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德治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加强德治教育有利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发挥作用,从而推进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德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050 — 02
德治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方法。在当今社会传统德治思想仍然不过时,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都离不开传统德治思想的指导。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德治思想,把德治思想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一、传统德治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即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的夏、商和西周,这一时期主要是甲骨文和钟鼎文,人们根据各种资料整理成《尚书》的一些内容。在西周的时候开始出现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德关乎着民心向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这就是说上天只辅助那些有道德的人。“德”在周朝那里被提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以政配天”、“敬德保民”,逐成为治国的方略。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最早最明确的提出了“德治”、“为政以德”。 孔子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孔子还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1〕孔子就是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孟子提出“行仁政而王”(《孟子·公孙丑上》)的思想。荀子注重“礼治”,他明确提出治国要兼重道德和刑法。他说:“治之轻,礼与刑。”(《荀子性恶》)汉儒学者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德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2〕
二、传统德治思想的丰富内容
“德”字从甲骨文考证,在其字形上指代的是民心向背,也就是说民心拥护、行为端正就是德。传统的德治包括了个人修身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个人道德,并提出了具体修身要求。
孔子提出“仁、义、礼”,他说:“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礼记·中庸》)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了四德,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孟子·尽心上》)董仲舒又加入“信”, 他说:“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共同的德治要求, 是修身的具体内容。传统德治思想还在方法上提出了要求,孔子提出“立志”、“力行”、“克己”和“改过迁善”的修身方法。孟子在修身方法上提出了反求诸己、改过善迁。《中庸》里面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明确地提出了要把学识带到实践中去的问题。
(二)注重以德治国,并且兼重依法治国。
在治国方面非常注重“德”,孔子总结历代帝喾、帝尧、帝舜以及禹以来的天下得失以及夏商周更替, 他认为都是因为前一代“德昏政乱”, 而后一代君主因为“发厥明德”,认为只有实行以德治国才能实现国家的兴旺和稳定。孟子提出了以“德”为中心的王道思想, 认为“以德行仁者王”。所以说,一个国家要稳定和繁荣,君主自身必须有德行同时又必须实行以德治国。在以德治国之外还兼重法律规范。“礼”在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约束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则,不论是家庭关系还是君臣关系都要以“礼”为基本行为准则。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其实质上就是法,是管理社会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和制度。《荀子·大略》:“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 “礼坏乐崩”则会导致社会混乱、无序。
三、传统德治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发挥和产生的积极的有利的影响,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包括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传统德治思想的起源及发展,以及德治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学习并合理利用传统德治思想中的优秀部分,从而有利于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这里主要研究德治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影响。
(二)传统德治思想有利于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有课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
(1)加强官德建设,防止腐败滋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政治意识、协调政治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满足人们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4〕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腐败现象滋生,腐败不仅存在于国家、地方官员身上,而且在各行各业都盛行,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传统德治思想有助于规范和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协调政治关系,缓和利益冲突,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治腐败, 外部机制是关键,比如监督机制、干部选拔任免机制、惩治机制等,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预防和防止腐败的发生。但是我们要看到制度本身只是外在的束缚作用,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于抵制腐败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官员的道德建设, 从内外兼治腐败。
加强官员的德治教育,提升官员的道德素质,防止官员腐败,必须要树立官员的三意识:责任意识、民本意识、公仆意识。官员要树立责任意识,政府由公众间接选举产生,政府官员的权力由人民赋予,所以政府及其官员应对手中权力的正确行使负责,必须对人民的利益负责。树立民本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坚持公仆意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有服务人民的观念,领导就是服务。增强公仆意识,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称得上合格的人民公仆。加强传统德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有利于防腐,有助于社会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维护良好的政治秩序。
(2)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设良好市场秩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5〕包括保障经济前进的方向;维护稳定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等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在市场交易当中违背了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毒奶粉、毒牛奶、注水猪肉、地沟油等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浪费了社会经济资源,市场经济环境动荡,消费者合法利益受害,经济秩序混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市场经济缺乏了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才出现了市场秩序混乱、不正当经济行为泛滥的局面。一些生产商道德丧失,片面追求一己私利,从而导致出现上述情况。
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生产观、合法经营观、正确的消费观,优化经济发展的认识环境、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经济建设人才,指导他们开展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经济建设行为,为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保证。此外,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劳动者的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经济富于积极向上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3)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和谐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文化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地影响。〔6〕历代领导集团在文化建设上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邓小平强调在我国初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7〕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的路线的坚持等。只有加强德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民素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在文化建设上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强调要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下,迫切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来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风尚。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胡锦涛同志在文化建设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阐述了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他在十七大上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列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8〕 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品德和个人美德的建设,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秩序,推进建立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问题多而复杂,要解决众多问题,不仅仅只需要法制保障,更需要公民道德的提升,从源头上减少社会问题,构建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等多方面都和谐的社会。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及修养,我们必须借鉴传统德治思想,吸收其有利思想,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产传统德治思想,结合时代发展,施行必要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价值发挥到最大,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群,刘双.从传统“德治”思想到当代中国的“德治”选择〔J〕 .理论界,2004,(03).
〔2〕 陈胜.传统”德治”思想及其启示,〔J〕.社会研究,2010.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4〕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66.
〔5〕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68.
〔6〕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07-10-15.
〔责任编辑:杜 宇〕
[收稿日期]2011 — 12 — 01
[作者简介]董春华(1988—),女,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德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050 — 02
德治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方法。在当今社会传统德治思想仍然不过时,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都离不开传统德治思想的指导。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德治思想,把德治思想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一、传统德治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即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的夏、商和西周,这一时期主要是甲骨文和钟鼎文,人们根据各种资料整理成《尚书》的一些内容。在西周的时候开始出现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德关乎着民心向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这就是说上天只辅助那些有道德的人。“德”在周朝那里被提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以政配天”、“敬德保民”,逐成为治国的方略。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最早最明确的提出了“德治”、“为政以德”。 孔子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孔子还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1〕孔子就是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孟子提出“行仁政而王”(《孟子·公孙丑上》)的思想。荀子注重“礼治”,他明确提出治国要兼重道德和刑法。他说:“治之轻,礼与刑。”(《荀子性恶》)汉儒学者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德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2〕
二、传统德治思想的丰富内容
“德”字从甲骨文考证,在其字形上指代的是民心向背,也就是说民心拥护、行为端正就是德。传统的德治包括了个人修身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个人道德,并提出了具体修身要求。
孔子提出“仁、义、礼”,他说:“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礼记·中庸》)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了四德,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孟子·尽心上》)董仲舒又加入“信”, 他说:“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共同的德治要求, 是修身的具体内容。传统德治思想还在方法上提出了要求,孔子提出“立志”、“力行”、“克己”和“改过迁善”的修身方法。孟子在修身方法上提出了反求诸己、改过善迁。《中庸》里面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明确地提出了要把学识带到实践中去的问题。
(二)注重以德治国,并且兼重依法治国。
在治国方面非常注重“德”,孔子总结历代帝喾、帝尧、帝舜以及禹以来的天下得失以及夏商周更替, 他认为都是因为前一代“德昏政乱”, 而后一代君主因为“发厥明德”,认为只有实行以德治国才能实现国家的兴旺和稳定。孟子提出了以“德”为中心的王道思想, 认为“以德行仁者王”。所以说,一个国家要稳定和繁荣,君主自身必须有德行同时又必须实行以德治国。在以德治国之外还兼重法律规范。“礼”在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约束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则,不论是家庭关系还是君臣关系都要以“礼”为基本行为准则。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其实质上就是法,是管理社会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和制度。《荀子·大略》:“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 “礼坏乐崩”则会导致社会混乱、无序。
三、传统德治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发挥和产生的积极的有利的影响,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包括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传统德治思想的起源及发展,以及德治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学习并合理利用传统德治思想中的优秀部分,从而有利于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这里主要研究德治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影响。
(二)传统德治思想有利于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有课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
(1)加强官德建设,防止腐败滋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政治意识、协调政治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满足人们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4〕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腐败现象滋生,腐败不仅存在于国家、地方官员身上,而且在各行各业都盛行,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传统德治思想有助于规范和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协调政治关系,缓和利益冲突,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治腐败, 外部机制是关键,比如监督机制、干部选拔任免机制、惩治机制等,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预防和防止腐败的发生。但是我们要看到制度本身只是外在的束缚作用,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于抵制腐败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官员的道德建设, 从内外兼治腐败。
加强官员的德治教育,提升官员的道德素质,防止官员腐败,必须要树立官员的三意识:责任意识、民本意识、公仆意识。官员要树立责任意识,政府由公众间接选举产生,政府官员的权力由人民赋予,所以政府及其官员应对手中权力的正确行使负责,必须对人民的利益负责。树立民本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坚持公仆意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有服务人民的观念,领导就是服务。增强公仆意识,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称得上合格的人民公仆。加强传统德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有利于防腐,有助于社会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维护良好的政治秩序。
(2)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设良好市场秩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5〕包括保障经济前进的方向;维护稳定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等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在市场交易当中违背了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毒奶粉、毒牛奶、注水猪肉、地沟油等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浪费了社会经济资源,市场经济环境动荡,消费者合法利益受害,经济秩序混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市场经济缺乏了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才出现了市场秩序混乱、不正当经济行为泛滥的局面。一些生产商道德丧失,片面追求一己私利,从而导致出现上述情况。
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生产观、合法经营观、正确的消费观,优化经济发展的认识环境、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经济建设人才,指导他们开展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经济建设行为,为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保证。此外,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劳动者的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经济富于积极向上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3)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和谐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文化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地影响。〔6〕历代领导集团在文化建设上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邓小平强调在我国初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7〕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的路线的坚持等。只有加强德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民素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在文化建设上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强调要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下,迫切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来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风尚。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胡锦涛同志在文化建设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阐述了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他在十七大上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列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8〕 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品德和个人美德的建设,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秩序,推进建立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问题多而复杂,要解决众多问题,不仅仅只需要法制保障,更需要公民道德的提升,从源头上减少社会问题,构建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等多方面都和谐的社会。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及修养,我们必须借鉴传统德治思想,吸收其有利思想,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产传统德治思想,结合时代发展,施行必要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价值发挥到最大,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群,刘双.从传统“德治”思想到当代中国的“德治”选择〔J〕 .理论界,2004,(03).
〔2〕 陈胜.传统”德治”思想及其启示,〔J〕.社会研究,2010.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4〕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66.
〔5〕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68.
〔6〕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07-10-15.
〔责任编辑:杜 宇〕
[收稿日期]2011 — 12 — 01
[作者简介]董春华(1988—),女,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