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会之前先说明一下,今天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的同志列席我们的党委会。”近日,在重庆市某单位党委会上,党委书记的开场白让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安静。随后,会议如常召开。
自今年2月初重庆市监委组建以来,列席被监督单位的重要会议,对于重庆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的同志而言,还是第一次。
“通过列席会议,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有了初步印象,也可以掌握他们近期的工作,进一步聚焦监督重点。”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刘浩和刘帮凡列席此次会议后说,“如果连监督对象都对不上号,监督就无从谈起。”
选择列席该单位的党委会,并非偶然。
刘帮凡显然“有备而来”:他随身带了一份材料,是对该单位政治生态情况的分析报告。
“该单位情况比较复杂,信访举报始终没有断过。”刘帮凡说,他们决定沉下去捞问题。
“监督,必须奔着问题去。”重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雍表示,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是监督。监督不是无源之水的监督、不是漫无边际的监督,而是聚焦问题线索的监督。
但监督从何入手,似乎并不明朗。“原来我们更擅长于执纪办案,对如何有效监督,还需要加强。”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傅绍芬说。
破题从调研开始。3月14日,分管第一纪检监察室的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王建东主持召开12个纪检组和纪工委工作调研会。会议用时整整一天,除了向纪检组和纪工委通报前期情况、传达最新工作要求外,“重头戏”是其后的问题汇报: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单独“背靠背”汇报监督单位存在的问题。
“汇报要求见人见事见问题,除了所联系单位的政治生态总体情况,还要指明哪些是需要关注的‘烂树’‘病树’‘歪树’。”驻市文化委纪检组组长李家发说,“这体现了我们‘驻’的优势,对我们压实监督责任,也是一种倒逼。”
“我们室共有9个人,对口联系88个单位和部门,就是有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必须要依托纪检组延伸‘探头’,伸长手臂。”傅绍芬道出了其中缘由。
问题掌握了,如何有效开展监督?到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突击列席重要会议,是其中一种方式。
这次党委会上,研究了两项需要动用经费的招投标项目。班子成员轮流对两个项目提出了意见建议,第一纪检监察室列席人员全程旁观,一言未发。“有没有贯彻民主集中制,决策过程是不是依法依规,都能从中看出端倪。”刘浩说。
采取更多的监督举措,组合出击。4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第一巡视组正式启动对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及五个分院党组的巡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纪检监察室也抽调专人协助最高检党组做好巡视相关工作。“市检察院本来就是我们的监督对象,通过协助做好线索梳理,有利于我们延伸监督触角。”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董建波说。
明确靶向更有利于精准监督。从成立以来,第一纪检监察室就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做好基础工作上,他们与市委巡视办对接,了解巡视整改情况;与党风政风监督室联动,筛查问题线索;与相关组织、审计部门建立联系,动态掌握经济责任审计、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
这几天,傅绍芬又从党风政风监督室“搜”到了一大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的制度材料,打算将散见于各项规章制度中的纪律规定整理成册,作为执纪监督和开展日常教育的依据。
“从发现问题、谈话函询到案结事了,力争监督始终有力。”傅绍芬说,“根据市纪委监委要求,对于干部个人的处分决定,必须要到所在支部去宣读,我们监督室也要到场,下一步就是要做实执纪监督‘后半篇文章’。”
拳头攥紧才更有力。
在与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的联动上,第一纪检监察室制定了密切联系派驻纪检组暂行办法,明确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密切与派驻纪检组的联系,要求派驻纪检组每半年报送一次监督执纪问责情况和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情况,每月报送信访举报件、初核问题线索数等六类事项。另一方面,该室主动出击,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位,弄清“重点人”“重点事”。
“争取同频共振,实现监督力度最大化。”傅绍芬说,目前,该室正在对派驻纪检组需要重点报送的内容进行细化,从而进一步将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同频共振”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支持。”驻市文化委纪检组副组长邓志勇说,纪检组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难度,“我们的力量有限,而且还需要打破熟人情面关。”
另一个派驻纪检组也感受到了这份支持。此前,该纪检组曾一度陷入“尴尬”:被监督单位有一个问题线索涉及一名处级干部,初核中,并没有对外公布。在2月初的民主生活会上,有班子领导对该纪检组组长提出了质疑:“你跟某某是熟人,所以关于他的问题是不是久拖不查……”
“问题还在查核中,没法去解释,但是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们还是要积极应对以正视听。”该纪检组组长说。对此,纪检组将问题反映给了第一纪检监察室。该室派出人员及时介入,针对案件较为复杂的情况,参与人员协助把初核工作做扎实,迅速推动案件进度。此外,该室干部还对相关人员开展谈话,澄清了误解,有力消除了外界的疑虑。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自今年2月初重庆市监委组建以来,列席被监督单位的重要会议,对于重庆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的同志而言,还是第一次。
“通过列席会议,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有了初步印象,也可以掌握他们近期的工作,进一步聚焦监督重点。”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刘浩和刘帮凡列席此次会议后说,“如果连监督对象都对不上号,监督就无从谈起。”
“监督,必须奔着问题去”
选择列席该单位的党委会,并非偶然。
刘帮凡显然“有备而来”:他随身带了一份材料,是对该单位政治生态情况的分析报告。
“该单位情况比较复杂,信访举报始终没有断过。”刘帮凡说,他们决定沉下去捞问题。
“监督,必须奔着问题去。”重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雍表示,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是监督。监督不是无源之水的监督、不是漫无边际的监督,而是聚焦问题线索的监督。
但监督从何入手,似乎并不明朗。“原来我们更擅长于执纪办案,对如何有效监督,还需要加强。”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傅绍芬说。
破题从调研开始。3月14日,分管第一纪检监察室的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王建东主持召开12个纪检组和纪工委工作调研会。会议用时整整一天,除了向纪检组和纪工委通报前期情况、传达最新工作要求外,“重头戏”是其后的问题汇报: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单独“背靠背”汇报监督单位存在的问题。
“汇报要求见人见事见问题,除了所联系单位的政治生态总体情况,还要指明哪些是需要关注的‘烂树’‘病树’‘歪树’。”驻市文化委纪检组组长李家发说,“这体现了我们‘驻’的优势,对我们压实监督责任,也是一种倒逼。”
“我们室共有9个人,对口联系88个单位和部门,就是有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必须要依托纪检组延伸‘探头’,伸长手臂。”傅绍芬道出了其中缘由。
“组合出击,力争监督始终有力”
问题掌握了,如何有效开展监督?到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突击列席重要会议,是其中一种方式。
这次党委会上,研究了两项需要动用经费的招投标项目。班子成员轮流对两个项目提出了意见建议,第一纪检监察室列席人员全程旁观,一言未发。“有没有贯彻民主集中制,决策过程是不是依法依规,都能从中看出端倪。”刘浩说。
采取更多的监督举措,组合出击。4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第一巡视组正式启动对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及五个分院党组的巡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纪检监察室也抽调专人协助最高检党组做好巡视相关工作。“市检察院本来就是我们的监督对象,通过协助做好线索梳理,有利于我们延伸监督触角。”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董建波说。
明确靶向更有利于精准监督。从成立以来,第一纪检监察室就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做好基础工作上,他们与市委巡视办对接,了解巡视整改情况;与党风政风监督室联动,筛查问题线索;与相关组织、审计部门建立联系,动态掌握经济责任审计、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
这几天,傅绍芬又从党风政风监督室“搜”到了一大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的制度材料,打算将散见于各项规章制度中的纪律规定整理成册,作为执纪监督和开展日常教育的依据。
“从发现问题、谈话函询到案结事了,力争监督始终有力。”傅绍芬说,“根据市纪委监委要求,对于干部个人的处分决定,必须要到所在支部去宣读,我们监督室也要到场,下一步就是要做实执纪监督‘后半篇文章’。”
“争取同频共振,实现监督力度最大化”
拳头攥紧才更有力。
在与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的联动上,第一纪检监察室制定了密切联系派驻纪检组暂行办法,明确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密切与派驻纪检组的联系,要求派驻纪检组每半年报送一次监督执纪问责情况和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情况,每月报送信访举报件、初核问题线索数等六类事项。另一方面,该室主动出击,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位,弄清“重点人”“重点事”。
“争取同频共振,实现监督力度最大化。”傅绍芬说,目前,该室正在对派驻纪检组需要重点报送的内容进行细化,从而进一步将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同频共振”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支持。”驻市文化委纪检组副组长邓志勇说,纪检组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难度,“我们的力量有限,而且还需要打破熟人情面关。”
另一个派驻纪检组也感受到了这份支持。此前,该纪检组曾一度陷入“尴尬”:被监督单位有一个问题线索涉及一名处级干部,初核中,并没有对外公布。在2月初的民主生活会上,有班子领导对该纪检组组长提出了质疑:“你跟某某是熟人,所以关于他的问题是不是久拖不查……”
“问题还在查核中,没法去解释,但是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们还是要积极应对以正视听。”该纪检组组长说。对此,纪检组将问题反映给了第一纪检监察室。该室派出人员及时介入,针对案件较为复杂的情况,参与人员协助把初核工作做扎实,迅速推动案件进度。此外,该室干部还对相关人员开展谈话,澄清了误解,有力消除了外界的疑虑。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