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趣事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族×三道茶
  要说起云南的茶俗趣事,就不得不说一说独特的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人民节庆婚嫁时敬献宾客的饮品,同时也是一种礼仪形式,独特之处就在于,每道茶都各有特点,可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
  头道茶,苦茶。制作头道茶的方法是先把上好茶叶放入土陶罐中用文火烤,边烤边抖,直至茶叶微黄并发出清香味,然后冲入开水,茶罐内即发出“扑哧”声响,罐内茶水沸腾,化为泡沫溢出罐外,像一朵盛开的绣球花,白族人认为这才是吉祥的象征。待水泡沫散去,陶罐内即留下少许又苦又香的浓酽茶汁。头道茶因开水冲入罐时有响声,故又叫雷响茶。那味道苦口香醇,别有一番清香。
  二道茶,甜茶。配制方法为先将蚕翼般薄的核桃仁片与烤乳扇(牛奶制成的扇状食品)及红糖等配料放入茶杯,冲入滚烫的茶水即可敬献客人,茶味甜香且有乳香味,十分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三道茶,回味茶。制作方法是先将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等按比例放入细瓷杯,然后冲入热茶水即成。此道茶集甜、麻、辣与茶香于一体,饮时别有风味,令人回味,故名回味茶。
  白族三道茶美味可口,饮来别有情趣。先苦后甜再回味,犹如人一生的三个阶段,颇具生活哲理。年少时就如品尝苦茶,经历生活的艰苦与磨难;人到中年苦尽甘来,生活犹如甜滋滋的甜茶;到了老年回味一生。
  
  尼人×土锅茶
  生活在勐海县南糯山的尼人是哈尼族的支系,他们流传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土锅茶。尼人“土锅茶”尼语“绘兰老泼”,这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装入用竹子制的茶盅内,并将一杯杯茶水送到客人手中,客人接过茶水须一饮而尽。这种茶水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位勇敢的尼小伙子,在深山里猎到一只危害尼山寨人畜的凶豹,用大锅煮好后,邀约全寨男女老少去分享,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还跳起舞,跳了一个通宵,跳得口干舌燥……憨厚的小伙子又请大家喝锅里的开水,这时一阵大风吹来,许多树叶纷纷落到锅里,大家喝了锅里的开水,感到这水苦中带甜还有清香,非常爽口,从此尼人就把这树叶称为“老拔”(汉语即茶叶)便开始种植。传说无从考证,但南糯山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之一,是事实。这里有一株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被人们称为“茶树王”。
  
  布朗族×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彝家×雷响茶
  在滇西一带的民族民间茶道中,享有盛誉的,除了大理白族“三道茶”和永胜油茶外,还有彝族人喜欢的“雷响茶”。彝家“雷响茶”展现了彝家人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气质。
  早晨,扒开头晚用“子母灰”捂存得通红的栎炭火,在烧开水的同时,将质地上乘的茶叶放在祥云特产的沙锅茶罐里,借火烘烤,边烘烤边不断地抖动,以使茶受热均匀。当茶叶在茶罐中烤得色泽金黄并微微起烟时,将滚沸的开水往茶罐里一冲,随着腾起的水雾,轰然一声,好似雷声沉沉滚过,故美其名曰“雷响茶”。“雷响茶”以声音洪亮者为最佳。水汽落后,用筷子拂去罐口的泡沫,然后放回火上借文火慢煮,二十分钟后,便可倒入白瓷杯中慢慢品饮。“雷响茶”茶叶呈枣红色,味浓酽,微苦中饱含焦香,饮后几秒钟又回甜,口齿弥香,一般要煮饮三四次味道才淡下去。
  “雷响茶”是彝家人的日常饮品。彝山山高路长,彝家人干活早出晚归。尤其炎夏季节,早饭前痛饮几大杯浓浓酽酽的“雷响茶”,精神力气倍增。因此彝家人有“早饮‘雷响茶’三杯,干活到黑不渴累”之说。
  
  傣族×竹筒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先用晒干的春茶,或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装入刚刚砍回的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烘烤,约6~7分钟后,竹筒内的茶便软化。这时,用木棒将竹筒内的茶压紧,尔后再填满茶烘烤。如此边填、边烤、边压,直至竹筒内的茶叶填满压紧为止。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形的竹筒茶,以待冲泡。
  泡茶时,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后,就可开始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其色金黄透亮,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体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宾客的礼仪茶饮。
其他文献
什么是“茶”呢?“茶”字本意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因此得以氤氲吸收大地的精华。今天,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远离了山林?不是因为城市中水泥丛林的隔阂,而是因为我们越来越缺少饮茶的那种宁静心情。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不是所有人都像武夷山人这么幸运,有这么美的山水,有茶香芬芳,每个人都可以“心远地自偏”。  (一)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期刊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  “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
期刊
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百多位出家法师在台湾所做的,不只是效法唐朝赵州禅师一句的“吃茶去”,我们更亲自种茶去、采茶去、做茶去,最后才能在茶的一生当中,静静地体会禅茶一味的一点滋味。有一次,师父在我们的茶山就写到“吃茶不晓种茶苦”。我们平常常常喝茶,喝一杯好茶很容易,但是要种出一杯好茶却要多少辛勤的耕耘和多少汗水的浇灌。  (一)茶生于寒山,不因寒枯而失节  茶生于寒山,不因寒枯而失节。寒冷、风吹、日晒、
期刊
禅茶属于宗教茶艺。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用具  碳炉一个;陶制烧水壶一把;根雕茶桌一张;兔毫盏若干个;茶洗一个;有把手的泡壶一把;香炉一个;香一支;木鱼一个;磬一个;乌龙茶10克至15克;茶道一套;佛乐磁带一盒。  基本程序  1.礼佛─焚香合掌  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
期刊
李瑞河说,投资就是赔钱也要赔在自己的祖籍地,就像买爱国奖券一样,没有中奖,换一个爱国。他到家乡漳浦投资,万一失败了,也是回馈家乡。    9月26日,天福茗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在天福茗茶香港上市挂牌仪式上,天福茗茶总裁暨创办人李瑞河激动地说:“天福茗茶是我于1993年在大陆创立之茶叶品牌。自创立以来,致力于茶叶、茶食、茶具之销售,以及传统茶文化
期刊
天福集团的成功上市,在为天福集团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对中国茶产业带来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2011年9月14日,天福茗茶在香港挂牌招股。天福茗茶创办人李瑞河、总经理李家麟等在香港举办上市前的投资人说明会,200多位嘉宾出席,场面热烈,招股势头喜人。  天福茗茶这次在全球发售2.08亿股股份,9月20日定价,26日挂牌交易,全球发售集资总额约为12亿元港币。  接受记者采访时,天福
期刊
这几天收获还不小,到乡下丈人家吃“闰月饭”,不仅尝到了好多美食,而且更重要的是蹭到了已经陈放了一百年以上的岩茶茶梗。不知道你信不信,那茶梗实实在在的陈了一百年以上,来路很正,年代清晰。  好多茶友关注为什么要保存茶梗,又是怎么陈放一百年的。据说现在茶梗的主人祖上人是经营茶叶生意的,赚了钱,盖了大房子。那间存茶梗的老房子到现在两百多年了,不知哪年哪月在阁楼上留下了茶梗。一般来说,乡下人根本不会知道这
期刊
帐篷前的那两棵泡桐花儿已陆续开始凋谢,进山做茶已有些日子了。由于数日的连续暴雨,采茶的村民都回村了,独自一人留守营地。  昨晚,一阵大暴雨猛烈地撞击帐篷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是苍天破了个洞,将天水倾泻?狂风夹杂暴雨肆虐着大地,山谷两侧的森林在黑夜中咆哮,帐篷似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与暴风雨共舞,仿佛随时与暴风雨一起飘摇而去,飘向茫茫黑夜雨海……于大自然,人的生命及万物生灵显得是何等渺小、脆弱。  不知
期刊
人世如同一幕大剧,茶香袅袅里,芸芸众生逍遥度日,那一座座茶楼,便是小小舞台,上演清雅,从容,淡然的短章。    人世如同一幕大剧,茶香袅袅里,芸芸众生逍遥度日,那一座座茶楼,便是小小舞台,上演清雅,从容,淡然的短章。  云南出好茶,云南人更热衷喝茶,聚居境内的26个民族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和习俗来品饮、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甘霖。“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喝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且
期刊
云南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一支奇葩。在这片洁净的天地里生活着28个少数民族,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    普洱名茶八色清,龙芽早占一枝春。  香闻百里芝兰气,翠满千山瑞草芬。  贡献人民涤俗气,欢谈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