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专业化水平。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目”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立足点。我们只有立足于平时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层次,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什么?要“思”之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
“效果”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是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要在一堂课教学程序、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审视。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目”,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目”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立足点。我们只有立足于平时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层次,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什么?要“思”之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
“效果”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是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要在一堂课教学程序、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审视。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目”,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