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并没有太多的优秀户外运动知识类图书出现,倒是登山探险纪实类图书出现了一批本土的作品,比如王秋杨《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这是王秋杨继《极度体验》、《风过高原》之后的“在路上三部曲”之一;世界知识出版社的《那些山那些人》记录了西藏14座8000米高峰探险队完成攀登的经历,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登山探险纪实图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灏铮的《梦上巅峰》是《危险的脚步》的升级版,在原来内容上做了增补,并添加了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引进版系列,该社出版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荒野生存》、《触及巅峰》等登山探险经典著作算是填补了国内的一个空白。此前,引进版权的图书陆续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梦想巅峰”系列(引进美国登山者出版社版权)、汕头大学出版社的《登山圣经》和《珠峰幽魂》等。这类图书的市场反应究竟如何,还需要耐心等待结果。
风行者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王秋杨著
中信出版社
每年关于珠峰的图书都不少,王秋杨的日记体散文《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和清新活泼的文风扑面而来,将攀登珠峰的整个过程娓娓道来,宛如山上的电视连续剧。
作者王秋杨有多重身份,但是在山上更多时候被称为“宝姐”,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开朗直率,喜欢给枯燥单调的营地生活创造乐趣;对于攀登珠峰这种高风险的运动,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不懈的准备,这也使得她在2007年5月24日成功登顶珠峰,因此作者最终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歌里找到灵感,把书名定为《只为与你相遇》。
本书的另一个看点是生动而细致地揭示了攀登过程中所蕴含的精神感悟和生活智慧,多达数百幅精美图片,很多专业术语不辞辛苦地加了解释,是目前国内关于珠峰以及珠峰攀登方面不可多得的佳作。
造梦者
《梦上巅峰》
王灏铮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这里记载的是中国登山界的一代领军人物李政新,王勇峰25年间的攀登历程。从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到奥运圣火点亮珠穆朗玛,他们用人生四分之一的时间以山为伴,陪着天地走,中国登山人才不断地筑梦、圆梦,实现一个个梦上巅峰的壮举。他们被称为中国登山界的双子星,他们是中国登山人的骄傲和旗帜。他们用生命感悟的理念与境界,用双脚踏出的经验和绝技,构成了这部登山宝典。
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灏铮从1996年开始采访中国登山队。曾经撰写《危险的脚步》一书记录中国登山家李致新、王勇峰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历程。《危险的脚步》曾经激励很多年轻人走上攀登之路,售磬之际恰逢珠峰火炬传递成功之时,此次出版的《梦上巅峰》增补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也记录了两个人为这个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做出的努力。
思考者
《触及巅峰(20周年纪念版)》
乔·辛普森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需要花些时间深入阅读的书,一本超越同名电影的原著,一本适合在寒冷雪夜里围炉烹茶品味的读本,一本给思考者更多思索空间的佳作。
1988年,乔·辛普森根据一次登山经历撰写的濒死体验。这本书得到好评,但只取得有限的成功,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十年之后怪事发生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轰动了出版界。而此时《触及巅峰》突然又重新开始销售了。兰登书屋赶制再版《触及巅峰》以满足需求。书商将其陈列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旁边,其销售量也不断增长。1月出版的平装修订本在《时代》杂志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14周。与此同时,IFC影片公司推出同名纪录片。现在,《触及巅峰》与《进入空气稀薄地带》销售量之比超过了2:1。这是为什么呢?简言之,这是由于亚马逊网站的成功推荐。
发现者
《台湾登山一百年》
林玫君著
玉山出版社
从惧山、望山,到亲山、护山、山的印象因人的认知与政权的更迭,而有不同的面貌与想像……
从早期由于山高云深路遥远,加上山地原住民的民情隔阂,以及汉人缺乏登高冒险的精神,所以台湾高山始终蒙上一层神秘的云雾,可遥望而不可及。日人治台以后,由于国土信息的掌握,山林资源的开发,再加上原住民部落的镇压与治理,探险搜奇、休闲强身风气的兴起,促成近代台湾登山运动的发展。直到今日,登山活动已经成为拥有相当稳定人口的户外运动,一个多世纪以来,登山者凭着坚实的步履,在蜿蜒曲折的山径中,踏出丰富多彩的百年登山史。
洞察者
《荒野生存》
乔恩·克拉考尔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富家子弟,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走进阿拉斯加荒野?为了逃离沉重的家庭桎梏?躲避复杂的人际关系?渴望惊心动魄的冒险?还是执着探寻灵魂之乡?为什么他在萍水相逢的过客心中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为何一个无名的旅行者竟引起美国媒体的争相报道?为何一个年轻流浪者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一阵阅读,讨论旋风?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沿着他的足迹奔走于美国西部,走访与他的旅途曾有交集的人,阅读他留下的谜样日记,照片,书籍和信件,并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的“魔指”峰冒险,以及使他醉心户外探险的家庭,心理因素,试图解开这个“阿拉斯加之谜”。
坚守者
《那些山那些人》
赵谦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西藏14座海拔8000米高峰探险队,历经14年的不懈努力,以队伍的形式完成14座8000米高峰探险震动了世界登山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从登山运动上说,14座探险队代表中国人创造了高山探险奇迹,体现了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水平:从人文精神上说,十几个藏族的队员为了完成14座,耗费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冒着生命危险把“14座”一个个登下来。回顾这段历史,点点滴滴总能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动;从时代精神上说,14座探险队与雪山奋斗的14年,体现了队员们的坚韧、执著、勇敢、奉献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些精神恰恰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此外,也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慈善者
《三杯茶》
葛瑞格·摩顿森
吉林文史出版社
这是发生在世界第二高峰下真实的故事,一次相遇,一个承诺,一场改变。读过的人都说,开头是平淡无奇的,不过是一名登山运动员失败、迷路的事情,可是越看越好看。1993年,摩顿森攀登世界第=高峰——巴基斯坦的K2时失败后在偏远山区迷路,筋疲力尽,饥渴交加,幸而得到巴基斯坦村民的搭救,在那里恢复了健康。在那里养病过程中,他注意到该村的84个孩子坐在门外,用小木棍在泥地里扒拉着识字上课。这村子穷到连一天花一美元雇名教师都做不到。摩顿森离开村子时,他立誓一定要回来,为恩人们建所学校。
我们时代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道主义壮举之一便由此拉开了序幕。摩顿森亲手创建主要针对女孩的学校,开始他试图写信给580位名人,商人和其他美国精英人士筹集钱款,结果只收到100美元。他只得变卖家产,才又筹得2000美元。当威斯康星州福尔斯河小学的一批学生捐赠给了他总共623美元的分币时,此事终于引起了成年人的注意。12年后,摩顿森建起了55座“希望小学”。
摩顿森的工作是用铅笔取代枪炮,用阅读取代叫嚣,他凭借着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丰富知识,用书籍而非炸弹对抗恐怖主义,最终成功地把教育和希望带到了中亚的荒僻村庄里。现在,摩顿森援建的学校可望吸纳24000名当地孩子念书。《三杯茶》既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探险经历,又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改变世界的激动人心的真实故事。
风行者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王秋杨著
中信出版社
每年关于珠峰的图书都不少,王秋杨的日记体散文《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和清新活泼的文风扑面而来,将攀登珠峰的整个过程娓娓道来,宛如山上的电视连续剧。
作者王秋杨有多重身份,但是在山上更多时候被称为“宝姐”,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开朗直率,喜欢给枯燥单调的营地生活创造乐趣;对于攀登珠峰这种高风险的运动,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不懈的准备,这也使得她在2007年5月24日成功登顶珠峰,因此作者最终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歌里找到灵感,把书名定为《只为与你相遇》。
本书的另一个看点是生动而细致地揭示了攀登过程中所蕴含的精神感悟和生活智慧,多达数百幅精美图片,很多专业术语不辞辛苦地加了解释,是目前国内关于珠峰以及珠峰攀登方面不可多得的佳作。
造梦者
《梦上巅峰》
王灏铮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这里记载的是中国登山界的一代领军人物李政新,王勇峰25年间的攀登历程。从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到奥运圣火点亮珠穆朗玛,他们用人生四分之一的时间以山为伴,陪着天地走,中国登山人才不断地筑梦、圆梦,实现一个个梦上巅峰的壮举。他们被称为中国登山界的双子星,他们是中国登山人的骄傲和旗帜。他们用生命感悟的理念与境界,用双脚踏出的经验和绝技,构成了这部登山宝典。
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灏铮从1996年开始采访中国登山队。曾经撰写《危险的脚步》一书记录中国登山家李致新、王勇峰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历程。《危险的脚步》曾经激励很多年轻人走上攀登之路,售磬之际恰逢珠峰火炬传递成功之时,此次出版的《梦上巅峰》增补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也记录了两个人为这个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做出的努力。
思考者
《触及巅峰(20周年纪念版)》
乔·辛普森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需要花些时间深入阅读的书,一本超越同名电影的原著,一本适合在寒冷雪夜里围炉烹茶品味的读本,一本给思考者更多思索空间的佳作。
1988年,乔·辛普森根据一次登山经历撰写的濒死体验。这本书得到好评,但只取得有限的成功,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十年之后怪事发生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轰动了出版界。而此时《触及巅峰》突然又重新开始销售了。兰登书屋赶制再版《触及巅峰》以满足需求。书商将其陈列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旁边,其销售量也不断增长。1月出版的平装修订本在《时代》杂志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14周。与此同时,IFC影片公司推出同名纪录片。现在,《触及巅峰》与《进入空气稀薄地带》销售量之比超过了2:1。这是为什么呢?简言之,这是由于亚马逊网站的成功推荐。
发现者
《台湾登山一百年》
林玫君著
玉山出版社
从惧山、望山,到亲山、护山、山的印象因人的认知与政权的更迭,而有不同的面貌与想像……
从早期由于山高云深路遥远,加上山地原住民的民情隔阂,以及汉人缺乏登高冒险的精神,所以台湾高山始终蒙上一层神秘的云雾,可遥望而不可及。日人治台以后,由于国土信息的掌握,山林资源的开发,再加上原住民部落的镇压与治理,探险搜奇、休闲强身风气的兴起,促成近代台湾登山运动的发展。直到今日,登山活动已经成为拥有相当稳定人口的户外运动,一个多世纪以来,登山者凭着坚实的步履,在蜿蜒曲折的山径中,踏出丰富多彩的百年登山史。
洞察者
《荒野生存》
乔恩·克拉考尔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富家子弟,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走进阿拉斯加荒野?为了逃离沉重的家庭桎梏?躲避复杂的人际关系?渴望惊心动魄的冒险?还是执着探寻灵魂之乡?为什么他在萍水相逢的过客心中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为何一个无名的旅行者竟引起美国媒体的争相报道?为何一个年轻流浪者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一阵阅读,讨论旋风?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沿着他的足迹奔走于美国西部,走访与他的旅途曾有交集的人,阅读他留下的谜样日记,照片,书籍和信件,并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的“魔指”峰冒险,以及使他醉心户外探险的家庭,心理因素,试图解开这个“阿拉斯加之谜”。
坚守者
《那些山那些人》
赵谦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西藏14座海拔8000米高峰探险队,历经14年的不懈努力,以队伍的形式完成14座8000米高峰探险震动了世界登山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从登山运动上说,14座探险队代表中国人创造了高山探险奇迹,体现了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水平:从人文精神上说,十几个藏族的队员为了完成14座,耗费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冒着生命危险把“14座”一个个登下来。回顾这段历史,点点滴滴总能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动;从时代精神上说,14座探险队与雪山奋斗的14年,体现了队员们的坚韧、执著、勇敢、奉献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些精神恰恰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此外,也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慈善者
《三杯茶》
葛瑞格·摩顿森
吉林文史出版社
这是发生在世界第二高峰下真实的故事,一次相遇,一个承诺,一场改变。读过的人都说,开头是平淡无奇的,不过是一名登山运动员失败、迷路的事情,可是越看越好看。1993年,摩顿森攀登世界第=高峰——巴基斯坦的K2时失败后在偏远山区迷路,筋疲力尽,饥渴交加,幸而得到巴基斯坦村民的搭救,在那里恢复了健康。在那里养病过程中,他注意到该村的84个孩子坐在门外,用小木棍在泥地里扒拉着识字上课。这村子穷到连一天花一美元雇名教师都做不到。摩顿森离开村子时,他立誓一定要回来,为恩人们建所学校。
我们时代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道主义壮举之一便由此拉开了序幕。摩顿森亲手创建主要针对女孩的学校,开始他试图写信给580位名人,商人和其他美国精英人士筹集钱款,结果只收到100美元。他只得变卖家产,才又筹得2000美元。当威斯康星州福尔斯河小学的一批学生捐赠给了他总共623美元的分币时,此事终于引起了成年人的注意。12年后,摩顿森建起了55座“希望小学”。
摩顿森的工作是用铅笔取代枪炮,用阅读取代叫嚣,他凭借着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丰富知识,用书籍而非炸弹对抗恐怖主义,最终成功地把教育和希望带到了中亚的荒僻村庄里。现在,摩顿森援建的学校可望吸纳24000名当地孩子念书。《三杯茶》既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探险经历,又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改变世界的激动人心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