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避免使初学者在面对该课程时产生厌学的情绪,掌握好基础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本文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体会。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现状分析;教学体会
0.引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及机电结合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也随之形成,并藉由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测量、标准化、计量学等知识,而且包含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1]。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避免使初学者在面对该课程时产生厌学的情绪,掌握好基础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本文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体会。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强、内容庞杂,导致学生往往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好,学习兴趣较低。首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术语较多、符号复杂、公式多样、图表丰富,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一节内容,专业术语多达20多个,公式超过15个,而且相应的术语名词的符号都是相互对应。其次,课程安排合理性不足,由于课时不够充足,再加上学生起点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教师备课困难重重,学生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再次,由于公差可多开设于第二学期,学生在接受该门课程之前,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接触几乎为零,所以导致学生在进入该门课程的学习中,角色转换幅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此外,公差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涉及了机构、零部件、刀具、量具等,而学生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并未解除到车床、台钳、车刀等,使得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上存在较大难度,学生听课过程中也常常感到空洞、抽象,再加上部分学生抱着“自己是来学技能的,理论知识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陷入困境[2]。
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要将该门课程讲好,将课程内容讲透,让学生掌握好该门课程理论知识,并非一件易事。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并掌握,将学生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3]。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多从现实生活中实例出发,举出具体的例子,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此类方式,对学习生兴趣的提高往往是功在一时,成效甚微。在教学过程应视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如公差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对机械制图等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自身日后从事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教材图纸出发设置问题,如针对教材中的第三页图纸,可设置:图纸表达式中的几何体是怎样的?图中标注“3×Φ11”的具体含义是指什么?70k6,Φ30H7所代表的的含义?图纸上的其他符号所指为何?
2.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见零件、量具实物等带入课堂。如在讲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第三章时,可将常用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带入课堂,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时,可借助实物进行具体的演示,在课程内容讲解结束以后,可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测量操作,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使学生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定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2.3.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辅助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课程内容以为本、声音、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来说,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课程内容,则使课程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借助多样的化的教学形式,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如在教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较难理解的“作用尺寸”、“实效尺寸”、“实体尺寸”等名词通过借助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将这部分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把握该章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内容庞杂且抽象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具体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雪梅,冯立超,张南乔.“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4):175-176.
[2] 徐永祥,巩勇智,刘长增. 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S1):1236-1237.
[3] 楊兰玉,邓清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S1):105-106.
[4] 杨浪萍,李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01):326-327.
作者简介:李正祥(1965—),男,青海省西宁市人,武汉理工大学1987年毕业,青海大学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现状分析;教学体会
0.引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及机电结合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也随之形成,并藉由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测量、标准化、计量学等知识,而且包含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1]。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避免使初学者在面对该课程时产生厌学的情绪,掌握好基础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本文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体会。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强、内容庞杂,导致学生往往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好,学习兴趣较低。首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术语较多、符号复杂、公式多样、图表丰富,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一节内容,专业术语多达20多个,公式超过15个,而且相应的术语名词的符号都是相互对应。其次,课程安排合理性不足,由于课时不够充足,再加上学生起点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教师备课困难重重,学生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再次,由于公差可多开设于第二学期,学生在接受该门课程之前,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接触几乎为零,所以导致学生在进入该门课程的学习中,角色转换幅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此外,公差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涉及了机构、零部件、刀具、量具等,而学生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并未解除到车床、台钳、车刀等,使得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上存在较大难度,学生听课过程中也常常感到空洞、抽象,再加上部分学生抱着“自己是来学技能的,理论知识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陷入困境[2]。
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要将该门课程讲好,将课程内容讲透,让学生掌握好该门课程理论知识,并非一件易事。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并掌握,将学生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3]。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多从现实生活中实例出发,举出具体的例子,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此类方式,对学习生兴趣的提高往往是功在一时,成效甚微。在教学过程应视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如公差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对机械制图等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自身日后从事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教材图纸出发设置问题,如针对教材中的第三页图纸,可设置:图纸表达式中的几何体是怎样的?图中标注“3×Φ11”的具体含义是指什么?70k6,Φ30H7所代表的的含义?图纸上的其他符号所指为何?
2.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见零件、量具实物等带入课堂。如在讲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第三章时,可将常用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带入课堂,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时,可借助实物进行具体的演示,在课程内容讲解结束以后,可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测量操作,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使学生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定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2.3.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辅助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课程内容以为本、声音、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来说,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课程内容,则使课程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借助多样的化的教学形式,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如在教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较难理解的“作用尺寸”、“实效尺寸”、“实体尺寸”等名词通过借助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将这部分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把握该章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内容庞杂且抽象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具体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雪梅,冯立超,张南乔.“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4):175-176.
[2] 徐永祥,巩勇智,刘长增. 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S1):1236-1237.
[3] 楊兰玉,邓清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S1):105-106.
[4] 杨浪萍,李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01):326-327.
作者简介:李正祥(1965—),男,青海省西宁市人,武汉理工大学1987年毕业,青海大学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