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探索、发现、研究、创造,去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本文重点从课堂教学、知识积累、实践活动、作文教学四个方面入手,重点阐述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与发展人,促进人全面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教学方法 个性发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多渠道地培养学生。
一、注重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歌谣、童话、小说、故事、散文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都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动物(拟人化)形象、高尚情感、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填满,要放开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张扬自己的个性。
课堂上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如何做的:他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于老师一上课就向学生宣布:“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于老师又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于老师第三次说:“你们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们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就这样,学生们读读说说,课就结束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激励、唤醒、鼓舞。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假如教师自己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来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自我活动的时间,学生怎么会享受成功?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学生才有成就感。教师要视学生为朋友,为自己所服务的上帝,不仅要以学生为主,而且一切为了学生,直至把课堂也全“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尊严,以鼓励,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以成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知识积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在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通过全面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个性、健全、人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积累。没有积累的文化是空洞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触类旁通。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首先便是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应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平常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为此,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学生在课余休息时读读、念念、背背,在潜移默化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所学,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熏陶、带动下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解除了各方面的束缚,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了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如在国庆前夕,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编一份迎国庆的小报,内容可以是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反映学校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稿件要短小活泼,形式多样,尽量自己写,发挥创造性,给小报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注意书写工整,版面设计美观大方。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充分应用各种能力、大胆想象创造的机会,设计出一幅幅富有个性的小报,再现美,创造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完《天安门广场》一文后,学生都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所感动,都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所自豪。课后,我要求学生当一回摄影记者,在国庆七天长假时,深入社区,去捕捉一些难忘的镜头,并为每张照片配上说明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日新月异,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产生积极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想法。
四、结合作文教学,提高语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作文最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观察、思考、想象,同是观察,有的喜欢着眼于整体观察,把握整体特征;有的乐于观察局部,对细微之处也不轻易放过。同是思考,有的喜欢求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征;有的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有的则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有的却行云流水,灵活之极。同是观察,有的习惯由此及彼地联想;有的却常常突发奇想,犹如天马行空。正因为有了智力活动的个性,才会有个性语言的表达。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时,既要教给学生一般的思维方法,又要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个性。在教学中,应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在掌握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的同时,使个性也得到培育。
小学生的主观意识及自我支配意识将逐渐强烈起来,他们已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及认识,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并不给学生太多的指导,也从不为他们范写例文,打好文章的结构、框架,只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及写作要领,其余,总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和创作。这样,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不同的,都带有自己的个性语言。虽然有的学生写得并不很好,甚至连结构、框架都不完整、不合理,内容也有些颠三倒四,却有着一些独特的、别人没有的见解。只要加以修改,肯定能成为优秀的作文。同时,我们还应在作文题材上放宽要求,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喜欢的人或物,在写作时充分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个性。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活动的本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要通过教书和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以达到科学育人的目的,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金赋.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
[2]王炳照等.中国教育简史.北师大出版社.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教学方法 个性发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多渠道地培养学生。
一、注重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歌谣、童话、小说、故事、散文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都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动物(拟人化)形象、高尚情感、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填满,要放开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张扬自己的个性。
课堂上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如何做的:他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于老师一上课就向学生宣布:“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于老师又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于老师第三次说:“你们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们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就这样,学生们读读说说,课就结束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激励、唤醒、鼓舞。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假如教师自己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来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自我活动的时间,学生怎么会享受成功?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学生才有成就感。教师要视学生为朋友,为自己所服务的上帝,不仅要以学生为主,而且一切为了学生,直至把课堂也全“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尊严,以鼓励,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以成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知识积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在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通过全面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个性、健全、人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积累。没有积累的文化是空洞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触类旁通。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首先便是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应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平常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为此,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学生在课余休息时读读、念念、背背,在潜移默化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所学,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熏陶、带动下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解除了各方面的束缚,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了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如在国庆前夕,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编一份迎国庆的小报,内容可以是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反映学校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稿件要短小活泼,形式多样,尽量自己写,发挥创造性,给小报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注意书写工整,版面设计美观大方。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充分应用各种能力、大胆想象创造的机会,设计出一幅幅富有个性的小报,再现美,创造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完《天安门广场》一文后,学生都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所感动,都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所自豪。课后,我要求学生当一回摄影记者,在国庆七天长假时,深入社区,去捕捉一些难忘的镜头,并为每张照片配上说明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日新月异,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产生积极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想法。
四、结合作文教学,提高语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作文最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观察、思考、想象,同是观察,有的喜欢着眼于整体观察,把握整体特征;有的乐于观察局部,对细微之处也不轻易放过。同是思考,有的喜欢求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征;有的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有的则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有的却行云流水,灵活之极。同是观察,有的习惯由此及彼地联想;有的却常常突发奇想,犹如天马行空。正因为有了智力活动的个性,才会有个性语言的表达。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时,既要教给学生一般的思维方法,又要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个性。在教学中,应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在掌握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的同时,使个性也得到培育。
小学生的主观意识及自我支配意识将逐渐强烈起来,他们已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及认识,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并不给学生太多的指导,也从不为他们范写例文,打好文章的结构、框架,只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及写作要领,其余,总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和创作。这样,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不同的,都带有自己的个性语言。虽然有的学生写得并不很好,甚至连结构、框架都不完整、不合理,内容也有些颠三倒四,却有着一些独特的、别人没有的见解。只要加以修改,肯定能成为优秀的作文。同时,我们还应在作文题材上放宽要求,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喜欢的人或物,在写作时充分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个性。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活动的本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要通过教书和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以达到科学育人的目的,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金赋.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
[2]王炳照等.中国教育简史.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