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世纪80年代曾有许多优秀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而今,在众多城镇,就读中职学校是绝大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究其原因摘 要: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重要的学习环节,也是教师职前培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力求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职前教育能力。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学习策略 职前培养
教育实习是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它是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对一名刚跨出校门进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的实习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向有着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一门学问。这需要实习生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在短暂的实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为毕业后很快地适应教育角色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有目的地看
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往往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这种浸入式的方式能使实习生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实习生经常会跟在指导老师的后面,看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生活活动到教育活动,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道别,从集体管理到个别教育,从与幼儿交流到与家长沟通,等等。这样的辅导方式对于实习生的实际带班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途径。
看,看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看在校学习的理论怎么样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看指导老师的教育机智;看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等等。实习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结果因为求“全”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和改进”。实习生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意识地观察,目标明确了,才能看得更仔细,收益也才会更大。
二、有选择地听
活动评析是实习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风格,这是一个有效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确定不了活动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因而“照单全听”,结果往往“稀里糊涂”。因此,实习生面临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
听,听指导老师的思路。指导老师会把问题的空间从更大的任务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活动评析中,实习生应该更多地听指导教师对活动评析的一些思路,感受指导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以及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内容的生成、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个体差异的照顾调整等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解,以及灵活运用。如在“水的秘密”活动中,实习生从水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无味、无色等特性设计各个环节,结果活动出现了“赶场”的现象,而指导教师却只是从水无固定形状的角度设计了活动“胖子、瘦子和其它”。在自我评析中,实习生找到了活动的设计思路,明白了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细处着眼,从生活化入手,引导幼儿作一些纵向的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活动的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主动建构性等。
三、有思考地学
学习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习生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学而学,而是要学习透过这些经验“看”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并思考在运用中自身与指导教师存在的可能差距,倡导有“思考地学”。
思考指导教师“绝招”后面支撑的理念。指导教师良好的经验表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情境性、缄默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即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下具体幼儿经验,因此对实习生来说,幼儿不一样,教师把握程度不一样,这种经验只能是有效的体验,而不是不顾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全盘跟学。因此,实习生在学习指导教师良好经验时,需要有“思考地学”,重点领会指导教师良好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具有个别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思考“我”和“她”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实习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杜绝简单地模仿,照搬照抄,“丢失自我”。如活动“跳跳毯”指导教师觉得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充分探索,于是设计和记录了不同的跳法,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实习生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分析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不同特点:指导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处境和幼儿的问题,“应付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自己缺乏对活动的预见和“应急方案”,如果按照指导教师的想法“赤手空拳”地开展活动,就会有抓不到边的感觉,这样对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实习生设计了幼儿在探索时的“核心引导”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有方法地做
实习生的学习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领悟和完善,这就需要实习生“有方法地做”,以促进自己成长。
模仿中有创造。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采用模仿的方法,模仿指导老师的教学,模仿指导老师保育时的细心,模仿指导老师的常规培养策略等。但如果在教学和活动中单纯的模仿,就会削弱实习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延缓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实习生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哪怕点滴的思考,即实现“她”中有“我”的影子。如在语言活动《城市里来了大恐龙》中,指导教师把活动的内容定位于大胆的表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很成功。而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这一课的活动中进行了小改动,在情境学习中加入了“贴贴纸”和“交通游戏”的环节,试教后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实习生敢于创新和想象,使实习生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传统的活动形式,体现《纲要》的时代性。
跟进式的学习,对实习生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试教”,也就是体现在常用的跟进式手段: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循环往复,在跟进中体验幼儿的特点,感受指导教师的智慧,在不断的梳理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教育目标,知道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如何更好地贯彻“过程性”等。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境,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活动的新的梳理,再加上指导教师精心的点评,使得实习生组织的活动日渐成熟,与幼儿相处得更加融洽。
五、有针对性地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传统理念的摒弃;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反思课堂教学资源是否机智处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体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等,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实习中一定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业化能力的形成。一是要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反思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思指导教师整个活动设计的理论背景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幼儿创新;写教学设计等。可采取些实习日记;课后写心得和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从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发挥实习的时效性。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实习策略,就可以提高实习的效率,为职后短暂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陈峰.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8.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强中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既能降低他们首次就业后的下岗率,又能提高其再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吸引力 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 吻合度
上世纪80年代曾有许多初中毕业生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为荣,而今,在众多城镇,就读中职学校是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下面我以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就“如何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谈谈一孔之见。
一、切实做好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资源的调研工作。
1.明确学校毕业生的服务区域。
学校地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所辖企业。因此,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育技术精英,服务地方经济”。
2.调研区域内经济产业结构。
学校所处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临江型开发区之一。这里已成为芬兰UPM,美国杜邦泰科,AAM,英国皮尔金顿,法国道达尔,瑞士诺华,意大利达涅利,日本夏普、住友、三菱等众多著名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目前,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港口和仓储运输、能源、造纸、钢铁、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临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聚集地。
3.分析区域内从业人员结构。
经过调查,目前开发区内拥有的各类人才结构大致如下:从学历而言,初中学历占10%左右、中专普高学历占55%左右、大专学历占2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左右;从行业而言,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中:机械机电类占35%左右、化工类占15%左右、计算机类占6%左右、现代物流类占5%左右;从员工性别比例而言,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机械、机电、物流行业更为突出,几乎是男性统一的行业。
4.了解区域内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产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和化工产业,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产业是科创园,新兴产业是服务业。因此,机械、机电、物流、化工、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人才需求稳定而且数量较大。
二、调研区域内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与培养能力。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的地处开发区内的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是根据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需要,于2007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全额投资兴建而成。
1.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
学校占地120亩,分为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个区域,各类基础设施设备配套齐全,主要建有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4个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教师134人,具有本科学历及其以上学历128人,中级以上职称55人,常熟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0人、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中心教研组、协作组成员或组长10人。
2.学校现有专业分析。
学校现有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物流5个专业大类。学校现有59个班级,在校生2400名左右,主要培养中专、高技、高职三个学历层次,另有成人大专函授、自考班若干。
三、分析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大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车工、数控,在校生820人左右,女生占17%左右,学生数远远不能达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难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工短缺明显。但多数企业提出了只需男生的用工要求,于是出现了男生供不应求、女生鲜人问津的现象,导致女生的就业难与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对于机械类专业,学校应大力发展专业规模,但要控制女生的比例,最好在5%左右,同时也可适当增加机械CAD技术方向。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电气技术应用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维修电工、电子装接,以维修电工最为集中,在校生690人左右,女生比例占10%左右,学生数和学生技能都不能满足用工需求。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学校在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的同时也可增加焊接技术、机电CAD、模具CAD/CAM技术等专业化方向,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化工工艺专业。
学校该专业主要有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机械维修3个专业方向,在校生220人左右。因化工专业是学校新办专业,专业服务能力与办学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数与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但是,开发区是苏州市重点化工集中区,化工、造纸、生物医药又是常熟市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学校强化化工专业发展势在必行,既要提高毕业生质量,又要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企业用工要求,
4.计算机专业。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校生310名左右,专业偏向于网络及文秘方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供稍大于求,且专业对口性少吻合。因此,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校应考虑整合机械机电专业,培养具有从事CAD与CAM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
5.会计物流专业。
学校会计专业在校生20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85%左右。因开发区会计用工需求较少,且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并不高,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专业对口率极低。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应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为外贸报关、宾馆服务类专业。
学校物流专业是2008年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的,有在校生17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75%左右。现代物流产业是开发区的主要产业,用工需求量较大,但以男性为主。因此,对于物流专业,学校应调整招生宣传思路,控制女生比例,同时还要保证招生数量。
四、确定学校专业建设重点,明确思路,强化管理。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增强吸引力,学校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教学过程控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二级管理体系。
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体系,设立了机械工程部(机械类专业)、机电工程部(机电类专业)、化工与信息技术部(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管理部(会计、物流专业级单招教育),各部门职责明确清晰,更加有利于强化各专业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师资整体素质。
(1)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一方面积极推进校外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外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开展校本培养,主要有开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等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
(2)尝试吸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学校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如:特别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专家和技师到学校从教,特别邀请各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特别邀请常熟理工学校等高校专家到校授课。
3.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以项目课程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以职业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程》、《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教程》、《分析化学实训教程》、《车工实训教程》、《钳工实训教程》、《CAD实训教程》、《数控实训教程》、《维修电工实训教程》、《电子电工复习讲义》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教材的操作性、实用性更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每年12月,学校都召开应届毕业生的学生、家长会议,部署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习与就业单位。
5.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才能真正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
学校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于2008年6月成立了由主管单位、企业、高校等单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恳谈会。通过多种活动,学校既可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动态变化,又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产学研水平,还可以加深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由于学校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效地措施,注重社会产业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吸引了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关注,《让高素质中级人才脱颖而出》、《99.67%的就业率从何而来》、《“蓝领”为什么走俏》等一些学校的专题报道先后在当地报纸刊登,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使学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学校事业规模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蒋洁.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下).
[2]高云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中国教育网站文章.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1.
[4]2010年常熟市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学习策略 职前培养
教育实习是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它是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对一名刚跨出校门进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的实习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向有着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一门学问。这需要实习生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在短暂的实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为毕业后很快地适应教育角色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有目的地看
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往往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这种浸入式的方式能使实习生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实习生经常会跟在指导老师的后面,看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生活活动到教育活动,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道别,从集体管理到个别教育,从与幼儿交流到与家长沟通,等等。这样的辅导方式对于实习生的实际带班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途径。
看,看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看在校学习的理论怎么样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看指导老师的教育机智;看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等等。实习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结果因为求“全”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和改进”。实习生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意识地观察,目标明确了,才能看得更仔细,收益也才会更大。
二、有选择地听
活动评析是实习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风格,这是一个有效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确定不了活动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因而“照单全听”,结果往往“稀里糊涂”。因此,实习生面临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
听,听指导老师的思路。指导老师会把问题的空间从更大的任务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活动评析中,实习生应该更多地听指导教师对活动评析的一些思路,感受指导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以及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内容的生成、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个体差异的照顾调整等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解,以及灵活运用。如在“水的秘密”活动中,实习生从水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无味、无色等特性设计各个环节,结果活动出现了“赶场”的现象,而指导教师却只是从水无固定形状的角度设计了活动“胖子、瘦子和其它”。在自我评析中,实习生找到了活动的设计思路,明白了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细处着眼,从生活化入手,引导幼儿作一些纵向的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活动的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主动建构性等。
三、有思考地学
学习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习生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学而学,而是要学习透过这些经验“看”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并思考在运用中自身与指导教师存在的可能差距,倡导有“思考地学”。
思考指导教师“绝招”后面支撑的理念。指导教师良好的经验表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情境性、缄默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即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下具体幼儿经验,因此对实习生来说,幼儿不一样,教师把握程度不一样,这种经验只能是有效的体验,而不是不顾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全盘跟学。因此,实习生在学习指导教师良好经验时,需要有“思考地学”,重点领会指导教师良好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具有个别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思考“我”和“她”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实习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杜绝简单地模仿,照搬照抄,“丢失自我”。如活动“跳跳毯”指导教师觉得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充分探索,于是设计和记录了不同的跳法,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实习生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分析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不同特点:指导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处境和幼儿的问题,“应付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自己缺乏对活动的预见和“应急方案”,如果按照指导教师的想法“赤手空拳”地开展活动,就会有抓不到边的感觉,这样对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实习生设计了幼儿在探索时的“核心引导”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有方法地做
实习生的学习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领悟和完善,这就需要实习生“有方法地做”,以促进自己成长。
模仿中有创造。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采用模仿的方法,模仿指导老师的教学,模仿指导老师保育时的细心,模仿指导老师的常规培养策略等。但如果在教学和活动中单纯的模仿,就会削弱实习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延缓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实习生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哪怕点滴的思考,即实现“她”中有“我”的影子。如在语言活动《城市里来了大恐龙》中,指导教师把活动的内容定位于大胆的表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很成功。而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这一课的活动中进行了小改动,在情境学习中加入了“贴贴纸”和“交通游戏”的环节,试教后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实习生敢于创新和想象,使实习生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传统的活动形式,体现《纲要》的时代性。
跟进式的学习,对实习生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试教”,也就是体现在常用的跟进式手段: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循环往复,在跟进中体验幼儿的特点,感受指导教师的智慧,在不断的梳理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教育目标,知道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如何更好地贯彻“过程性”等。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境,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活动的新的梳理,再加上指导教师精心的点评,使得实习生组织的活动日渐成熟,与幼儿相处得更加融洽。
五、有针对性地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传统理念的摒弃;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反思课堂教学资源是否机智处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体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等,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实习中一定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业化能力的形成。一是要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反思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思指导教师整个活动设计的理论背景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幼儿创新;写教学设计等。可采取些实习日记;课后写心得和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从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发挥实习的时效性。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实习策略,就可以提高实习的效率,为职后短暂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陈峰.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8.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强中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既能降低他们首次就业后的下岗率,又能提高其再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吸引力 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 吻合度
上世纪80年代曾有许多初中毕业生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为荣,而今,在众多城镇,就读中职学校是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下面我以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就“如何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谈谈一孔之见。
一、切实做好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资源的调研工作。
1.明确学校毕业生的服务区域。
学校地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所辖企业。因此,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育技术精英,服务地方经济”。
2.调研区域内经济产业结构。
学校所处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临江型开发区之一。这里已成为芬兰UPM,美国杜邦泰科,AAM,英国皮尔金顿,法国道达尔,瑞士诺华,意大利达涅利,日本夏普、住友、三菱等众多著名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目前,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港口和仓储运输、能源、造纸、钢铁、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临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聚集地。
3.分析区域内从业人员结构。
经过调查,目前开发区内拥有的各类人才结构大致如下:从学历而言,初中学历占10%左右、中专普高学历占55%左右、大专学历占2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左右;从行业而言,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中:机械机电类占35%左右、化工类占15%左右、计算机类占6%左右、现代物流类占5%左右;从员工性别比例而言,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机械、机电、物流行业更为突出,几乎是男性统一的行业。
4.了解区域内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产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和化工产业,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产业是科创园,新兴产业是服务业。因此,机械、机电、物流、化工、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人才需求稳定而且数量较大。
二、调研区域内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与培养能力。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的地处开发区内的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是根据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需要,于2007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全额投资兴建而成。
1.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
学校占地120亩,分为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个区域,各类基础设施设备配套齐全,主要建有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4个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教师134人,具有本科学历及其以上学历128人,中级以上职称55人,常熟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0人、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中心教研组、协作组成员或组长10人。
2.学校现有专业分析。
学校现有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物流5个专业大类。学校现有59个班级,在校生2400名左右,主要培养中专、高技、高职三个学历层次,另有成人大专函授、自考班若干。
三、分析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大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车工、数控,在校生820人左右,女生占17%左右,学生数远远不能达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难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工短缺明显。但多数企业提出了只需男生的用工要求,于是出现了男生供不应求、女生鲜人问津的现象,导致女生的就业难与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对于机械类专业,学校应大力发展专业规模,但要控制女生的比例,最好在5%左右,同时也可适当增加机械CAD技术方向。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电气技术应用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维修电工、电子装接,以维修电工最为集中,在校生690人左右,女生比例占10%左右,学生数和学生技能都不能满足用工需求。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学校在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的同时也可增加焊接技术、机电CAD、模具CAD/CAM技术等专业化方向,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化工工艺专业。
学校该专业主要有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机械维修3个专业方向,在校生220人左右。因化工专业是学校新办专业,专业服务能力与办学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数与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但是,开发区是苏州市重点化工集中区,化工、造纸、生物医药又是常熟市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学校强化化工专业发展势在必行,既要提高毕业生质量,又要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企业用工要求,
4.计算机专业。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校生310名左右,专业偏向于网络及文秘方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供稍大于求,且专业对口性少吻合。因此,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校应考虑整合机械机电专业,培养具有从事CAD与CAM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
5.会计物流专业。
学校会计专业在校生20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85%左右。因开发区会计用工需求较少,且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并不高,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专业对口率极低。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应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为外贸报关、宾馆服务类专业。
学校物流专业是2008年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的,有在校生17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75%左右。现代物流产业是开发区的主要产业,用工需求量较大,但以男性为主。因此,对于物流专业,学校应调整招生宣传思路,控制女生比例,同时还要保证招生数量。
四、确定学校专业建设重点,明确思路,强化管理。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增强吸引力,学校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教学过程控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二级管理体系。
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体系,设立了机械工程部(机械类专业)、机电工程部(机电类专业)、化工与信息技术部(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管理部(会计、物流专业级单招教育),各部门职责明确清晰,更加有利于强化各专业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师资整体素质。
(1)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一方面积极推进校外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外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开展校本培养,主要有开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等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
(2)尝试吸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学校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如:特别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专家和技师到学校从教,特别邀请各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特别邀请常熟理工学校等高校专家到校授课。
3.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以项目课程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以职业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程》、《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教程》、《分析化学实训教程》、《车工实训教程》、《钳工实训教程》、《CAD实训教程》、《数控实训教程》、《维修电工实训教程》、《电子电工复习讲义》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教材的操作性、实用性更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每年12月,学校都召开应届毕业生的学生、家长会议,部署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习与就业单位。
5.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才能真正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
学校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于2008年6月成立了由主管单位、企业、高校等单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恳谈会。通过多种活动,学校既可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动态变化,又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产学研水平,还可以加深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由于学校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效地措施,注重社会产业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吸引了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关注,《让高素质中级人才脱颖而出》、《99.67%的就业率从何而来》、《“蓝领”为什么走俏》等一些学校的专题报道先后在当地报纸刊登,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使学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学校事业规模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蒋洁.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下).
[2]高云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中国教育网站文章.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1.
[4]2010年常熟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