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问题意识的的培养需从低年级开始,尤其要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坚持和追求。
(一)让学生自主问
1、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呈现三种情景:小朋友排成一队,小明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这一队共有几人?很多学生的算式:5 6=11 (人)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让扮演小明的头上系上红领巾,然后让学生实际排队,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是12人,没有算上小明。最终的算式:5 6 1=12(人)。如果小明是排头,他的后面有10个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又怎么列式?算式:10 1=11(人)。小朋友排
成一队,从前面往后数小明排第7,从后往前数排第5,这一队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按题排好队,然后让学生们报数,仔细听小明报得都是几?报了几次?学生汇报,小明报了两次,一次报得是7,一次报得是5。有学生说,一人抱两次数,求共有几人?怎么算?过了一会,学生陆续写出算式:7 5-1=11(人)不但更好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2、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提出问题
认识人民币一课学完后,鼓励学生带着"任务"和家长到市场买菜、逛超市。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买什么东西?花多少钱?怎样付钱?分分类?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家长当裁判。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家校沟通,实践体验,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因为这些具体的事物经常摆在学生的眼前、身边,学生很快就会熟知并会应用了。
(二)让学生乐于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认知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极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能力。
1、采用热情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里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被别人承认,就会产生更大的才能。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催化剂,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对一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当学生提出好问题时,及时效应就是在课堂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让同学的掌声响起,都具有微妙的评价意义,让学生感到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另外,在家长面前赞扬其孩子提了较好的问题;可在学生提问上奖个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最爱动脑筋等。
2、采用正确评价,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激励
教师对学生提问,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是每个学生乐于提问的关键。学生尝试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教师要正确对待,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可运用两个策略:一是横向处理,即学生提的问题学生来解决,思考学生提的问题,学生一般不会紧张而能主动地思考,议论和分析问题,甚至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二是延迟判断,对一个问题,不当即作出判断,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让他们品尝到提问过程中的无穷乐趣,使他们在不断提问中发展思维,获得新知,逐步养成不动就问的好习惯。
总之,让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件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点点滴滴的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
(一)让学生自主问
1、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呈现三种情景:小朋友排成一队,小明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这一队共有几人?很多学生的算式:5 6=11 (人)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让扮演小明的头上系上红领巾,然后让学生实际排队,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是12人,没有算上小明。最终的算式:5 6 1=12(人)。如果小明是排头,他的后面有10个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又怎么列式?算式:10 1=11(人)。小朋友排
成一队,从前面往后数小明排第7,从后往前数排第5,这一队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按题排好队,然后让学生们报数,仔细听小明报得都是几?报了几次?学生汇报,小明报了两次,一次报得是7,一次报得是5。有学生说,一人抱两次数,求共有几人?怎么算?过了一会,学生陆续写出算式:7 5-1=11(人)不但更好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2、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提出问题
认识人民币一课学完后,鼓励学生带着"任务"和家长到市场买菜、逛超市。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买什么东西?花多少钱?怎样付钱?分分类?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家长当裁判。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家校沟通,实践体验,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因为这些具体的事物经常摆在学生的眼前、身边,学生很快就会熟知并会应用了。
(二)让学生乐于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认知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极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能力。
1、采用热情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里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被别人承认,就会产生更大的才能。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催化剂,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对一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当学生提出好问题时,及时效应就是在课堂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让同学的掌声响起,都具有微妙的评价意义,让学生感到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另外,在家长面前赞扬其孩子提了较好的问题;可在学生提问上奖个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最爱动脑筋等。
2、采用正确评价,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激励
教师对学生提问,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是每个学生乐于提问的关键。学生尝试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教师要正确对待,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可运用两个策略:一是横向处理,即学生提的问题学生来解决,思考学生提的问题,学生一般不会紧张而能主动地思考,议论和分析问题,甚至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二是延迟判断,对一个问题,不当即作出判断,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让他们品尝到提问过程中的无穷乐趣,使他们在不断提问中发展思维,获得新知,逐步养成不动就问的好习惯。
总之,让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件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点点滴滴的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