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生是担当未来治病救人重任的群体,相比其他学生群体,他们要经常面临生死的问题和冲突,要承担更多的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压力。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提升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沮丧/痛苦情绪两个效能维度上有较好的即时和追踪效果,期望这一研究成果能为有效开展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146-03
心理剧(Pscyhodarma)最初由莫雷诺(J.L.Moerno)于1921年提出[1],迄今为止,已经成为西方最负有盛名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校园心理剧就是在心理剧基础上产生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学生,主要是通过运用心理剧的技术和方法,将大学生生活情境或心理进行再现,以此促进参与者和观赏者在认知、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改变。梳理以往研究文献发现,以“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心理情景剧”为关键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在护理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应用中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3]。也有文章指出,心理情景剧创作演出活动的每个阶段均能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概念源于班杜拉(Albert Bandura)自我效能感理論[4],是自我效能在情绪调节领域的应用,本质上反映的是对调节自己情绪的自信能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个体应对具体生活事件和处理相关情绪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是影响情绪达到调节效果的重要变量。与其他大学生群体相比,医学生有着较强的自身特殊情绪特点和自我调节方式。由于医学生经常要面临生死的问题和冲突,相比其他学生群体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压力;除却医院的制度、体制等问题,医学生将来还要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情绪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研究指出,医生的消极情绪有一部分是源于学生时代的[5]。因此,重视医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和健康情绪教育,能有效帮助他们及时矫正和调节不良情绪。
林影和江琴的研究指出,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6],在学生面临情绪困境时,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的情绪调节效能感,能有效提升他们管理情绪的能力。校园心理剧对促进观赏者和参与者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校园心理剧对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护理专业2020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2名,10名男生,12名女生,年龄为19~21岁。其中实验组16名(6男10女)将参演校园心理剧,另外16名(5男9女)学生为对照组,他们不参演校园心理剧,正常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方法
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
意大利心理学家 Caprara在2003年研究编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Scale)[7]。国内学者俞国良在2009年对其进行翻译并修订,量表包括三个维度: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量表总共12个题目,其中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包括1、2、3、4题,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包括5、6、7、8、9题,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包括10、11、12题。所有项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维度得分越高,代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0,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a为0.785。
2. 校园心理剧方案
基于校园心理剧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基础,进行校园心理剧的干预方案设计。具体方案内容如表1。
每次校园心理剧包括准备阶段、表演阶段和分享阶段。准备阶段包括:(1)确定情绪主题——组织实验者通过查阅文献等资料收集情绪相关的材料,通过成员内部协商确定校园心理剧的主题;(2)编写剧本——实验组人员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后交由老师审核和指导,校园心理剧要贴合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绪特点,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最大程度展现内部心理冲突和解决办法[6];(3)明确分工——心理剧包括导演、主演、配角、观众和舞台,参演的学生是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学生,无须隐藏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主要任务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将人物内心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相应的情感等呈现出来。
表演阶段是心理剧的核心部分。在剧本支持下,小组成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语言、肢体动作,运用心理剧技术,呈现主题内容,可以不局限于剧本自由发挥,整个过程要进行录像。
分享阶段即所有实验组的学生对所表演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相似的经历,组织他们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心理应对技巧。
3.实验程序
研究采用等组前后测和追踪测量的实验设计。实验中共有32人,其中实验组16人进行校园心理剧干预方案,每周一次,每次1.5个小时,共4周。控制组16人在自然环境下发展,不进行任何实验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验,两周后,用同样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追踪测量。研究实验设计如表2。
4. 统计处理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描述性分布
通过描述统计量发现,医学生积极效能(POS)得分12.09接近中等水平(均值M=12);沮丧效能得分12.09低于中等水平(均值M=15);愤怒效能得分8.31低于中等水平(均值M=14);总效能得分34.78也低于中等水平(均值M=36),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 (二)实验组与控制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前测差异性比较
实验组和控制组总均分无显著性差异(t=0.670,p=0.508,p>0.05),说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上没有达到数理统计的显著性水平,视为无差异,可以作为实验对照组。在差异性检验方面,实验组和控制组在POS(t=11.75)、DES(t=10.52)、ANG(t=10.04)三个维度和总分(t=13.72)上均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p<0.001)。相较对照组而言,在接受了校园心理剧方案之后,实验组在POS、DES、ANG三个维度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上有了显著提升。
(三)实验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前后测差异性比较
实验组前后测验得分在POS(t=-7.57)、DES(t=-7.18)、ANG(t=-7.23)维度和总分(t=-8.45)上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与之前相比,在接受了校园心理剧方案之后,实验组在POS、DES、ANG三个维度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四)两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追踪测量差异性比较
实验组控制组追踪测量差异性检验,实验组对照组追踪测验得分在POS(t=7.315)、DES(t=7.750)和总分(t=-8.45)上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在ANG(t=0.389)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接受了校园心理剧方案之后,实验组在POS、DES两维度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三、 讨论
(一)校园心理剧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可行性
校园心理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主题内容排练好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学生在参演过程中可将心理的冲突和矛盾表达出来,以此引发触动,达到重新审视自我、并力求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做出改变。方案中每次心理剧活动包括准备阶段、表演阶段和分享阶段。虽然活动阶段相同,但是心理剧主题不同,包含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DES)、调节生气/愤怒情绪(ANG)三个维度。三个维度恰好反映的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不同层面。所选主题适应医学生的情绪特点,整个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经验分享和共同探索等,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7]。
(二)校园心理剧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性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前后进行横向比较,对实验组对照组各自实验前后得分进行纵向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校园心理剧能显著提升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表现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方面、调节沮丧/痛苦情绪、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效能感都显著提升。在两组追踪测量的差异性测验上,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医学生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的效能、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效能。
在追蹤测量的研究中,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没有达到显著性的差异,这可能与医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中、较少引发和体验愤怒情绪有关。总体来讲,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四、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沮丧/痛苦情绪两个效能维度上有较好的即时和追踪效果。实验结果启示,高校在医学生情绪健康教育过程中,结合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玮,陈霞. 心理情景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2):2083-2086.
[2] 侯茜骅,聂光辉. 心理剧教学模式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01):111-113+146.
[3] 田学英.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 易雪媛.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08):547+551.
[5] 林影,江琴. 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7):1017-1020.
[6] 文书锋,汤冬玲,俞国良.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J]. 心理科学,2009,32(03):666-668.
[7] 姚晶晶. 校园心理剧促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实践应用研究[J]. 科技视界,2018(10):230-232.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146-03
心理剧(Pscyhodarma)最初由莫雷诺(J.L.Moerno)于1921年提出[1],迄今为止,已经成为西方最负有盛名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校园心理剧就是在心理剧基础上产生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学生,主要是通过运用心理剧的技术和方法,将大学生生活情境或心理进行再现,以此促进参与者和观赏者在认知、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改变。梳理以往研究文献发现,以“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心理情景剧”为关键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在护理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应用中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3]。也有文章指出,心理情景剧创作演出活动的每个阶段均能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概念源于班杜拉(Albert Bandura)自我效能感理論[4],是自我效能在情绪调节领域的应用,本质上反映的是对调节自己情绪的自信能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个体应对具体生活事件和处理相关情绪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是影响情绪达到调节效果的重要变量。与其他大学生群体相比,医学生有着较强的自身特殊情绪特点和自我调节方式。由于医学生经常要面临生死的问题和冲突,相比其他学生群体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压力;除却医院的制度、体制等问题,医学生将来还要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情绪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研究指出,医生的消极情绪有一部分是源于学生时代的[5]。因此,重视医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和健康情绪教育,能有效帮助他们及时矫正和调节不良情绪。
林影和江琴的研究指出,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6],在学生面临情绪困境时,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的情绪调节效能感,能有效提升他们管理情绪的能力。校园心理剧对促进观赏者和参与者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校园心理剧对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护理专业2020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2名,10名男生,12名女生,年龄为19~21岁。其中实验组16名(6男10女)将参演校园心理剧,另外16名(5男9女)学生为对照组,他们不参演校园心理剧,正常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方法
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
意大利心理学家 Caprara在2003年研究编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Scale)[7]。国内学者俞国良在2009年对其进行翻译并修订,量表包括三个维度: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量表总共12个题目,其中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包括1、2、3、4题,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包括5、6、7、8、9题,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包括10、11、12题。所有项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维度得分越高,代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0,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a为0.785。
2. 校园心理剧方案
基于校园心理剧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基础,进行校园心理剧的干预方案设计。具体方案内容如表1。
每次校园心理剧包括准备阶段、表演阶段和分享阶段。准备阶段包括:(1)确定情绪主题——组织实验者通过查阅文献等资料收集情绪相关的材料,通过成员内部协商确定校园心理剧的主题;(2)编写剧本——实验组人员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后交由老师审核和指导,校园心理剧要贴合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绪特点,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最大程度展现内部心理冲突和解决办法[6];(3)明确分工——心理剧包括导演、主演、配角、观众和舞台,参演的学生是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学生,无须隐藏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主要任务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将人物内心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相应的情感等呈现出来。
表演阶段是心理剧的核心部分。在剧本支持下,小组成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语言、肢体动作,运用心理剧技术,呈现主题内容,可以不局限于剧本自由发挥,整个过程要进行录像。
分享阶段即所有实验组的学生对所表演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相似的经历,组织他们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心理应对技巧。
3.实验程序
研究采用等组前后测和追踪测量的实验设计。实验中共有32人,其中实验组16人进行校园心理剧干预方案,每周一次,每次1.5个小时,共4周。控制组16人在自然环境下发展,不进行任何实验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验,两周后,用同样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追踪测量。研究实验设计如表2。
4. 统计处理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描述性分布
通过描述统计量发现,医学生积极效能(POS)得分12.09接近中等水平(均值M=12);沮丧效能得分12.09低于中等水平(均值M=15);愤怒效能得分8.31低于中等水平(均值M=14);总效能得分34.78也低于中等水平(均值M=36),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 (二)实验组与控制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前测差异性比较
实验组和控制组总均分无显著性差异(t=0.670,p=0.508,p>0.05),说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上没有达到数理统计的显著性水平,视为无差异,可以作为实验对照组。在差异性检验方面,实验组和控制组在POS(t=11.75)、DES(t=10.52)、ANG(t=10.04)三个维度和总分(t=13.72)上均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p<0.001)。相较对照组而言,在接受了校园心理剧方案之后,实验组在POS、DES、ANG三个维度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上有了显著提升。
(三)实验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前后测差异性比较
实验组前后测验得分在POS(t=-7.57)、DES(t=-7.18)、ANG(t=-7.23)维度和总分(t=-8.45)上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与之前相比,在接受了校园心理剧方案之后,实验组在POS、DES、ANG三个维度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四)两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追踪测量差异性比较
实验组控制组追踪测量差异性检验,实验组对照组追踪测验得分在POS(t=7.315)、DES(t=7.750)和总分(t=-8.45)上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在ANG(t=0.389)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接受了校园心理剧方案之后,实验组在POS、DES两维度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三、 讨论
(一)校园心理剧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可行性
校园心理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主题内容排练好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学生在参演过程中可将心理的冲突和矛盾表达出来,以此引发触动,达到重新审视自我、并力求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做出改变。方案中每次心理剧活动包括准备阶段、表演阶段和分享阶段。虽然活动阶段相同,但是心理剧主题不同,包含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DES)、调节生气/愤怒情绪(ANG)三个维度。三个维度恰好反映的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不同层面。所选主题适应医学生的情绪特点,整个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经验分享和共同探索等,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7]。
(二)校园心理剧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性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前后进行横向比较,对实验组对照组各自实验前后得分进行纵向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校园心理剧能显著提升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表现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方面、调节沮丧/痛苦情绪、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效能感都显著提升。在两组追踪测量的差异性测验上,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医学生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的效能、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效能。
在追蹤测量的研究中,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没有达到显著性的差异,这可能与医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中、较少引发和体验愤怒情绪有关。总体来讲,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四、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沮丧/痛苦情绪两个效能维度上有较好的即时和追踪效果。实验结果启示,高校在医学生情绪健康教育过程中,结合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玮,陈霞. 心理情景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2):2083-2086.
[2] 侯茜骅,聂光辉. 心理剧教学模式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体系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01):111-113+146.
[3] 田学英.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 易雪媛.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08):547+551.
[5] 林影,江琴. 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7):1017-1020.
[6] 文书锋,汤冬玲,俞国良.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J]. 心理科学,2009,32(03):666-668.
[7] 姚晶晶. 校园心理剧促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实践应用研究[J]. 科技视界,2018(10):230-232.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