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我在被称为“华夏第一都”的临汾长大。由于父母开明的教育方式和一路以来悉心教导我的老师们,我成长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女孩。在学习之余,我会弹古筝来缓解压力,也会做手账来记录生活。对于自己的设定好的目标,我从不会气馁,因为我相信“如果你瞄准月亮,即使迷失,也是在星辰之中”。
恨我手无利器,恨我空有意气,恨我力不能及,恨我一人之力。
——题记
门开了。
我无法描述我眼前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不大不小的空间里,各种乡下人家常有的物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跟城市比起来,只有“寒酸”二字可以形容。
“姐姐,你来啦!”随着一声稚嫩的童音,一个小姑娘出现在我的面前,眼睛亮亮的。
“嗯,姐姐来看你了。”我被小女孩拽进屋子,犹豫了一下,在一个还看得过去的凳子上坐下。墙皮脱落,老式电视机,四角被磨得没有边的桌子,微微发黄的窗帘,还有床上散落的书。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克制自己心里的不适。看着小姑娘倒水的身影,我的思绪飘回两年前。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坐着小巴进了山。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我愣住了:教學楼是破的,有的窗户是用纸糊上的,水泥地的操场,还没有城市操场的一半大,孩子们的衣服大都大好几个号,很少有穿得合身的。进了教室,很多教学用具都已经破旧不堪,到处都是灰扑扑的。唯一亮的,是孩子们身上花色的补丁。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注意到了小姑娘。
小姑娘长得很秀气,脸有一些起皮但是很干净,一笑,眼睛亮亮的,周边的事物都黯淡了几分。
“你叫什么名字呀?”我蹲下来问。
“安安。”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平安的安。”
安安,平平安安,好名字。安安的老师告诉我,安安今年八岁了,家里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大家子很不容易,要不是这慈善活动,安安还读不了书。我心里默默记下了慈善活动的名字。
我们在这里待了五天,教孩子们学习,和他们玩耍,和孩子们打得甚是火热,以至于我们要走时有些孩子都哭了。
“姐姐,你要走了?”安安问我。
“嗯,姐姐会回来看你的。”我摸摸安安的头,鼻头有些发酸,“姐姐不在的时候安安要好好学习,姐姐回去就给你捐款,你要好好的,姐姐等你来找我玩。”
“好,那等我去城里,我请姐姐吃饭。”
“好,你请姐姐吃饭,姐姐请你上大学,咱俩说好了。”
安安点点头,眼睛里充满了不舍,一闪一闪的,那神情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抱了抱她,把能留下的东西都留了下来。
回城之后,我每个月都捐款给安安,隔一段时间就给安安打电话问问她的近况。
有一天,安安的老师接了电话,她说安安不能上学了,安安的妈妈把资助名额给了安安的弟弟。
“这个活动不是只资助女孩的吗?”我提高了声音。
“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师的声音充满了无助。
我想见我的安安。于是,我来了。
“姐姐,喝水。”我的思绪被拉回来,看着安安。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
我端起碗,喝了口水:“安安,姐姐都知道了,你告诉姐姐,你好不好?”
“姐姐不用担心,我很好的。”安安总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那你爸爸妈妈对你好不好?”
“挺好的,姐姐不用担心。”
姐姐怎么不担心啊?老师发的照片里,弟弟又高又胖,穿的衣服没缝没补。我的安安跟他一比,几乎要灰进背景里。重男轻女的行为是不是也发生在安安身上?我不敢想象。我转身,擦了擦眼泪。
我帮不了安安,我还只是个外人,没有能力让安安的爸妈把名额还给安安,也没有资格指责,我只能看着这一切发生。尽管中国女性的地位现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总有春风吹不到的地方。
我的安安,以后不能读书了怎么办?
走之前,我给安安留了许多东西,虽然知道她可能用不上了。安安塞给我她自己编的平安结。很好看,像安安的眼睛一样。
走到门口时,我又抱了抱安安,她瘦小的身躯令人心疼。
安安,我们还会再见的,对吧?约定好的你请姐姐吃饭,姐姐请你上大学呢!
我转过身,面颊上已有两行热泪。
门,关了。
(指导老师:赵春云)
写作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依旧严重。我的母亲不幸遭受了这样的待遇,每当我听着母亲讲述着她的童年,语气里充满着不甘,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春蕾计划”事件的新闻,新闻的内容是资助给女孩的钱转而资助给了男孩,被资助的学校办公室里有着皮沙发。看完新闻内容,我的内心又一次浮现出了同样的情感,不是同情她们的出身,不是可怜她们的经历,是对于重男轻女这种思想感到可悲,是想要为经历过这件事的女孩鸣不平。
我无力去帮助她们,但我觉得我应该写些什么,将她们的经历写出来,让人们看到那些没有被春风吹到的地方。
我在被称为“华夏第一都”的临汾长大。由于父母开明的教育方式和一路以来悉心教导我的老师们,我成长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女孩。在学习之余,我会弹古筝来缓解压力,也会做手账来记录生活。对于自己的设定好的目标,我从不会气馁,因为我相信“如果你瞄准月亮,即使迷失,也是在星辰之中”。
恨我手无利器,恨我空有意气,恨我力不能及,恨我一人之力。
——题记
门开了。
我无法描述我眼前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不大不小的空间里,各种乡下人家常有的物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跟城市比起来,只有“寒酸”二字可以形容。
“姐姐,你来啦!”随着一声稚嫩的童音,一个小姑娘出现在我的面前,眼睛亮亮的。
“嗯,姐姐来看你了。”我被小女孩拽进屋子,犹豫了一下,在一个还看得过去的凳子上坐下。墙皮脱落,老式电视机,四角被磨得没有边的桌子,微微发黄的窗帘,还有床上散落的书。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克制自己心里的不适。看着小姑娘倒水的身影,我的思绪飘回两年前。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坐着小巴进了山。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我愣住了:教學楼是破的,有的窗户是用纸糊上的,水泥地的操场,还没有城市操场的一半大,孩子们的衣服大都大好几个号,很少有穿得合身的。进了教室,很多教学用具都已经破旧不堪,到处都是灰扑扑的。唯一亮的,是孩子们身上花色的补丁。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注意到了小姑娘。
小姑娘长得很秀气,脸有一些起皮但是很干净,一笑,眼睛亮亮的,周边的事物都黯淡了几分。
“你叫什么名字呀?”我蹲下来问。
“安安。”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平安的安。”
安安,平平安安,好名字。安安的老师告诉我,安安今年八岁了,家里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大家子很不容易,要不是这慈善活动,安安还读不了书。我心里默默记下了慈善活动的名字。
我们在这里待了五天,教孩子们学习,和他们玩耍,和孩子们打得甚是火热,以至于我们要走时有些孩子都哭了。
“姐姐,你要走了?”安安问我。
“嗯,姐姐会回来看你的。”我摸摸安安的头,鼻头有些发酸,“姐姐不在的时候安安要好好学习,姐姐回去就给你捐款,你要好好的,姐姐等你来找我玩。”
“好,那等我去城里,我请姐姐吃饭。”
“好,你请姐姐吃饭,姐姐请你上大学,咱俩说好了。”
安安点点头,眼睛里充满了不舍,一闪一闪的,那神情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抱了抱她,把能留下的东西都留了下来。
回城之后,我每个月都捐款给安安,隔一段时间就给安安打电话问问她的近况。
有一天,安安的老师接了电话,她说安安不能上学了,安安的妈妈把资助名额给了安安的弟弟。
“这个活动不是只资助女孩的吗?”我提高了声音。
“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师的声音充满了无助。
我想见我的安安。于是,我来了。
“姐姐,喝水。”我的思绪被拉回来,看着安安。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
我端起碗,喝了口水:“安安,姐姐都知道了,你告诉姐姐,你好不好?”
“姐姐不用担心,我很好的。”安安总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那你爸爸妈妈对你好不好?”
“挺好的,姐姐不用担心。”
姐姐怎么不担心啊?老师发的照片里,弟弟又高又胖,穿的衣服没缝没补。我的安安跟他一比,几乎要灰进背景里。重男轻女的行为是不是也发生在安安身上?我不敢想象。我转身,擦了擦眼泪。
我帮不了安安,我还只是个外人,没有能力让安安的爸妈把名额还给安安,也没有资格指责,我只能看着这一切发生。尽管中国女性的地位现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总有春风吹不到的地方。
我的安安,以后不能读书了怎么办?
走之前,我给安安留了许多东西,虽然知道她可能用不上了。安安塞给我她自己编的平安结。很好看,像安安的眼睛一样。
走到门口时,我又抱了抱安安,她瘦小的身躯令人心疼。
安安,我们还会再见的,对吧?约定好的你请姐姐吃饭,姐姐请你上大学呢!
我转过身,面颊上已有两行热泪。
门,关了。
(指导老师:赵春云)
写作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依旧严重。我的母亲不幸遭受了这样的待遇,每当我听着母亲讲述着她的童年,语气里充满着不甘,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春蕾计划”事件的新闻,新闻的内容是资助给女孩的钱转而资助给了男孩,被资助的学校办公室里有着皮沙发。看完新闻内容,我的内心又一次浮现出了同样的情感,不是同情她们的出身,不是可怜她们的经历,是对于重男轻女这种思想感到可悲,是想要为经历过这件事的女孩鸣不平。
我无力去帮助她们,但我觉得我应该写些什么,将她们的经历写出来,让人们看到那些没有被春风吹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