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是创新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设计研究与创新做了相关调研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设计研究;创新;探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因素。因此,新的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新课程的提出显得极为重要。
2、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那么以后他们就会把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我国教育观念滞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教育体制在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升学”和“应试”思想严重破坏了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磨灭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致使思维僵化。所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
3、新课程对创新教学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针对学生的创新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为了更好地参与新课程改革、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切时贯彻新课程精神,按照新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成功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全面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新人才,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与创新”的研究课题。
二、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原则
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
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是创新教学理念和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表现,是创新教学学科化的具体途径,是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指导学生发现创造的才能,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创作性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有四点基本特征:以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轴,以活动为主线。
3、创新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其原则有着崭新的内涵:①全面开放原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②多维互动原则,贯彻多维互动原则要求做到:A、以学生为中心。B、以活动为中心。③成功快乐原则,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实施
1、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首先应引导学生在看似无疑的地方找到质疑点,逐渐培养和形成学生创新性的“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且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认知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并就此引导展开分析探讨,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学习方法。
2、创新人格培养策略。(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 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与组之间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4)充分利用作品评比欣赏课,来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往往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如板报、网页、图片、动画、演示文稿等等。作品评价能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師评等几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去评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不同的审美观。同时,作品评价能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四、教学实践的思考
l、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教学中,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去。
2、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我们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有的同学在初中就从来未碰过计算机,加上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3、及时发现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在创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赞许和表扬,是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良好的情境,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和推动其学习,对其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五、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深深体会到在创新教学实施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可喜进步: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不断进步,他们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设计研究;创新;探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因素。因此,新的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新课程的提出显得极为重要。
2、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那么以后他们就会把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我国教育观念滞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教育体制在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升学”和“应试”思想严重破坏了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磨灭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致使思维僵化。所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
3、新课程对创新教学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针对学生的创新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为了更好地参与新课程改革、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切时贯彻新课程精神,按照新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成功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全面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新人才,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与创新”的研究课题。
二、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原则
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
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是创新教学理念和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表现,是创新教学学科化的具体途径,是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指导学生发现创造的才能,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创作性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有四点基本特征:以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轴,以活动为主线。
3、创新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其原则有着崭新的内涵:①全面开放原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②多维互动原则,贯彻多维互动原则要求做到:A、以学生为中心。B、以活动为中心。③成功快乐原则,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实施
1、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首先应引导学生在看似无疑的地方找到质疑点,逐渐培养和形成学生创新性的“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且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认知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并就此引导展开分析探讨,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学习方法。
2、创新人格培养策略。(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 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与组之间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4)充分利用作品评比欣赏课,来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往往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如板报、网页、图片、动画、演示文稿等等。作品评价能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師评等几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去评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不同的审美观。同时,作品评价能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四、教学实践的思考
l、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教学中,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去。
2、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我们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有的同学在初中就从来未碰过计算机,加上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3、及时发现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在创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赞许和表扬,是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良好的情境,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和推动其学习,对其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五、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深深体会到在创新教学实施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可喜进步: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不断进步,他们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