖头黑色的皮鞋一点。在壁垒森严的严肃中,她们犹如墙上的小花静止时是楚楚动人,行动起来则摇曳生姿。这是个军港小城,街上的行人只有零星几个,更遑论汽车了。所以,她们可以大摇大摆,嘻嘻哈哈地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
  这个欢乐景象回旋在她们的脑海中N年,直到20余年后的今天。这些人到中年的女子利用微信平台将她们从全国各地一个个像串蚂蚱一样联接成一串,重逢的十几人到故地去重游时,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银杏大道的清水浴池。不知是时间的改变还是记忆的偏差,宽阔的银杏大道不再宽阔。只有路边的屋舍与绿色油漆门还是多年一成不变,重新在头脑中印上她们记忆的照片。
  和欢乐记忆联接起来的当然离不开吃。洗浴之后去旁边的小店吃大碗的大肉面是她们念念不忘的事。于是,在修缮一新的浴池门口拍照留念后,她们一行人又直奔当初的大肉面馆——每人面前一大碗面,捞起来,热气腾腾,吃一大口。嗯!还是当年的味道。青涩的脸变成了成熟的面孔,不变的是对大肉面的热爱,是聚在一起就欢笑的青春,是“见到你们我实在太高兴了”的本真流露。
  回忆的洪流有欢乐的片段也有痛苦的节点。痛苦的符号不是欢快的高跟鞋而是平实的绿色解放鞋,串联起来的绳子还是——吃,不过主角由大碗面换成了小零食。那是洗件衣服都能让手指冻成冰棍的冬季,洗浴之后她们被责令严禁买吃食。纪律归纪律。在那个初离家门,天天消化奇快,看什么都眼冒星星做眼馋状的时期,美食的诱惑和纪律在交锋。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有外人看到小伎俩的三五人将随口未吃完的零食藏在了帽子里,结果是归来之后,全体受罚——以蹲坐的姿势在寒风中吃风。其间不得换脚,必须腰背挺直、一动不动。只有揭发某某人吃零食的才能获准起立回到有暖气的温暖房间。大家都坚持着,僵持了三十余分钟后,有人忍不住嘤嘤哭出了声。即使这样,也没有商量的余地。她们继续咬着牙一分一秒地硬挺着。不知又过了多久直到一人轰然倒地晕了过去,众人才获准回房间。一个个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上楼。当时的痛苦成了多年之后相聚时津津乐道的谈资。回想当年,一切都变成了美好。共同经历了青春,虽苦尤甜。
  时隔二十年又来到了银杏大道。虽然道路不再宽广,时令原因银杏树也没有张开巨大的臂膀展示那金黄,她们还是禁不住在银杏大道留下了影像。看着那灿烂的笑颜,仿佛高跟鞋哒哒的声响穿越了时空犹在耳边一遍遍回旋。
其他文献
L小姐有很多很多裙子很多很多的高跟鞋,是我还没有遇见过的多。浅青色淡紫色粉白色荧光黄,五厘米八厘米十厘米十二厘米。所以她叫自己卓美丽。  走路的时候高跟鞋会让她高出一个头,裙子里跑满寂寞的风,裙摆扬起风来,踏过的没有一丝温暖,像过期的火车票,过期的爱人。过期就是过期,过期就要作废。每一条裙子每一双鞋子,哪怕要穿到脚趾发肿脚踝磨破,都只为迎接新的恋人,为遇见更优雅的自己。  她爱美指甲,狂热地涂指甲
期刊
南圣河  白天 你将连绵的群山揽入眼神  夜晚 你把两岸灯火系在腰间  此时依偎的山城睡着了  只有你在探身倾听  轻风和街树的絮语  星星与栈桥的对话  我漫步夜的堤岸  默默读你  如读一本青春打开的书  幻想追随着飘拂的长裙  欲望止步于裙角  粼粼波光  有一双眼睛在注视  清晨独坐窗前看天  天空下的高山如一尊巨兽  默然看我和周边一切  在这座山城的一隅  多年前的故事眼前复活  勇敢
期刊
中山路  如果有一层若有若无的薄雾,铺抻在这条老街,相信是来自民国的。  虽远,但总能触手可及。  比如你看到的百年骑楼,从民国一直周折到眼下。  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看见的:  比如回乡的银两秤出来的传说,春潮与爱,与望穿秋眼的落寞……  比如我相信每一扇花格子窗后面,必有一个香艳而诡异的身影,它因为没有说完故事而日日附身于姿色撩人的女子——  从骑楼甬道的暗影里迎面走来。  水巷口  巷口原先
期刊
贫穷落后的大山深处,很少有能把学业读到高中的,成绩优秀,且有志报考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了。罗豹和杨小鹰就是这样的凤毛麟角。  他们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去外面见大世面,用学到的知识改变山村的面貌。而从小到大的相处,十多年的同学,尤其为了求学,风里雨里,山路泥路,起早贪黑,饥寒交迫的生活更让他们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山里孩子早熟,十七八岁就已订亲的不少,爱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中潜滋暗长。  小鹰聪明,当年便
期刊
(一)  在我的苏北,有袅袅炊烟,有两岸稻米香,有淡蓝色的声声呼唤。  一朵朵野荞麦的花儿,在黄河故道边上排列着大地与天空的秩序。不远处,九里山上的木房子廊檐上的铜铃,像耳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旷野无边,时光倒流。春天多么辽阔,漫山遍野的花儿全都变成了怒放的红颜。  从古驿道边,荒烟漫草的斜阳里,一轮红日坠入山坳那边温暖的怀抱。  一条悬空的河床,露出了鹅卵石的牙齿,行云流水的汉字,从古色古香
期刊
阳光和煦地撒播在香丽莎公园的绿地广场上,空气非常清朗,莎莎穿着紫红色的羊毛丝绒外套,留着披肩的长发,手里牵着她娇小的贵宾犬,慢慢走在弯曲的小径上。  “安妮,喜欢这里吗?”她轻声地对她的宠物说。  贵宾犬欢快地边走边嗅着地面,寻找它喜欢的味道。  路旁的干净的石椅上,一位年轻的画家正在给坐在它面前的一个小姑娘畫着肖像,小姑娘的玩伴在一旁催促她去玩耍,她已经有些急不可待,她的妈妈在一旁哄她不要乱动。
期刊
1  叶树的母亲香妮坐在大门边的屋檐下,一直朝着村口的大路上看着。他的儿子叶树出门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里没有音讯。  叶树的母亲香妮,已经快八十了,干巴巴的一个小老太,花白的头发虽然挽着髻,却也是支楞纷飞,好像被风凌乱过一样。  有空的时候她就坐在屋檐下,夏天摇一把芭蕉扇,冬天就捧着一个瓦火罐。眼睛微眯着,一直就望着村头的那条路。那条路原来是一条羊肠小道,下雨天烂泥没过脚面。后来变成了机耕道,偶尔
期刊
“一不留神过去很久,我们依然熟悉,却已想不起原先的样子。”读到黄惠子在《熟悉》中的这句话,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了燕子,那个在网上一会叫我“宝贝”、一会叫我“姣娥”、一会又嘻嘻哈哈喊我“心肝肉蛋蛋”的家伙。  燕子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班的同学,我俩同住一间寝室,虽是湖南老乡,却因性格差异,最初的日子,我们并没有深入接触和交往。印象中的她,性格开朗,活泼爱动,齐腰秀发,配上飘逸的长裙和绝好身材,给人
期刊
我的第一本书,确切地说,不叫书,它贴在墙上,多年后人家问我,你的文字启蒙是哪本书?我说,是“墙书”,的确,“墙书”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  所谓的“墙书”,是糊在墙上的报纸、画报,那时爸爸上班的地方有很多旧报纸,什么《参考消息》《航空画报》,淘汰没人看了,爸爸就把它们拿到家里来糊墙,这是我最初的书,家里穷,买不起书,我看这些也欣喜若狂,家里一贴好报纸,我就忙得不得了,从东墙看到西墙,从低处看到高处,
期刊
一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都蕴含着自己的故事。如四川的“白玉”,西藏的“也要走”,新疆的“叶尔羌”,湖南的“苍梧”,这些名字都是历史故事的化石,以其灵性和隐秘的色彩,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神往。  而在我们广西北流,有个全世界唯一的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共生的地方,那就是坐落在民安镇的铜石岭。有一条清澈的河流穿过铜石岭,这条河流名字叫圭江。在漫长的岁月里,潺潺圭江水流淌着铜鼓王的传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