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01 /
  他是我的一位朋友,上海某报社的记者,他和我说起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曾经去四川大凉山采访,那里的小学很穷,穷得连课外书都没有几本。
  


  他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个。第一个是一本被翻过无数次的杂志,是上次支教的老师留下的,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课外读物。而他们每周二下午所谓的图书馆开放日,那些孩子都要洗干净手排队去看书,每个同学看五分钟。
  第二个是那个村子的人为了感谢他,特地给他安排了一次相亲。他拗不过,只好答应了。那个村里大多数的姑娘会嫁出去,嫁到不知名的城市,有的就不再回来。
  他说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十七八岁,眼睛很干净,唱歌也好听。她几乎是一上来就问:“你有没有吸过毒、坐过牢?”
  我朋友吃了一惊,然后摇头。她又问:“你有没有和人打过架?”她非常期待地看着他,我朋友继续摇头。
  我很吃惊,问他:“那女孩为什么这么问?”
  他说:“因为在他们那里,只有坐过牢、打过架、身上有刀疤的男人才牛。”
  越是贫穷闭塞的地方,人就越简单,但简单不一定都是好事。简单的背后,有可能是封建、迂腐和愚蠢,越简单就越可能迷信金钱和力量。
  他每年都会过去,带上很多很多的书。每次走的时候,他都会对那些孩子说:“多读书,多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 02 /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尴尬,因为经济迅速转型,我们的知识体系更新比应用知识慢很多,我们学到最后会发现,书本上的东西很多是与现在社会脱节的。
  不是学习无用,而是学无以致用。很多人都直截了当地说,读书或者学习是没用的,甚至还用很多数据告诉我,你们这些名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也不过一个月就拿三四千元,都比不上隔壁初中毕业去技校学修车的。
  我们这代人,应该就是从小就被告知“读书能改变命运”,拼了命地考上名校,最后发现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并不能像小时候所想的那样,舒适地站在高楼上捧一杯咖啡俯瞰众生。
  其实后来我发现,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功利一点儿说,很多人读书就是为了获得優势,在竞争中胜出。
  以前的时候,读书的人普遍不多,所以读了“四书五经”的就很吃香;但现在大家都是大学文凭,都读过那些必备书,自然就丧失了原本“读几本书能改变命运”的知识优势。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迷茫?主要是因为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 03 /
  从小我妈就告诉我,知识会改变命运。甚至在我后来考到当地很好的高中,上了不错的大学,她还在重复这句话。
  后来我发现她是对的。对大部分人来说,读书越多,改变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看到的世界就有可能越不一样。
  比如我小时候读鲁迅,常想鲁迅写文章也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由于我们身处扬州,学校老师常让我们背诵朱自清的文章,《春》《荷塘月色》等文章基本烂熟于心,觉得朱自清的文章和钱钟书的一比,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我的大学物理老师,是一位老教授。他在第一节课上用非常漂亮的板书在黑板上写了“惜字纸”三个字,他说:“我上课你们可以不听,甚至可以不来,但唯一的要求是,你们不能在书本上写字,要有专用的笔记本。”这句话是他当学生的时候,他的老师告诉他的。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传承,就是对文字的敬畏。
  还是那位老师,他在给我们讲锁的构造时,问:“你们知道锁是干什么的吗?”以前我一直以为锁是用来防备坏人的,但是老师说很多锁由于技术上的缺陷是防不了坏人的。我这才明白,锁是用来防备好人的。
  学大学物理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如果我不再去参加大学生物理竞赛,如果我以后的工作和物理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我觉得初中的那些物理知识就足够用了。
  但是从物理知识衍生出来的做人的道理、做题的思路、看问题的角度,包括上课时老师的言传身教,都是你在读了很多书、受了高等教育后,才一点一点地体会到的。
  / 04 /
  其实,一开始,读一本书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改变,因为靠读书追求的成功,还需要很多客观的因素,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
  但是不读书,能很轻易地改变一个人。
  事实上,最开始的那个女孩但凡多读点书,就算是最基本的畅销书,她的世界观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就不会那么信奉暴力、迷信权威。
  很多书,最开始就像一道道门,关着的门。你看它们一眼,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儿。然后你就朝着那个方向走过去,进入另一个有很多门的大房间。
  很多文学性的书,本身就是很多写作者用文字构筑的一个世界,是作家们自己的生活体会和有趣的事情。
  某位作家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被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一个人被推到水里又被拉上来了,就是戏剧。
  读到这些,往往会身心愉悦。
  像很多长辈说的:你要去读书,你要好好学习。
  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你,你需要读哪些书,你该怎么读,也没有告诉你要读多久才能改变命运。当然,这些他们没法告诉你,即使他们是有名的学者。因为一旦说了,就有可能限制你某些方面的可能性。你要读哪些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和书都会告诉你。
  我想我也会告诉那些山区的孩子,多读点书吧,读书能改变命运,尽管需要一段时间。
其他文献
鉴真和尚是唐代的著名僧人,在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的时候,有一次,山下村子的一对邻居因为一点小事而吵了起来,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誰。最后,那个自认吃亏的人气呼呼地跑到大明寺找鉴真和尚评理,他一见到鉴真和尚就怒气冲冲地开始抱怨那个邻居的不是:“大师呀,您来给我评评理吧,我那个邻居,简直是太不像话了……”    他还没有说完,鉴真和尚就打断他的话说:“对不起,正巧我现在有事,麻烦你先回去,明天再说吧
期刊
人家的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毛毛躁躁。  这不好。  大家有公共话题,一定要到众望所归。  大家期待一個话题的时候,你再徐徐道来,这才是合适的。
期刊
古古有个同事,一流大学毕业,辩才纵横、逻辑清晰、学富五车、口若悬河。每次部门开会,如果上司问到他的意见,他都能侃侃而谈,很有想法。    可惜,大家都觉得他很讨厌。需要协调事情的时候,别的部门的人很少愿意配合他。同一部门的人,也不太愿意陪他一起冲锋陷阵。  他怎么啦?他也没怎么,他只是跟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厉害是厉害,但讨人厌。口头上败给他的人,心里都期待他出洋相。  古古
期刊
可以少说话,就别多说话。这是最近悟出来的。  本来我生性好说话,但好几次,清夜捫心,想起自己说过的那些废话,真是冷汗直流,后悔说来干什么,不说,又不会有人当你是哑巴。  所以,千告诫,万告诫,告诫自己,不要乱说话。对愚昧的人不要多说,对聪明人,更不必多说。格言早就说“沉默是金”,又说“言多必失”,真是大有道理。  若是好酒又好说话的人,更应该注意,酒酣耳热之际,最容易滔滔不绝,口沫横飞,自然,失之
期刊
读过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说有一个樵夫,总觉得自己需要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里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气,便在吃中饭时对着妻子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并迁怒正在厨房里做菜的女儿。    女儿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饭时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勺盐,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够悲惨,居然连顿好饭也没得吃。于是,饭后他气冲冲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边砍柴,一边气急地对其他的樵夫诉说
期刊
网上看到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情商最高的行为是什么?”  答案竟是——“即使对最熟悉、最亲切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如果是在几年前,我可能会对这个答案嗤之以鼻,觉得能够兼顾事业、家庭、美貌和身材,才是情商最高的行为。可现在,我对这个答案,真的是无比认同。  几乎在所有外人的眼里,我都是个八面玲珑的小姑娘,谦虚热心,从来不抱怨、不发火。可是在熟悉我的亲人朋友那里,我是一颗时刻会爆炸的炸弹。
期刊
几年前,山本公司还只是日本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从创业之初起便一直亏损运营。为了走出这一困境,负责人山本泓一通过巧妙的沟通,让公司起死回生。  山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汽车厂商提供导航系统的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外包公司。由于这一行业竞争太过激烈,山本泓一的公司在市场上几无立足之地。当时,和山本公司合作的一家厂商将条件变得越来越苛刻,对方前年把价格压低了3%,去年干脆要求降价5%。  尽管降价会导致公
期刊
1  前不久参加同学聚会,毕业后就各奔东西的同学们重新聚到一块儿,突然发现,很多同学竟然都不认识了。有一个西装革履、颇有风度的同学走过来,正在我发懵的时候,他自报了家门,我才猛地想起他来。    高中时,他就坐在我前面,个头不高,但是身板挺直,听课从来都是聚精会神。一下课,男生们都去闹腾了,只有他常常不见踪影,直到后来有课代表发现,他天天跑去办公室,缠着数学老师问问题,有时候老师讲了好几遍他还不懂
期刊
最近有人问我:“有没有哪个道理是你从前不懂,现在开始明白的?”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点。  从前,我的人生信条,就是一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有求于人的时候,是最敏感的。跟对方提一句请求,但凡别人面露一点点难色,就要赶紧克制自己欲望的表露。如果对方说出一个“不”字,那就更不可能勉强了。  我总觉得,即使多拜托别人一句,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害怕在他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是从什
期刊
又被舍友孤立了。宿舍4个人,他们3个人出去吃饭,没人叫我。  高考发挥失常,去了省内的一所普通大学。    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就下定决心,去了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自己喜欢学校的研究生,读自己喜欢的文学类专业。  大一入学因为LOL这款游戏,我们宿舍4个人很快打成一片,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起开黑吧。  那时候我特别害怕孤独。为了能融入他们,我想先陪他们打一个月的游戏,然后准备自己考研的
期刊