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近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体会, 对当前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提出一些看法和具体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项目管理
一、了解工程概况
要做好每项工作,都必须在工作前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才有利于工作更好的开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工程概况:
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最后、要全面的了解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的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明确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组织施工管理、进行项目经营提供法律依据。所以必须加强合同管理意识,熟练的掌握工程业务知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全面考虑承包内容及工程条款,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项目利润。
三、施工项目管理
1、进度管理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合同工期,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制定进度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等;因此,必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及时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工程项目在合同工期内竣工。
2、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及控制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人、材料、机械设备的控制
①、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本,加强质量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并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②、材料是建筑产品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工程实体的要素。它决定了工程的内在质量。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③、以机械施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是提高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3)、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工序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以便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
3、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
实行主要领导安全负责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设专职安全员,主要负责贯彻宣传各类法规,对作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技术交底,检查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召开工程安全生产会议,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违章处理措施和各类管理条例,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相关的安全问题,以确保消除隐患。
坚持安全奖罚制度和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违规人员要严肃处理;特殊工种,如机械操作工、电工等要求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人机配合作业区应有专人指挥管理。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语和安全标志牌,进入施工现场区内的人员一定要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种防护工作,如 “四口五临边”的防护以及各种安全设施的设置都要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和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4、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首先要明确成本控制目标,确立项目经理为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完善成本控制运行机制,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以效益引导分配落实成本责任,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费用的支出,防止损失和浪费,对施工各项费用应分别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
同时,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是—个整体的、全员的、多层次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贯穿在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有—套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
4.1.落实经济责任制。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是指要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责任;‘极”是指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成本控制指标,对于必须采取的措施应具有的权限,即实施控制的权力;“利”是指根据成本控制指标完成的好坏,给予责任承担者的奖惩。有责有权,才能保证完成所分担的责任;有责有利,才有推动履行职责的动力。
4.2.抓好制度建设。制定配套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制度是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这些制度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奖惩制度等。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整套与制度相匹配的可操作的模拟程序文件。
4.3.健全核算价格体系。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一定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即其价格必须以市场动态的即时价格进行测算。只有这样,目标成本的编制才能够准确。加强对工程成本的准确测算,大至II单项工程,小到每道工序。都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将各方面的费用进行细化、认真统计、整理和系统分析,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价格体系,科学地编制合理的内部成本价格。
4.4.提高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项目成本管理是—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经常性培训,以造就— 批专业化、职业化项目经理和经济成本管理人员。过去,施工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对项目实施的总结、分析、经验积累和反馈机制。因此,为了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加大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内行人来管理,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
4.5.运用激励机制。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分项目标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与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段或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这是成本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五、资料管理
制定并实行工程文档资料、工程竣工资料归档等管理制度和规定,对项目工程资料,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进行收集整理。每完成一分项工程,都要做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和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每完成一分部工程,都要做好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结束语:
实践证明,合理的运用上述管理方法组织实施工程项目,能使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项目管理
一、了解工程概况
要做好每项工作,都必须在工作前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才有利于工作更好的开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工程概况:
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最后、要全面的了解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的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明确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组织施工管理、进行项目经营提供法律依据。所以必须加强合同管理意识,熟练的掌握工程业务知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全面考虑承包内容及工程条款,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项目利润。
三、施工项目管理
1、进度管理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合同工期,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制定进度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等;因此,必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及时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工程项目在合同工期内竣工。
2、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及控制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人、材料、机械设备的控制
①、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本,加强质量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并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②、材料是建筑产品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工程实体的要素。它决定了工程的内在质量。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③、以机械施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是提高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3)、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工序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以便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
3、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
实行主要领导安全负责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设专职安全员,主要负责贯彻宣传各类法规,对作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技术交底,检查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召开工程安全生产会议,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违章处理措施和各类管理条例,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相关的安全问题,以确保消除隐患。
坚持安全奖罚制度和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违规人员要严肃处理;特殊工种,如机械操作工、电工等要求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人机配合作业区应有专人指挥管理。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语和安全标志牌,进入施工现场区内的人员一定要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种防护工作,如 “四口五临边”的防护以及各种安全设施的设置都要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和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4、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首先要明确成本控制目标,确立项目经理为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完善成本控制运行机制,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以效益引导分配落实成本责任,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费用的支出,防止损失和浪费,对施工各项费用应分别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
同时,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是—个整体的、全员的、多层次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贯穿在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有—套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
4.1.落实经济责任制。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是指要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责任;‘极”是指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成本控制指标,对于必须采取的措施应具有的权限,即实施控制的权力;“利”是指根据成本控制指标完成的好坏,给予责任承担者的奖惩。有责有权,才能保证完成所分担的责任;有责有利,才有推动履行职责的动力。
4.2.抓好制度建设。制定配套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制度是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这些制度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奖惩制度等。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整套与制度相匹配的可操作的模拟程序文件。
4.3.健全核算价格体系。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一定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即其价格必须以市场动态的即时价格进行测算。只有这样,目标成本的编制才能够准确。加强对工程成本的准确测算,大至II单项工程,小到每道工序。都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将各方面的费用进行细化、认真统计、整理和系统分析,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价格体系,科学地编制合理的内部成本价格。
4.4.提高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项目成本管理是—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经常性培训,以造就— 批专业化、职业化项目经理和经济成本管理人员。过去,施工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对项目实施的总结、分析、经验积累和反馈机制。因此,为了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加大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内行人来管理,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
4.5.运用激励机制。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分项目标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与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段或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这是成本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五、资料管理
制定并实行工程文档资料、工程竣工资料归档等管理制度和规定,对项目工程资料,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进行收集整理。每完成一分项工程,都要做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和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每完成一分部工程,都要做好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结束语:
实践证明,合理的运用上述管理方法组织实施工程项目,能使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