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小桑在异国出生,一家人在大洋彼岸安下心来准备过其乐融融的小日子,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小桑居然让他们几次三番地跟悉尼警察打上了交道,甚至“连累”亲人入狱!
今年35岁的慧婷曾是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营销经理,8年前随老公移民澳洲,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不久后儿子小桑在异国出生,一家人在大洋彼岸安下心来准备过其乐融融的小日子,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小桑居然让他们几次三番地跟悉尼警察打上了交道,甚至“连累”亲人入狱!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匪夷所思的经历呢?
8个月的小娃娃 差点让妈妈蹲监狱
我和老公是在2001年办理的澳洲技术移民,IT专业的老公很快在悉尼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们就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安下了家。2003年6月26日,我们的儿子小桑呱呱坠地。
2004年圣诞节前夕,我们带着小桑去墨尔本玩。车刚开出市区没多久,尖锐的警铃声音就在我们车后响起,老公一头雾水地把车靠边停好,两个警察走过来仔细检查车内,尤其是对坐在后座的小桑。我心想,早知道你们喜欢没事找事,我可是按你们的要求装了婴儿安全座椅。
他们叽噜一通后把小桑抱下来,放进值勤车里称了称,最后撕给我一张罚单,500澳元,还要扣分。在悉尼,驾照被扣分除了留有不良记录,还附带车险暴涨,可问题是我们并没有违规呀?选警察告诉我:“太太,你们没给孩子使用正确的座椅。”我简直气晕了,用力拍拍座椅,近乎咆哮地问:“那请你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我的不礼貌态度惹恼了警察,他翻开《儿童交通安全守则》念道:“澳洲法律规定,开车带儿童外出,刚出生到9公斤的婴儿必须使用面朝后的婴儿座椅,9公斤至18公斤处在学步阶段的儿童必须使用面朝前的儿童安全座椅,如果车辆前排座位有安全气囊,13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后排座位。”
原来小桑不知不觉已经超过9公斤,但我们还用的是面朝后的座椅。警察刚才给小桑称体重,记录是10.2公斤。我还想狡辩蒙混过关:小桑昨天还没这么重,今天出门前吃得太饱,而且他脱掉衣服肯定不够9公斤……最后,跟警察争辩的结果是:罪加一等,罚单加一张,并获得额外的一张“入场券”——我被罚强制去学习儿童交通安全规则,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两个月后通过笔试过关才能结束。
我垂头丧气地看着警车一溜烟离开,老公赶紧安慰我:“算了,他们都是为了咱们小桑的安全着想啊。”我哭笑不得:难道我们不是把儿子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吗?凭什么让这些和小桑八杆子打不着的“外人”来监督小桑最亲的父母?!
热心华人保姆 险遭驱逐出境
自从有了几次和警察莫名其妙的遭遇后,我和老公对小桑的照顾是越来越精细谨慎,带他出门的时候,简直是如履薄冰,时刻绷着一根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触到红线。
小桑很快满3岁了,我刚好遇到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于是和老公商量着重新上班。但小区附近的托儿所价格高昂,在悉尼找一个满意的保姆也非常不容易。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隔壁的邻居李阿姨主动提出愿意帮我们照料小桑。李阿姨快60岁了,半年前随女儿来到悉尼。女儿白天要上班,她一个人也无所事事,很乐意帮我们照顾小桑。我们自然千恩万谢,郑重地把小桑托付给了她。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家,刚走进小区就被隔壁的美兰达老太太拦住了,她神秘兮兮地对我说要注意一下保姆的举动,说一连几天,她在家里都能清楚地听到小桑的哭声,很怀疑李阿姨有“虐童”行为。我苦笑一声,这一年多来我们怕招来警察,对小桑简直是一根指头都不敢碰,处处顺着他的意,导致这小家伙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哭得震天响。这绝对和李阿姨没有关系。相反,每天回家我们看到李阿姨都是一副很疲惫的样子。像她这把年纪的老人要对付我家的混世小魔王,还真是不容易。我和老公都很感激她,主动提高了她的报酬。
一天下午,李阿姨在门廊里给小桑喂饭吃。没想到小桑不愿意吃饭,还调皮地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全部浇在李阿姨手上,疼得她跳起来大喊:“气死我了,我打死你这小鬼头!”小桑扭头就跑,李阿姨怕他跌下台阶受伤,急忙追赶,这一情形被一直密切注意这边动静的美兰达老太太看得一清二楚,感觉小桑处境非常危险,就拨通了911报警电话。
结果可想而知。被警察带走的李阿姨受到惊吓,加上英语有限,在审问过程中问她是不是说过要“打死小桑”的话,她老老实实地点头说“Yes”。虐童嫌疑人对“罪行”供认不讳,加上邻居美兰达太太的明确证词,李阿姨很快被正式羁押起诉,并以“虐童”罪名被指控送上法庭。
我们知道大事不妙,赶紧跟李阿姨的女儿一起到处奔走,最后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华裔律师刘迈克,他一听案情就笑了。原来他经手办理的此类案件已经多达20多起,案情大同小异,归根结底都是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惹的祸。
法庭上,刘律师侃侃而谈,首先出示医生证明,证明孩子身上没有任何挨打痕迹,精神状态也正常,说明他没有受到虐待。而李阿姨的“我打死你算了”!被翻译为“我要狠狠地打到你死了为止”过于将事情严重化了。在中文表述中“死”一字有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而是一个加重语气的修饰词,如“气死我了”“高兴死我了”,此“死”非彼“死”。最后,刘律师特别提请法官批准让3岁半的小桑上庭。顽皮的小家伙一看到好些天没见的李阿姨就特别亲热,主动跑到被告席上搂住她的腿叫“李奶奶,我好想你。”搞得李阿姨热泪盈眶,抱着这个“罪魁祸首”哭成一团。这一幕给审理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因为证据不足,李阿姨被当庭获释,侥幸逃过一劫。
可麻烦还远远没有结束,由于我们在法庭上为李阿姨作了有利于她的证词,认为她只是言语过激,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认可打孩子这种行为并心存打孩子的动机。所以,李阿姨官司结束后,我和老公被要求去接受心理辅导。
主治医生是位心理学博士,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成:“我觉得你们的问题很严重,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这句话也有道理,我无法反驳。金发碧眼的大胡子继续发问:“你小时候挨过打吗?挨打好受吗?有用吗?挨打就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吗?我想如果你们肯动脑的话,肯定能够想出比打他更好的办法来。试试看好吗?”
本来我是带着一肚子怨气来应付此事的,博士的连珠炮似的问题居然让我开始反省思考,其实以澳洲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以后也许可以试试转换一下角色和观念。
婆婆探亲之旅 终结在悉尼监狱
自从小桑出生后,我们一直没时间带他回国探亲,双方老人都挂念得不得了。最后,爷爷奶奶终于决定飞来悉尼看望素未谋面的孙子。
2009年7月,年过花甲的公公婆婆来到了悉尼。这是他们第一次远涉重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生活,语言不通,环境新奇,我们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他们,并嘱咐小桑要多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可从小在澳洲长大的小桑无论从语言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悉尼孩子”了,别看他只有6岁,对很多事情却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这来自中国的“两老”和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一小”待在一起,并没有觉得亲切,反而常常因为种种小事发生矛盾。
那天,外面下起了小雨,小桑仍旧和邻家孩子们在草坪上踢足球玩。婆婆先是站在走廊上大声叫小桑回家,没得到回应后干脆走过去强行拉他回屋。一边帮他脱下湿漉漉的衣服,一边抱怨他不懂事:悉尼的7月相当于国内的冬天,这么冷的天气,淋湿了感冒生病怎么办?小桑则认为所有的小伙伴都不怕淋雨,自己为什么搞特殊?而且奶奶这样强制中止游戏的方式很让大家扫兴,简直是“野蛮”!
这两个字的评语让婆婆大为光火,那天直到我们下班回家,婆婆和小桑还在“争论”,小桑中文不够用,干脆一骨碌一串的英语滚出来帮忙,这更让婆婆生气。以为孙子欺负自己不懂英文,用“鸟语”骂自己呢!弄清事情原委后,老公安慰婆婆别跟小孩子一般见识,我则赶紧要求小桑向奶奶道歉。“我没有错,为什么要道歉?谁打人谁才应该道歉!”小桑脖子一梗,坚决不低头。中国人对长辈无条件地服从,“孝即是顺”。五千年的传统,怎么可能在几分钟内对小桑解释清楚?我再三解说无效,老人家更加生气。甚至开始数落我们当父母的没有父母的威严,怎么可能教育好儿子!
我和老公对望一眼,真是有苦说不出。澳大利亚人以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911是他们学会说话时第一个要记住的号码。他们上学后,要接受专门的训练如何分辨父母的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性,以及快速有效地报警,所有的报警电话都有IP地址。警察会在五分钟内出现。不仅如此,身边的所有人也时刻盯着你照顾孩子的一举一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父母的“威严”是不可能实现的呀。
很自然地,婆婆开始拿这个“黄皮白心”的小洋鬼子孙儿跟国内老公弟弟的女儿蔚蔚相比,一天到晚就念叨蔚蔚有多懂事,有多乖。“小桑你真是不听话,你不知道蔚蔚姐姐有多聪明,人家只比你大两个月,已经上小学了,每次考试都拿100分,还会弹钢琴,跳芭蕾舞呢!你就知道泥里水里疯玩,真是不懂事!”小桑每每跟奶奶反驳顶嘴,口角不断。
这样别别扭扭地过了两个月,最让我们吃惊的事情爆发了。小桑不堪忍受奶奶的唠叨责备,居然主动打911报警,控诉家里来了个蛮不讲理的中国老太太对他指责谩骂,令其精神受到严重伤害!
最后的结果是,小桑和一头雾水的婆婆都被“请”到了警察局,等我们惊慌失措地赶过去时,审讯已经结束,可恶的小桑居然将奶奶平时责备念叨他的话录了音,婆婆当即被宣布“拘留”,以精神虐待儿童罪论处。
虽然我们请了最好的律师,但由于“证据确凿”,婆婆还是被判“有罪”,在悉尼监狱关押了三天后,被判决罚做100小时义工,提前结束探亲离境回国。漂洋过海来看儿孙,结果却身陷牢狱之灾!这对于婆婆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在送别的机场,小桑却出人意料地送给婆婆一幅自己画的全家福,像个小大人一样说:“奶奶,别难过,你已经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代价,我原谅你了!如果我有无礼的地方,也请你原谅我,我们和好了,对吗?”婆婆颤抖着手接过孙子的礼物,百感交集,说不出一句话来。
近日,我在电话里邀请母亲来悉尼旅行。她实话实说:“算了吧,你婆婆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我可不敢去。还是你们带着小桑回国来探亲吧,至少咱们这里不用随时提心吊胆,担心被那小家伙送进监狱啊。”
挂上电话,我又好笑又感慨。这么多年在悉尼的亲身经历让我们逐渐接受了很多教育理念,澳大利亚对孩子的保护措施如此兴师动众,其实并不是要求父母无原则地纵容孩子。父母不得使用“架子”和暴力欺压孩子,他们才会从小学会讲道理,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跟父母讲理由,头头是道、合情合理。大人觉得能接受,那么OK,不能接受说出反对的理由,孩子再提出反驳,正反双方辩得不可开交,最后才能达成共识。
也许有一天,每个像我们一样的中国父母,都会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渐渐学会包容和接受,与孩子们一起平等和睦地成长。
责编/紫君
E-mail:zijun009@163.com
今年35岁的慧婷曾是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营销经理,8年前随老公移民澳洲,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不久后儿子小桑在异国出生,一家人在大洋彼岸安下心来准备过其乐融融的小日子,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小桑居然让他们几次三番地跟悉尼警察打上了交道,甚至“连累”亲人入狱!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匪夷所思的经历呢?
8个月的小娃娃 差点让妈妈蹲监狱
我和老公是在2001年办理的澳洲技术移民,IT专业的老公很快在悉尼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们就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安下了家。2003年6月26日,我们的儿子小桑呱呱坠地。
2004年圣诞节前夕,我们带着小桑去墨尔本玩。车刚开出市区没多久,尖锐的警铃声音就在我们车后响起,老公一头雾水地把车靠边停好,两个警察走过来仔细检查车内,尤其是对坐在后座的小桑。我心想,早知道你们喜欢没事找事,我可是按你们的要求装了婴儿安全座椅。
他们叽噜一通后把小桑抱下来,放进值勤车里称了称,最后撕给我一张罚单,500澳元,还要扣分。在悉尼,驾照被扣分除了留有不良记录,还附带车险暴涨,可问题是我们并没有违规呀?选警察告诉我:“太太,你们没给孩子使用正确的座椅。”我简直气晕了,用力拍拍座椅,近乎咆哮地问:“那请你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我的不礼貌态度惹恼了警察,他翻开《儿童交通安全守则》念道:“澳洲法律规定,开车带儿童外出,刚出生到9公斤的婴儿必须使用面朝后的婴儿座椅,9公斤至18公斤处在学步阶段的儿童必须使用面朝前的儿童安全座椅,如果车辆前排座位有安全气囊,13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后排座位。”
原来小桑不知不觉已经超过9公斤,但我们还用的是面朝后的座椅。警察刚才给小桑称体重,记录是10.2公斤。我还想狡辩蒙混过关:小桑昨天还没这么重,今天出门前吃得太饱,而且他脱掉衣服肯定不够9公斤……最后,跟警察争辩的结果是:罪加一等,罚单加一张,并获得额外的一张“入场券”——我被罚强制去学习儿童交通安全规则,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两个月后通过笔试过关才能结束。
我垂头丧气地看着警车一溜烟离开,老公赶紧安慰我:“算了,他们都是为了咱们小桑的安全着想啊。”我哭笑不得:难道我们不是把儿子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吗?凭什么让这些和小桑八杆子打不着的“外人”来监督小桑最亲的父母?!
热心华人保姆 险遭驱逐出境
自从有了几次和警察莫名其妙的遭遇后,我和老公对小桑的照顾是越来越精细谨慎,带他出门的时候,简直是如履薄冰,时刻绷着一根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触到红线。
小桑很快满3岁了,我刚好遇到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于是和老公商量着重新上班。但小区附近的托儿所价格高昂,在悉尼找一个满意的保姆也非常不容易。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隔壁的邻居李阿姨主动提出愿意帮我们照料小桑。李阿姨快60岁了,半年前随女儿来到悉尼。女儿白天要上班,她一个人也无所事事,很乐意帮我们照顾小桑。我们自然千恩万谢,郑重地把小桑托付给了她。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家,刚走进小区就被隔壁的美兰达老太太拦住了,她神秘兮兮地对我说要注意一下保姆的举动,说一连几天,她在家里都能清楚地听到小桑的哭声,很怀疑李阿姨有“虐童”行为。我苦笑一声,这一年多来我们怕招来警察,对小桑简直是一根指头都不敢碰,处处顺着他的意,导致这小家伙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哭得震天响。这绝对和李阿姨没有关系。相反,每天回家我们看到李阿姨都是一副很疲惫的样子。像她这把年纪的老人要对付我家的混世小魔王,还真是不容易。我和老公都很感激她,主动提高了她的报酬。
一天下午,李阿姨在门廊里给小桑喂饭吃。没想到小桑不愿意吃饭,还调皮地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全部浇在李阿姨手上,疼得她跳起来大喊:“气死我了,我打死你这小鬼头!”小桑扭头就跑,李阿姨怕他跌下台阶受伤,急忙追赶,这一情形被一直密切注意这边动静的美兰达老太太看得一清二楚,感觉小桑处境非常危险,就拨通了911报警电话。
结果可想而知。被警察带走的李阿姨受到惊吓,加上英语有限,在审问过程中问她是不是说过要“打死小桑”的话,她老老实实地点头说“Yes”。虐童嫌疑人对“罪行”供认不讳,加上邻居美兰达太太的明确证词,李阿姨很快被正式羁押起诉,并以“虐童”罪名被指控送上法庭。
我们知道大事不妙,赶紧跟李阿姨的女儿一起到处奔走,最后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华裔律师刘迈克,他一听案情就笑了。原来他经手办理的此类案件已经多达20多起,案情大同小异,归根结底都是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惹的祸。
法庭上,刘律师侃侃而谈,首先出示医生证明,证明孩子身上没有任何挨打痕迹,精神状态也正常,说明他没有受到虐待。而李阿姨的“我打死你算了”!被翻译为“我要狠狠地打到你死了为止”过于将事情严重化了。在中文表述中“死”一字有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而是一个加重语气的修饰词,如“气死我了”“高兴死我了”,此“死”非彼“死”。最后,刘律师特别提请法官批准让3岁半的小桑上庭。顽皮的小家伙一看到好些天没见的李阿姨就特别亲热,主动跑到被告席上搂住她的腿叫“李奶奶,我好想你。”搞得李阿姨热泪盈眶,抱着这个“罪魁祸首”哭成一团。这一幕给审理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因为证据不足,李阿姨被当庭获释,侥幸逃过一劫。
可麻烦还远远没有结束,由于我们在法庭上为李阿姨作了有利于她的证词,认为她只是言语过激,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认可打孩子这种行为并心存打孩子的动机。所以,李阿姨官司结束后,我和老公被要求去接受心理辅导。
主治医生是位心理学博士,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成:“我觉得你们的问题很严重,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这句话也有道理,我无法反驳。金发碧眼的大胡子继续发问:“你小时候挨过打吗?挨打好受吗?有用吗?挨打就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吗?我想如果你们肯动脑的话,肯定能够想出比打他更好的办法来。试试看好吗?”
本来我是带着一肚子怨气来应付此事的,博士的连珠炮似的问题居然让我开始反省思考,其实以澳洲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以后也许可以试试转换一下角色和观念。
婆婆探亲之旅 终结在悉尼监狱
自从小桑出生后,我们一直没时间带他回国探亲,双方老人都挂念得不得了。最后,爷爷奶奶终于决定飞来悉尼看望素未谋面的孙子。
2009年7月,年过花甲的公公婆婆来到了悉尼。这是他们第一次远涉重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生活,语言不通,环境新奇,我们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他们,并嘱咐小桑要多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可从小在澳洲长大的小桑无论从语言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悉尼孩子”了,别看他只有6岁,对很多事情却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这来自中国的“两老”和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一小”待在一起,并没有觉得亲切,反而常常因为种种小事发生矛盾。
那天,外面下起了小雨,小桑仍旧和邻家孩子们在草坪上踢足球玩。婆婆先是站在走廊上大声叫小桑回家,没得到回应后干脆走过去强行拉他回屋。一边帮他脱下湿漉漉的衣服,一边抱怨他不懂事:悉尼的7月相当于国内的冬天,这么冷的天气,淋湿了感冒生病怎么办?小桑则认为所有的小伙伴都不怕淋雨,自己为什么搞特殊?而且奶奶这样强制中止游戏的方式很让大家扫兴,简直是“野蛮”!
这两个字的评语让婆婆大为光火,那天直到我们下班回家,婆婆和小桑还在“争论”,小桑中文不够用,干脆一骨碌一串的英语滚出来帮忙,这更让婆婆生气。以为孙子欺负自己不懂英文,用“鸟语”骂自己呢!弄清事情原委后,老公安慰婆婆别跟小孩子一般见识,我则赶紧要求小桑向奶奶道歉。“我没有错,为什么要道歉?谁打人谁才应该道歉!”小桑脖子一梗,坚决不低头。中国人对长辈无条件地服从,“孝即是顺”。五千年的传统,怎么可能在几分钟内对小桑解释清楚?我再三解说无效,老人家更加生气。甚至开始数落我们当父母的没有父母的威严,怎么可能教育好儿子!
我和老公对望一眼,真是有苦说不出。澳大利亚人以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911是他们学会说话时第一个要记住的号码。他们上学后,要接受专门的训练如何分辨父母的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性,以及快速有效地报警,所有的报警电话都有IP地址。警察会在五分钟内出现。不仅如此,身边的所有人也时刻盯着你照顾孩子的一举一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父母的“威严”是不可能实现的呀。
很自然地,婆婆开始拿这个“黄皮白心”的小洋鬼子孙儿跟国内老公弟弟的女儿蔚蔚相比,一天到晚就念叨蔚蔚有多懂事,有多乖。“小桑你真是不听话,你不知道蔚蔚姐姐有多聪明,人家只比你大两个月,已经上小学了,每次考试都拿100分,还会弹钢琴,跳芭蕾舞呢!你就知道泥里水里疯玩,真是不懂事!”小桑每每跟奶奶反驳顶嘴,口角不断。
这样别别扭扭地过了两个月,最让我们吃惊的事情爆发了。小桑不堪忍受奶奶的唠叨责备,居然主动打911报警,控诉家里来了个蛮不讲理的中国老太太对他指责谩骂,令其精神受到严重伤害!
最后的结果是,小桑和一头雾水的婆婆都被“请”到了警察局,等我们惊慌失措地赶过去时,审讯已经结束,可恶的小桑居然将奶奶平时责备念叨他的话录了音,婆婆当即被宣布“拘留”,以精神虐待儿童罪论处。
虽然我们请了最好的律师,但由于“证据确凿”,婆婆还是被判“有罪”,在悉尼监狱关押了三天后,被判决罚做100小时义工,提前结束探亲离境回国。漂洋过海来看儿孙,结果却身陷牢狱之灾!这对于婆婆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在送别的机场,小桑却出人意料地送给婆婆一幅自己画的全家福,像个小大人一样说:“奶奶,别难过,你已经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代价,我原谅你了!如果我有无礼的地方,也请你原谅我,我们和好了,对吗?”婆婆颤抖着手接过孙子的礼物,百感交集,说不出一句话来。
近日,我在电话里邀请母亲来悉尼旅行。她实话实说:“算了吧,你婆婆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我可不敢去。还是你们带着小桑回国来探亲吧,至少咱们这里不用随时提心吊胆,担心被那小家伙送进监狱啊。”
挂上电话,我又好笑又感慨。这么多年在悉尼的亲身经历让我们逐渐接受了很多教育理念,澳大利亚对孩子的保护措施如此兴师动众,其实并不是要求父母无原则地纵容孩子。父母不得使用“架子”和暴力欺压孩子,他们才会从小学会讲道理,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跟父母讲理由,头头是道、合情合理。大人觉得能接受,那么OK,不能接受说出反对的理由,孩子再提出反驳,正反双方辩得不可开交,最后才能达成共识。
也许有一天,每个像我们一样的中国父母,都会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渐渐学会包容和接受,与孩子们一起平等和睦地成长。
责编/紫君
E-mail:zijun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