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德育: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德育是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及其模式的深刻反思。积极德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并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形成合力。积極德育的实施在当前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展望德育未来走向,积极德育是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一种崭新模式。
  关键词:积极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12-2485(2013)06-001-00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方向指引功能都被格外地强调和重视,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育者认为只要目标方向正确了,那么受教育者自然会在前进的路上风雨兼程。然而,现实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中有许多有形或无形的阻碍令行进中的年轻人步履维艰,甚至踯躅不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应该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更应该充分发挥其正能量,即形成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影响并带动大学生克服困难、乐观主动地向目标迈进。积极德育是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一种崭新模式,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1 积极德育的提出
  积极德育的构想缘于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及其模式的深刻反思。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及在各国的盛行为积极德育的构建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撑,而我国部分地区所开展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构成了积极德育的现实依托。
  1.1 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检验,经过完善并最终指导实践取得实际效果的过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广泛存在。理论研究成了书斋里的文字推敲,实践则成为盲人摸象般的自成一体。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机结合,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游离于虚实之间。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迫切要求一种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粘合剂”,也同时需要一种将理论学说转化成应用价值的“催化剂”。而积极德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模式,其提出的意义在于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既明确方向,也提供力量。
  1.2 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及其模式的深刻反思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角色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育中的主体,占据着教育过程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预防、灌输、批评及事后教育。总体来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防守式”的德育模式,它所防守的是学生的道德底线,维护的是教师的师道尊严。学生的品德生存在道德和不道德的亚健康临界状态,这样的德育实际为消极的德育。而积极德育中教师的责任是主动引领、陪伴成长、共同体验,注重的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是一种师生协力修身立德和人格成长的德育。积极德育不仅关注困难问题解决,更加注重优质潜能激发,因此属于一种“进取式”的德育模式。如果说传统德育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人思想上的“疑难杂症”,那么积极德育所强调的则是一个人的精神强健。1.3 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学理支撑
  20纪末西方社会兴起了一场积极教育运动(positive education),这场教育运动首先在美国发起,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一些国家以至世界各地,带头学科是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等心理学家创建的积极心理学。区别于传统心理学偏重于关注人的消极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日常强项、优秀品质、美好心灵和积极的主观体验的心理学。它用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及能力,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显然,积极心理学这种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并力图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发展的宗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借鉴,积极德育理应成为积极教育运动中的重要构成。
  1.4 以体验式教学作为实践依托
  尽管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直到近现代各国学者才将其作为专门的理论研究对象潜心思索。而在实践层面,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直到21世纪体验式教学仍未广泛普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我国学者曾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因为传统的知识德育模式遗忘了生活世界,遗忘了鲜活的道德体验,从而丧失了自身的活力和实效性。因此,当前的道德教育有必要在批判知识德育的基础上,倡导一种道德体验论。即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同时,我国部分学校也尝试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德育课程当中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如:“上海普陀模式”,聚焦德育建设,注重实践体验,其路径是和谐之音——平安之路——快乐之旅;“杭州温岭模式”,主要通过驿站传书、月球漫步、军事野战体验等活动,用以凝聚团队、培养合作精神等,其路径是活动——体验——态度——行为;“湖南南县模式”,其路径是德育教育目标——内化生成——交流唤醒——体验活动——德育目标实现等。尽管上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体验式教学本身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积极探索已为积极德育模式的构建奠定了有益的现实基础。
  综上,积极德育是为了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指引与实践动力作用,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以体验式教学为依托的德育模式。
  2积极德育体系构建
  根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环体。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正能量,积极德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并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全部基本要素共同形成合力。
  2.1 积极德育主体模块
  传统德育的主体范畴较为狭隘,主要指担任两课教学的专业教师,而现代高校实则承担着教书、管理与服务三项任务。因此,积极德育体系中德育主体包括教书育人的专任教师系列、管理育人的辅导员系列和服务育人的后勤保障系列。通过“三育人”主体模块的构建,努力达成一种全员育人的格局,以此共同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在主体模块构成中,专任教师负责的是课堂认知主导,辅导员负责的是课外活动体验,后勤人员负责的是德育环境营造,三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积极德育主体的言传身教功能。如图1 所示:   图1 积极德育主体模块
  2.2 积极德育客体模块
  传统德育的客体较为被动,作为教育的指向性对象往往缺乏独立人格。“事实上,教育的每一个对象都是一個自我的决定者,他们都有为自己做出合适选择的愿望和能力。”因而,积极德育将学生视为德育的体验者,是带有主观认知、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的独特个体。积极德育不再只关注一些问题学生的问题,而是对德育客体进行全面解析,客体模块中既包含学生的优势,也体现学生的不足,还有未知的潜能区。积极德育的任务不是止步于解决学生问题,而是指向发挥学生优势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注重挖掘学生潜能中的积极品质。如图2所示:
  图2 积极德育客体模块
  2.3 积极德育介体模块
  传统德育的介体主要指课堂教育内容与形式,积极德育一方面要以体验式教学为依托创设教育情境,融内容于情境之中,另一方面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悟内容于体验之中。因此,积极德育介体模块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教育形式,其中课堂教学模块又包括情境模拟、分组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等内容,课外活动模块包括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岗位实习、社会调查等内容。积极德育介体模块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设置,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深刻体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如图3所示:
  图3 积极德育介体模块
  2.4 积极德育环体模块
  传统德育的环体主要指校园文化环境,而积极德育在重视现实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由于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尤其是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扩展,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方便而又快捷。校园中、课堂上、宿舍里处处都是人机连体的网游族,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网络讯息的影响,而网络各种消极负面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现实积极的正面教育。因此,积极德育主张一定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通过宣传真、弘扬善、歌颂美与传播假、散布恶、发表丑的言行直面兵戎。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补充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情感和意义的无形消耗。如图4所示:
  图4 积极德育环体模块
  综上,积极德育体系的构建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全部基本要素,只有实现四大模块各自内部的协调统一,并且达成四大模块之间的有效衔接、互为一体,才能够真正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
  3 积极德育的困境与展望
  由于积极德育的理念契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因而在客体层面较易得到认可和接受。但在主体实施方面,由于教师是多应激的职业,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情境,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中的各种应激,他们的工作士气和情绪就容易被损耗,从而导致身心倦怠。因此,打破积极德育的困境本文主要是从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3.2 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积极校风,增强德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积极德育的困境之一是许多高校未形成真正的尊师重教的积极校风,尤其对于德育教师来讲,往往处在表面被重视,实际被忽视的境地。当前物化的工具理性占据普遍民众的大部分心理空间,德育教师的工作在许多人眼中成为“华而不实”的“虚无主义”。无论是治校还是治学,德育教师都成了失语者和边缘派。高校中常常独尊的是科研经费丰硕的师者,重视的是能转化成物质实利的教学科目,而德育教师在如此“尊师重教”的风气中,体察不到丝毫职业成就感。于是,积极专营人际或是消极避世独学成为部分德育教师的现实观照。在高校各种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中唯独缺失了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衡量,教师也在各种量化的指挥棒导引下耗散了大量对受教育者积极引导的热情。
  3.3 真正形成科教融合的积极教风,提高德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积极德育的困境之二是许多高校未形成真正的科教融合的积极教风。一些教师仅仅把教学当做谋生的手段,简单地充当书本知识的“扬声器”。而真正的德育应该把科学研究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精神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教师应该成为带领学生乐观成长的“领航员”。积极德育的科教融合应该包括认真研究教材、主动了解学生、合理组织课堂、精心设计活动等环节。教师只有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才能够看到自己生命的崇高意义和责任价值,从而不为眼前的物质利益所左右,也不为长久的劳累鸣不平。
  3.4 真正形成自我体验的积极学风,加深德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尊师重教的校风是外在的环境因素,科教融合的教风是中介的形式手段,而自我体验的学风才是一种内在的正向能量。积极德育的理想是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推动学生向更好更高的目标发展,同时,学生群体中养成的积极学风也如一股反作用力,会进一步加深德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应答会在无形中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在课外组织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真投入、团结合作会在无形中体现实践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很大程度来自于学生的积极反馈,当“教育过程成为师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让师生都能够产生成就感、幸福感,彻底改变师生教学倦怠现象,改变缺乏人性关怀的教育冷漠,改变传统教育牺牲过程专注考试结果的价值取向”,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也就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综上,积极德育是否能够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的关键因素在人。“积极”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德育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作为德育过程的“主角”,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作品《老张和老王》通过朴实的语言,巧妙的音乐结构,新颖的和声,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语言,构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  关键词:老张;老王;和声;旋律;结构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21-04       “村长叫老张,村民叫老王,亲亲热热两兄弟,年龄也相仿,抽的都是叶子烟,头顶大太阳……”音乐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石油企业特点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从“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打造队伍素质优势;不断完善精细管理措施,积极打造队伍实战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积极打造护卫品牌优势”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研究,为精心铸造护卫铁军,建设平安油田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工作。  关键词:石油企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高度解决人才的发展问题,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地、。而实现人才队伍创新则是公共图书馆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只有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812-2485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体育精神内涵的分析和研究,认为技工院校体育精神培养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顽强拼搏和敢于竞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培养遵纪守法观念和意识;提出体育精神的培养要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  关键词: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培养;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4)
期刊
摘 要:充分认识少儿阅览室的服务对象特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小读者;  关键词:少儿阅览室;服务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46-02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工作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近来年,世界各国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在青少年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谈农家书屋的建设意义和管理服务,以及它对农村提高文化素质的推动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意义;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44-03       农家书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
期刊
摘 要: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学习,自读自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预习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改进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对学生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精讲精练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才能增强自信,感受进步,体验成功,才能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38-03       初中英语是为英语听力,写作和语法打好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辅导员工作却日益繁重琐碎,工作的内容地不断的增加和变化,因此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就需要善于在日常繁重琐碎的工作中总结,找出规律,从而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党和国家,学校培养更多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心得  中图分类号:G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
期刊
摘 要:艺术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完善人格,联结社会情感,促进身心和谐。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的优化作用,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心理;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04-002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