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都已意识到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英语口语说得是否流利已成为社会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它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革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培养”,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怎样按照上述要求,在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中,从实际情况的培养,把“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笔者谈点思考。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展示主体地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发挥的机会,这样就能激活学生自主创造的想象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例如,教学Unit 12“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我只是提出“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组织教学、组织练习,自行讨论,互相评价。学生踊跃起来发言,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体育,应有尽有。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讲述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整个课堂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去讨论偏科好不好,应如何综合发展,引导学生从简单讲述上升到激烈辩论。最后,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根据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明确要完成的目标任务。这个“任务”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my favorite food”这个与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要求学生准备两天时间,列出自己喜爱的食物,以及喜爱它的几点理由,并建议学生将他们喜爱的食物带来。两天后的课上,我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一名发言人上台论述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原本十分害羞的男孩子在同学和我的鼓励下,抛弃了一贯的缄默,勇敢走上讲台。只见他手拿一个茶叶蛋,满怀信心地向众人介绍起他们小组最喜欢的食物tea eggs,边说还边咬一了口,众人大笑。“好东西是要与朋友分享的”,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把这重要的人生道理传授给学生。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你品尝我们组的蛋糕,我喝喝你们组香浓的咖啡……学生吃在其中,学在其中,交流在其中,更是乐在其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差异,由点及面
有了好的任务,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不一定就能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流,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自身积累的词汇量不够。往往出现掌握的单词张口就来,但若超出这个范围马上就“哑”了。学习主动性强一些的学生碰到此类问题会马上想到求助词典,而差些的学生则只是坐等老师来帮他们,往往老师会顾及不到所有学生而致使部分人整堂课保持沉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尊重差异,采用由点及面、逐步展开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例如在Unit 3“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开口,我在黑板上写下“There’s a_______in the zoo.”,让学生来补这个横线。结果集全班学生的智慧,在黑板上写下了二十多个单词,如dog,tiger,lion...这样就自然地介绍了一些新词。然后又在黑板上写下“There’s a________tiger in the zoo.”,让学生来填入适当的形容词。同时还把tiger换成giraffe,panda,dolphin...这其中自然就碰到了学生知道中文意思而无法用英语表达的单词,可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来解释描述这个词,然后将其写在黑板上。这样,有了黑板上学生自己提供的单词,即使是后进生也能进行讲述了,给了所有学生能够开得了口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进入一个高潮。
四、给学生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谦虚、内敛。我们的学生也深谙此理,每回老师布置一个口语题目要求大家踊跃参与时,总会看到学生之间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先上台。有些学生明明早已胸有成竹,却偏偏正襟危坐,要老师同学几番相邀才开金口,这样的学生往往以优异生为多。班上中等程度的学生由于害怕自己说错,遭到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开口,后进生则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堂口语课就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强调过程,淡化结果。如在刚开展口语课时,我请两个学生上台去做dialogue。两个学生低着头,嘟嘟囔囔,一个还紧张得不停搓手。台下的同学有讥笑的,有讲废话的,对其表演不屑一顾。看着这两个学生实在讲不下去了,我请两个学生先下去,并示意全班安静,对学生说:“对有些同学来说,讲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是一种成功。但谁都经历过第一次,谁都会紧张。作为第一次,他们有勇气站在这个台上就是一种成功,我们应当为他们的勇气鼓掌。”结果,两个学生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中激动不已,其他同学也收起了他们对别人的轻视。这样,不仅帮助这两个学生建立了自信,而且打消了其他同学怕说错的顾虑,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对开口后果的恐惧,为学生积极开口讲英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能够交流,只有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说中掌握英语课程的基本知识,在说中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成绩。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展示主体地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发挥的机会,这样就能激活学生自主创造的想象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例如,教学Unit 12“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我只是提出“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组织教学、组织练习,自行讨论,互相评价。学生踊跃起来发言,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体育,应有尽有。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讲述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整个课堂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去讨论偏科好不好,应如何综合发展,引导学生从简单讲述上升到激烈辩论。最后,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根据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明确要完成的目标任务。这个“任务”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my favorite food”这个与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要求学生准备两天时间,列出自己喜爱的食物,以及喜爱它的几点理由,并建议学生将他们喜爱的食物带来。两天后的课上,我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一名发言人上台论述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原本十分害羞的男孩子在同学和我的鼓励下,抛弃了一贯的缄默,勇敢走上讲台。只见他手拿一个茶叶蛋,满怀信心地向众人介绍起他们小组最喜欢的食物tea eggs,边说还边咬一了口,众人大笑。“好东西是要与朋友分享的”,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把这重要的人生道理传授给学生。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你品尝我们组的蛋糕,我喝喝你们组香浓的咖啡……学生吃在其中,学在其中,交流在其中,更是乐在其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差异,由点及面
有了好的任务,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不一定就能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流,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自身积累的词汇量不够。往往出现掌握的单词张口就来,但若超出这个范围马上就“哑”了。学习主动性强一些的学生碰到此类问题会马上想到求助词典,而差些的学生则只是坐等老师来帮他们,往往老师会顾及不到所有学生而致使部分人整堂课保持沉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尊重差异,采用由点及面、逐步展开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例如在Unit 3“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开口,我在黑板上写下“There’s a_______in the zoo.”,让学生来补这个横线。结果集全班学生的智慧,在黑板上写下了二十多个单词,如dog,tiger,lion...这样就自然地介绍了一些新词。然后又在黑板上写下“There’s a________tiger in the zoo.”,让学生来填入适当的形容词。同时还把tiger换成giraffe,panda,dolphin...这其中自然就碰到了学生知道中文意思而无法用英语表达的单词,可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来解释描述这个词,然后将其写在黑板上。这样,有了黑板上学生自己提供的单词,即使是后进生也能进行讲述了,给了所有学生能够开得了口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进入一个高潮。
四、给学生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谦虚、内敛。我们的学生也深谙此理,每回老师布置一个口语题目要求大家踊跃参与时,总会看到学生之间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先上台。有些学生明明早已胸有成竹,却偏偏正襟危坐,要老师同学几番相邀才开金口,这样的学生往往以优异生为多。班上中等程度的学生由于害怕自己说错,遭到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开口,后进生则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堂口语课就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强调过程,淡化结果。如在刚开展口语课时,我请两个学生上台去做dialogue。两个学生低着头,嘟嘟囔囔,一个还紧张得不停搓手。台下的同学有讥笑的,有讲废话的,对其表演不屑一顾。看着这两个学生实在讲不下去了,我请两个学生先下去,并示意全班安静,对学生说:“对有些同学来说,讲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是一种成功。但谁都经历过第一次,谁都会紧张。作为第一次,他们有勇气站在这个台上就是一种成功,我们应当为他们的勇气鼓掌。”结果,两个学生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中激动不已,其他同学也收起了他们对别人的轻视。这样,不仅帮助这两个学生建立了自信,而且打消了其他同学怕说错的顾虑,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对开口后果的恐惧,为学生积极开口讲英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能够交流,只有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说中掌握英语课程的基本知识,在说中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