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作为时代产儿的电视艺术自然要以全新的科技意识、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语言形式、全新的时空观念去进行创作,而这一切,均需建立在充分“电视化”的基础之上。
手段电视化——从纪录传播型向电子创造型转化
目前电视艺术创作中,部分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仅仅运用了电子的“纪录传播”功能。事实上只有充分调动电子技术的创作功能,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独立品格的艺术作品。以下四种技术正是在充分开发电子“艺术创作”功能的基础上出现的。
电脑绘画技术的开发。
电脑绘画技术通过神奇的电子“画笔”,使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成现实。它可以自由地进行画面创作;可以自由进行3D造型,亦即三维时空的造型;可以完成“自然现象”的造型技术;还可以对摄像机和录像机输出的图像进行任意修改。
视频特技制作技术的开发。
视频特技制作技术可以对画面进行“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使观众难以发现任何人工的制作痕迹;在大容量的数字储存系统里,可以对画面的任何“一格”,或任意组合排列后的片段进行特技制作,给人以难以想象的强烈视觉效果。
多层制作技术的开发。
电视画面的层次,一般在视频切换台上只能做到2~4层的合成处理。但当画面需要更多的层次变化和视觉因素时,即可采用多层制作技术,通过记录设备对视频信号进行多版合成处理,从而产生与多通道系统一样复杂的画面效果。
数码特技技术的开发。
这是一种数字化的视频特技处理,如画面的压缩,一帧画面在另一帧画面背景上的立体透视状的空间运动等:运用帧存储和计算机技术处理,获得油画、版画效果;运用三维数码特技。可以产生立体透视的画面、物体在三维空间里的运动等效果。
语言电视化——从单一语言型向多元语言型转化
当人类社会步入了电视文化时期,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语言表意系统——电视语言。电视语言有别于之前语言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从单一的语言形态转化成多元化的、复合式的完整语言系统。
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语言元素在电视艺术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表意职能。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电视剧《太阳鸽》被人们称之为“诗话电视剧”的优秀艺术作品,之所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冲击,主要体现为创作者对电视艺术语言系统的全面思考和整体把握。
造型语言。依据“写意”构筑全剧总谱,追求古典绘画和现代风格的结合;镜头语言,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固定机位和长焦调拍,均依据小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以及画面美的角度设计:编辑语言,自然流畅,富有强烈的音乐感,剪辑点尽量隐藏在自然而然的流动和动作之中。这些丰富而充实的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艺术地表现了“中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他们的成长中,有欢乐、有烦恼、有幼稚也有渐渐的成熟。但无论怎样。在他们的眼里,现实和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一切都是那么的美。烦恼和痛苦是短暂的,美却是永恒的。”(章殊祥《(太阳鸽)>导演阐述》)
时空电视化——从时空束缚型向时空自由型转化
电视艺术可以从微观时空上反映社会生活,构成几分钟、十几分钟的短小艺术作品;又可以从宏观时空中,演绎一部自然、社会、人生的漫漫长剧。构成上百集,甚至上千集的艺术作品。而戏剧艺术、电影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时空的限制,所以只有电视艺术可以从时空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真正走向时空自由化。
在电视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时空的创作。一个几十分钟的短片,可以展现一个人漫长而充实的人生;而长达几十集的剧集如《渴望》,也仅是演绎了女主人公刘慧芳收养孤女的一段人生经历。这更是时空电视化的辩证法,也是时空自由的鲜明标志。
思维电视化——从线性思维型向场性思维型转化
思维电视化的主要表现。应该说是由线性思维向场性思维的转化。线性思维也称单向思维,即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时。只有直线的思维链条,只有单一的表现手段。只有简单化的表现形态。场性思维,就是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诸多的语言手段,时空的自由展现,在电视屏幕上展现一个完整的“生活场”、完整的“人生场”、完整的“生存形态场”。电视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在电视屏幕上复原一个无比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真实可信的现实世界。这必然要求创作思维从线性向场性转化。
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电视专题片《雾海绿洲》,运用场性思维,为电视观众真实地描述了云南南部红河州大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命存在场景:那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生存场”;那微生物、蟒蛇、长臂猿等的“动物生存场”:特别是树蛙从交配、产卵、孵化到幼蛙生成的完整“生命绵延场”。因为作品提供给观众的是特定生存条件下动植物的场性信息,所以观众颇有一种身临其境、亲眼所见的真实感受。恰如创作者所说:“无论你用怎样的词句,也难以描绘眼前这片烟云雾霭的变幻莫测,它忽而杳然明绿,转瞬又奔腾飞散,它的静态美、动态美,博大无边的力量美,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孙秋萍《雾海绿洲》解说词)
综上所述,电视艺术的电视化,主要体现为手段的电视化、语言的电视化、时空的电视化以及思维的电视化。只有遵循电视化的创作规律,才能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视艺术作品,满足现代电视观众的特殊审美需求。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
手段电视化——从纪录传播型向电子创造型转化
目前电视艺术创作中,部分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仅仅运用了电子的“纪录传播”功能。事实上只有充分调动电子技术的创作功能,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独立品格的艺术作品。以下四种技术正是在充分开发电子“艺术创作”功能的基础上出现的。
电脑绘画技术的开发。
电脑绘画技术通过神奇的电子“画笔”,使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成现实。它可以自由地进行画面创作;可以自由进行3D造型,亦即三维时空的造型;可以完成“自然现象”的造型技术;还可以对摄像机和录像机输出的图像进行任意修改。
视频特技制作技术的开发。
视频特技制作技术可以对画面进行“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使观众难以发现任何人工的制作痕迹;在大容量的数字储存系统里,可以对画面的任何“一格”,或任意组合排列后的片段进行特技制作,给人以难以想象的强烈视觉效果。
多层制作技术的开发。
电视画面的层次,一般在视频切换台上只能做到2~4层的合成处理。但当画面需要更多的层次变化和视觉因素时,即可采用多层制作技术,通过记录设备对视频信号进行多版合成处理,从而产生与多通道系统一样复杂的画面效果。
数码特技技术的开发。
这是一种数字化的视频特技处理,如画面的压缩,一帧画面在另一帧画面背景上的立体透视状的空间运动等:运用帧存储和计算机技术处理,获得油画、版画效果;运用三维数码特技。可以产生立体透视的画面、物体在三维空间里的运动等效果。
语言电视化——从单一语言型向多元语言型转化
当人类社会步入了电视文化时期,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语言表意系统——电视语言。电视语言有别于之前语言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从单一的语言形态转化成多元化的、复合式的完整语言系统。
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语言元素在电视艺术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表意职能。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电视剧《太阳鸽》被人们称之为“诗话电视剧”的优秀艺术作品,之所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冲击,主要体现为创作者对电视艺术语言系统的全面思考和整体把握。
造型语言。依据“写意”构筑全剧总谱,追求古典绘画和现代风格的结合;镜头语言,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固定机位和长焦调拍,均依据小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以及画面美的角度设计:编辑语言,自然流畅,富有强烈的音乐感,剪辑点尽量隐藏在自然而然的流动和动作之中。这些丰富而充实的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艺术地表现了“中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他们的成长中,有欢乐、有烦恼、有幼稚也有渐渐的成熟。但无论怎样。在他们的眼里,现实和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一切都是那么的美。烦恼和痛苦是短暂的,美却是永恒的。”(章殊祥《(太阳鸽)>导演阐述》)
时空电视化——从时空束缚型向时空自由型转化
电视艺术可以从微观时空上反映社会生活,构成几分钟、十几分钟的短小艺术作品;又可以从宏观时空中,演绎一部自然、社会、人生的漫漫长剧。构成上百集,甚至上千集的艺术作品。而戏剧艺术、电影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时空的限制,所以只有电视艺术可以从时空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真正走向时空自由化。
在电视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时空的创作。一个几十分钟的短片,可以展现一个人漫长而充实的人生;而长达几十集的剧集如《渴望》,也仅是演绎了女主人公刘慧芳收养孤女的一段人生经历。这更是时空电视化的辩证法,也是时空自由的鲜明标志。
思维电视化——从线性思维型向场性思维型转化
思维电视化的主要表现。应该说是由线性思维向场性思维的转化。线性思维也称单向思维,即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时。只有直线的思维链条,只有单一的表现手段。只有简单化的表现形态。场性思维,就是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诸多的语言手段,时空的自由展现,在电视屏幕上展现一个完整的“生活场”、完整的“人生场”、完整的“生存形态场”。电视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在电视屏幕上复原一个无比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真实可信的现实世界。这必然要求创作思维从线性向场性转化。
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电视专题片《雾海绿洲》,运用场性思维,为电视观众真实地描述了云南南部红河州大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命存在场景:那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生存场”;那微生物、蟒蛇、长臂猿等的“动物生存场”:特别是树蛙从交配、产卵、孵化到幼蛙生成的完整“生命绵延场”。因为作品提供给观众的是特定生存条件下动植物的场性信息,所以观众颇有一种身临其境、亲眼所见的真实感受。恰如创作者所说:“无论你用怎样的词句,也难以描绘眼前这片烟云雾霭的变幻莫测,它忽而杳然明绿,转瞬又奔腾飞散,它的静态美、动态美,博大无边的力量美,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孙秋萍《雾海绿洲》解说词)
综上所述,电视艺术的电视化,主要体现为手段的电视化、语言的电视化、时空的电视化以及思维的电视化。只有遵循电视化的创作规律,才能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视艺术作品,满足现代电视观众的特殊审美需求。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