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大陆开通的第一条地铁,却仍比最早发明地铁的伦敦晚了102年。5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已达37个,运营线路191条,运营历程5793公里。中国城市光上海和北京已有庞大、繁忙且密度极高的地铁网,年客流量分别为20亿和18.4亿人次。
地铁早已成为城市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扮演着城市“移动的第三空间”的重要角色。畅想未来,理想的地铁应该是什么样的?1月14日,一场聚焦未来地铁图景的展览一一“非票务”地铁场景下产品与服务创新设计展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4层拉开帷幕。
所谓“非票务”经济特指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运营暨票务以外的资源开发业务经营。非票务资源主要包括地铁广告传媒、车站商业、公网通讯、沿线物业、其他资产或收益权。此次展览作为UCD·CAFA非票务创新设计课题组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展示,探索更多非票务服务的可能性,聚焦设计如何提升“非票务”的体验与收入。
这支由北京城建设计总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以还未开通的昆明四号线为研究对象,聚焦地铁场景下的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主题探索,对当下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创新设计及对应的经济模式设计,展开思考与服务设计实践,将课题研究成果与产品原型相结合,共同合作提出面向用户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未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在展览开幕式上指出,“能以在建的昆明四号线为对象,展开持续的研究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次十分难得的学以致用机会,也是—次用创新设计拓展地铁新价值的实践。近6个月的研究成果包含了很多令人激动的创想,尽管很多作品还显得不成熟,但它们描绘了新生力量和未来的可能性。”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副会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副总工程师冯爱军在中国地铁开通50周年的今天强调,“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比例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也越来越成为大众公共艺术的载体,地铁车站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主题列车、地铁吉祥物、广告创意商品以及以地铁为背景的电影等。’地铁的非票务经济及服务设计创新’这一主题无疑是更贴合这一未来趋势的。”
展览由5大议题,12组创新项目作品构成,UCD·CAFA非票务创新设计课题组为我们呈现了未来地铁图景一一地铁品牌是否有可能成为城市IP?地铁空间未来还能营造怎样的体验场景?地方非遗文化如何化作新鲜血液融入城市动脉?作为公共空间,地铁应该承载怎样的公共价值,为城市赋能?
“这应该是第一次以展览的方式展开一条还未开通的城市地铁的文化运营创新设计的设想,12条创新设计方向展现了2所院校超过200位师生在6个月里的对一个城市出行空间的大胆设想和美好期许,它不是数据,不是图纸,而是思想、观念,是我们看城市的角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新文创策略研究室负责人程璐表示,“它或许是一条趋势线,我们都走在这条线上,前往未来。所有的创新,也许今日看来还不具备落地性,但在这个过程中寻找那些具有爆发力的节点,从中如果可以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未来又会怎样,這便是课题的意义。”
据悉,该展览将于3月巡展到昆明,而展览中的部分作品也将在未来昆明四号线落地。
【策展人说】
如果让互联网公司来管理一条地铁会如何?
李文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教研室主任)
看看UBER怎么改变出租车吧,互联网公司早不再是以前的互联网公司,今天他们什么都做,对互联网的理解不仅是技术层面,应该上升到设计层面,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和电能与石油一样,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关系与社会角色。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用互联网思维来审视所在行业,特别对于公共服务单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升级。
比如我们对货币的认识,货币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设计,被各个历史时期与文明定义,人类刚刚确定了纸币地位没多久,互联网使我们习惯了数字支付,但未来我们还将迎来区块链技术对货币的又一次革命。比如对产品的认识,我们现在更加在乎获得服务,今天我们不再购买自行车,因为共享经济使我们可以不用购买产品而直接使用。
所以今天,我们该如何重新设计地铁的服务呢?以及服务系统中各个角色的关系?我们真的必须靠卖地铁票来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行吗?如果让互联网公司来管理一条地铁会如何?我们是否该回归问题的本质来设计未来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
轨道交通技术的百年发展,带来了更安全、高效、便捷、精准的出行保障,地铁已经完全融入了城市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熟悉又陌生。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探索地铁传统交通功能以外的可能性,这不仅意味着服务标准已经提升,也说明这个城市最大规模的线下系统,正期待着进一步进化。
以此为契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展开研究课题,并联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一起,对当下城市轨道交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对应的经济模式进行设计。课题分为五个大的议题展开讨论,出行体验优化、智慧地铁,文化可持续、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课题组的学生与导师们分成若干组,选择其中的议题进行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以致用机会,也是一次跨媒介的设计实验。对于课程,也是深化学科建设的试验田,因为这一次涵盖多门学科的设计课题。
非票务是什么意思?
非票务经济特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暨票务以外的资源开发业务经营。非票务资源主要包括:广告传媒、车站商业、公网通讯、沿线物业、文化资产或收益权。课题的目标通过产品与服务设计的方式,优化交通出行体验,探索地铁流量变现的新服务,最终提升非票务收入的占比。所有商业的基础是流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城市地铁具备充足的流量,不好好的设计将造成巨大的价值流失。 所以非票务服务创新的课题,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还有交互设计、空间设计、lP经济、互联网、系统设计等这样的子课程。相比较垂直的某一个课程,更需要系统性思考和资源的链接能力。在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支持下,经济测算师和运营专家也加入课题,使设计师们看待问题更加全面,也更加容易量化与分析设计成果,这样的课题也是深化设计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型人才。
【课题范例】
在几个月时间里,我们看到课题组的辛勤成果中包含了很多令人激动的创想,也很高兴能以展览的形式发布与大家分享,很多作品对于在场的行业专家们来说可能并不成熟,但他们描绘了新生力量眼中的未来可能性,我们很期待看到在这些创想的基础上能结出成熟的果实,真正出现在未来的地铁场景。
地铁lP 经济的无限可能
lP不仅是形象打造,有生命力lP经济还需要:内容,人格,流量,商业模式,角色,最终赢得特定人群的价值观高度认同。当价值观高度认可,就能实现跨媒介的价值转换和传递。设计时,我们需要思考的lP标准:1高识别度、2特定人群的认同、3高频率存在的形式、4自生命系统。
“请握好扶手,请勿倚靠扶手”的安全设计
让握力成为数字交互的媒介。鼠标、键盘、手指、體感、声音各种交互媒介之外,如果握力成为一种特别的输入媒介,可以控制各种小游戏,进行握力的比拼,将车厢营造一个特殊的数字出行场景,巧妙的实现:“请握好扶手,请勿倚靠扶手”的安全设计,将用户体验和创意运用到位。
抬头乘车的健康拉手设计
调研中我们发现地铁乘客大部分的行为是低头看手机,这对眼睛和颈椎是及其不健康的,我们希望将乘客从手机屏幕中解救出来,所以对车厢拉手重新进行了设计,屏幕使用了电子墨水屏,不仅功耗低,而且因为现实技术是反射光,可以保护眼睛,内容可以是适合地铁场景的30秒短诗歌,或者15秒冷笑话,甚至可以是重力感应的小游戏等,在健康出行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商业露出的可能性,有助于非票务收入。
电子墨水屏表面附着很多体积很小的“微胶囊”,封装了带有负电的黑色颗粒和带有正电的白色颗粒,通过改变电荷使不同颜色的颗粒有序排列,从而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可视化效果。他最大的特点是不发光,靠光线反射,与我们看纸张上阅读一样,完全不伤害眼睛,并且功耗极低,靠电池可工作数年。
基于站点的少数民族服装租赁网络
日本和服租赁业务是随着日本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壮大的。一套普通的和服大概需要2万元人民币,且穿着次数极少。租赁模式解决了游客这个痛点。扩大规模后又反向带动了京都的客流量。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也有一样的特点,造价昂贵且使用频率低,难以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普及。云南昆明具备和京都一样的优势,而且以地铁站点为枢纽,方便游客借还,通过地铁调换款式,将会是轨道交通基础上一种升级版的服务模式。
“一拍折”一一大众点评模式的线下版本
“一拍折”是升级版的广告屏,是符合线下场景的流量转化机,使用的体验极为简单,一个巨大的按钮,当过客拍下时,得到一张折扣券,目的是将站点的流量转化给地上商业;而商户通过这种广告投放方式,直接获得了更有效的转化,而地铁运营方除了收入增加外,还获得了更精准的数据。
关于车票的设计可能
撬动流量价值,引起网络传播。
站内无人电商
地铁轧机为无人电商的实现提供了想象空间。
地铁早已成为城市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扮演着城市“移动的第三空间”的重要角色。畅想未来,理想的地铁应该是什么样的?1月14日,一场聚焦未来地铁图景的展览一一“非票务”地铁场景下产品与服务创新设计展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4层拉开帷幕。
所谓“非票务”经济特指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运营暨票务以外的资源开发业务经营。非票务资源主要包括地铁广告传媒、车站商业、公网通讯、沿线物业、其他资产或收益权。此次展览作为UCD·CAFA非票务创新设计课题组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展示,探索更多非票务服务的可能性,聚焦设计如何提升“非票务”的体验与收入。
这支由北京城建设计总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以还未开通的昆明四号线为研究对象,聚焦地铁场景下的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主题探索,对当下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创新设计及对应的经济模式设计,展开思考与服务设计实践,将课题研究成果与产品原型相结合,共同合作提出面向用户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未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在展览开幕式上指出,“能以在建的昆明四号线为对象,展开持续的研究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次十分难得的学以致用机会,也是—次用创新设计拓展地铁新价值的实践。近6个月的研究成果包含了很多令人激动的创想,尽管很多作品还显得不成熟,但它们描绘了新生力量和未来的可能性。”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副会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副总工程师冯爱军在中国地铁开通50周年的今天强调,“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比例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也越来越成为大众公共艺术的载体,地铁车站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主题列车、地铁吉祥物、广告创意商品以及以地铁为背景的电影等。’地铁的非票务经济及服务设计创新’这一主题无疑是更贴合这一未来趋势的。”
展览由5大议题,12组创新项目作品构成,UCD·CAFA非票务创新设计课题组为我们呈现了未来地铁图景一一地铁品牌是否有可能成为城市IP?地铁空间未来还能营造怎样的体验场景?地方非遗文化如何化作新鲜血液融入城市动脉?作为公共空间,地铁应该承载怎样的公共价值,为城市赋能?
“这应该是第一次以展览的方式展开一条还未开通的城市地铁的文化运营创新设计的设想,12条创新设计方向展现了2所院校超过200位师生在6个月里的对一个城市出行空间的大胆设想和美好期许,它不是数据,不是图纸,而是思想、观念,是我们看城市的角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新文创策略研究室负责人程璐表示,“它或许是一条趋势线,我们都走在这条线上,前往未来。所有的创新,也许今日看来还不具备落地性,但在这个过程中寻找那些具有爆发力的节点,从中如果可以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未来又会怎样,這便是课题的意义。”
据悉,该展览将于3月巡展到昆明,而展览中的部分作品也将在未来昆明四号线落地。
【策展人说】
如果让互联网公司来管理一条地铁会如何?
李文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教研室主任)
看看UBER怎么改变出租车吧,互联网公司早不再是以前的互联网公司,今天他们什么都做,对互联网的理解不仅是技术层面,应该上升到设计层面,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和电能与石油一样,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关系与社会角色。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用互联网思维来审视所在行业,特别对于公共服务单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升级。
比如我们对货币的认识,货币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设计,被各个历史时期与文明定义,人类刚刚确定了纸币地位没多久,互联网使我们习惯了数字支付,但未来我们还将迎来区块链技术对货币的又一次革命。比如对产品的认识,我们现在更加在乎获得服务,今天我们不再购买自行车,因为共享经济使我们可以不用购买产品而直接使用。
所以今天,我们该如何重新设计地铁的服务呢?以及服务系统中各个角色的关系?我们真的必须靠卖地铁票来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行吗?如果让互联网公司来管理一条地铁会如何?我们是否该回归问题的本质来设计未来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
轨道交通技术的百年发展,带来了更安全、高效、便捷、精准的出行保障,地铁已经完全融入了城市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熟悉又陌生。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探索地铁传统交通功能以外的可能性,这不仅意味着服务标准已经提升,也说明这个城市最大规模的线下系统,正期待着进一步进化。
以此为契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展开研究课题,并联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一起,对当下城市轨道交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对应的经济模式进行设计。课题分为五个大的议题展开讨论,出行体验优化、智慧地铁,文化可持续、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课题组的学生与导师们分成若干组,选择其中的议题进行课题,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以致用机会,也是一次跨媒介的设计实验。对于课程,也是深化学科建设的试验田,因为这一次涵盖多门学科的设计课题。
非票务是什么意思?
非票务经济特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暨票务以外的资源开发业务经营。非票务资源主要包括:广告传媒、车站商业、公网通讯、沿线物业、文化资产或收益权。课题的目标通过产品与服务设计的方式,优化交通出行体验,探索地铁流量变现的新服务,最终提升非票务收入的占比。所有商业的基础是流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城市地铁具备充足的流量,不好好的设计将造成巨大的价值流失。 所以非票务服务创新的课题,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还有交互设计、空间设计、lP经济、互联网、系统设计等这样的子课程。相比较垂直的某一个课程,更需要系统性思考和资源的链接能力。在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支持下,经济测算师和运营专家也加入课题,使设计师们看待问题更加全面,也更加容易量化与分析设计成果,这样的课题也是深化设计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型人才。
【课题范例】
在几个月时间里,我们看到课题组的辛勤成果中包含了很多令人激动的创想,也很高兴能以展览的形式发布与大家分享,很多作品对于在场的行业专家们来说可能并不成熟,但他们描绘了新生力量眼中的未来可能性,我们很期待看到在这些创想的基础上能结出成熟的果实,真正出现在未来的地铁场景。
地铁lP 经济的无限可能
lP不仅是形象打造,有生命力lP经济还需要:内容,人格,流量,商业模式,角色,最终赢得特定人群的价值观高度认同。当价值观高度认可,就能实现跨媒介的价值转换和传递。设计时,我们需要思考的lP标准:1高识别度、2特定人群的认同、3高频率存在的形式、4自生命系统。
“请握好扶手,请勿倚靠扶手”的安全设计
让握力成为数字交互的媒介。鼠标、键盘、手指、體感、声音各种交互媒介之外,如果握力成为一种特别的输入媒介,可以控制各种小游戏,进行握力的比拼,将车厢营造一个特殊的数字出行场景,巧妙的实现:“请握好扶手,请勿倚靠扶手”的安全设计,将用户体验和创意运用到位。
抬头乘车的健康拉手设计
调研中我们发现地铁乘客大部分的行为是低头看手机,这对眼睛和颈椎是及其不健康的,我们希望将乘客从手机屏幕中解救出来,所以对车厢拉手重新进行了设计,屏幕使用了电子墨水屏,不仅功耗低,而且因为现实技术是反射光,可以保护眼睛,内容可以是适合地铁场景的30秒短诗歌,或者15秒冷笑话,甚至可以是重力感应的小游戏等,在健康出行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商业露出的可能性,有助于非票务收入。
电子墨水屏表面附着很多体积很小的“微胶囊”,封装了带有负电的黑色颗粒和带有正电的白色颗粒,通过改变电荷使不同颜色的颗粒有序排列,从而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可视化效果。他最大的特点是不发光,靠光线反射,与我们看纸张上阅读一样,完全不伤害眼睛,并且功耗极低,靠电池可工作数年。
基于站点的少数民族服装租赁网络
日本和服租赁业务是随着日本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壮大的。一套普通的和服大概需要2万元人民币,且穿着次数极少。租赁模式解决了游客这个痛点。扩大规模后又反向带动了京都的客流量。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也有一样的特点,造价昂贵且使用频率低,难以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普及。云南昆明具备和京都一样的优势,而且以地铁站点为枢纽,方便游客借还,通过地铁调换款式,将会是轨道交通基础上一种升级版的服务模式。
“一拍折”一一大众点评模式的线下版本
“一拍折”是升级版的广告屏,是符合线下场景的流量转化机,使用的体验极为简单,一个巨大的按钮,当过客拍下时,得到一张折扣券,目的是将站点的流量转化给地上商业;而商户通过这种广告投放方式,直接获得了更有效的转化,而地铁运营方除了收入增加外,还获得了更精准的数据。
关于车票的设计可能
撬动流量价值,引起网络传播。
站内无人电商
地铁轧机为无人电商的实现提供了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