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背景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部崇山峻岭中,属国家级贫困县,因为贫困,造成了包括社会经济等很多的发展困境,教育更是如此。但土地贫瘠的武隆县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2008年申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一举成功,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进入21世纪,武隆制定了面向现代化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与策略。
2003~2007年,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23.5万元,建成光盘播放点66个、卫星收视点122个、计算机教室23间,学校覆盖率达到了100%,学校基本具备了接收、浏览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条件。但是,80%的学校仅有一间远程教育接收室,远程教育资源只能在接收室里供教师浏览,还不能真正进入教室让学生共享。这样,在规模大一些的学校里,就会出现教师千方百计争多媒体教室、学生东奔西跑换教室的情境;而在规模小一些的学校里,师生只能看资源、却不能用资源的现象。优质教育资源仍不能真正得到有效利用。
武隆县教委及学校充分意识到推进“班班通、堂堂用”不仅是新形势下解决当前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06年开始,武隆县相继投入1 450余万元,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在完校以上学校配置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在乡镇中心校和中学建设了电子备课室,实施“班班通”工程,建设“班班通”676个班,占全县班级数的61%,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每一间教室、服务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着力推进武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政策支撑
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建设头绪多,争取领导重视、出台政策、筹集资金最为重要。武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06年5月出台了《武隆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意见》,把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作为办“百姓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纳入了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确立了“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为主干、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主辅”的“班班通”工程建设运行机制;2007年3月,全县在学生公用经费中划拨出教育信息技术经费实行统筹,设立了“班班通”专项经费;2007年5月,重庆电信集团武隆分公司作为“班班通”工程的招商企业,无息借款550万元,保证了“班班通”建设经费。
在建设中,武隆县按照以“网络建设”为主线,以“班班通”建设为重点,以“资源建设”为根本,以“资源应用”为目的的思路扎实推进,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安装,保证了“班班通”工程的建设秩序。
配置方式
在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指导下,武隆县基本形成了中学以“计算机 数字投影仪”、中心校以“计算机 平板电视”、村完校和成人学校以“移动一体式多媒体”为基本模式的“班班通”配置方式。
一、中学的“计算机 数字投影仪”配置方式
每间教室配置1台计算机、1套数字投影仪、1个多功能组合讲桌,投入1万元左右。每所学校安装1间控制机房和1个资源服务器,投入5万元左右(24个班计算)。数字投影仪具备图像清晰、亮度大、失真小、操作简便、获取资源及时、学生观看效果好等优点,但其维护、运行成本较高,每年需要清洁维护投影仪1次,至少3年就需要更换投影灯泡1次,每台数字投影仪每年的维护、运行成本在500元以上。
二、中心校的“计算机 平板电视”配置方式
每间教室配置1台计算机、1台平板电视机、1个多功能组合讲桌,投入1.1万元左右。每所学校安装1间控制机房和1个资源服务器,投入3万元左右(12个班计算)。平板电视机具有图像清晰、亮度大、操作简单、资源调用方便等优点,但对于教室边角处的学生的观看效果有影响。
三、村完校和成人学校的“移动一体式多媒体”配置方式
每个“移动一体式多媒体”投入1.5万元左右,3个班以下的村小、每所乡镇及村成人学校配置1个移动式多媒体便可。村小可以由不同的教师移动到不同的教室上课,成教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村社、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方便、移动、安全”是“移动一体式多媒体”的最大特点。
管理特色
一、建立起了学校工作机构和战线队伍
明确校长是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县中学、中心校均成立了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村完校设立了信息技术研究组。县教委给予编制配齐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规定了人员调整和调离都必须报教委审批。
二、开发远程应用管理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应用临测实验
重庆市技装中心与成都三零集团卫士通公司联合开发了一套远程应用监测与管理系统,武隆县创建了“武隆县教育技术网”,开发了远程教育应用管理平台,并将教委管理平台和校长管理平台与“远程应用监测与管理系统”整合,破解了学校校长量化教师资源应用、县教委量化学校资源应用的管理难题,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的网络化、实时化。
三、建立了激励机制和考评制度。
在学校层面,把资源应用情况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进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在县乡层面,县教委和乡镇建立了资源“堂堂用”的“周抽查、月通报、年考核”制度,形成了资源“堂堂用”的管理考核长效机制,每年对学校工作开展情况专项考核一次、总结一次、表彰一次。
应用成效
该县紧紧围绕市级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实验区和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区的“两区”建设,采取“三抓”形式,强化“班班通”的应用。
第一,抓培训。培训做到“五定”、“三结合”,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自主学习与集中授课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近年来,全县参加国家、市级培训486人次,县级培训1 260人次,校本培训13 200人次,培育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教学骨干。
第二,抓教研。以“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和“远程教育创新三农机制改革,服务新农村建设”两个市级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促提高,以研究促应用。在实践中,该县创立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几种实用模式:“模式一”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二”的整合式教学、“模式三”的辩论式教学、“班班通”的“三案四步”课堂教学。构建起“政府统筹、远教架桥、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学校承办、各方努力”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机制;形成了“集中培训、个性学习、入户指导、示范引领”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工作方式。
第三,抓示范。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不断优化“班班通”的应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羊角中学推出了“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为主要形式,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基本素材”的电子备课方式;实验小学探索出了“一分(分备课任务)、二备(教师初备、集体研课、个人复备)、三思(收反馈信息、写教学反思)、四传(上传服务器、供教师共享)”的电子备课操作方式等。目前,全县教师应用资源的比率达到了100%,能熟练运用信息资源的教师超过96%,用资源上课的课时达到了总课时的75%,骨干教师的比率达到了23%。
近3年,武隆县已有1项成果获重庆市政府中小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成果获国家远程协作学习项目二等奖,3项成果收编到重庆市农远工程成果汇编中,11篇论文收编到《交流与思考》一书中,全县师生在参加国家、市、县级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43个,市级奖项256个。
2009年10月15日,《重庆日报》在《振兴两翼,教育先行》栏目用半版刊登了《武隆整合资源办大教育》、《武隆远程教育品牌叫响全国》两篇文章,报道了武隆县将“打造知识武隆”放在第一位,集中整合资源办“大教育”,实施“班班通”工程,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山区学校的课堂,破解了让农村孩子上好学的问题,这一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已在全国引起了反响。
武隆县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充分证明了信息设备和资源“班班通”、“堂堂用”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好学的关键。■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教育技术中心)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部崇山峻岭中,属国家级贫困县,因为贫困,造成了包括社会经济等很多的发展困境,教育更是如此。但土地贫瘠的武隆县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2008年申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一举成功,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进入21世纪,武隆制定了面向现代化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与策略。
2003~2007年,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23.5万元,建成光盘播放点66个、卫星收视点122个、计算机教室23间,学校覆盖率达到了100%,学校基本具备了接收、浏览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条件。但是,80%的学校仅有一间远程教育接收室,远程教育资源只能在接收室里供教师浏览,还不能真正进入教室让学生共享。这样,在规模大一些的学校里,就会出现教师千方百计争多媒体教室、学生东奔西跑换教室的情境;而在规模小一些的学校里,师生只能看资源、却不能用资源的现象。优质教育资源仍不能真正得到有效利用。
武隆县教委及学校充分意识到推进“班班通、堂堂用”不仅是新形势下解决当前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06年开始,武隆县相继投入1 450余万元,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在完校以上学校配置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在乡镇中心校和中学建设了电子备课室,实施“班班通”工程,建设“班班通”676个班,占全县班级数的61%,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每一间教室、服务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着力推进武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政策支撑
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建设头绪多,争取领导重视、出台政策、筹集资金最为重要。武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06年5月出台了《武隆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意见》,把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作为办“百姓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纳入了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确立了“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为主干、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主辅”的“班班通”工程建设运行机制;2007年3月,全县在学生公用经费中划拨出教育信息技术经费实行统筹,设立了“班班通”专项经费;2007年5月,重庆电信集团武隆分公司作为“班班通”工程的招商企业,无息借款550万元,保证了“班班通”建设经费。
在建设中,武隆县按照以“网络建设”为主线,以“班班通”建设为重点,以“资源建设”为根本,以“资源应用”为目的的思路扎实推进,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安装,保证了“班班通”工程的建设秩序。
配置方式
在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指导下,武隆县基本形成了中学以“计算机 数字投影仪”、中心校以“计算机 平板电视”、村完校和成人学校以“移动一体式多媒体”为基本模式的“班班通”配置方式。
一、中学的“计算机 数字投影仪”配置方式
每间教室配置1台计算机、1套数字投影仪、1个多功能组合讲桌,投入1万元左右。每所学校安装1间控制机房和1个资源服务器,投入5万元左右(24个班计算)。数字投影仪具备图像清晰、亮度大、失真小、操作简便、获取资源及时、学生观看效果好等优点,但其维护、运行成本较高,每年需要清洁维护投影仪1次,至少3年就需要更换投影灯泡1次,每台数字投影仪每年的维护、运行成本在500元以上。
二、中心校的“计算机 平板电视”配置方式
每间教室配置1台计算机、1台平板电视机、1个多功能组合讲桌,投入1.1万元左右。每所学校安装1间控制机房和1个资源服务器,投入3万元左右(12个班计算)。平板电视机具有图像清晰、亮度大、操作简单、资源调用方便等优点,但对于教室边角处的学生的观看效果有影响。
三、村完校和成人学校的“移动一体式多媒体”配置方式
每个“移动一体式多媒体”投入1.5万元左右,3个班以下的村小、每所乡镇及村成人学校配置1个移动式多媒体便可。村小可以由不同的教师移动到不同的教室上课,成教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村社、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方便、移动、安全”是“移动一体式多媒体”的最大特点。
管理特色
一、建立起了学校工作机构和战线队伍
明确校长是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县中学、中心校均成立了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村完校设立了信息技术研究组。县教委给予编制配齐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规定了人员调整和调离都必须报教委审批。
二、开发远程应用管理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应用临测实验
重庆市技装中心与成都三零集团卫士通公司联合开发了一套远程应用监测与管理系统,武隆县创建了“武隆县教育技术网”,开发了远程教育应用管理平台,并将教委管理平台和校长管理平台与“远程应用监测与管理系统”整合,破解了学校校长量化教师资源应用、县教委量化学校资源应用的管理难题,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的网络化、实时化。
三、建立了激励机制和考评制度。
在学校层面,把资源应用情况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进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在县乡层面,县教委和乡镇建立了资源“堂堂用”的“周抽查、月通报、年考核”制度,形成了资源“堂堂用”的管理考核长效机制,每年对学校工作开展情况专项考核一次、总结一次、表彰一次。
应用成效
该县紧紧围绕市级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实验区和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区的“两区”建设,采取“三抓”形式,强化“班班通”的应用。
第一,抓培训。培训做到“五定”、“三结合”,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自主学习与集中授课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近年来,全县参加国家、市级培训486人次,县级培训1 260人次,校本培训13 200人次,培育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教学骨干。
第二,抓教研。以“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和“远程教育创新三农机制改革,服务新农村建设”两个市级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促提高,以研究促应用。在实践中,该县创立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几种实用模式:“模式一”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二”的整合式教学、“模式三”的辩论式教学、“班班通”的“三案四步”课堂教学。构建起“政府统筹、远教架桥、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学校承办、各方努力”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机制;形成了“集中培训、个性学习、入户指导、示范引领”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工作方式。
第三,抓示范。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不断优化“班班通”的应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羊角中学推出了“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为主要形式,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基本素材”的电子备课方式;实验小学探索出了“一分(分备课任务)、二备(教师初备、集体研课、个人复备)、三思(收反馈信息、写教学反思)、四传(上传服务器、供教师共享)”的电子备课操作方式等。目前,全县教师应用资源的比率达到了100%,能熟练运用信息资源的教师超过96%,用资源上课的课时达到了总课时的75%,骨干教师的比率达到了23%。
近3年,武隆县已有1项成果获重庆市政府中小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成果获国家远程协作学习项目二等奖,3项成果收编到重庆市农远工程成果汇编中,11篇论文收编到《交流与思考》一书中,全县师生在参加国家、市、县级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43个,市级奖项256个。
2009年10月15日,《重庆日报》在《振兴两翼,教育先行》栏目用半版刊登了《武隆整合资源办大教育》、《武隆远程教育品牌叫响全国》两篇文章,报道了武隆县将“打造知识武隆”放在第一位,集中整合资源办“大教育”,实施“班班通”工程,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山区学校的课堂,破解了让农村孩子上好学的问题,这一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已在全国引起了反响。
武隆县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充分证明了信息设备和资源“班班通”、“堂堂用”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好学的关键。■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