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感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先阐述了“语感”的概念,从语感教学涵盖着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感教学制约着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感教学是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三个层面强调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进一步指出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途径培养语感。
  【关键词】 语感 语感教学 语文教学 培养途径
  
  “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它又是一个总的名称,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气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语感”的强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往往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
  
  语文教育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培养。早在一百多年前,《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先生就指出,并不是任何学问都可以传授的,“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但完全可以“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马建忠先生的“不可授受者”可以理解为今天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1.语感教学涵盖着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感涵盖了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的所有方面,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心理和思维品质、思想观念等诸多内容,贯穿了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全过程。语文本体教学改革专家洪镇涛认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感是语文教学核心”。
  2.语感教学制约着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语感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制约着语文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通过大量有关的言语对象反复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机制,进一步建立其言语认识结构;而大量动态的有助于语感能力培养的知识也有机的存在于言语作品中,它规范着言语实践,同时又受语感教学的制约,最终内化为主体的言语心理结构。由此有的研究者认为,“掌握语文知识本身不是最终目的,目的在于服从并服务于培养和提高语感的品位。为此,语文知识的教学要通过恰当的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附着于他们的语言能力结构。”语感中心教学法对旧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依据其原理所建立的语文教学的有效形式上,即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中心,以现在的语文教材为言语范例,以客观实在生活为“大教材”,以教师言语使用的“行为规范”为主导,以言语训练为主线。语感教学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相互关系决定了语感教学当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
  3.语感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以学科教学为凭借,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语文是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学科,占课时最多,且具有工具性功能。因此,语文科对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以往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自觉地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感受,或感受深浅与否,直接影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而言,由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个体实践的产物。其感受深浅与否,也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语言感受能力的形成。
  加强语感教学有利于实施“五个转变”:(1)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2)由注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3)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品味;(4)由注重静态的语言分析,转变到注重学生动态语言的学习和教师教学语言的示范;(5)由单纯重视语言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因此,与其说语感教学是中学教学方法的更新、创造,还不如说是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上的进一步端正和到位。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形象、语境、意境、美感,要以语感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完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途径培养语感
  
  1.调动生活积累体验语感
  叶圣陶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真切。”联系生活经验,从感知入手,通过双向交流,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如《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时,初不理解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但当她想起自己的一次类似的经历时,就恍然大悟到“是了”,感受到其中那说不出的旷远、荒凉与寂静。
  语言来自生活、产生于劳动,生活实践是语感体验的最佳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丰富生活,开阔视野,提醒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启动他们联系在生活中的体验,唤起脑海中的感性形象,增强其对语言的感受。
  2.在深度阅读中激发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求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以直觉、顿悟见长。晋代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这其中的“会意”,表明人对于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感情中黏附理性;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博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理解力的提高,老师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语感能力。阅读不是单向的输入,而是作者与读者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语感,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即他的情感和思维,促进语感的培养。例如读莫怀戚的《散步》,作者是这样开头的:“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式有点特别,为什么不写成“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或者“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呢?显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并不在于介绍散步的是几个人或哪几个人,而是要郑重其事的推出一个个镜头,要强调的是散步者之间子与母、母与子的亲密融洽的关系,流露出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语感超越语言、逼近语言后面人的内心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感是要进行人的心灵和情感的交流与感应的。
  3.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王筠在《教童子法》一书中提倡“诱之诗歌”,“抑扬讽诵”。可见,朗读教学在教学常规中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内容,是一种快捷传递信息的手段,能使人接受得更直接。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有效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反复的朗读,能体会出课文的音韵、节奏、气势诸方面的美感,让学生真正从感性、直觉和整体上去理解、认识、体验课文。如《在法庭上》一文中有两人用同一句话来赞美鲍西娅:“公平正直的法官,博学多才的法官。”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稍快的语速,上扬的语调来表现夏洛克的浮华不实、阿谀奉承;用稍慢的语调,中间略一停顿,再重读“法官”两字来表现葛来西安诺对鲍西娅深切的理解、由衷地叹服之情。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绝妙的语感教育。
  4.在语境分析中促发语感
  所谓的语境分析,主要是分析文章中一些重要句子和词语的语境意义。主要通过语境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
  首先,要分析重点词语。语言,尤其是文学语言,除字、句的基本意义外,还产生理性、形象、感情等附加意义,要细体味,深领悟。对于关键词的分析有助于文章内容的把握。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中的“妙”处:(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其次,要品味优美语句。例如梁衡《夏感》中“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评价、补充: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第三,要领悟文章的点睛之笔。《老王》结尾中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语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特有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一部分的内容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资料:
  [1]王尚文.语感论(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洪镇涛.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中学语文,1993(5).
  [3]李宇明.语感简论.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
  [4]梅英.语感教育之我见.语文教学,2003(6).
  [5]姚启远.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学周刊,2008(1).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物理实验课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会自主学习,实现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在实验教学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又好又快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一、改进实验,激活学生的探索欲    物理教材的许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一般只是模仿和重复,难以满足学生求知欲.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必须仔细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数据,必
8月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安凯客车携6米校车、12米美式长头校车和宝斯通客车参加本次展会,展示安凯在客车安全领域的雄厚实力。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教态、语言表达、板书、教法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提高数学课堂的授课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问题    教师的教学工作总是和学生的活动相伴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的“向师性”的特征,决定了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关怀和鼓励,愿意以老师为表率,因此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
2009年上海高考卷第十三题: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
求直线的方程是常见的几何问题,选择适当的形式来设直线方程则可以简化运算,例如借助于平行直线系、垂直直线系、相交直线系来求直线方程就可以起到这一效果,那么圆是不是也具有这一特点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要求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彻底地变革。以营销与策划专业《ERP沙盘模拟经营》课程为例,经过选取教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伟大的几何公理。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走弯路,所有人都在寻找两点之间的那条直路。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关于德国商人亨利·谢里曼的故事,幼年时期,他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因此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投身考古研究,然而,他的家境异常贫寒,但考古却是一件烧钱的事,怎么办?于是,他决定走曲线,从12岁起,谢里曼干了无数种工作,后来他来到了俄罗斯开了一家办事处,多年
有人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技术与健康之争”。本人不同意这一说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教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由此可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问题,我们有必要理清思路,进行认
【正】桑树稍耐盐碱、耐干旱,木材坚硬、有弹性。桑椹多汁、甘甜,富含维生素,能补肝肾,养血祛风,是重要的中药材,可生食,也可酿酒。果、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是吐鲁番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