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科研 倾心打造OTA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2013年春天悄悄来临之时,吴冬梅迎来了她的第30年教书生涯。桃李春秋三十载,甘洒热血育学子。吴冬梅说,我觉得好的老师要有深远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初出校门 为人师表
  1979年,吴冬梅是恢复高考后江西财经大学的第三届学生,1983年6月她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毕业,那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经济学专业的吴冬梅本有很多机会凭借自己的才干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由于1978年以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多,江西财大又极缺老师,班主任便找她谈话,希望她能够留校任教,她没有一点犹豫当即决定留下,就这样,初出校门的吴冬梅开始了她的执教生涯,而这一干就是30年。吴冬梅说:“其实用不着谈话,我从心里也是喜欢当老师的。小时候我们都被要求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志向》,我写的就是要当一名人民教师,有些人是写着玩,但我觉得那就是我最想从事的职业。”
  执教30年来,吴冬梅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重学生的需求,教同样一门课,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是不同的,讲的内容和深度也应该随之变化。吴冬梅常说,老师有三个层次,就像三个同心圆,最外圈是“what”,也就是要教给学生什么,这是初为人师时应该思考的问题;接着是“how”,当知道了要教给学生什么之后就要思考怎么讲才能使得学生会喜欢,吸收得更多,怎样才能让课程越讲越好;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就是“why”,当知识点和授课方法已经不存在问题,为什么还要不断改进,让自己的课越来越精彩?这个问题是支撑一名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核心动力。“很多人都问我,吴老师,您讲人力资源都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每次还要下那么大功夫备课?我觉得老师是个良心活,要追求卓越的品质,不能满足于现状,我希望我今年的课要比去年讲得好,每一次课都比前一次好。”
  三尺讲台 耕耘不息
  吴冬梅的硕士研究生万金告诉笔者,在第一堂课上,吴老师都会进行“小纸条课前调查”,就是每学期上课之前都会给同学们发一张小纸条,一般会问这样几个问题:你之前是否上过这门课;对这门课掌握到什么程度;你的本科(研究生)读什么专业;以后打算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第二堂课时,吴冬梅都会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大家并加以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安排课程内容。万金说:“有时候即使上过这节课也会追着吴老师到别的班级再听一遍,因为每一遍都会有新的内容加入,每一遍都让我有新的启发。”
  除了专业上的谆谆教诲外,吴冬梅还告诉她的学生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工作中她也留心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还记得硕士见面的第一天,吴冬梅问有谁读过《全球通史》,万金是那一年研究生当中唯一一个读过的,在接下来的交流和接触中,吴冬梅发现万金的表达可能不是非常多,但却是个十分内秀的孩子,能够沉淀下来,很适合做理论研究,所以推荐他攻读心理学博士,而万金也希望自己能在心理学方面走得更远。吴冬梅说:“这些年我带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我非常关注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我希望他们从我这里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虽然吴冬梅把自己总结成一个线条粗犷、不拘小节的人,但是刘椰辰却说:“和吴老师相处你会感觉到一种淳朴和真诚,她做学问的严谨务实,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都从一言一行和点滴小事中展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追踪前沿 务实科研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在吴冬梅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上下功夫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科研领域,通过科研来追踪学术前沿,甚至可以像西方国家一样,把科研领域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讨论,实现教学相长。
  自1997年以来,吴冬梅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治理两大研究主题,主持和以骨干身份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9项;出版个人专著2本;主编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主编出版人力资源管理系列丛书8本;在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篇。然而,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并不一帆风顺。
  1999年,吴冬梅还是中国社科院的一名博士生,她和郑海航、戚聿东、宋克勤等管理学界专家一起做《中国企业理论50年》项目,既然承担了这个项目就要沉淀下来做出精品。为了调研吴冬梅每天很早就出门,很晚才回来,为了使数据准确无误,她必须及时整理调研数据,做数据分析,那段时间,在她的饭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速冻饺子。“因为饺子简单,水开了就能吃,能省下更多时间来分析整理数据。”吴老师说。然而调研的辛苦还不是最难的,在做项目过程中最难以克服的困难是找不到需要的资料,要对近50年的企业管理研究做梳理,而文革时期关于企业管理方面资料留存极少,找不到充足的理论资料,只好转而搜集当时《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报刊上的报道材料,通过新闻报道进行相互印证,访问许多老经济学家,想方设法碰撞资料,归纳总结。回忆起那段时间,吴冬梅感慨地说:“做科研需要坚韧不拔,任何一个课题都会有瓶颈,过去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就不相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像居里夫人一样,失败了那么多次最终获得了成功。”
  呕心沥血 打造OTA
  走进OTA交流讨论室,映入眼帘的是几张铺着白底粉花桌布的圆桌,上面摆着几株绿植,笔筒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墙边是整排的书架,一切显得那么温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OTA(Office of Teacher Advancement,简称OTA)是全国最早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职业促进的教师互助组织,致力于全面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身心健康,旨在释放教师潜能、追求卓越教学、提升科研层次。 吴冬梅是学校教师促进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也是OTA 主任。她介绍,OTA的创办是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学促进中心的启发,借鉴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类似机构的活动形式。2006年2月,学校启动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随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一套职业帮助和促进系统来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这样OTA就应运而生了。
  学校OTA从创办之初至今一直执行的是志愿者体制。从OTA负责人到一般工作人员,大家都有各自的本职工作,但热心于OTA事业,他们不拿报酬,却热心为教师服务。吴冬梅更是用自己的智慧,辛勤地工作,构建大学教师的精神家园。
  6年来,OTA通过教师职业导航、主题午餐会、主题沙龙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在全校669名专职教师中,有362名经常参加OTA活动的教师提高了“学评教”分数,平均提高了9.35分,提升最快的高达16分。法学院沈敏荣副教授是OTA的核心成员之一,从OTA创办之初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他激动地说:“我刚从科研机构来到学校任教时,授课效果不够理想。尽管我精心地备课,课堂上旁征博引,但得到的反馈却大相径庭。怎样把课讲好,成为困扰我的难题。就在那时,吴冬梅教授主动要求听我的课,课后给我分析授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吴老师还让我去听她上课,毫无保留地传授讲课的经验。从那以后,学生反映喜欢听我的课了。” 沈老师介绍说,OTA创办之初,主动来参加活动的教师并不多,但正是因为吴冬梅老师的执著,不断分析并研究活动的主题和形式,渐渐地参加活动的老师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外校的粉丝来学校参加OTA的活动。
  学校的OTA逐渐“走”出校园,与国际近10所OTA组织建立日常的紧密联系,与北京大学的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院、中国海洋大学OTA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范怡红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基金课题将学校的OTA作为典型案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学校考察教师促进中心(OTA)工作时表示,学校OTA的非行政化学术共同体组织模式具有示范性,并建议在学校组织召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以推动高校更加重视和认真做好教师教学发展工作。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橡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传统的领域,同时又非常复杂,这使得我国很多研究人员在上世纪80年代陆续离开了这一阵地。但有一位意志比橡胶还坚韧的年轻人,一起步就不曾回头,在这个橡胶王国里执著地追求并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就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立群教授。  1986年9月,17岁的张立群考取了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橡塑工程专业。1989年,他在老师的带领下深
北京建筑大学机关党总支第二退休党支部党员来自三个单位,原工作性质、学习情况、身体条件都不尽相同,但大家集体荣誉感强,是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支部党员有近六成同志,被返聘回学校或到社会上工作。他们离而不休、老当益壮,为学校、为社会发挥余热,奉献力量。2011年,支部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支部坚持“二个结合”:一是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支部认真组织集体
在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中,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首都高等教育始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它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首都高等教育60年发展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首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60年首都高等教育发展
黄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副组长,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参政议政回报社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黄勇教授一直以来信奉的信条。黄勇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法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反垄断法领域取得了重要影响。身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
大学生就业是否理想,就业的质量、水平如何,既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大学生对母校的认同与归属感,更关系到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以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北京外国语大学认清形势,上下齐心协力,以开展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工作为契机,结合“外、特、精”的办学特点,坚持“服务每个毕业生成长”的工作宗旨,努力确保毕业生就业率
李毓佩,1938年7月出生,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98年9月退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李毓佩教授退休后主要从事数学科普创作和研究。出版各类科普作品130余部,约1,500多万字。  走下讲台,拿起了笔  李毓佩教授1998年退休,他把科普创作看作是他教学工作的延拓,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摸索,李毓佩教授发现小读者最喜欢四类故事:童话故事、侦探
关键词:师资体系 人事聘用与考核 用人理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水平教育实施的基本保障。历史证明:教师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担负着传承与弘扬的重任,是继承者、传播者,更是实践者和推动者。笔者参加北京高校领导干部赴美教育管理培训,通过实地考察,对比我国高校现状,深感我们在师资队伍的体制建设、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有必要进行探索与改革,以保障师资队伍的高
王新清,河南新野人,法学博士、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校长(法人代表)、党委副书记。兼任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是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学,撰写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宝钢教育奖”“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欢迎大家出席第十一届中美政党对话暨企业家圆桌会。很高兴结识来自中美两国的政党政要、智库学者和企业家朋友,同大家齐聚一堂,共商中美关系发展大计。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既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40年后的今天,当中美关系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抉择时,我们可以从中美关系发展历
吴冠芸,女,离休干部,共产党员。1924年7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生物化学家、医学教育家。自1961年以来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年,发表论文110余篇。曾赴美国、意大利、希腊、瑞士等国出席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及参加访问近20次。  86岁高龄的吴冠芸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第一位开创产前基因诊断的老科学家。她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遗传病基因分析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