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张500元面值的钞票递进浙江永康火车站的售票窗口时,售票员恍若穿越到半个多世纪前。今年11月15日上午,一位八十出头的老人家,掏出一张皱巴巴的500元大钞要求购买去往丽水的火车票。钞票上印着“伍百圆”、“中央储备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的字样,这不是人民币,而是一张民国时期的旧币,印制于1943年,早已不再流通。
首先披露此事的媒体《钱江晚报》报道中写道:“1940年物价开始大涨,到1944年,1斤米涨到了42元。后来,民国政府继续大量印制货币,特别是从1946年后,通货膨胀更加疯狂。1949年,民国政府曾印制了一张60亿面额的纸币,但只能买到70粒米,约为现在的1分钱。”显然,该报道内容出现了偏差,搞错了老大爷手中持有500元钞票当年的发行者,将之称作为“民国政府”。事实上,1946年开始印刷大面额钞票的民国政府,并非是大爷手中此张500元纸钞的发行者。
那么,这张500元到底是谁发出的?民国时期到底有哪些纸币?这些纸币后来又遭逢了怎样的命运呢?
伪钞而非假币
永康火车站这位购票的老人手上,500元面值的钞票皱巴巴,票面上可见孙中山头像,以及“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钞票的反面图案则是中山陵,并附有“1943”字样。可见,这张钞票很可能确实是民国三十二年也就是1943年印制。然而,笼统地称这张钞票是民国政府所印,却很不严谨。从钞票上“中央储备银行”字样,可见这是一张中储券。所谓中储券,系汪伪政权印制发行。
汪伪政权,乃是汪精卫从重庆叛逃后,于1940年在日寇扶植下成立的伪政权。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偕曾仲鸣﹑周佛海等逃离重庆。到越南河内后,发表降敌“艳电”。1939年,汪精卫由日本特务护送到上海。在陶希圣的儿子陶恒生所著《高陶事件始末》一书中,曾记载了陶希圣在汪精卫身边的一些见闻。陶追随汪精卫后又幡然醒悟,到香港公开披露汪精卫与日本签订的《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详情,并回到重庆效力于蒋介石政府。后来陶希圣曾提起,汪精卫在上海愚园路王伯群旧居(如今的长宁区少年宫)与日本签订《纲要》时,看了《纲要》详情后说:“这哪里是卖国条约,中国岂是我个人能卖得了的?这不过是我汪某人个人的卖身契罢了。”
连汪精卫内心都自认为自己做了卖国贼,但表面上还在推行一套曲线救国的歪理邪说。为和以蒋介石为首的重庆国民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政权自称是合法的国民政府,并沿用了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标志和中华民国国歌作为“国旗”、“国徽”和“国歌”,另加三角布片,上书:“和平反共建国”字样。1943年后则完全采用未经修改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国旗”。
这张500元的中储券,恰恰是印行于1943年。发行中储券的是汪伪中央储备银行。中央储备银行系由汪伪政权向日本借款作为资本开张的。借款额为1亿元“自由日元”——即可以随时换成外汇的日元,俗称“老头票”。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称为中储券,从1941年开始发行。既然是汪伪政权发行的货币,即使老大爷手持的这张纸币确系当年真钞,也应该是一张伪政权的钞票——伪钞。
中储券如今是否有收藏价值呢?上海银行博物馆副馆长徐宝明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储券根本不值钱。以500元面值纸币来说,如果是品相全新者,大约价值人民币100元。如果品相差的,可能也就值十几块钱人民币。”
乱世货币混战
有资料显示,截止到1945年9月,中储券共发行钞票4.6万亿元。在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的国民政府试图在全国范围推行法币。1945年11月,蒋介石政权宣布中储券禁止流通。同年,国民政府宣布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率为1比200。相比1941年汪精卫伪政权宣布的法币兑换中储券100比50,做个简单的算术——如果1941年持有100元法币,被迫兑换50元中储券,到1945年50元中储券只能换回0.25元法币。沦陷区小户人家,大部分因此而破产。
民国史学者完颜绍元告诉《新民周刊》:“抗战胜利时,国军还在大后方,突然接收沦陷区,此时推行法币,兑换沦陷区的中储券到底该以怎样的比率兑换,其实是一个金融问题。”
完颜绍元称,当时蒋介石曾委托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东方经济研究所所长邓葆光少将,让他们估算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值。邓葆光还有一个职务是国民政府上海敌产处理局逆产组长,后来由于“通共”,于1950年在香港街头身中九刀,保全性命后回到内地,竟然又牵连上潘汉年案,直到1980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为邓葆光彻底平反,遂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后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言归正传。周作民与邓葆光测算出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率应该是1比50。当国民政府宣布比率1比200时,就连周作民和邓葆光都不敢相信。完颜绍元说:“无疑,这一比率代表了孔祥熙、宋子文们的利益。由于此利益集团的坚持,导致法币兑换中储券成为了国民政府对沦陷区人民的一场抢劫。”
抗战后期,法币在大后方已经贬值,可那些拿着法币来到沦陷区的接收大员,发现在新光复了的国土上法币突然相当值钱了,于是就胡吃海喝,大肆抢购物资。“损失最大的无疑是中下层老百姓,虽然他们本身没什么钱,可有着大量游资的老板们,无疑会将法币兑换中储券后的巨大损失转嫁到他们头上。”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孔尚任创作于17世纪的《桃花扇》中的词句,竟然恰如其分地应验在蒋介石政权身上。推行法币之初,正值1935年。当时国家币制不统一,市面上的硬通货币是银元,而各地军阀大多以自己发行的军用票供应流通。周作人曾回忆,1912年自己曾被任命为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某科科长,领过一回薪水——大洋90元,可领到的并不是现洋,而是浙江军政府发行的军用票。而他去北平教书后,领到的又是北洋军阀发出的军用票。
贬值背后的最后挣扎
蒋介石推行国家统一货币——法币,在抗战后期于1943年跻身美苏英中四强,到1945年抗战胜利,及至1948年末内战三大战役统统输光国统区经济崩溃,然后就是败退台湾。当年一幅政治漫画,点明了法币的购买力下降曲线——发行于1935年的法币以100元论,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1939年可以购买一头猪,1941年可以购买一袋面粉,1943年可以购买一只鸡,1945年可以购买两只鸡蛋,1947年只能购买一块煤。
法币的发行量,更可以说明问题。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此时,票面上印有孙中山头像的法币彻底崩溃。当然,除了蒋介石政权滥发钞票以外,在抗战期间,日寇大肆进行经济战。1937年抗战爆发后,东条英机亲自下令秘密设立日本陆军第九科学研究所,隶属于日本陆军行政本部,进行谍报作战的技术研究,包括毒气、气球炸弹、伪钞的研制。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香港沦陷,中国造币厂在香港的一些法币版本被日本获得,还有一些半成品。由此,大量的假钞流往了重庆。1940年,日第九科学研究所主任山本宪藏等人再次成批伪造法币,经过特殊工艺揉搓后,将其变成旧钞,秘密运抵中国。日本人甚至用假法币在外资银行兑换外汇后,在国际市场购买大批军火。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则展现了法币崩盘,国民政府推行金圆券时期的国统区惨景。
国民政府1948年8月19日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当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东北流通券3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哪曾想,印着蒋介石头像的金圆券,贬值的速度比法币更快。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期发行的最高面额100元,到最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1949年,国民政府甚至印制了一张60亿面额的纸币,但只能买到70粒米。
上海收藏爱好者朱昌德手里藏有五角、一元、一万等好几种金圆券。朱昌德称:“许多金元券钞票在市面上没有发行过。比如五角的纸币,棕灰色,原来国民政府请美国德纳罗印钞厂印刷的,等到运回中国,已不值钱了,所以就没发行。但有人通过内部搞到,我父亲也弄到一张给我。”
在金元券垮台之际,国民政府也随之垮台,可其仍在做垂死挣扎。1949年7月4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宣布,发行银圆券,1元银圆券含纯银23.49克,金圆券5亿元折合银元1块和兑换1元银圆券。
按照完颜绍元的话说:“孔祥熙最大的本事就是搞通货膨胀。”
在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教授看来,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国民党政权,带得走黄金却带不走民心。邓伟志日前写了篇关于《北平无战事》的剧评,其中提到:“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结局中,北平地下党与北平银行行长方步亭的那番对话。方即将调台北银行任行长,他认为北平金库的黄金白银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不应带给国民党。可是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劝行长带走。……地下党负责人说:‘把黄金白银运走,把民心留下。’……如此精彩的对话,是不是艺术加工出来的?不是的,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北平地下党的刘仁就是这么说的。”
如今,当八十开外的老大爷掏出500元面额的中储券买火车票,想来他也并不想登上时光列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首先披露此事的媒体《钱江晚报》报道中写道:“1940年物价开始大涨,到1944年,1斤米涨到了42元。后来,民国政府继续大量印制货币,特别是从1946年后,通货膨胀更加疯狂。1949年,民国政府曾印制了一张60亿面额的纸币,但只能买到70粒米,约为现在的1分钱。”显然,该报道内容出现了偏差,搞错了老大爷手中持有500元钞票当年的发行者,将之称作为“民国政府”。事实上,1946年开始印刷大面额钞票的民国政府,并非是大爷手中此张500元纸钞的发行者。
那么,这张500元到底是谁发出的?民国时期到底有哪些纸币?这些纸币后来又遭逢了怎样的命运呢?
伪钞而非假币
永康火车站这位购票的老人手上,500元面值的钞票皱巴巴,票面上可见孙中山头像,以及“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钞票的反面图案则是中山陵,并附有“1943”字样。可见,这张钞票很可能确实是民国三十二年也就是1943年印制。然而,笼统地称这张钞票是民国政府所印,却很不严谨。从钞票上“中央储备银行”字样,可见这是一张中储券。所谓中储券,系汪伪政权印制发行。
汪伪政权,乃是汪精卫从重庆叛逃后,于1940年在日寇扶植下成立的伪政权。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偕曾仲鸣﹑周佛海等逃离重庆。到越南河内后,发表降敌“艳电”。1939年,汪精卫由日本特务护送到上海。在陶希圣的儿子陶恒生所著《高陶事件始末》一书中,曾记载了陶希圣在汪精卫身边的一些见闻。陶追随汪精卫后又幡然醒悟,到香港公开披露汪精卫与日本签订的《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详情,并回到重庆效力于蒋介石政府。后来陶希圣曾提起,汪精卫在上海愚园路王伯群旧居(如今的长宁区少年宫)与日本签订《纲要》时,看了《纲要》详情后说:“这哪里是卖国条约,中国岂是我个人能卖得了的?这不过是我汪某人个人的卖身契罢了。”
连汪精卫内心都自认为自己做了卖国贼,但表面上还在推行一套曲线救国的歪理邪说。为和以蒋介石为首的重庆国民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政权自称是合法的国民政府,并沿用了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标志和中华民国国歌作为“国旗”、“国徽”和“国歌”,另加三角布片,上书:“和平反共建国”字样。1943年后则完全采用未经修改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国旗”。
这张500元的中储券,恰恰是印行于1943年。发行中储券的是汪伪中央储备银行。中央储备银行系由汪伪政权向日本借款作为资本开张的。借款额为1亿元“自由日元”——即可以随时换成外汇的日元,俗称“老头票”。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称为中储券,从1941年开始发行。既然是汪伪政权发行的货币,即使老大爷手持的这张纸币确系当年真钞,也应该是一张伪政权的钞票——伪钞。
中储券如今是否有收藏价值呢?上海银行博物馆副馆长徐宝明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储券根本不值钱。以500元面值纸币来说,如果是品相全新者,大约价值人民币100元。如果品相差的,可能也就值十几块钱人民币。”
乱世货币混战
有资料显示,截止到1945年9月,中储券共发行钞票4.6万亿元。在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的国民政府试图在全国范围推行法币。1945年11月,蒋介石政权宣布中储券禁止流通。同年,国民政府宣布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率为1比200。相比1941年汪精卫伪政权宣布的法币兑换中储券100比50,做个简单的算术——如果1941年持有100元法币,被迫兑换50元中储券,到1945年50元中储券只能换回0.25元法币。沦陷区小户人家,大部分因此而破产。
民国史学者完颜绍元告诉《新民周刊》:“抗战胜利时,国军还在大后方,突然接收沦陷区,此时推行法币,兑换沦陷区的中储券到底该以怎样的比率兑换,其实是一个金融问题。”
完颜绍元称,当时蒋介石曾委托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东方经济研究所所长邓葆光少将,让他们估算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值。邓葆光还有一个职务是国民政府上海敌产处理局逆产组长,后来由于“通共”,于1950年在香港街头身中九刀,保全性命后回到内地,竟然又牵连上潘汉年案,直到1980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为邓葆光彻底平反,遂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后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言归正传。周作民与邓葆光测算出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率应该是1比50。当国民政府宣布比率1比200时,就连周作民和邓葆光都不敢相信。完颜绍元说:“无疑,这一比率代表了孔祥熙、宋子文们的利益。由于此利益集团的坚持,导致法币兑换中储券成为了国民政府对沦陷区人民的一场抢劫。”
抗战后期,法币在大后方已经贬值,可那些拿着法币来到沦陷区的接收大员,发现在新光复了的国土上法币突然相当值钱了,于是就胡吃海喝,大肆抢购物资。“损失最大的无疑是中下层老百姓,虽然他们本身没什么钱,可有着大量游资的老板们,无疑会将法币兑换中储券后的巨大损失转嫁到他们头上。”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孔尚任创作于17世纪的《桃花扇》中的词句,竟然恰如其分地应验在蒋介石政权身上。推行法币之初,正值1935年。当时国家币制不统一,市面上的硬通货币是银元,而各地军阀大多以自己发行的军用票供应流通。周作人曾回忆,1912年自己曾被任命为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某科科长,领过一回薪水——大洋90元,可领到的并不是现洋,而是浙江军政府发行的军用票。而他去北平教书后,领到的又是北洋军阀发出的军用票。
贬值背后的最后挣扎
蒋介石推行国家统一货币——法币,在抗战后期于1943年跻身美苏英中四强,到1945年抗战胜利,及至1948年末内战三大战役统统输光国统区经济崩溃,然后就是败退台湾。当年一幅政治漫画,点明了法币的购买力下降曲线——发行于1935年的法币以100元论,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1939年可以购买一头猪,1941年可以购买一袋面粉,1943年可以购买一只鸡,1945年可以购买两只鸡蛋,1947年只能购买一块煤。
法币的发行量,更可以说明问题。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此时,票面上印有孙中山头像的法币彻底崩溃。当然,除了蒋介石政权滥发钞票以外,在抗战期间,日寇大肆进行经济战。1937年抗战爆发后,东条英机亲自下令秘密设立日本陆军第九科学研究所,隶属于日本陆军行政本部,进行谍报作战的技术研究,包括毒气、气球炸弹、伪钞的研制。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香港沦陷,中国造币厂在香港的一些法币版本被日本获得,还有一些半成品。由此,大量的假钞流往了重庆。1940年,日第九科学研究所主任山本宪藏等人再次成批伪造法币,经过特殊工艺揉搓后,将其变成旧钞,秘密运抵中国。日本人甚至用假法币在外资银行兑换外汇后,在国际市场购买大批军火。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则展现了法币崩盘,国民政府推行金圆券时期的国统区惨景。
国民政府1948年8月19日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当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东北流通券3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哪曾想,印着蒋介石头像的金圆券,贬值的速度比法币更快。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期发行的最高面额100元,到最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1949年,国民政府甚至印制了一张60亿面额的纸币,但只能买到70粒米。
上海收藏爱好者朱昌德手里藏有五角、一元、一万等好几种金圆券。朱昌德称:“许多金元券钞票在市面上没有发行过。比如五角的纸币,棕灰色,原来国民政府请美国德纳罗印钞厂印刷的,等到运回中国,已不值钱了,所以就没发行。但有人通过内部搞到,我父亲也弄到一张给我。”
在金元券垮台之际,国民政府也随之垮台,可其仍在做垂死挣扎。1949年7月4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宣布,发行银圆券,1元银圆券含纯银23.49克,金圆券5亿元折合银元1块和兑换1元银圆券。
按照完颜绍元的话说:“孔祥熙最大的本事就是搞通货膨胀。”
在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教授看来,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国民党政权,带得走黄金却带不走民心。邓伟志日前写了篇关于《北平无战事》的剧评,其中提到:“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结局中,北平地下党与北平银行行长方步亭的那番对话。方即将调台北银行任行长,他认为北平金库的黄金白银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不应带给国民党。可是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劝行长带走。……地下党负责人说:‘把黄金白银运走,把民心留下。’……如此精彩的对话,是不是艺术加工出来的?不是的,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北平地下党的刘仁就是这么说的。”
如今,当八十开外的老大爷掏出500元面额的中储券买火车票,想来他也并不想登上时光列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