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小记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枚贝壳是一件小东西,我把它拖回到沙滩上,然后我抓一把沙子,在这些沙子从我的指缝里几乎漏光了的时候,观察留在我手里的那一点点。我看到几粒沙,然后每一粒沙,那时,再也没有一粒沙对我来说是一件小东西了,而那具有形式的贝壳,那牡蛎或是赝造的冠冕或是竹蛏的壳,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既巨大又珍贵,有如吴哥的庙宇、圣马克罗或是金字塔,而且比这些过于明显的人类创造物具有奇特得多的意义。
   我想:要是这枚贝壳中(一阵海浪无疑会重新把它淹没)有一只动物在蜗居。并想象它被放回到几厘米深的水下,我的印象将会发生变化,变得不同于此刻我用想象描绘的最出众的纪念碑所能引起的印象。
   人类的纪念碑类似它的巨大的无肉的骨骼:它们不能使人想起适合于它们的寓居者。最巨大的教堂只是听任一群蝼蚁出来,即使是为一个人建造的别墅或是最豪华的府邸,与其说可与有着众多小室的蜂窝或蚁巢相比拟,不如说可与一枚贝壳相比拟。主人离开住宅时他所造成的印象一定不如寄居蟹将它奇异的钳露出壮丽的蜗口时所造成的印象。
   我乐于把罗马或尼姆看做是散在的骨骼——這儿是胫骨,那儿是头骨——一个古代的热闹城市的骨骼,一个古代人的骨骼,然而这样我就得想象出一个巨大的庞然大物,有肉有骨,它确实并不符合于我们人类教给我们的事物中能够合理地推想出的任何东西,即使借助于表达力的宽容使之成为像罗马人或普罗旺斯民众那样非凡之物。
   我会多么喜欢有一天我能稍稍明白: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确实是存在的,我使之成形的,这幽灵般的、纯然抽象的、难以置信的幻象,应该以某种方式来喂养它!开始捉摸它的面颊,它的手臂的形状,以及它怎样沿着躯体放置它的手臂。我们有这贝壳便有了那一切:我们有具有肉体的贝壳,我们并未离开自然: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就在那儿。从那里,一种焦虑不安使我们的快乐增加十倍。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祝愿那个人,祝愿那些巨大的纪念碑,它们仅仅证明那个人的想象和他的躯体之间可笑的不相称(或者证明他在社会或群体中的卑劣的习性),那些纪念碑并不是一些和他大小相仿或稍稍大些的雕像(我想到的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人类应该雕刻各种洞穴、适合于他自己的甲壳(从这个观点看来,黑人的棚屋完全使我感到满意),他应该把他的才华用于调整,而不是用于不相称。至少,才华应该识别维持它的躯体的界限。
   我甚至不赞赏那些人,像埃及的法老,他们让大众为一个人去建造纪念碑。我希望他让这些大众去从事一项不大于或不太大于他自己的躯体的工程,或者更值得加以赞美的是,他用自己的工作的特色来证明他比别人优越。
   从这一观点看来,我首先赞美某些有节制的作家和音乐家:巴赫、拉摩、马莱、贺拉斯、马拉美——这些作家超过所有其他的人,因为他们的纪念碑是用软体动物的真正平凡的分泌物,是用和他的躯体最相称最适合的东西造成的,我想说的是言辞。
   啊!图书的卢浮宫!在我们的种族灭绝之后,在地球居住的可能是另一些客人。例如一些猴子,或是一些鸟类,或是一些优越的生物,如同甲壳动物在赝造的冠冕中代替软体动物。然后,在整个动物界灭绝之后,空气和微粒的沙子仍将在地面上闪耀着和磨灭着,并得在光彩中分解。啊,不孕的微尘!啊,闪耀的残屑!虽则无穷无尽地在空气和海的轧机中搅拌和研磨,然而最后,人们不再在那儿,用沙子再也不能组成什么,连一棵草也没有,而这就是结束!
其他文献
游大渔时,方爱坐船。  不经意的一瞥,便见几艘大大小小的渔船。它们凌乱地倚岸斜躺横卧着,脏乱落魄,杂而无章,只有狰狞的礁石与其相伴。每艘渔船上都布满了的铁锈,显得苍老疲倦、脏乱不堪。不曾想过,在这脆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的躯体上,究竟承受了多少风霜雨雪的洗礼,历经了多少险滩激流的袭击。每一道伤痕,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它陪着渔人度过无数个日夜,载着期待,也载着收获与幸福。  登上船,便见船头有一
摘 要:叶梦得的笔记作品在宋代笔记作品中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介绍说明简洁明白,顺序井然;记叙事件线索清楚,因由分明;描写人物细节典型,简练传神;发表议论新意迭出,思维谨严,论据充分,令人折服;山水小品流畅优美,物色情理哲思相交融,意境清旷,韵味悠长。可谓笔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关键词:叶梦得 笔记 风格  叶梦得笔记作品今存《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玉涧杂书》(残卷)四部,
我一步一步向前  走着 走着  迷失了方向  离终点 越来越远  我开始重新寻路  那阳光普照的小径  就是我要寻找的地方  于是 我又踏上征程  去找尋下一个终点
【技法指津】  一、以小见大,深入挖掘。  立意深刻并不是非要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平凡人物、平凡的场景中,往往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体悟,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中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就能够写出新颖深刻的文章。  二、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要想在文章中写出独到的见解,我们就必须抛弃习惯性思维,善
上课时气氛死气沉沉,没有多少人愿意举手,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竖起耳朵。一部分人讲作业塞在抽屉,一部分人时不时地回头看时钟。  下课了,铃声唤醒了同学们的灵魂。   好同学   初中阶段作业多,一部分好同学一听到铃声,不約而同地迅速从抽屉里抽出作业。一旦他们开始写作业,就没有东西影响他们。聊天、跑步、喝水及更多的声音,都被他们铁墙似的耳朵挡住。一次,我碰了好同学一下,本想问问题,结果,他压根没有注意
这天上午,外婆又去楼下买了一袋水果。几天来,不知外婆把家里里外外打扫了多少遍。洋溢着的喜悦挤满了家中的每个角落。  我问外婆怎么这么开心,外婆告诉我说,表姐要回来了。  是那个在西北地区支教的表姐?  我想起来了,那是个眼睛永远都澄澈明亮的女孩,像是撒把星星般的闪闪发光。  我去了车站接姐姐。在鱼贯而出的人群中,我看到了风尘仆仆的姐姐,水汪汪的眼睛像小鹿般美丽。姐姐挥着手向我们走来,眼下是一片晕开
摘 要:鲁迅作为现当代文学的开山之祖,是所有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中国的鲁迅研究从1913年始至今也已走过了百多年的历史,涉及众多的方向和纬度。针对鲁迅留日时期科幻小说的翻译研究而言,以往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了其早期的“科学救国论”或是翻译思想上,而很少对鲁迅的科幻文学观进行专门探讨。本文试图以鲁迅对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翻译为例,分析鲁迅的科幻文学观及其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中的位置,并结
【真题回放】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總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解读】  “值得 ”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考生需要在横线处填写一个动词或者动
我需要一双眼睛,我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在心底热切地呐喊。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近视眼”,在我的世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切事物都黯淡无光。   因为近视,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它们扭捏似的,扭曲着身子,分裂成一个、两个、三个……兄弟姐妹。于是,我习惯低着头,害怕我的目光碰见老师轻视的目光。在我的视线中,花草树木似乎失去了生机。痛苦的时候,我找不到一朵或一株草安慰自己,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呀,因为我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眼前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摇曳着一朵一朵野菊花的身影,将一片枯黄的野草打扮得缤纷艳丽,极目远望,如一张地毯在面前铺展开来。  我禁不住满心欢喜了。  入秋,日子越来越冷。那些烂漫的花朵一只只都枯萎了。唯有这野菊花却如此热烈。我打量着它们。它们只是极普通的小花。黄的,白的,红的,有点似向日葵,一个个伸长了脖子,与秋风呼应着,摇荡着细小苗条的身姿,在我眼前掀起一阵花的舞蹈。西风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