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中国设计之道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t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之道
  设计之道,顾名思义,便是设计的方法,道理。中国的设计之道,便是适合中国的设计方法。设计致力解决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浪漫制造”,平民化的、民主的设计立场。设计是有社会责任的,设计更应该关注真实的世界和人的真实需求,设计更应该为90%的人们而做。
  中国当代设计缺乏对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民百姓需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的思考,因而也失去了设计中最可贵的工作力。创意是设计的一部分,但设计不仅仅是创意,它是一种关怀。好的设计也可以很保守,甚至可以没有创意;但好的设计解决了问题。
  二、一个景观专业方向的学生的认识-----关于景观的当代面貌
  不难发现,我们的城市化中那些土生土长、那些不需要任何灌溉、不需要任何人工维护的本土植被被人遗弃,而代之以大王椰、美人蕉和模纹花坛那些所谓的“精品绿化”。那些需要大量管理、灌溉、高成本的园林花木。那些所谓的“精品绿化”和他们的美是无法持续的。我需要强调的是,审美价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约定俗成的。传统园林里蕴含并流动着传统中国人尤其是士阶层审美特质的东西。美学成了财富的包装,这在当代是不能被延续的。
  现代设计运动实际上指出了最好的美学其实是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国家的兴衰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看看北宋的山水园林运动和国家结局关系就知道了。美是具有时代性的,有特定的资源制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和政治含义。
  我们知道人类的文化是叠加的,文化遗产我们该保留好、保护好,但是没有人再去复古一个金字塔或者帕提农神殿。我们中国今天在大量地城市化,城市绿化率已经达到了40%多,建设要满足公共性,古代的皇家园林和士大夫园林都不具备公共性。现在五一开放了去颐和园,去拙政园,去了也白去,你看不到任何古代那些优雅的东西,你看到的都是人头,都是那些无厘头的密密麻麻的盆花,古人所谓“煞风景”是也。面对当代人的生活、当代人所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当代人的价值观,需要我们有新的对策和设计表达,这便是新景观,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
  
  三、景观是人的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
  (一)景观就是大地,就是生活
  我们强调必须要对人群和他们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一个民族,一个群落,实际上都离不开“天地-人-神”,绝不能把一个充溢着魅力、生动、鲜活的东西变成所谓专业的、枯燥无味的东西。所以说景观的道路就是文化和人民的道路。在大自然里随便一个角落就可以得到的那种灿烂,为什么在我们身边的多数城市中却寻求不到?
  真正的生活是充满差异的,是活跃有趣的。我们当下许多城市的景观则如出一辙,雷同、死板。因为没有差异,关于这点,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就提出了方言景观的口号。方言是什么,方言其实是人文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吸取其它优秀城市的精华,同时又不能去简单地复制。同样属于巴蜀文化,为什么重庆和成都差别那么大?这是一个差异和地方性在迅速丧失的年代,我们要做一些反向的努力。 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所设计的“中共中央党校景观”为例。
  我们还有一个大的问题,是我们当中真正的想象力匮乏,太多的东西无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其实设计就是一个消化知识、融会贯通、再有所创新的过程,设计师的工作无疑是应当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既要向传统学习,又要在公元两千年以后做出我们这代人对大地的理解和创造,这就是想象力景观。我们有非常庞大的专业队伍和非常多的实践机会,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将以人为主体的创新精神打开,没有真正打开想象力!
  (二)场所精神
  面对逐渐疏离的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景观设计如何在目前城市化建筑中营造场所精神?
  蒙田曾说过一句话“凡是人类的东西都是我关心的”。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认为自身从事的是专业服务。一个个专业分开:室内的、建筑的、规划的、园林的。实际上,我们这些人慢慢地变成一些空心的,支离破碎的。我们知道我们服务的是人的真实的城市生活,这也是我们设计的最后目的。
  城市生活应该是活跃的、生动的。离开了这些东西,仅是从物质形态上加入优秀的景观,是假的,优秀景观它总是一个好的容器。柯布西耶也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是房屋?房屋就是住人的机器。那么,什么是好的城市景观?它就是一个对城市人而言好的场所。好的场所是什么?有一个词来描述:具有场所精神。
  当我们做一个物理实体的时候,它不能服务人,不能留住人,不能跟人的生动的社会生活相融合。一些高级的地产冷冷清清,看管森严,没有证件进不去,给城市留下的是围墙,场所精神是很差的,内外都差,人们相邻而居后十年了都不认识,所以中国人今天发展的这种城市是一种可怕的城市。反观城中村,聚满了人,一到晚上那个街上摆上几个打桌球的桌子,有擦皮鞋的,还有许多大排档,干什么都有,生动的场所!那里从物质形态来说是落后的,但从场所精神来说它是成功的。
  
  四、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城市的白话文
  我们要提倡用一种新的语言创造活的城市,白话的城市是什么呢?叫“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也就是回到科学与理性,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这就是白话文,这就是我们城市的白话文,就是我关于当代人文城市建设的理念。
  所谓的“足下的文化”,就是回到平常,尊重平常的人和平常的事,平常中国人的生活,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从平常和当代生活中找回属于当代中国民族自己的身份,不是过去的民族,是当代中国人的,以界它国而自立于大地,以界它时而自立于当代。那些强调形式主义和纪念性的无病呻吟的城市化妆,是白话和平常景观的敌人。
  (二)野草之美
  所谓“野草之美”,就是回到土地。尊重和善待适应土地和土地上的自然及人文过程,回到完全意义上的土地,而不是片面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土地。重新认识土地是美的,土地是人类的栖息地,土地是需要科学地解读和规划设计的生命系统,土地是符号,土地是神。重新回到土地的伦理,认识和善待土地。
  我们的景观设计师,终身目标就是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人的一切活动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使我们的生活具有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天地-人-神”的和谐。
  
  五、结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艾青的诗,这很平实,是白话文写的,这个诗的感染力是超过任何一首用文言文写的诗,就是因为这么平常。
  这便是我理解的中国设计之道!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2002. P7
  [2] 俞孔坚 《俞孔坚给部级领导干部的讲座——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2000年
  
其他文献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在清道光1839年,不畏强权、不畏强暴,
期刊
赵先生从事中国三十多年,在他创作的绘画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透着画家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
期刊
该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部,东部黄埔区茅岗,南接珠村中山大道,广九铁路,广园东路,西至珠村,北靠玉树村,是夭河区珠古街管辖的行政村,总面积668平方公里。
期刊
在人类成功运用科技发展出富饶的物质生活以来,人们为生活、为工作、为名利、为欲望、为梦想追
期刊
2009年深秋,在环境优美,青山环抱的一间老年公离内,“盛世炎黄·爱心行动”敬老献爱心活动气氛热烈,来自各界的热心人士齐聚一堂,自老人们进上欢乐、堪上温情。摄影师的快门定格在一位年过百岁的奶奶紧紧握着一名前
期刊
“一句话,只要是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身影,纵然是历尽千辛万昔,只要能给他人带来快乐,我也就会快乐无比。”
期刊
我们徜徉在这些或精妙、或恢弘、或雄奇、或灵秀的古村落中,惊诧与叹服
期刊
代表作品:《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
期刊
虽然历经1400多年,打通城显得那么残破与孤寂。但是大唐一代文豪王维和陈子昂却奉使国居延,为我们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期刊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住宅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住户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居住”的需求,而是在居住环境、居住功能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理念从第一代的“坐北朝南”发展到第二代的“亲水近水”以至近年兴起的第三代居住概念——“绿色住宅”及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衍生出来的第四代绿色环保居住理念——“绿色节能环保住宅”。近十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