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教学,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历史学科中的“艺术技巧”问题作探讨,以求方家校正。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教学技巧 教学方法
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地听着、想着、记录着……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的观念逐渐改变了,要上好初中历史课,真不容易,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技巧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回顾教学,为达到这种境界,我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此谈谈经验。
一、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
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例如我在讲述《火烧圆明园》一节时,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看到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随之得到了提高。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对一门功课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则太后会降罪。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欣赏跟历史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历史,培养音乐鉴赏力。例如,当讲到1937年卢沟桥事件时给学生听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加深了理解。当谈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让学生欣赏《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讲述澳门回归时,可以听歌曲《七子之歌》;讲述发展大生产运动时,可以欣赏《南泥湾》等;讲述改革开放时,我播放《走进新时代》的歌曲等。
四、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五、将有关知识巧妙地融于幽默教学中
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闹出笑话。记得一次,我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这名学生莫名其妙。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至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对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
六、联系实际
例如,我在讲述《万千气象的宋代风貌》时,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宋代的人物风貌,组织学生设身处地,学生发言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讲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我就与同学们过生日相类比,正如同学们有的生日一样,共和国也有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的生日。同学们过生日要唱《生日快乐》歌,我们升国旗要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同学、朋友聚会,而每逢国庆节就有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度国家的生日。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较容易地理解开国大典,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莉婷.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教育,2005(05).
[2]李明海,王英姿.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历史教学,2005(02).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教学技巧 教学方法
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地听着、想着、记录着……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的观念逐渐改变了,要上好初中历史课,真不容易,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技巧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回顾教学,为达到这种境界,我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此谈谈经验。
一、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
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例如我在讲述《火烧圆明园》一节时,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看到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随之得到了提高。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对一门功课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则太后会降罪。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欣赏跟历史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历史,培养音乐鉴赏力。例如,当讲到1937年卢沟桥事件时给学生听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加深了理解。当谈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让学生欣赏《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讲述澳门回归时,可以听歌曲《七子之歌》;讲述发展大生产运动时,可以欣赏《南泥湾》等;讲述改革开放时,我播放《走进新时代》的歌曲等。
四、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五、将有关知识巧妙地融于幽默教学中
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闹出笑话。记得一次,我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这名学生莫名其妙。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至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对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
六、联系实际
例如,我在讲述《万千气象的宋代风貌》时,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宋代的人物风貌,组织学生设身处地,学生发言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讲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我就与同学们过生日相类比,正如同学们有的生日一样,共和国也有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的生日。同学们过生日要唱《生日快乐》歌,我们升国旗要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同学、朋友聚会,而每逢国庆节就有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度国家的生日。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较容易地理解开国大典,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莉婷.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教育,2005(05).
[2]李明海,王英姿.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历史教学,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