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企业依照法律程序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专利,或者缴纳授权费用。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做法有碍创新。
在去年的IFA(柏林消费电子展)上,有件事并不为人所注意——在展出过程中三星展台的数名三星员工将Galaxy字样的标牌从展台上拿走,取下Galaxy宣传海报,并遮住印有Galaxy字样的宣传画。这是因为就在几小时前,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就美国苹果公司起诉三星公司平板电脑专利侵权案做出了裁决,认定三星的平板电脑Galaxy 10.1抄袭了苹果iPad的设计及核心技术,对苹果构成了关键技术专利侵权,判决禁止三星公司在德国境内销售任何平板电脑及相关产品。很快,苹果公司的律师在澳大利亚的听证会上表示,敦促在澳大利亚禁售三星平板电脑产品,备受瞩目的行业巨头间的专利战进入了关键阶段。目前,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行业大约有25万件技术、软件和设计专利。在过去的30年里,企业间的专利网络愈发庞杂混乱,甚至像三星、苹果这样的大牌公司身在其中也搞不清方向。
很多公司要为诉讼和同步上涨的专利许可费用投入巨额经费,并将此事列为公司议事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与此同时,它们也通过专利收费获取利润,比如微软与超过半数的Android设备制造商都签有许可协议,这些设备商生产的Android设备由于会使用到微软的专利,微软收取专利许可费的收入甚至超过Windows Phone。而且与专利相关的开支都很高,据美国专利局估算,专利纠纷诉讼中,当事双方平均要为官司支付250万美元,而专利维权方面的知名律师每小时的收入可达400美元。
新兴市场的竞争
当前,“专利战”在移动通信行业突然爆发不足为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将成为硬件制造商未来几年最大的市场。仅201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的全球销售量便高达1.18亿部,三星和HTC等制造商的销售量更是创下三位数的增幅。据Gartner的市场研究人员统计,2011年智能手机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了42%。iSuppli公司估算的数据表明,2011年平板电脑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6000万台,同比增长约250%。他们预测,2015年,平板电脑销售量将达到2.5亿台。
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每个企业均希望能抢先注册到专利。谁最先发明?谁有权使用何种技术?允许谁生产何种设备?这些问题很少能在谈判时谈清楚。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创新和技术管理学教授Michael Dowling表示:“当然,此类纠纷并不是只存在于IT行业中。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
“专利战”以前就曾有过。20世纪初,“专利战”一词因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而生。1906年,他们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获得专利,并把专利的适用范围规定得很宽,凡是用机械方法实现机翼变形而产生非对称升力的飞行器都被囊括进去了。飞行员在空中自行变换机翼的位置以产生升力差并进而控制飞行方向是现代航空业所采用的主流方式。随后几年,这两位发明者起诉所以使用同样技术的人,并要求其支付专利许可费用。
尽管许多欧洲法院抵制这一事件,但是莱特兄弟坚持在美国持续通过诉讼维权,其结果导致美国的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暂时停滞。而由于陷入法律纠纷,莱特兄弟也没有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飞机技术研发。
琐碎专利阻碍行业发展
专利导致行业发展停滞的事情会在移动通信行业重现吗?专利分析师Florian Müller认为:“今后,人们将会看到大公司间会经常签订许可协议而不会总产生专利纠纷。”前Sun公司软件开发商和小型软件公司“FirstFloor”创建人之一的David Cardinal也相信“专利战”不会永无休止。“就像核大国一致停止核竞争一样,大型公司终究会宣布停战。”尽管如此,许多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仍将面临专利困境,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经费申请各种专利来保护自身的创造发明,也无力对25万已获移动通信专利的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全面研究。Cardinal表示:“我们坚持认为专利对创新毫无帮助。相反,它只会妨碍那些想干大事的宝贵人才施展身手。”
许多创业公司的产品都会无意间侵犯到专利,但这不足为奇,因为许多专利的界定十分模糊,而且现在的专利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宽泛,甚至最简单的技术都可能已经被申请了专利。Google 的律师Tim Porter抱怨称:“各大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获取专利。”比如其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拥有在屏幕上移动图标和触摸屏上滚动界面图标的专利,而Amazon则正努力希望能获得“点击购买”这个设计的专利。
如果那些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每一部智能手机的小专利持有者将其作为武器与其他公司展开专利战,将可能导致很多公司的产品不得不删除一些常见的基础功能,或者提高设备价格。Porter表示:“法律是把双刃剑,带给人智慧,也带来一定的威胁。”有专家估计,半数以上的注册专利都可能没什么用处,但若因某个不起眼的专利而被指控侵权的话,赔偿费用可能十分高昂。
因此,制造商们更愿意在获取专利使用授权方面投入资金,甚至在诉讼中从不轻易妥协的苹果公司有时也不得不做出让步。2011年6月,持续一年之久的苹果和诺基亚间的专利讼诉案达成和解。诺基亚没有透露和解协议的具体细节,但其发言人Benjamin Lampe表示,协议包括“苹果公司一次性支付相关专利费用,及协议执行期间其他的专利许可费用”。尽管未来还有可能发生类似在德国禁售iPhone 4S这样的纠纷,但整体上并不影响苹果其他最新产品的上市。不过如果彻底取消专利壁垒,是否就意味着在没有专利法或是高昂许可费用的情况下,会出现更多拥有先进技术的新产品呢?Dowling 明确地表示:“不,关键问题是未申请专利的新产品根本无法生存。”
专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研发风险。如果竞争者们可以随意复制别人的产品和技术,产品研发将不再会是公司产品战略的一部分。Lampe 指出:“在过去的20年间,诺基亚在产品研发方面共投入了450亿。”据推测,诺基亚由此可以获得投资金额10倍以上的营业额。制造商的研发实验室每年都有1000多项可以申请专利的想法和技术。数量之大直接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的数量猛增。确定专利的每个细小环节都需要不少费用,并不是每个技术人员都能承受这笔费用。技术授权特约顾问Jeffrey Labovitz表示:“国际通用的专利费用可达10万美元以上。”而且受理专利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往往也很大,例如目前德国专利商标局共受理过约6万项专利,其中有近半数的专利申请尚未被批准。
因此过分地看重专利的价值往往也是不对的。Porter极力推崇上世纪80年代没有软件专利的时期,“这是一个属于真正创新的时代”。微软公司直至在1988年开发出DOS和Word后才申请其第一项软件专利。尽管现在微软已经通过专利为自己建立了强大的保护伞,但是即便是微软也会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专利申请,而忽视发明创造。不过遗憾的是,目前针对专利法的改革尚无任何迹象。
专利战在谈判桌前解决
彻底取消专利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但Dowling教授认为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他指出:“专利战绝对不是专利法的问题。”但是机械式地保护具有广泛应用领域,且十分基础和初级的专利的做法必须改变。”他强调:“专利是在为风险提供补偿。”当然从公司角度出发,很多公司都比较支持现行的专利法,例如作为专利大户的诺基亚(拥有400项3G专利,而整个3G标准的专利总量仅为1200项。)就曾表示:“我们从事的领域主要根植于大量的研发工作。这一领域的投资人必须因其投资得到相应的回报。”诺基亚希望获得技术专利的企业要履行“公平、合理和非歧视性”的原则,也就是专利要得到人道、公平的回报。诺基亚的Lampe表示:“我们已同40多家企业就3G的相关专利签署了使用许可协议。除了极少数个案象征性地履行了法律程序。几乎所有的专利使用与授权都未引发法律诉讼。”
即使是最早的飞机制造专利战最终也不是以法律诉讼了结,1918年,飞机专利战各方在谈判桌前握手言和。时任美国海军部负责人的富兰克·D·罗斯福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的落后设备深感震惊,他强行要求企业建立专利库。每位制造商都必须为此贡献力量,支付每架飞机的生产许可费,而专利所有者可以获得相应份额的分成。同样,我们希望通信行业的专利战能妥善解决,最终有一天可以在德国的商店内看到三星Galaxy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专利混乱
全球范围内,不同公司拥有的智能手机技术专利大约为25万项。一部手机用到了多少项专利真的很难说得清楚。有专家估算,智能手机所用到的专利大约有11万项,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取得授权。
专访:大型企业对专利也没什么概念
Müller先生, 因为专利问题而产生许多法律纠纷,很多公司为此支付大量的使用许可费用。将这些资金投入到研发之中难到不是更好吗?
难以权衡的是,目前只有智能手机等一两个领域会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至于市场环境不好的领域,现行专利制度是否正确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的专利制度有问题吗?
各国专利局尚未在数字技术领域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原因很简单,他们在评估一项专利时还不能很好使用新技术,因此评估一项专利可能会花费几年的时间。事实上,现在只需10到15个小时,专利审查员就能完成一项专利申请的评估。当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不可能完成评估程序代码,或是技术难度较高的专利申请。
为什么不对此采取行动呢?
许多管理者认为,专利授权的数量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有时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并不能像加大印钞量那样反映经济的增长状况。
苹果公司最近获得了手指移动解锁智能手机的专利。使用如此宽泛的技术能授予专利吗?
理论上讲,根本不应该给具有如此广泛应用基础的项目授予专利,应该只给能产生增值效益的发明授予专利。然而,技术所有人及发明人都希望自己的专利应用范围更广。专利律师自然也更愿意帮客户申请具有更广泛应用范围的专利。应用范围越广,收益越大。
这是否将会导致专利泛滥?谁来对此进行监管?
无人可为。大企业经常教导研发人员无需理会其他,只管研发。许多情况下,研发人员并不参与专利的申请。最糟糕的是,企业因专利限制无法销售产品,就像三星Galaxy一样。
在德国,如果发生专利侵权事件,会有自动禁止出售此类产品的专门机制,但这种作法已十分陈旧、原始。在美国,侵权方应支付的补偿费能包括销售禁令生效前侵权费用。而德国法院并未实行类似规定。
大企业能够承受这种专利政策,但创业公司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专利所有者而言,他们只对起诉谁能赚到更多的钱感兴趣。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创业公司原则上也有机会走得更远,例如Facebook、LinkedIn和Twitter。创业公司有机会发展到足够强大,以致在专利纠纷中能够保护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去适应销售禁令?
在德国,禁售要比在其他国家更容易发生。很显然,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德国顾客不愿为企业间的战略性竞争而多掏腰包。
看上去,好像是专利制度胜出了。
但是我们不能在今天为明天的事情采取激进作法。如果有人想要摆脱专利制度,那么就要有其他的创新激励机制取而代之。
改变专利制度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真的不抱幻想。
在去年的IFA(柏林消费电子展)上,有件事并不为人所注意——在展出过程中三星展台的数名三星员工将Galaxy字样的标牌从展台上拿走,取下Galaxy宣传海报,并遮住印有Galaxy字样的宣传画。这是因为就在几小时前,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就美国苹果公司起诉三星公司平板电脑专利侵权案做出了裁决,认定三星的平板电脑Galaxy 10.1抄袭了苹果iPad的设计及核心技术,对苹果构成了关键技术专利侵权,判决禁止三星公司在德国境内销售任何平板电脑及相关产品。很快,苹果公司的律师在澳大利亚的听证会上表示,敦促在澳大利亚禁售三星平板电脑产品,备受瞩目的行业巨头间的专利战进入了关键阶段。目前,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行业大约有25万件技术、软件和设计专利。在过去的30年里,企业间的专利网络愈发庞杂混乱,甚至像三星、苹果这样的大牌公司身在其中也搞不清方向。
很多公司要为诉讼和同步上涨的专利许可费用投入巨额经费,并将此事列为公司议事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与此同时,它们也通过专利收费获取利润,比如微软与超过半数的Android设备制造商都签有许可协议,这些设备商生产的Android设备由于会使用到微软的专利,微软收取专利许可费的收入甚至超过Windows Phone。而且与专利相关的开支都很高,据美国专利局估算,专利纠纷诉讼中,当事双方平均要为官司支付250万美元,而专利维权方面的知名律师每小时的收入可达400美元。
新兴市场的竞争
当前,“专利战”在移动通信行业突然爆发不足为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将成为硬件制造商未来几年最大的市场。仅201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的全球销售量便高达1.18亿部,三星和HTC等制造商的销售量更是创下三位数的增幅。据Gartner的市场研究人员统计,2011年智能手机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了42%。iSuppli公司估算的数据表明,2011年平板电脑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6000万台,同比增长约250%。他们预测,2015年,平板电脑销售量将达到2.5亿台。
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每个企业均希望能抢先注册到专利。谁最先发明?谁有权使用何种技术?允许谁生产何种设备?这些问题很少能在谈判时谈清楚。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创新和技术管理学教授Michael Dowling表示:“当然,此类纠纷并不是只存在于IT行业中。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
“专利战”以前就曾有过。20世纪初,“专利战”一词因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而生。1906年,他们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获得专利,并把专利的适用范围规定得很宽,凡是用机械方法实现机翼变形而产生非对称升力的飞行器都被囊括进去了。飞行员在空中自行变换机翼的位置以产生升力差并进而控制飞行方向是现代航空业所采用的主流方式。随后几年,这两位发明者起诉所以使用同样技术的人,并要求其支付专利许可费用。
尽管许多欧洲法院抵制这一事件,但是莱特兄弟坚持在美国持续通过诉讼维权,其结果导致美国的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暂时停滞。而由于陷入法律纠纷,莱特兄弟也没有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飞机技术研发。
琐碎专利阻碍行业发展
专利导致行业发展停滞的事情会在移动通信行业重现吗?专利分析师Florian Müller认为:“今后,人们将会看到大公司间会经常签订许可协议而不会总产生专利纠纷。”前Sun公司软件开发商和小型软件公司“FirstFloor”创建人之一的David Cardinal也相信“专利战”不会永无休止。“就像核大国一致停止核竞争一样,大型公司终究会宣布停战。”尽管如此,许多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仍将面临专利困境,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经费申请各种专利来保护自身的创造发明,也无力对25万已获移动通信专利的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全面研究。Cardinal表示:“我们坚持认为专利对创新毫无帮助。相反,它只会妨碍那些想干大事的宝贵人才施展身手。”
许多创业公司的产品都会无意间侵犯到专利,但这不足为奇,因为许多专利的界定十分模糊,而且现在的专利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宽泛,甚至最简单的技术都可能已经被申请了专利。Google 的律师Tim Porter抱怨称:“各大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获取专利。”比如其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拥有在屏幕上移动图标和触摸屏上滚动界面图标的专利,而Amazon则正努力希望能获得“点击购买”这个设计的专利。
如果那些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每一部智能手机的小专利持有者将其作为武器与其他公司展开专利战,将可能导致很多公司的产品不得不删除一些常见的基础功能,或者提高设备价格。Porter表示:“法律是把双刃剑,带给人智慧,也带来一定的威胁。”有专家估计,半数以上的注册专利都可能没什么用处,但若因某个不起眼的专利而被指控侵权的话,赔偿费用可能十分高昂。
因此,制造商们更愿意在获取专利使用授权方面投入资金,甚至在诉讼中从不轻易妥协的苹果公司有时也不得不做出让步。2011年6月,持续一年之久的苹果和诺基亚间的专利讼诉案达成和解。诺基亚没有透露和解协议的具体细节,但其发言人Benjamin Lampe表示,协议包括“苹果公司一次性支付相关专利费用,及协议执行期间其他的专利许可费用”。尽管未来还有可能发生类似在德国禁售iPhone 4S这样的纠纷,但整体上并不影响苹果其他最新产品的上市。不过如果彻底取消专利壁垒,是否就意味着在没有专利法或是高昂许可费用的情况下,会出现更多拥有先进技术的新产品呢?Dowling 明确地表示:“不,关键问题是未申请专利的新产品根本无法生存。”
专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研发风险。如果竞争者们可以随意复制别人的产品和技术,产品研发将不再会是公司产品战略的一部分。Lampe 指出:“在过去的20年间,诺基亚在产品研发方面共投入了450亿。”据推测,诺基亚由此可以获得投资金额10倍以上的营业额。制造商的研发实验室每年都有1000多项可以申请专利的想法和技术。数量之大直接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的数量猛增。确定专利的每个细小环节都需要不少费用,并不是每个技术人员都能承受这笔费用。技术授权特约顾问Jeffrey Labovitz表示:“国际通用的专利费用可达10万美元以上。”而且受理专利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往往也很大,例如目前德国专利商标局共受理过约6万项专利,其中有近半数的专利申请尚未被批准。
因此过分地看重专利的价值往往也是不对的。Porter极力推崇上世纪80年代没有软件专利的时期,“这是一个属于真正创新的时代”。微软公司直至在1988年开发出DOS和Word后才申请其第一项软件专利。尽管现在微软已经通过专利为自己建立了强大的保护伞,但是即便是微软也会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专利申请,而忽视发明创造。不过遗憾的是,目前针对专利法的改革尚无任何迹象。
专利战在谈判桌前解决
彻底取消专利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但Dowling教授认为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他指出:“专利战绝对不是专利法的问题。”但是机械式地保护具有广泛应用领域,且十分基础和初级的专利的做法必须改变。”他强调:“专利是在为风险提供补偿。”当然从公司角度出发,很多公司都比较支持现行的专利法,例如作为专利大户的诺基亚(拥有400项3G专利,而整个3G标准的专利总量仅为1200项。)就曾表示:“我们从事的领域主要根植于大量的研发工作。这一领域的投资人必须因其投资得到相应的回报。”诺基亚希望获得技术专利的企业要履行“公平、合理和非歧视性”的原则,也就是专利要得到人道、公平的回报。诺基亚的Lampe表示:“我们已同40多家企业就3G的相关专利签署了使用许可协议。除了极少数个案象征性地履行了法律程序。几乎所有的专利使用与授权都未引发法律诉讼。”
即使是最早的飞机制造专利战最终也不是以法律诉讼了结,1918年,飞机专利战各方在谈判桌前握手言和。时任美国海军部负责人的富兰克·D·罗斯福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的落后设备深感震惊,他强行要求企业建立专利库。每位制造商都必须为此贡献力量,支付每架飞机的生产许可费,而专利所有者可以获得相应份额的分成。同样,我们希望通信行业的专利战能妥善解决,最终有一天可以在德国的商店内看到三星Galaxy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专利混乱
全球范围内,不同公司拥有的智能手机技术专利大约为25万项。一部手机用到了多少项专利真的很难说得清楚。有专家估算,智能手机所用到的专利大约有11万项,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取得授权。
专访:大型企业对专利也没什么概念
Müller先生, 因为专利问题而产生许多法律纠纷,很多公司为此支付大量的使用许可费用。将这些资金投入到研发之中难到不是更好吗?
难以权衡的是,目前只有智能手机等一两个领域会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至于市场环境不好的领域,现行专利制度是否正确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的专利制度有问题吗?
各国专利局尚未在数字技术领域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原因很简单,他们在评估一项专利时还不能很好使用新技术,因此评估一项专利可能会花费几年的时间。事实上,现在只需10到15个小时,专利审查员就能完成一项专利申请的评估。当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不可能完成评估程序代码,或是技术难度较高的专利申请。
为什么不对此采取行动呢?
许多管理者认为,专利授权的数量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有时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并不能像加大印钞量那样反映经济的增长状况。
苹果公司最近获得了手指移动解锁智能手机的专利。使用如此宽泛的技术能授予专利吗?
理论上讲,根本不应该给具有如此广泛应用基础的项目授予专利,应该只给能产生增值效益的发明授予专利。然而,技术所有人及发明人都希望自己的专利应用范围更广。专利律师自然也更愿意帮客户申请具有更广泛应用范围的专利。应用范围越广,收益越大。
这是否将会导致专利泛滥?谁来对此进行监管?
无人可为。大企业经常教导研发人员无需理会其他,只管研发。许多情况下,研发人员并不参与专利的申请。最糟糕的是,企业因专利限制无法销售产品,就像三星Galaxy一样。
在德国,如果发生专利侵权事件,会有自动禁止出售此类产品的专门机制,但这种作法已十分陈旧、原始。在美国,侵权方应支付的补偿费能包括销售禁令生效前侵权费用。而德国法院并未实行类似规定。
大企业能够承受这种专利政策,但创业公司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专利所有者而言,他们只对起诉谁能赚到更多的钱感兴趣。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创业公司原则上也有机会走得更远,例如Facebook、LinkedIn和Twitter。创业公司有机会发展到足够强大,以致在专利纠纷中能够保护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去适应销售禁令?
在德国,禁售要比在其他国家更容易发生。很显然,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德国顾客不愿为企业间的战略性竞争而多掏腰包。
看上去,好像是专利制度胜出了。
但是我们不能在今天为明天的事情采取激进作法。如果有人想要摆脱专利制度,那么就要有其他的创新激励机制取而代之。
改变专利制度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真的不抱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