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上世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这短短几十年间,全国各地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做出探索,成效如果暂且不论,但每次改革伊始都有着来着各方的压力与议论甚至批判。其中,江苏省作为高考大省,高考模式变化快,花样不断翻新。在1999年—2008年的十年中,五次改变考试模式。
关键词:激发内驱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9年高考中,语文的阅读理解由之前的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变成了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量大大增加。而2021年江苏高考即将回归全国卷。制度的改革,命题方式的改革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在语文方面,“阅读”成为重中之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在他的意识里。”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应以生本教育为观念,重视学生阅读内驱力的激发。
我认为以激发内驱力为途径促进高中阅读教学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兴趣,牵引投注文本
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样,文本的阅读反而成了最缓慢的一种,而且是最无趣的一种。我认为要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尤其是高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兴趣,就绝对不能只源于文本,终于文本。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甚至其他生活上的兴趣,集合到教学中,充分的教学预设,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教学。
我们可以以美丽动人的爱情作为切入点,带领大家去关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款款深情。以苏轼美食家的独特身份洞察他贬到哪,吃到哪的豁达乐观精神。以民国风云人物徐志摩的奇闻异事为切入点去揣摩《翡冷翠山居闲话》的细腻思绪。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乱世盛况去走进孔子、孟子、莊子、韩非子……
很多作品都是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品,年代久远并不代表陈旧迂腐,脱离实际。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每篇文章都能熠熠生辉。
二、创设巧妙情境,提高阅读效率
除了传统的实物、参观、实验等情境设置外,随着先进多媒体设备在各校的广泛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变得更为方便快捷,简单而最为普遍的如介绍背景、PPT播放、影片音频等等。
人的注意力和精神力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阅读,在分神之际重回阅读都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考虑地问题。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已经不适合当今这个“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所做的更多是引导的工作。我认为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简单高效而且形象。例如,在学习老舍《想北平》、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时我们可以展示北平和江南的图片快速将学生带入到文本中的环境中去,通过视觉的冲击,加快学生对文本的接收速度。
经典名著《林黛玉进贾府》、《雷雨》选在文本中都是节选,这种片段性的内容不利于学生了解文本人物形象,容易形成片面的了解,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影片展示的方式让大家快速直观了解文本表层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深层次的问题。
三、设置巧妙任务,形成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根据,高中教学中的阅读和一般阅读的重要区别之一便是目标性,阅读不是盲目的,阅读文本的背后还有阅读的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利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布置问题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保持思考。
教科书的编制和安排是科学的,既考虑了阅读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又合乎高中生的情感认知发展。所以,教师可以联系单元说明和课后的研讨探究来给学生安排任务。安排任务不能脱离文本本身有不能局限在文本,否则容易流于刻板,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另外,任务布置时在把握单元主线的同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层分类,循序渐进,给学生思考和进步的空间。
这个设置任务的过程,尤其考验教师的能力,教师的引导性是帮助学生更好阅读的关键所在,甚至要引导学生自动生成一个探索模式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即使不在课堂,即使没有老师,学生也能自主而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四、设立检测机制,量化阅读成效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概念中有“以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班级地位为需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设立检测机制,量化学生的阅读成绩,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设立机制时要注意:第一,成立合作小组。主张合作双赢,共同提高,而且集思广益,到阅读任务较为复杂时,小组互学更合理高效。第二,多样化检测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点和特长,教师在安排检测任务时要多样多变,不能因循守旧。所以,要让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满足,必须要优化检测机制。第三,发展式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进步也不一定呈现相同的轨迹。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微乎其微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不能仅限于某一个特定时间和阶段的表现。及时而真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获得成就感,以此来形成促进学生关注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延伸有效阅读,发展完善自我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阅读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好的阅读体验,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层的感悟和体验。正是因为这些“获得”,语文学科才变得尤其有魅力。阅读的文本是别人的,但感悟是自己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学会将阅读作为生活的必备,吸取前人的营养,产生提高自己的不竭动力。将阅读的益处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继而达到发展、超越和完善的目标。
另外,在学生延伸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无法确认,同一篇阅读文本是否能对每一位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个时候,老师作为阅读的参与者之一,在学生产生疑惑时能积极地予以反馈;有独特新颖的见解时能及时表扬激励;甚至在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扭曲的思想时,教师能第一时间提供引导。
兴趣发端于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尤其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行动过程中,通过阅读情境、问题任务、检测机制的设置延续这种兴趣感,并使学生在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中强化阅读动机。
参考文献
[1]廖玮.漫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科教文汇(35期):164-165.
关键词:激发内驱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9年高考中,语文的阅读理解由之前的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变成了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量大大增加。而2021年江苏高考即将回归全国卷。制度的改革,命题方式的改革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在语文方面,“阅读”成为重中之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在他的意识里。”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应以生本教育为观念,重视学生阅读内驱力的激发。
我认为以激发内驱力为途径促进高中阅读教学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兴趣,牵引投注文本
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样,文本的阅读反而成了最缓慢的一种,而且是最无趣的一种。我认为要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尤其是高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兴趣,就绝对不能只源于文本,终于文本。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甚至其他生活上的兴趣,集合到教学中,充分的教学预设,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教学。
我们可以以美丽动人的爱情作为切入点,带领大家去关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款款深情。以苏轼美食家的独特身份洞察他贬到哪,吃到哪的豁达乐观精神。以民国风云人物徐志摩的奇闻异事为切入点去揣摩《翡冷翠山居闲话》的细腻思绪。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乱世盛况去走进孔子、孟子、莊子、韩非子……
很多作品都是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品,年代久远并不代表陈旧迂腐,脱离实际。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每篇文章都能熠熠生辉。
二、创设巧妙情境,提高阅读效率
除了传统的实物、参观、实验等情境设置外,随着先进多媒体设备在各校的广泛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变得更为方便快捷,简单而最为普遍的如介绍背景、PPT播放、影片音频等等。
人的注意力和精神力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阅读,在分神之际重回阅读都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考虑地问题。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已经不适合当今这个“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所做的更多是引导的工作。我认为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简单高效而且形象。例如,在学习老舍《想北平》、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时我们可以展示北平和江南的图片快速将学生带入到文本中的环境中去,通过视觉的冲击,加快学生对文本的接收速度。
经典名著《林黛玉进贾府》、《雷雨》选在文本中都是节选,这种片段性的内容不利于学生了解文本人物形象,容易形成片面的了解,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影片展示的方式让大家快速直观了解文本表层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深层次的问题。
三、设置巧妙任务,形成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根据,高中教学中的阅读和一般阅读的重要区别之一便是目标性,阅读不是盲目的,阅读文本的背后还有阅读的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利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布置问题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保持思考。
教科书的编制和安排是科学的,既考虑了阅读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又合乎高中生的情感认知发展。所以,教师可以联系单元说明和课后的研讨探究来给学生安排任务。安排任务不能脱离文本本身有不能局限在文本,否则容易流于刻板,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另外,任务布置时在把握单元主线的同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层分类,循序渐进,给学生思考和进步的空间。
这个设置任务的过程,尤其考验教师的能力,教师的引导性是帮助学生更好阅读的关键所在,甚至要引导学生自动生成一个探索模式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即使不在课堂,即使没有老师,学生也能自主而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四、设立检测机制,量化阅读成效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概念中有“以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班级地位为需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设立检测机制,量化学生的阅读成绩,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设立机制时要注意:第一,成立合作小组。主张合作双赢,共同提高,而且集思广益,到阅读任务较为复杂时,小组互学更合理高效。第二,多样化检测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点和特长,教师在安排检测任务时要多样多变,不能因循守旧。所以,要让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满足,必须要优化检测机制。第三,发展式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进步也不一定呈现相同的轨迹。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微乎其微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不能仅限于某一个特定时间和阶段的表现。及时而真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获得成就感,以此来形成促进学生关注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延伸有效阅读,发展完善自我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阅读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好的阅读体验,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层的感悟和体验。正是因为这些“获得”,语文学科才变得尤其有魅力。阅读的文本是别人的,但感悟是自己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学会将阅读作为生活的必备,吸取前人的营养,产生提高自己的不竭动力。将阅读的益处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继而达到发展、超越和完善的目标。
另外,在学生延伸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无法确认,同一篇阅读文本是否能对每一位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个时候,老师作为阅读的参与者之一,在学生产生疑惑时能积极地予以反馈;有独特新颖的见解时能及时表扬激励;甚至在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扭曲的思想时,教师能第一时间提供引导。
兴趣发端于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尤其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行动过程中,通过阅读情境、问题任务、检测机制的设置延续这种兴趣感,并使学生在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中强化阅读动机。
参考文献
[1]廖玮.漫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科教文汇(35期):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