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高三政治复习的阶段性、实用性、高效性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要科学规划政治复习,落实阶段复习任务,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政治教学 三轮复习 基础性 专题性 高效性
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了2012年的备考阶段,指导高三复习的教师和许多高三考生一样在不断总结思考:努力增强高考复习的高效性,必须对高三复习作出科学规划。科学备考不仅是对高三教师学科素质的检验,而且影响到政治学科复习效率,更直接关系到高考文综成绩。因此很多学校和教师都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备考的复习顺序、阶段划分、时间准备、内容安排。一般认为高三复习分为三轮:一轮复习打基础,第一年的8月至第二年的3月强化基础知识复习;二轮复习讲热点,4月至5月强化时政热点与教材基础知识整合;三轮复习抓练习,5月至高考前强化综合模拟训练。但是仅仅靠这三轮复习备考或界限分明的阶段划分是远远不够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复习策略,简述如下,以供广大师生借鉴参考。
一、一轮复习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高考试题会选取大量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设立新的问题角度,但知识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的主体知识范围内,高考主观试题答案几乎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依据。因此,在高三全程复习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知识更是一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任务。
1.时间准备。一轮复习时间可以从第一年的8月开始到第二年的2月底3月初结束。
2.复习顺序既可以按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的模块顺序,又可以先从必修四开始,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内容复习。
3.复习内容以上一年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确定的复习方向和重点,以《考试大纲》为纲,以现行教材为本,以重点、难点、疑点、盲点为切入点,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轮复习主要从微观上把握高考考点的内在联系,坚持全面覆盖,把知识点把准、夯实,不留知识死角。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不心存侥幸,不仅要重点复习主干知识,还要兼顾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大纲中的考点时也要关注考点表述内容和顺序与教材不一致的地方,做好知识的衔接、延伸和补漏。如:《经济生活》中“货币与财富”、“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税收的作用”、“市场与计划”;《政治生活》中“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文化生活》中“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生活与哲学》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考点。
4、精心挑选一轮复习辅导用书,这本书的基础知识最好可以由学生自己填写,里面的知识点复习是按照高考考点顺序安排的,每个考点都有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有以往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
5、本轮可以进行3—4次政治单科模拟考试,试题最好自主命题,结合复习实际滚动式出题。
在第二年新大纲出台后,教师要密切关注考点内容上的增删,可在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后调整复习侧重点,处理好新旧考点的关系,对于新增考点,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考点变化背后的信息,并指导学生做好复习。要让学生通过这一轮复习,全面、准确、系统、扎实地掌握每一模块,每一个考点,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渡过基础关,消灭知识盲点。
二、二轮复习注重专题性,优化结构
第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意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1.时间准备。二轮复习从3月初到5月初。
2.内容安排上可以同时进行两个专题复习:理论专题与时政专题复习。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专题复习是把握政治理论体系的好方法。通过专题复习,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掌握大量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1)理论专题学习。主要强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知识迁移。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复习中可以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模块的知识渗透,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答题时也能防止知识零散、答题片面、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的毛病出现。如:《经济生活》可分别以消费、生产、分配、交换为单元绘制体系图,或者重点梳理国家、企业、个人三大角度知识;《政治生活》可分为国体、公民、政府、政体、政党、民族、民主、外交理论;《文化生活》可整合为文化的基础性(文化的含义作用)、文化的规律性(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特殊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的时代性(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大单元知识;《生活与哲学》分为绪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五大板块,其中唯物论又可分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等,辩证法分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认识论有实践观、真理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等。
理论专题复习时绘制的知识体系图,可以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从宏观上界定学科理论的主干线索,使考生思考问题时清晰地再现学科理论之间的渊源关系,为答题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
此外,还要适当拓展和深化教材知识,如:对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材只讲了是什么、为什么,却没有讲怎么办,而有的题目恰恰考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教材、模拟试题、高考试题帮助学生整理出答此类题的一般规律。又如“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此类的设问都有规律可循,要善于总结,学会举一反三。
(2)热点专题复习。高考从不回避热点,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正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把握时代性、关注热点就成为此轮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哪些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呢?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国际国内重大案件、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一般社会现象和大家熟知的自然现象等,这就要求备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搜集整理热点资料,以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载体,把社会生活和基础知识有机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热点专题复习切忌猜题押题,而是把握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原则,整合出热点背景下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专题,再根据题目设问角度,选择理论知识,联系材料实际,转换语言作答。
3.二轮复习的模拟训练应以文综训练为主,从单科向文综考试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要引导学生很快适应分值、题量、题型等的变化。
以上两轮复习既从微观上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又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在纵向复习和横向复习的基础上,5月初可以进行第三轮复习。
三、三轮复习强调高效性,提高效率
一般复习把此轮称为“冲刺阶段复习”,集中进行模拟试题演练,分析高考题型,进行高考试题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但我认为这样的训练应始终贯穿三轮复习的全过程,因此第三轮复习还应侧重这样几个环节。
1.根据练习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反思创新。抽出一段时间分析整理归纳前一段的练习和模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弥补知识漏洞,实践证明在练习模考中查缺补漏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会发现有的是基本功不扎实、有的是答题思路不明确、有的是知识有盲点、有的是不注重书写。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评互动,体会考试对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对标准答案进行讨论,是否有商榷或调整补充的地方,从而挖掘试题价值,争取一题多用。
2.研究高考试题,注重技巧方法,适应应试要求。精选几套近两年新课程文综成套试卷,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训练,通过对高考典型题目的练习和剖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规律,强化解答试题的基本能力,掌握高考常见题型的一般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复习尽可能与高考命题的思路合拍,从而增强备考的高效性。比如常见计算题的解答,读图读表题的规律,“体现类”“原因类”“措施类”“启示类”题型都是这轮复习集中研究总结的问题。
3.重视探究题型,科学准备应对,树立创新意识。体现开放和实践精神的综合探究题在高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近两年安徽考试说明都指出试题将加强探究性。如论证和探究目标中增加了“论证和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述,这种变化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梳理并演练此类题型,掌握“确定研究课题类”、“选择研究方法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听证会、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稿、倡议书、建议书)、“绘制数据图表类”等基本类型的答题基本要求。
4.跳出题海、回归教材,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三轮复习尤其是后期复习中学生会接触大量试题,陷入题海不能自拔,机械重复不能提升就成了高三备考复习的误区之一。针对这种现象要做到:精心选题、针对训练、学会放弃、回归课本。一次次考试中学生都会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审题能力、答题技巧、卷面表达等方面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考生的信心被打击得支离破碎,越是临近考期越会产生焦虑浮躁情绪,因此必要的心理训练就成了高考前的必修课。克服“高原现象”就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有步骤地制订每周每日计划,每天积累有利于自己的成功因素,通过雄厚的实力、合理的期望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
高考既是痛苦的又是幸福的,苦闷枯燥会时时侵袭考生,而搏击期待和收获里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相信伴随高三考生收获成功,高三教师的备考经历也必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 政治教学 三轮复习 基础性 专题性 高效性
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了2012年的备考阶段,指导高三复习的教师和许多高三考生一样在不断总结思考:努力增强高考复习的高效性,必须对高三复习作出科学规划。科学备考不仅是对高三教师学科素质的检验,而且影响到政治学科复习效率,更直接关系到高考文综成绩。因此很多学校和教师都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备考的复习顺序、阶段划分、时间准备、内容安排。一般认为高三复习分为三轮:一轮复习打基础,第一年的8月至第二年的3月强化基础知识复习;二轮复习讲热点,4月至5月强化时政热点与教材基础知识整合;三轮复习抓练习,5月至高考前强化综合模拟训练。但是仅仅靠这三轮复习备考或界限分明的阶段划分是远远不够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复习策略,简述如下,以供广大师生借鉴参考。
一、一轮复习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高考试题会选取大量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设立新的问题角度,但知识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的主体知识范围内,高考主观试题答案几乎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依据。因此,在高三全程复习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知识更是一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任务。
1.时间准备。一轮复习时间可以从第一年的8月开始到第二年的2月底3月初结束。
2.复习顺序既可以按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的模块顺序,又可以先从必修四开始,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内容复习。
3.复习内容以上一年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确定的复习方向和重点,以《考试大纲》为纲,以现行教材为本,以重点、难点、疑点、盲点为切入点,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轮复习主要从微观上把握高考考点的内在联系,坚持全面覆盖,把知识点把准、夯实,不留知识死角。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不心存侥幸,不仅要重点复习主干知识,还要兼顾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大纲中的考点时也要关注考点表述内容和顺序与教材不一致的地方,做好知识的衔接、延伸和补漏。如:《经济生活》中“货币与财富”、“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税收的作用”、“市场与计划”;《政治生活》中“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文化生活》中“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生活与哲学》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考点。
4、精心挑选一轮复习辅导用书,这本书的基础知识最好可以由学生自己填写,里面的知识点复习是按照高考考点顺序安排的,每个考点都有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有以往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
5、本轮可以进行3—4次政治单科模拟考试,试题最好自主命题,结合复习实际滚动式出题。
在第二年新大纲出台后,教师要密切关注考点内容上的增删,可在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后调整复习侧重点,处理好新旧考点的关系,对于新增考点,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考点变化背后的信息,并指导学生做好复习。要让学生通过这一轮复习,全面、准确、系统、扎实地掌握每一模块,每一个考点,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渡过基础关,消灭知识盲点。
二、二轮复习注重专题性,优化结构
第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意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1.时间准备。二轮复习从3月初到5月初。
2.内容安排上可以同时进行两个专题复习:理论专题与时政专题复习。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专题复习是把握政治理论体系的好方法。通过专题复习,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掌握大量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1)理论专题学习。主要强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知识迁移。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复习中可以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模块的知识渗透,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答题时也能防止知识零散、答题片面、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的毛病出现。如:《经济生活》可分别以消费、生产、分配、交换为单元绘制体系图,或者重点梳理国家、企业、个人三大角度知识;《政治生活》可分为国体、公民、政府、政体、政党、民族、民主、外交理论;《文化生活》可整合为文化的基础性(文化的含义作用)、文化的规律性(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特殊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的时代性(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大单元知识;《生活与哲学》分为绪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五大板块,其中唯物论又可分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等,辩证法分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认识论有实践观、真理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等。
理论专题复习时绘制的知识体系图,可以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从宏观上界定学科理论的主干线索,使考生思考问题时清晰地再现学科理论之间的渊源关系,为答题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
此外,还要适当拓展和深化教材知识,如:对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材只讲了是什么、为什么,却没有讲怎么办,而有的题目恰恰考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教材、模拟试题、高考试题帮助学生整理出答此类题的一般规律。又如“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此类的设问都有规律可循,要善于总结,学会举一反三。
(2)热点专题复习。高考从不回避热点,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正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把握时代性、关注热点就成为此轮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哪些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呢?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国际国内重大案件、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一般社会现象和大家熟知的自然现象等,这就要求备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搜集整理热点资料,以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载体,把社会生活和基础知识有机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热点专题复习切忌猜题押题,而是把握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原则,整合出热点背景下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专题,再根据题目设问角度,选择理论知识,联系材料实际,转换语言作答。
3.二轮复习的模拟训练应以文综训练为主,从单科向文综考试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要引导学生很快适应分值、题量、题型等的变化。
以上两轮复习既从微观上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又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在纵向复习和横向复习的基础上,5月初可以进行第三轮复习。
三、三轮复习强调高效性,提高效率
一般复习把此轮称为“冲刺阶段复习”,集中进行模拟试题演练,分析高考题型,进行高考试题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但我认为这样的训练应始终贯穿三轮复习的全过程,因此第三轮复习还应侧重这样几个环节。
1.根据练习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反思创新。抽出一段时间分析整理归纳前一段的练习和模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弥补知识漏洞,实践证明在练习模考中查缺补漏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会发现有的是基本功不扎实、有的是答题思路不明确、有的是知识有盲点、有的是不注重书写。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评互动,体会考试对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对标准答案进行讨论,是否有商榷或调整补充的地方,从而挖掘试题价值,争取一题多用。
2.研究高考试题,注重技巧方法,适应应试要求。精选几套近两年新课程文综成套试卷,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训练,通过对高考典型题目的练习和剖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规律,强化解答试题的基本能力,掌握高考常见题型的一般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复习尽可能与高考命题的思路合拍,从而增强备考的高效性。比如常见计算题的解答,读图读表题的规律,“体现类”“原因类”“措施类”“启示类”题型都是这轮复习集中研究总结的问题。
3.重视探究题型,科学准备应对,树立创新意识。体现开放和实践精神的综合探究题在高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近两年安徽考试说明都指出试题将加强探究性。如论证和探究目标中增加了“论证和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述,这种变化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梳理并演练此类题型,掌握“确定研究课题类”、“选择研究方法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听证会、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稿、倡议书、建议书)、“绘制数据图表类”等基本类型的答题基本要求。
4.跳出题海、回归教材,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三轮复习尤其是后期复习中学生会接触大量试题,陷入题海不能自拔,机械重复不能提升就成了高三备考复习的误区之一。针对这种现象要做到:精心选题、针对训练、学会放弃、回归课本。一次次考试中学生都会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审题能力、答题技巧、卷面表达等方面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考生的信心被打击得支离破碎,越是临近考期越会产生焦虑浮躁情绪,因此必要的心理训练就成了高考前的必修课。克服“高原现象”就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有步骤地制订每周每日计划,每天积累有利于自己的成功因素,通过雄厚的实力、合理的期望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
高考既是痛苦的又是幸福的,苦闷枯燥会时时侵袭考生,而搏击期待和收获里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相信伴随高三考生收获成功,高三教师的备考经历也必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