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教育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视角,植根于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实现的路径、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教育和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融合等现实问题,最终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的框架体系。本研究旨在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层面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资源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就业;就业指导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由此可观,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中,既有政策可依,也是时代所向。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观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凝练和专业表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认知意识、职业选择倾向和职业价值认同,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选择上的集中表现。大学生就业观概括来说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就业价值目标,指的是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追求个人价值时,与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相适应而形成的目标观念。二是就业价值取向,指的是与自由择业、就业公平正义、以及法律规范等相关的就业意识。三是就业价值准则,指的是大学生就业观的道德方面规定,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的具体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目标。
  2.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
  2.1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是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当代大学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要具备家国情怀,将自己的职业追求融入到中国梦的实现和奋斗历程中,在选择职业时,大学生不仅要追求个人的价值实现,也应该关注社会价值贡献,职业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的,职业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也一定要与社会价值结合才能得以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也承担着更加神圣的时代使命。大学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要勇担时代使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际遇,也是人生的大考验,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从事“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就业岗位,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大学生赴基层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人才是基础,也是根本支撑,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参加者。大學生有知识、有才干、有魄力、有眼光,是掌握现代先进科学知识的重要社会群体,思维方式灵活,方法措施多样,能为乡村带来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带来发展的新动力。
  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在激励政策制定、方法过程引导、创业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大学生村官为例,他们来到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带着对乡村事物的新奇感,更能发现乡村的美,更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中。还有一些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或是从事生态家庭农场经营,或是直播农产品带货,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乡村创造着财富,如果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创业环境,更能激励他们在乡村施展才华。
  3.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实施方式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深水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业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增强。这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大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大学生过分关注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会导致就业趋利性,造成人才资源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整个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还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影响,社会机构、公众、媒体等的宣传让本就处于就业观懵懂期的大学生更加迷失,外界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选择时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大学生实施就业观教育,使大学生具备甄别各种非理性就业观念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就业观,实现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是从人才层面上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3.2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实现方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祖国广大的乡村、边疆和西部地区就业空间广阔,赴基层就业大有可为,大学生应该充分把握时代机遇,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等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同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为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学校层面应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就业择业观教育,以宣讲国家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到基层学习等形式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基层和西部边远地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积极精心组织实施“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政府公益性岗位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到农村、到基层等政策性就业项目。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势,改变观念,保证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3.3 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与立德树人工作有机融合
  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教育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高校实施实践育人,践行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现实情况是,高校普遍只是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基层就业指导教育,成为了一种短暂的宣传形式,没有贯穿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过程。这就使基层就业指导教育失去了本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没有从立德树人全局工作的角度去认识基层就业指导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更没有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
  长时期以来高等教育的“精英化”现象,使得大学生以天之骄子自居,无形中产生了就业优越感,总认为要去大城市就业,去基层就业是很没有面子的。然而随着高校普遍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逐渐加快,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被重新予以高度重视。很多大学生抗拒基层就业,根源在于对基层情况和基层工作的不了解。认识基层,更需要走近基层,参与基层实习实践工作。基层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势在必行,通过融合教育转变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识,提高基层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成才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双赢。
  3.4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体系建构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性工作,是物质层面的建设。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关精神层面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是共同信守的价值准则、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可以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当代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就业择业观念、职业发展追求同时代的背景、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时代洪流中。学校层面在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基层就业指导的时候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耕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努力培养一批有追求、有能力、有情怀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新建,王露瑶. 乡村振兴背景下拓展大学生基层就业空间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9).
  [2]高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20,v.11;No.269(29):64-65.
  [3]涂雯雯,李向楠,马超群. 新时代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路径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9):2.
  [4]王林祥,章佳萍. 基于思政教育融合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32(3):3.
  [5]徐成波. 简谈高校在大学生基层就业渠道建设中的作用[J]. 大众标准化(1):2.
  [6]张栋洋.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J]. 农业经济(12):3.
  姓名:向绍阳 性别 :男 籍贯(省市):湖北恩施 民族:土家族 生日年月:1988年10月 學位:管理学硕士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单位:湖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元
  湖北民族大学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成果 ,项目名称: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XG202108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与舒利迭联合用药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稳定期中重度 COPD 患者7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应用剂量为50μg/500μg;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于专用装置内刺破胶囊后吸入,每日1次。两组均根据病情变化实施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智能水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智能水表中,可以有效提升水表的运行效率,并且能够实现远程抄表。但目前智能水表还存在计量检测难点,致使水表的应用效果受到制约,不利于推动智能水表的发展,因此要及时寻找解决办法。本文将探讨智能水表的计量检测难点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智能水表;计量检测难点;解决办法;  现阶段,智能水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能够实现自动化抄表,大大提升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方法 选择股骨骨折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98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钢板内固定87例(对照组),锁定钢板内固定111例(研究组),随访患者的内固定断裂情况并分析患者内固定断裂的原因.结果 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5例(4.5%,5/111),传统钢板内固定断裂3例(3.4%,3/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掘进技术也不断升级,在煤矿巷道的掘进技术方面,煤矿产业的专业技术开采人员必须要采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支护技术,综合整个煤矿产业的外界环境和内在条件,使得监控措施更科学合理有效,使煤矿开采团队的开采数量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使煤矿开采团队的开采质量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使煤礦开采团队的开采安全程度有着大幅度的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煤矿
目的 探讨以反复鼻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后反复鼻出血,并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20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直接闭塞载瘤动脉,11例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覆盖载瘤动脉破口.无死亡病例,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再出现鼻出血.结论
目的 探讨≥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发病4.5h内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剂量为0.9 mg/kg,根据年龄分为≥80岁组34例和<80岁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7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出血(ICH)、
目的 认识锁骨上神经的解剖分布及其功能,同时注意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对锁骨上神经的游离和保护.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共15例锁骨骨折患者,术中均行锁骨上神经分离保护,术后随访3.0 ~8.0个月,平均(6.5±0.3)个月.结果 14例未出现锁骨上神经损伤的症状体征(锁骨上神经损伤的症状有:胸壁有不同程度皮肤的感觉过敏或是感觉迟钝,同时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角化).1例术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5岁)11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3例,其余52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胃癌分期、是否行根治手术、是否联合脏器切除和手术时间等,总结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中,有无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分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动脉血红细胞内外pH值的变化.方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8例,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并行面罩吸氧,呼吸机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如低氧血症未获得明显改善,则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pH值、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平均动脉压(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7.4
溃疡性结肠炎治愈难度大且常复发,保留灌肠用药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探讨其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消化科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均符合2000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康复新液;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