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口反向巩膜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临床探讨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微切口反向巩膜瓣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无囊膜或少量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22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均行二期微切口反向巩膜瓣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7 d、3个月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晶状体的偏心量和倾斜度)。

结果

术后第7 d裸眼视力<0.10者1只眼,0.1~0.5者8只眼,0.5以上13只眼。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1~0.5者7只眼,0.5以上15只眼,其中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相同或提高者17例(17只眼)。术后3个月人工晶状体的平均偏心量为(0.41±0.28)mm,平均倾斜度(1.53±0.82)°。1例在制备反向巩膜瓣失败后改行经虹膜缝线固定术,已排除在本研究之外。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渗出3例,暂时性高眼压2例。无1只眼出现脉络膜下出血、缝线外露、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微切口反向巩膜瓣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囊膜或少量囊膜的无晶状体眼,手术操作损伤小,安全稳定,效果好。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5-01  脑卒中曾经是老年人多发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受到了它的困扰。中年人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他们面临更多的家庭压力,疾病对他们心理的伤害远比对身体的伤害要多。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们对52例清醒中年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加以干预,收到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
本文对 8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用氯沙坦 (科素亚 )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998- 0 6~ 2 0 0 2 - 0 1在我院住院的慢性CHF患者 85
期刊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CV)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眼底检查及ICGA造影检查确诊PCV患者17例,17只眼,所有病人于光动力治疗前2天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再行常规光动力治疗,观察治疗后1年患者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变化,眼底息肉样病变消退,黄斑病变区出血吸收及相关眼部和全身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期随访,观察期结束时29.5
目的 探讨微创法闭式挑割治疗中重度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中重度狭窄性腱鞘炎100例(109指)用自制的双刃“勾状刀”于门诊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
我科自1997-01~2000-08治疗面肌痉挛4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 rn
在美国治疗痔的标准术式是痔切除术,而在欧洲则广泛采用肛管扩张术(Lord法).本文对两种术式远期疗效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研究.
期刊
目的观测Ⅲ期、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拱环结构的改变,探讨其与视网膜动脉、静脉直径及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2010年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80例Ⅲ期、Ⅳ期DR患眼、眼底照相、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观察分析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直径变化与破坏程度。按DR严重程度及是否伴随高血压进行分组,利用海德堡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测量软件对视网膜血管和黄斑拱环直径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