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体育中德育的基本要求
1 应把德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将思想教育跟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活动变化的规律,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既教书又育人。
2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过程的德育。在备课时确定课中思想教育的任务、要求与方法,预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好措施,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提高体育课的德育效果。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事事成为学生的榜样。
4 要发动和依靠学生,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风气;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要利用集体舆论,发挥集体力量做好体育课的德育工作。
二、中学体育中的德育原则
1 教书育人,“三育”并举。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增强学生体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做到全面兼顾。
2 积极引导,正面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并逐渐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时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比较强,思想非常活跃。针对这些特点,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以激励和表扬为主,对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解剖分析,启发引导,使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队列操练或组织集体徒手操时,常常会出现个别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或动作迟缓等现象,对此一般采用肯定、表扬多数学生的做法,而不宜采用指责、训斥的方法,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认识水平、技术水平和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对其教育的要求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运用具体的、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教育,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应着重于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如,对男生要既严又亲,注意因势利导;对女生则要特别讲究教育的语气和态度。
4 严爱结合,通情达理。体育教学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密组织,否则,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但是,要严爱结合才能发挥积极的效应。爱是严的基础和内涵,严是爱的外延和表现,严爱结合,方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心、热心和耐心。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时,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维护学生的形象,使学生感到通情达理,乐于接受,从而收到教育效果。
三、中学体育中的德育方法
一般来说,在体育课的各个基本环节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课前做好动员,使学生明确本课教学任务与要求,端正认识与态度。
课中坚持思想鼓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及时给学生提示、激发、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热烈。
练习后及时进行讲评,课后认真进行小结。在单项练习或强度较大的练习(尤其是游戏)后,以及在全课完成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课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大力进行表扬,如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则及时提醒并制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次课改进的意见或希望。通过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坚毅顽强等思想品质。
同时,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1 选用世界伟人或者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故事等,或作专题讲授,或在课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
2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活动性游戏和球类训练,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爱护集体,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以及勇敢、坚毅等思想品德教育。同时,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练目的,不断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从而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通过检查上课服装以及组织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进行安全教育;通过队列练习、队伍调动以及体育器材的发放与回收等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以及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另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好人好事,抓住不良倾向的苗头进行教育。例如教学推铅球时,有的同学专捡远的铅球,并常常帮别人多捡一个,而有的同学却相反,专捡近的,或多捡一个自己留着。这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讲评。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好丑。
(责编 王学军)
1 应把德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将思想教育跟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活动变化的规律,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既教书又育人。
2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过程的德育。在备课时确定课中思想教育的任务、要求与方法,预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好措施,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提高体育课的德育效果。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事事成为学生的榜样。
4 要发动和依靠学生,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风气;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要利用集体舆论,发挥集体力量做好体育课的德育工作。
二、中学体育中的德育原则
1 教书育人,“三育”并举。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增强学生体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做到全面兼顾。
2 积极引导,正面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并逐渐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时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比较强,思想非常活跃。针对这些特点,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以激励和表扬为主,对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解剖分析,启发引导,使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队列操练或组织集体徒手操时,常常会出现个别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或动作迟缓等现象,对此一般采用肯定、表扬多数学生的做法,而不宜采用指责、训斥的方法,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认识水平、技术水平和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对其教育的要求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运用具体的、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教育,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应着重于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如,对男生要既严又亲,注意因势利导;对女生则要特别讲究教育的语气和态度。
4 严爱结合,通情达理。体育教学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密组织,否则,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但是,要严爱结合才能发挥积极的效应。爱是严的基础和内涵,严是爱的外延和表现,严爱结合,方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心、热心和耐心。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时,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维护学生的形象,使学生感到通情达理,乐于接受,从而收到教育效果。
三、中学体育中的德育方法
一般来说,在体育课的各个基本环节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课前做好动员,使学生明确本课教学任务与要求,端正认识与态度。
课中坚持思想鼓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及时给学生提示、激发、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热烈。
练习后及时进行讲评,课后认真进行小结。在单项练习或强度较大的练习(尤其是游戏)后,以及在全课完成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课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大力进行表扬,如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则及时提醒并制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次课改进的意见或希望。通过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坚毅顽强等思想品质。
同时,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1 选用世界伟人或者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故事等,或作专题讲授,或在课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
2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活动性游戏和球类训练,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爱护集体,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以及勇敢、坚毅等思想品德教育。同时,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练目的,不断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从而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通过检查上课服装以及组织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进行安全教育;通过队列练习、队伍调动以及体育器材的发放与回收等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以及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另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好人好事,抓住不良倾向的苗头进行教育。例如教学推铅球时,有的同学专捡远的铅球,并常常帮别人多捡一个,而有的同学却相反,专捡近的,或多捡一个自己留着。这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讲评。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好丑。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